返回第693章 平穰要归入大唐了(第一更)(1 / 1)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平穰要归入大唐了第一更

黄昏落日。

大同江平原上缓缓流过,最后汇入大江。

刘仁轨站在君陛城头,目光越过大同江,眺望平穰城。

平穰城中喧闹如昔。

刘仁轨的嘴角闪过一丝轻蔑的冷笑。

没有力量保护自己生活的人,最终也只能任由别人,将自己生活砸个稀巴烂。

刘仁轨的目光向下。

一座浮桥从平穰城中伸出,跨过整个大同江,连接到了对岸。

无数高句丽百姓,正踩着夕阳的余晖,从君陛城而出,快速的返回对岸的平穰城。

这些人,每日都来君陛城中讨生活,然后又在黄昏之时返回平穰城。

因为,他们没有在君陛城居住的资格。

只有为大唐效力五年,才能获得君陛城的临时居住权,为大唐效力十年,才拥有君陛城的永久居住权,为大唐效力三十年,才有机会成为大唐子民。

无数的高句丽百姓在为此而奋斗着。

为了他们心目中美好的大唐梦,在奋斗着。

可惜,高句丽马上就要并入大唐了,不然若真能够让这些家伙辛苦为大唐效力三十年,该有多好。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刘仁轨转身。

两侧的城墙上,无数黑衣黑甲的将士手持长槊站立女墙之后,数不清的旗帜迎风飘扬。

一身黑衣黑甲,身材笔直的苏定方,手按长剑,从下面走上。

刘仁轨立刻转身拱手:“下官参见大将军!”

左屯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府副都护,怀化大将军,武邑县公苏定方。

苏定方平静的走上前,和刘仁轨肩并肩,看向对面的平穰城,说道:“消息刚刚传来,新罗人已经进入了预定的通道之内,三个月后,他们就会杀到平穰城下。”

“高句丽人还是有些力量的。”刘仁轨轻叹一声,有那么相当多的一批人,不管是泉盖苏文时期,还有高宝藏时期,从来都不参加高句丽对大唐的战事,而是稳稳的守住了自己领地。

所以,即便是高句丽国内几次动荡,也没有怎么连接到他们。

如今,新罗杀入,而且屠城,这些家伙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这些人,一旦将来有人反唐,他们必然会倾力去资助,现在借助新罗人的力量,将他们荡平,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苏定方微微摇头,说道:“其他都好,就怕新罗人在最后关头后缩,不敢杀入平穰城。”

“大将军太不了解新罗人了。”刘仁轨轻轻冷笑,说道:“这些人,自言心中有倾吞宇宙之志,别说是对面的平穰城,就是到了长安城下,他们也敢闯一闯。”

“如此吗?”苏定方一时间有些难以置信,不过刘仁轨毕竟当年去过新罗,而且奉陛下之命,窥探新罗虚实。

也正是他带回来的结果,彻底的改变了大唐上下对新罗的态度。

毕竟之前两任新罗女王和大唐之间关系相当不错,谁能想到后人如此。

苏定方摇摇头,将手里的本章递给刘仁轨,说道:“朝中公文,三个月后,会有五千河北府兵抵达君陛城,朝中要我们为这五千府兵准备好一切,后续粮草供应朝中负担。”

刘仁轨轻叹一声,说道:“攻伐安东,陛下和朝中几乎将所有能想到的东西,全部都提前准备充足,若是如此,我等都无法平灭东岛三国,那么有何颜面去面对陛下!”

“是!”苏定方轻轻点头。

不是身处在军前,那么便不会很直观的体会到如今的军中各种便利,相比于先帝之时,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军中士气高昂。

“如今就等新罗人杀入平穰了。”刘仁轨轻轻伸出手,对着对面平静的平穰城轻轻一握,轻声道:“这样,我们便也可以再度杀入平穰了。”

“是!”苏定方抬头,看向平穰城,点头道:“这一次,我们不用再离开了。”

……

长安,夏季闷热。

北苑,绿树成荫。

李承乾骑马从树荫下而过,赵元楷跟在李承乾身侧,低声说道:“关中冯翔,麟游,永寿三县,今年降雨普遍不如往年,好在提前有所准备,所以还能勉强度过,若是明年再来旱灾,怕是要连累四方。”

“明年若再有旱灾,就不是连累四方的事情了,而是四方也要发生旱灾。”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想要应对旱灾,最好的办法就是,挖井。”

水在地方,自然容易蒸发,但在地底,想要蒸发,却没有那么容易。

“若是在还有一些水的地方,还可以用水塘储水,甚至已经开挖沟渠引水灌溉,但在水少的地方,挖井是最好的办法。”李承乾缓缓催马前行,继续说道:“满天下去搜罗会找井会挖井的人才,然后将相关经验技术编纂成册,颁行天下。”

“喏!”赵元楷肃然拱手。

“另外,这其中,难免会有世家仗此获利,隔绝上下通道,窃天下技术为己私。”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干旱之年,警告便可,不用动太多手段,等到井打好了,再给朕狠狠的收拾他们。”

“喏!”赵元楷神色凛然,天下世家的那点阴私事,一点也瞒不过皇帝。

“最后,便是尽可能的推广一些耐旱的作物,加深耕作技术。”李承乾侧身看向赵元楷,说道:“《齐民要术当中方法不少,多来自于百姓经验,多去民间找找,百姓的办法远比你我凭空想要多得多。”

“臣领旨。”赵元楷钦佩的拱手,他是皇帝一手带起来的,在这方面,也最懂皇帝的心思。

很多人碍于身份官位,不愿与百姓交流,但皇帝却是深刻的明白,百姓经验之广,哪怕得其一,对天下亦有大利。

但可惜,很少有人愿意朝这方面去想。

玄武门就在前方,李承乾侧身问道:“菟州的情况如何了,朕说的是农耕之事?”

“菟州诸事进展妥当。”赵元楷不由得笑笑,说道:“刘仁轨在菟州行事很有办法,在君陛城扩建完成之后,他让已经迁移到菟州的河北百姓,招募平穰的耕作,所以菟州的农耕进行的很顺利。不过……”

“怎样?”

“这两年,平穰逐渐的缓了过来,即便是在大唐抽走一部分之后,他们依旧足够保证自己所需,所以前往江北的人今年便少了许多。”赵元楷脸上带着一些担忧。

“这不是坏事。”李承乾放慢缰绳,开口道:“派人去菟州吧,开始总结菟州这几年农耕方面的种种经验教训,然后加以改良,再覆盖到菟州,增强产粮。”

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记住,这些对高句丽人完全保密,最好是在秋收之后,将在北边的高句丽人全部赶回去。”

“喏!”赵元楷恭敬的躬身,高句丽人不愿意来,就全部都不要来了。

李承乾骑马继续前行,同时说道:“平穰秋后应该丰收,派人去平穰城购粮,哪怕价高些也无所谓,最后在新罗人杀入平穰城之前,将粮食全部都转移到江北的君陛城。”

一旦新罗人杀入平穰,平穰必然会乱,粮价必然会涨。

赵元楷心里清楚,他们的皇帝,要的不是在平穰粮价涨起来的时候卖粮,皇帝要的,是平穰城在战后彻底绝粮。

只有等到平穰城陷入绝望的时候,大唐介入。

他们才会对大唐奉若神明。

对陛下,奉若神明。

……

甘露殿前,李承乾目送赵元楷进入甘露门,然后转身朝甘露殿而去,准备午休一阵。

张阿难跟在身边,低声说道:“陛下,波斯都督卑路斯午后觐见。”

李承乾脚步微微停下,说道:“又是大食的事情,好吧,也是该处理一下了。”

“是!”张阿难拱手退下。

李承乾迈步进入甘露殿,站在一侧的徐安,立刻带着许萱上前,行礼道:“参见陛下!”

李承乾目光落在一身浅黄色襦裙,身材婀娜,头上带着金饰,面容清丽的许萱身上,目光一挑,问道:“她怎么来了?”

“皇后旨意,许妃可册封才人,居上恩殿。”徐安轻轻拱手。

“在皇后那里学完规矩了。”李承乾顿时明白了过来。

这是在他登基以后,逐渐在宫里形成的惯例:宫外的女子入宫之后,基本要在皇后身边学习一段时间的规矩。

这是李承乾对苏淑的尊重,同时也是他控制后宫纷争的一种手段。

宫中的后妃都在皇后身边学规矩,那么以后,自然她们就会对皇后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有皇后压着,李承乾的后宫就不会乱。

李承乾走到了许萱身前,看着有些怯怯的柔媚女子,温和的笑笑:“之前入宫的时候,带的嫁衣还在吗?”

“还在!”许萱不知道怎得,一下子羞红了脸颊,低着头不敢说话,看起来格外的妩媚。

“一切按皇后意思办。”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侧身看向徐安道:“带许妃到上恩殿,换好嫁衣之后,晚上送到甘露殿来行礼。”

“喏!”徐安立刻躬身。

“去安排吧”李承乾微微摆手。

“喏!”徐安这才带着许萱一起行礼,退出贞观殿。

李承乾看了两人离开的背影一眼,转身走入内殿,然后在凉榻上躺了下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