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懂王
“有办法?”姜雄虽然服软,但服气的是强权,可不是周浩然的个人水平,“我什么办法都想过了,都行不通。”
李长兴哼道:“你没办法,不代表别人没办法。”
“是吗?”
姜雄很难相信。
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不是过去那种计划似的的供给关系了,消费者拥有了选择权。
周浩然对此成竹在胸,笑着说:“最简单的办法,是绕开中间商,直接进行点对点……或者说是b2b的交易。”
“啊?”
姜雄和李长兴对视了一眼,都是一脸茫然。
周浩然道:“去跑市场,跟全市的小学建立关系。把书推销给学校,学校以比较低的折扣价集采之后,再要求小学生们去买书。”
“好主意!”李长兴振奋起来,“真是个好主意,我认识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是做铅笔生意的,就是直接跟小学合作,把铅笔计划性的通过学校来卖给小学生。”
姜雄却没见喜色,摇摇头,“这恐怕不太行。”
“嗯?”李长兴微微皱眉,“你怎么知道不行?”
姜雄叹了口气,“我也考虑过这个办法,很难行得通。卖铅笔,这是可行的,因为铅笔对小学生是必需品。可是《少儿百科全书不一样。”
周浩然表示理解,“的确是这样,这里是海港,堪称是全国最文明的地方。其他省市可以广泛采取的针对学校的强买强卖,在海港还是很收敛的。”
姜雄连连道:“对,就是这样。《少儿百科全书这套书的定价很高,有一百多块钱……强行推给小学生,这吃相太难看了,很难有学校敢这么做。”
李长兴的热血有些转凉,“那怎么办?”
“做市场。”
周浩然早就知道采取那种跟学校对接的策略行不通。
哪怕是二十年后,童书销售最主要的渠道,还是书商跟学校对接。把原本属于经销商和书店的利润,都转给学校,让学校想办法强卖给学生。
不过这次不太行。
《少儿百科全书不能算做童书,阅读门槛比较高,而且价格太高、趣味性不足。
最重要的一点,是知名度不够。
后世里童书能靠着学校市场大卖特卖,多位童书作者都能在年度作家收入榜上名列前茅,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作者全国知名。
都写出过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
家长们知道这些童书作者,自然也会支持孩子们阅读他们的书。
《少儿百科全书的知名度太低。
没法获得家长们的认可,付费这个环节就容易引发争议。
“做市场?”姜雄一脸苦涩,“周先生,做不起来啊。”
周浩然笑笑,“可以做。”
姜雄问:“怎么做?”
周浩然道:“想办法提高《少儿百科全书的知名度,让家长和孩子们都想购买这套书,市场很快就可以打开。说白了,就是要做好营销。”
姜雄很悲观的说:“我做过啊,平安路的新华书店和教育书店,是海港最大的两家书店。我曾了20万,在这两家书店的墙上贴宣传海报,贴了半个月。没用啊,销量就是做不起来。”
“你这样肯定不行,广告不是这样做的。”周浩然跑销售的过程里就看出来了,这个年代大部分人都不懂营销,“得换个方式!”
姜雄眉梢一挑,“换个方式?”
周浩然道:“要做电视广告!”
“啊?”姜雄大吃一惊,“电视广告?”
周浩然笑笑,“电视才是这个年代最有力量的媒体。”
“不是……”姜雄就有些难以置信,“书也能去电视台打广告?”
周浩然反问,“为什么不行?”
“这……”姜雄就有了一种超出认知的感觉。
李长兴也觉得难以置信,“我好像也从来没在电视上看过任何书的广告。”
周浩然淡然道:“所以他们都不懂。”
“所有人都不懂?”
姜雄微微皱眉。
觉得这位周先生,口气太大。
没想到,接下来周浩然的口气更大,很浮夸的说:“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那些书商都不懂。他们不懂市场、不懂营销,不懂电视、不懂广告。”
姜雄有点听不下去。
腹诽起来。
感觉这周先生有点不靠谱啊,别人都不懂,就你懂?
你是新一代懂王?
李长兴也觉得他有失身份,“周先生,是不是应该谨慎点?”
周浩然笑道:“你们不理解,这很正常。所以我那天就说了,要把你们面临的这个困局解开,只能是我来操盘。”
“嗯!”
李长兴重重点头。
周浩然看向姜雄,“你呢?”
姜雄很为难,“这行吗?”
李长兴冷笑道:“姜雄,别忘了你现在的处境。我欠着银行120万,你欠着银行60万。你还欠着我600万的应收账!”
周浩然不好意思说这种重话,笑着说:“死马当活马医,你说呢,姜老板?”
创业的风险太大,姜雄现在身处绝境。
他的困局甚至比李长兴还严重!
今天上午,连《民生调查的记者都来了,要利用媒体的力量来主持正义……
姜雄别无选择,深吸了一口气,“那就请周先生来操盘。”
这时已经上菜了。
不过先不急吃。
这种应酬里,都是先把事情给定下来,然后大家再其乐融融的喝酒吃饭。
周浩然缓缓的说:“我有两个方案。”
李长兴道:“周先生,你尽管说!”
周浩然道:“第一个方案,我之前说了。把两件事并为一件事,我来操盘。未来盈利了,扣除成本之后,三方平分。”
“两件事并为一件事,这要怎么理解?”
李长兴试探着问。
周浩然道:“出版社,是一件事;书局这边,是一件事。整体来看,其实就是一件事。只要能把这20万套《少儿百科全书卖出去,就可以把所有难题都解决。”
李长兴点了点头,“是这样。”
周浩然道:“第二个方案,就是把两件事分拆。我帮书局这边卖书,盈利之后,先把出版社的欠款还上。剩余的利润,我和书局这边五五分成。”
姜雄很实在的说:“我只要能把这些书都卖出去,能把所有欠款都还上。如果真的有利润,都给周先生!”
给大家出个思考题。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卖纸质书的广告,搞出了一系列畅销大卖的网红书。可是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没什么书会在电视台里打广告。
什么原因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