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战后部署
城外的乱军一战覆灭之后,常登贵又立即领兵折返回城中,不到一个时辰,就将睢州城内残余的那两三百乱兵清剿一空了。
朱慈烺对已经和清军暗中联络的许定国,许尔安父子俩,并没有任何宽恕的意思,直接下令常登贵将两人吊死在了睢州城城头,并曝尸十日,以儆效尤。
这就是做大明叛将的下场,谁今后要是动了歪心思,就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够不够硬了!
而后,朱慈烺迅速召集随驾而来的文武大臣,在睢州城残破的府衙大堂中,将对归德府几个州县的安排,部署了下去。
陈潜夫临危受命,以河南巡抚,加太仆少卿,监军御史的身份,镇守一方,桑开第也得到了擢升,改任凤阳巡按,驻守毫州,防备清军。
“臣一定与归德共存亡,绝对不让一个清兵顺利从归德南下!”陈潜夫得到朱慈烺的赏识,接连升官,心中十分激动,当即立下了军令状。
“臣亦绝不辜负陛下厚望,毫州城在,臣在,毫州城亡,臣亡!”桑开第同样抱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起誓。
他们两个曾经不受待见的地方官员,如今可都是朱慈烺一手提拔上来的,算得上是某种意义上的天子门生,只要防区不出问题,必定前途无量。
“归德不必死守,睢州,宁陵都如此残破,府城亦没有修缮加固,如何守得住?”朱慈烺一开口,便惊呆了原本正跃跃欲试,也准备表忠心的众人。
“归德府乃是清军由西面南下的必经之路,多铎西征灭顺之后,一定会立刻领军来攻,否则他如何安心收复河南诸州府,又如何试探南直隶的军情?”
“陛下,只需给臣一年,臣定能整训出数千精兵,囤积好固守所需的粮草,归德府城还未经乱兵破坏,臣以死相搏,定能守住。”陈潜夫信誓旦旦,看起来很有信心。
“多铎马上就要南下了,陈卿,咱们根本没有一年时间准备,只有两个多月,这么短的时间,你能整训出精兵,囤积好粮草吗?”
朱慈烺摇了摇头,然后环视一圈底下原本还沉浸在平逆喜悦之中,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文武大臣,然后又道:
“刚刚有人提议朕趁着平逆大胜,清军主力西征,中原一片空虚之际,领军北上,朕完全没有考虑,直接就否决了,原因便是这个。
等我大军集结,粮草辎重转运完成,至少已经是半月之后,若是北上伐清,一路跋涉,恐怕还没开始和黄河北面的豪格开战,多铎便追来。”
刚刚殿前军打出来的大胜,已经使得朱慈烺的话具有更大的可信度。毕竟,一个领导想要获得威严,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成功。
现在,满朝文武,都没人再敢孩视这个掌握一支真正强军的皇帝陛下了。
不过,军国大事,关乎朝廷的生死存亡,还是有人提出了疑问,高杰毕竟是李自成的旧部,又出身陕西,他对于李自成的实力和陕西的地形,还是有所了解的。
“陛下,清军虽然战力强悍,但十月才从北京发兵,便是阿济格所部,如今应该也不过刚刚进入延安府,多铎更是才抵潼关,闯逆拥兵十数万,应当不会一个月就覆灭了!”
说罢,高杰偷偷瞥了一眼目光所及的众人,似乎是担心自己的话不够有说服力,紧接着又补充道:
“潼关固若金汤暂且不说,单单是西安城,就算是鞑子将千斤重炮拉来,恐怕没有一年半载,也绝对轰不开。
而陕北又是闯逆老家,地形复杂,不适合骑兵展开,只要部署三五万兵,必能拖住大部分北路南下的清军,甚至能绝地反击。”
“潼关确实易守难攻,西安城也确实坚不可摧,但若是李自成都不守呢?”朱慈烺笑了笑,再次语出惊人。
“不守?”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大惊失色,紧接着便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起来。
“怎么可能不守,难不成闯逆连遭大败,已经丧胆?”
“豫西如今全被清军侵吞,陕西若是不守,闯逆还能去哪?”
“闯逆到底是流寇,京师都能拱手让给鞑子,太原难道不坚固吗?还不是没守住?”
“没错,京师先帝亲守之时,清军六次入塞都安然无事,可闯逆呢?”
“那不一样,但闯逆终归是不能寄托的,击退清军,还得靠咱们自己。”
“你说的确实也有几分道理,看来.”
“若是不守,清军确实能在一二月便东折南下,裹挟陕西降兵,二三十日之内,鲸吞河南,随后在三月南攻。”
黄得功说这些话的时候,喉咙都是抖的,他知道这意味着多强的军力,但从此前锦衣卫传回的军情来看,清军确实如此强悍!
“三个月灭顺,而后南下?”高弘图听罢,不由得冷笑道:“这绝无可能!”
“对啊,清军怎么可能行动如此迅速,便是一向流窜各地,以善跑闻名的闯逆,也没有如此神速,更何况清军还得先攻取陕西,河南各州府。”陈子龙也随即出言道。
“这也并非不可能,五月到九月,不过小半年,北直隶,山东,山西,还有豫北等地,整整千里河山,便都被清军占去了。闯逆还在山海关,京师,山西各地节节阻击,但全都惨败。”
马士英其实也不确定清军到底有没有那个速度,但既然陛下说有,那他自然得支持。而且,他真的希望朱慈烺见识到清军的实力之后,放弃北伐的打算,和清军和谈,这样才有可能保住半壁江山,而他也能和史可法一同,将李邦华,高弘图,吕大器等人赶下台。
“而此番清军是十月出师,一二月攻占陕西,三月侵吞河南,时间算来,也刚刚好五个月。陛下料事,向来高瞻远瞩,又岂是我等庸人能评判的,高阁老,你不要太自以为是了!”
“你”高弘图一时气急,但被怼得无话可说。
而马士英的这一顿分析下来,群臣再度陷入了沉默,一时间个个都不敢再说话,明明刚刚才打了胜仗,局势一片大好的,这怎么又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他们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意识到,从清军入关的那一刻开始,大明王朝便始终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险之中。
只不过是这一个个废物大臣们,不思进取,心存幻想,整日喊着以史为鉴,自以为可以偏安一隅罢了。
“马卿说的不错,若按此前闯贼溃败的速度来看,多铎三月便会挥师南下,这点时间,陈卿你在归德府,能做得了什么?”朱慈烺随即赞同道。
陈潜夫听了,一时间无言以对,三个月他确实什么都做不了,就连筹集粮草,也根本不可能,还得从南直隶调运。
原以为一片大好的局势,忽然间就恶化到了如此程度,他根本就是始料未及,除了听令,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而朱慈烺俨然是早有准备,见状又继续道:
“但归德府还是需要人守一阵的,清军的动向,朕要第一时间掌握。多铎若是真的在三月南下,必会先攻取整个河南,以确保后路无忧,而这其中,归德府便是关键。
陈卿,你驻守此地,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侦探从南阳和洛阳两个方向往开封的军情,另外一个是坚壁清野,转移百姓,等到多铎大军进抵,然后毁城南下,进入毫州。”
“臣定不辱命!”陈潜夫拱手抱拳,弓腰以对。
“桑卿,你在毫州也要继续筹备,加固城墙,接应归德府的兵马百姓,这座城池多铎若是攻不下,便会继续南下,不会过度纠缠,你们只需要坚持过最开始的几日便好。”朱慈烺又对桑开第道。
“臣遵旨!”桑开第同样拱手抱拳道。
而紧接着,朱慈烺也借着这个机会,将徐州,淮安,庐州的部署,一应安排了下去。
“高杰,你在徐州府,除了府城和一两座相互呼应的坚城之外,其他的城池,也可以暂时放弃,具体的部署,由你来决断。
但城中的物资,百姓,都需要提前转移,这些事情,你这次回到徐州府城之后,和阎应元一起,细细琢磨,一定要牵制住部分南下的清军。”
这便是准许高杰便宜行事,保存实力了,毕竟徐州太重要的,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说,朱慈烺必须确保这个枢纽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掌握江北战场的主动权。
高杰麾下在经过半年的整训之后,已经有六百多名精锐骑兵,如今都装备了精良的甲胄,到时候用来追击堵截北撤的清军,必能产生奇效。而且,只要这颗钉子扎在北面,多铎便不敢轻易南下。更不用说淮安是黄得功在守,扬州是朱大典在守,哪一个都不好攻,多铎便是南下,一时半会也只能围城。
“黄得功,你在淮安的部署,以运河以东,特别是淮河以南最为重要,清军若是想在不攻取凤阳和淮安的情况下进军扬州,那就必须分兵,到时候便可开始大胆出兵袭扰,使其主力北返。
淮安东面各城池收容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朕届时会派出水师助战,只要清军不排出主力,就牵制住他们,使其不能东进。”
朱慈烺知道黄得功的忠心,所以并没有让他拼尽全力阻击,同样是攻击清军偏师,以保存实力为主。
不仅如此,黄蜚的水师虽然被朱慈烺安排在了镇江和扬州,但实力更强的郑家水师,则是被他安排在了泗州和淮安之间的洪泽湖。
而郑家水师中的小船,无须风帆便能行进,到五月河水上涨的时候,还能沿着黄河北上徐州,沟通两地的守军。
“刘泽清,你的任务便是庐州府城,若是清军分出偏师南下,必须出兵阻击,拦住他们,庐州,安庆两地安置着大量百姓,绝对不能让清军袭扰”
对于刘泽清,朱慈烺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一来,庐州府本就在凤阳府的屏护之下,十分安全;二来,庐州府北面的地形一定会促使多铎主力绕路,来的只会是偏师;三来,则是对于刘泽清,他根本不信任,若是对方敢跑,他就敢杀!
朱慈烺吩咐完,随即又对着面前的一众文武大臣,高屋建瓴道:
“自清军此番决策西征再南下开始,便已经是贻误战机,败局已定。其军力虽猛,兵锋虽锐,但亦不能胜天,只要江北气温上升,多铎必定不敢长期围城。
我朝有江南物力财力支持,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到清军围城不得,狼狈北退,便是我朝大军反攻取胜,退敌追击之时。”
“陛下英明,天必佑我大明!”一众文武大臣听到这话,顿时受到了鼓舞,齐声高呼道。
在睢州府衙的临时军议之后,朱慈烺随即又召来了常登贵和林昌峰,一方面是让常登贵对今日城外的一战做个简要的汇报,另一方面便是对此战不足之处的总结了。
“睢州之战”,虽然只是一场小战,但许定国领着这些乱兵在归德劫掠多时,城内积累了不少财富,殿前军的收获颇丰。
府衙的库房和那些乱兵尸体的身上,仅仅是白银,就缴获了三万多两,各类珠宝首饰价值六七千两,还有不少许定国所部乱兵从各处村寨强征来的粮食。
这些银子和粮食若是利用充分,只需要一年,便足够从零开始,练出一个千总部的野战兵马,或者是一个巡抚标营来了。
但现在,归德府的百姓,还有陈潜夫的兵马,更需要这些粮草和银子,而朱慈烺也省得还要从凤阳再调物资来了。
除了金银和粮食之外,睢州城的乱军军营中,还有三百多个被掳掠来的年轻女子,五百多个做苦役的青壮年。
朱慈烺并不打算放他们走,如此乱世,让他们自行离开,那几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的意思了。
这些青壮年自然是暂时交给了陈潜夫,后续充入归德营,而那些女子,朱慈烺让常登贵派人送回了凤阳,准备送进服工坊之中。
常登贵在汇报完此战缴获的同时,也报告了一名天武左营的士兵在收缴过程私吞脏银十三两一钱五分的行为,此人按照军律,已经被军法官毛青就地正法。
而后,林昌峰便开始了此次大战的战况总结,这是朱慈烺特地要求的,为的就是锻炼他们打仗之外的能力。
“陛下,此次睢州作战,天武左营出动的是第一千总部,天骑营共出动一司三个局骑兵,此外还有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三部总计一千余骑兵助战。
此战共歼敌一千二百七十五人,俘敌三百四十六人,我方天骑营战死五人,伤一十三人,天武左营战死四人,伤一十七人,其余三部战死一十五人,伤三十九人。
其中,总有九人重伤,皆是伤到了要紧之处,恐怕挺不过明天晚上了,其他均是轻伤,休养一段时间便能恢复,但有五人伤到了筋骨,可能会落下残疾。”
朱慈烺听罢,点了点头,随即环视一圈屋内的众人,包括随征的总教导官张煌言在内,每一个军官的脸上,都洋溢着振奋之态,他们对于这次战斗的结果,似乎十分满意。
他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睢州之战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战争,所以才打的那么好看。但即将和南下清军的大战,将是对等决战,那必定会很惨烈。
等过了一会,听完了常登贵将后续的武器折损,以及战场之上殿前军两部兵马暴露出的问题汇报完全之后,朱慈烺才沉声道:
“此战,天骑营和天武左营的表现是不错的,回去之后,朕必然会论功行赏,除了朝廷的赏赐之外,内帑还会另外拨出一笔银子来,这是朕的嘉奖。
不过朕也希望诸位都记住,殿前军乃是我朝大军之最为精锐存在,对付一股乌合之众,便是胜了,也没什么值得欣喜的。
同时,诸位也得好好想想,河南,豫东的那些义军,就是这个德行了,便是三大总兵,除了麾下的这些精锐家丁之外,大部分也是不能野战的,靠他们作为主力,能阻挡得了即将南下的清军吗?
三个月之后,在江淮和鞑子的决战,朕最终能靠的,就只有你们,你们才是朕击退清军,重振大明的最大倚仗。”
朱慈烺的这一声质问,使得常登贵,林昌峰,张煌言等大小将领们,无一例外,心中都顿时涌上了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保卫大明的重任,这是落到了他们的肩上啊。
“所以,除了刚刚常总兵官和林营官所做的汇报之外,此战中的其他问题,诸位也都必须引起重视,好好想想改进之策。
军律中也是有规定的,能发现军队训练,战斗问题,提出改进者,论功劳大小,分别给予三十两,六十两,一百五十两银子的赏赐,并记功一等,到晋升考核时,优先提拔,朕希望你们都能拿到。”
诸将听罢,都齐齐点头称是。他们其实也明白,这股乱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差,而高杰,刘泽清的兵马,也的确是只有那些家丁精锐,还能一战。
但清军拥有数万这样全副武装的“精锐家丁”,殿前军已经是江北诸军中,训练最好,装备最精良的军队了,在凤阳也不过近万人马,京营也同样如此,但装备稍差,训练稍弱。
换言之,即将到来的江淮大战,注定不好打!
“张煌言,你先来开个头,说说此次作战,这些新兵在战场上暴露的问题!”朱慈烺随即扭头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张煌言道。
新兵上阵,即使是面对实力差距巨大的敌人,不少问题的暴露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到底只是十七世纪的军队。
朱慈烺并没有因为一场小小的胜利就忽略了这些问题,反而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重点关注,并决心迅速找到办法去解决。
这里面,自然有他为了引起各方重视而做出来的姿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局势的担忧。
要知道,守卫江淮,虽然是据城而战,但终究还是需要出城野战的。
而张煌言闻言,也随即出列,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一面弓腰,一面将自己此战中发现的问题,一一汇报出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天武左营第一千总部的战兵在冲锋时,阵型出现了不小的混乱。如果面对的的战力强悍的清军,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则是此战中,许多士兵在听到战场上的惨叫声之后,心生恐惧,开始慌乱的情况,以及许多士兵实质上根本听不懂战鼓军号的意思,只是一股脑冲锋。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他们还能看着一旁的战友,蒙混过关,但到了战场上,到处一片混乱,真刀真枪,要见血的时候,又能看谁?
士兵听不懂战鼓军号,是极其严重的问题,战场之上太过喧哗,单单靠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若是没有旗令,战鼓,军号的相互配合,军队就极有可能失去指挥,陷入混乱。
而这些问题对于步军的新兵来说,是更加严重的存在,很容易就会引起由点到面的全军大溃败。
朱慈烺看着昂首挺胸,侃侃而谈的张煌言,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方居然凭着身临战场最前线的契机,就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这着实是让他有些意外。
只能说,有些事情确实要看天赋,这也难怪原本历史上,张煌言能从一个书生,迅速成长为鲁监国一系的重要人物,并拥有不俗的战略眼光,还最终继承了张名振所统领的鲁监国势力。
要知道,那个时候,国姓爷对于这股力量,早就垂涎已久了。
虽然说历史的演变有着其根本的影响因素,但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能不能积少成多,能不能由弱变强,很多时候根本不讲道理。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