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全面备战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定武朝堂内外,到处都是一片忙乱,一道道诏书命令从皇城的各部衙门中发出,无数文武官员都在调动,准备随军北上。
与此同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在这些压抑的军国大事中,新纳入宫中的八个皇妃,有三个先后传出了怀上龙种的喜讯。
朱慈烺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播种,如今终于是创造了轰动南都的建设奇迹!
一时间,战争阴霾下的满朝文武,乃至江南的千万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宫中甚至举行了简单的庆典,以昭告天下。
但随着周世显带着锦衣卫到处征收欠税,江南的士绅们,就笑不出来了。
在原本历史上,正是他们积年累月的千万欠税,弥补了顺治一朝中后期,每年上百万的军饷缺口,使得洪承畴的西南防线得以落实。
而朱慈烺此时还没有在江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他虽然在朝堂上将事情定了下来,但真正要落实,就不能太过简单粗暴了。
清军能在江南大搞屠杀,把这些士绅吓住,但朱慈烺却不能纵兵劫掠,否则得不偿失。
不过,他很清楚这些士绅最怕的是什么,随即发布诏书,将欠税征收额度与各州府明年的科考录取名额挂钩。
凡是按额缴纳清欠税的州府,第二年科考录取的名额便能维持正常比例,超额越多,科举录取的比例也会越高。
而那些清缴欠税没有达到摊派额度的,便会降低录取比例,然后对应的缺额,转移到超额缴纳的州府。
如此一来,最终江南的科考录取人数,依旧会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竞争并不会因此变得激烈。
不仅如此,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之后,缴纳欠税将是先到先得,一旦征收达到一百万两白银,欠税催征便会立即停止。
锦衣卫亲自登门问候催征,再加上朱慈烺以科举名额为要挟,还设计了时间要求,江南各州府的士绅们根本就是疯了一般,不到一个月便清缴完了一百万两白银的欠税额度,最后还多出了三十二万七千三百多两。
在欠税征收,粮草北运的同时,兵部发出一道道的调遣军令也陆续送到了江北。
高杰麾下大军依旧驻守徐州,负责侦探河南方向的军情,特别是注意许定国残部的动向。
这是朱慈烺部署在江北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牵制南下清军的最重要一道防线。
只要徐州掌握在大明军队的手中,多铎就不敢倾尽全力南下,而山东现在暂时蛰伏的各部义军,也必然会有所行动。
而此时的新任徐州知府,则是原本因剿贼之功,准备提升为广东英德县主簿的阎应元。
他的军事才华极高,而且十分擅长治理,朱慈烺自然知道这个英雄,登基之际,便特地授意吏部尚书张慎言提拔他上任宿迁县丞,然后又因治理之功,江北各州府官缺严重,半年之内连连提拔,升了六级。
同样得到朱慈烺提携的,还有陈明遇和冯厚敦,他们一个上任庐州同知,管理钱粮盐税和地方巡检,掣肘刘泽清,一个上任镇江同知,监视刘良佐麾下的兵马。
朱慈烺并没有将刘泽清安排在一线,但是把他麾下的张国柱和马化豹两部兵马调入了凤阳城。
至于刘良佐,朱慈烺直接带在了身边,而他麾下的兵马,则是依旧留守镇江。
黄得功麾下的兵马依旧驻守淮安,侦探山东方向的军情,他是朱慈烺部署在东翼战线的后手。
若是徐州城没有守住,淮安和凤阳则是守住淮河防线,抵御清军的东西两个支点。
清军面对这两座驻守重兵的坚城,又没有数十万降兵分出,必定不敢和原本历史上一样,直接倾兵南下扬州。
总督漕运,淮扬巡抚加兵部侍郎,左都御史路振飞则是继续驻守淮安大本营,协调高杰,黄得功两部大军守城和出战。
而中都凤阳,朱慈烺将领殿前军三营兵马和京营胡茂祯,田雄,柏永馥三部,协同陈福的凤阳标营,还有即将赶到的福建水师,水陆总计四万精锐大军防守。李本深麾下武威营和殿前军的天武右营,近六千兵马则是交给了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御赐尚方宝剑的应天留守总制李邦华统帅。
到十一月二十一日,距离御驾亲征还有十天的时候,朱慈烺特地前往巡视了“应天兵器局”,检查武器的生产。
在大军北上的这段时间,甚至是决战之前,“应天兵器局”至少还能生产出一千支火枪,以及数以万计的盔甲弓弩,刀枪盾牌,这些都是要不断补充进大军里面的。
一旦开战,无论是守城,还是野战,数万兵马的作战器械折损,都将是不容小觑的。
然后,他又去巡查了黄蜚统领的南京水师,这是福建水师之外,朱慈烺在江淮水面抵御清军的另外一支主力。
黄蜚是前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南下前便已经升到都督同知,援剿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而他南下之时,也带来了一支包括家口在内,近四万人马的水师,精简之后,依旧有数千水兵可用。
郑芝龙自作聪明,以为朱慈烺除了他别无依靠,想要趁机要价,却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成就了黄蜚这个忠心耿耿的落魄武将。
而郑森亲自返回福建,也终于说服了郑芝龙,在这个月二十三日,带回了大小数百艘战船组成的新水师,还随船带回了三百多支斑鸠脚铳,四十多口百子铳,以及火药炮弹无数。
朱慈烺看到这支水师,知道郑芝龙还是留了一手,他的黑人卫队没有看到,便说明了郑家并没有尽全力。
不过,郑森统领的福建水师加上黄蜚统领的南京水师,一南一北,一内一外,已经足够对付清军了。
水师是朱慈烺在江北对抗清军的重要力量,也是从江南源源不断运输兵甲火器,箭矢弹药,粮食马料,保证各处大军补给的最重要力量。
如此一来,清军围城消耗的策略,便只能是徒劳。
到这个月的二十七日,李邦华派往广东的官员也终于回到了南京,不仅是带回来了计划中的一千五百多支斑鸠脚铳和各式鸟铳,还有十二门红衣夷大炮,七门四磅炮,三门八磅炮,以及三百多个葡萄牙雇佣兵。
从广东能买到这些枪炮,朱慈烺并不意外,但那三百多个精锐雇佣兵,就是大大的惊喜了!
这支力量并不算强大,也不能独立支撑战场,但只要利用得当,必能在关键时候给清军致命一击。
毕竟,当前江南江北的各部大军中,对清军还存在着十分普遍的畏惧心理,满清八旗兵胜了那么多年,这种畏惧心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消除的。
但这些来自澳门的葡萄牙雇佣兵,可不知道你八旗兵是谁,有什么厉害的,不都是一个脑袋两只眼睛,几枪就能打死吗?
不止如此,广东的船队还带回了许多从澳门买到的西方铸炮书籍,甚至还有一些是关于冶矿和军法战阵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十一月二十九日,江南的殿前军,南京京营,南京水师,福建水师等各部兵马,全都停止了训练,各营各部也都已经接到了命令,三日之后,他们就会立即开拔北上。
不止是这些苦练了数月,早已经叫苦不迭的士兵们难得休息了,便是忙里偷闲,中途还围绕清军为何突然南下,发生了好几次弹劾大战的定武朝堂,随着大军开拔在即,也终于短暂安宁了下来。
其实,这些相互攻讦的大臣们,绝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真的抓住了对手什么把柄,他们只是通过弹劾这种方式,炫耀文采暴论,标新立异,使得自己在众大臣中脱颖而出,或者就是为了自己能够上位,把政敌拉下水。
换言之,这些自诩忠良的大臣们,很多时候根本就是为了斗而斗。
而因为其中掺杂着太多的欲加之罪,甚至是直接造谣,弹劾的最终结果,其实要取决于朱慈烺信不信,或者说是有没有要罢免某个大臣的意思。
但朱慈烺现在完全没有心思管这个,无论潼关大战是否还会和原本历史上一样爆发,多铎大军挥师南下都只是时间问题,朱慈烺必须要为接下来的江淮大战,也是他的真正立足之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和书友们说一下,明天开始,恢复23:00统一更新,这样和作者菌的工作时间比较协调一些,如果有什么意外事件要请假,会提前和书友们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