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8.第128章 开店了(1 / 1)竹篱清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义这下才没再继续念叨。

第二天,林英一家还没走,洪伟民一家来了。

林娥时隔多年回市区,只觉得日新月异,看啥都陌生新奇,嘴里一个劲儿地念叨:“这条路以前是下田那条土路吧这边是去南溪?不对呀!以前我们是走.”

林娥就这样嘀嘀咕咕一直到上了南屿。

林义见到多年没见的大姐,老泪纵横,双方站在豁口大门寒暄了好一阵子。

陈文军才劝道:“爸,大姑,我们进屋说话吧。”

林娥点点头,由林义扶着往里走。

见到岛上的田地房屋树木,林娥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一片都是文军和阿琴置办下来的?”

洪伟民一个劲儿地点头。

黄月珍笑道:“妈,这些田是我和大舅舅一起种的,后面还养了猪鸡鸭鹅,还有体育馆,可以锻炼身体,是不是特别好?”

林娥讷讷点头,两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洪少阳算是第二次过来了,还是觉得震撼,更别说他的弟弟妹妹。

一行人刚到院子,林英一家也迎了出来,又是一阵寒暄。

黄月珍得知林琴大年初一生了儿子,高兴得不行,没等她冷静下来,就听说林英两口子要收养孩子。

多少有些舍不得,赶忙进屋将睡醒的小丫头抱出来玩。

林英呵呵笑道:“昨晚这孩子就跟我们两口子一起睡,确实挺乖的,也不认生。”

“还小!”黄月珍抱着哄了一会儿,把孩子给了眼馋的林娥,问道:“你们要收养的话名字想好了吗?”

“还没呢!我准备让阿琴帮忙想一个,她不是念书吗?让她取个响亮的好名字。”

林英这算盘打得特别响。

所有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林琴在二楼坐月子都听见了,忍不住勾起嘴角。

在林英过来讨名字的时候,她果断在纸上写下三个大字“洪欣怡”。

林英仔细看了看,让林琴把丫丫的大名陈欣悦也写上去,仔细比对了一下,乐了,“还别说,要是一个姓,出去大家都知道她们俩是姐妹!就这个名字了!”

因着小女婴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家拱火,让林琴和陈文军给刚出生的儿子也取个大名。

林琴直接把皮球踢给陈文军。

陈文军倒是乐意得很,寻思道:“平安大名是陈瑞予,老二大名就叫陈瑞铭,小名阿琴定。”

林琴点了点头,“这个名字倒也不错,小名就顺着平安,叫喜乐。”

于是,刚出生没几天的小男婴有了自己的大名和小名。

徐家和洪家在南屿住到大年初五才离开。

洪伟民还得去南港上班,没跟着一起回去,是黄月珍带着一家老小坐车回去。他们一走,林琴继续老老实实坐月子。

因着人手不足,接下来陈文军没敢再让林义跟着一起去南港。

林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见他一个人忙得过来也没追着打听,直到出了月子才知道陈文军早上不摆摊了,转而跟市区好几个菜市场的鱼贩合作,将海鲜批发给他们,不仅生意做得更大,赚的钱更多,最主要的是还节省了不少功夫。

她将陈文军狠狠夸了一顿。

陈文军倒是不好意思了,“其实还真不是我有生意头脑,是表哥跟我说今年开始,渔船不止凌晨五点进港,四点就会回来一波,我就寻思着多跑一趟,批发更简单一些。”

林琴知道这个情况后,当即建议道:“咱家买了那么多店面,找一间最大的装修一下,买几个大冰柜,到时候海鲜全都放在店里,他们批发的就到店里拿货,还能兼着单卖,两不耽误。”

陈文军眼睛一亮,大喜,“还是媳妇聪明,这样的话我多跑几趟也没关系。”

林琴点了头,“反正我出了月子,可以帮你看店,你一天跑个三四趟南港都没问题,让郑国兴到咱店里挑选海鲜,这样更方便,咱可以在价格上给他优惠一点,他铁定乐意。”

事情说定后,陈文军立马把自家几个店面都转悠了个遍,看来看去也就距离刘家最近的那间店面最合适。

一来这里是正规店面,不需要过度整改,二来地方够大,足够他做买卖。

陈文军把结果告诉林琴后,回头找了几个人过去,把店面重新装修了一下,又去了高磊的仓库,挑选了四台大冰柜。

前后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就搞定了。

“文军海鲜批发店”开张这天,林琴让人在店外摆了几个篮,放了一串鞭炮,随后立马进去忙活。

陈文军凌晨三点出发去南港,不到五点会先送一波海鲜到店里,也是这个时候林琴就要开始忙活了。

差不多六点半,第二批海鲜到货。

在八点之前,店里一直都有商贩过来,林琴压根没有空闲的时候。

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陈文军弄回来的两船货都会卖光。

紧接着就是傍晚那一批货,这些货是专门批发给饭店的,林琴上完课再过来帮忙,丝毫不会耽误。

这种生活累是累了一点,但挺充实的,全家都乐此不疲。

转眼到了炙热的六月,也是高考的时间。

林琴努力了一年,是时候检验学习成果了。

这对全家来说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陈文军甚至还想关店两天,过去给林琴加油助威。

把林琴吓得不行,“你可别折腾,我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清楚,这次就当提前去混个经验,别指望我一次就考上,你该干嘛干嘛去,请表嫂过来帮两天倒是真的。”

陈文军没法子,只能按照林琴的意思办。

到了考试这天,林义大清早给她煮了两个大红鸭蛋,还有一碗面条,目光热切地看着她,“好闺女,你尽管好好考,努力考,咱不留遗憾。”

林琴猛点头,吃了一碗面条两个鸭蛋,扛着自行车上了阿公的渔船。

到了考场,她发现大部分考生都紧张兮兮,神情严肃,整得她都跟着提心吊胆,做题的时候更是半点都不敢松懈。

两天高考对林琴来说就像过了两年,不由得暗自苦笑,她还真不是读书的料,要不是憋着一口气,只怕是做不到这个地步。(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