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2年10月2日,第九基地熠国,霁省,宋水市。
陈璐从高铁上下来,走出出站口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妈——”
她妈妈陈丽霞女士一如既往的将自己打扮得很时髦,她以前是把头发烫成小卷儿的,这次见到她,居然把头发剪短拉直,还搞了个平光镜带上,撑着一把纯色的雨伞,看起来很是知性。
“快过来,热死了。”陈丽霞还一个劲儿抱怨呢,也不怨她抱怨,明明已经到了10月份,但气温完全没有降下来的趋势,出门5分钟,出汗两小时。
陈璐也不啰唆,赶紧推着自己的小箱子走过去,很快和妈妈一起坐上了出租车。
他们家的房子距离高铁站不是特别远,是一个老小区,住了几十年了,下车以后母女俩还要自己爬到4楼。
好在回到家里以后空调吹出的冷气就让人舒坦很多了。
陈丽霞倒了两碗中午煮好的绿豆汤:“来喝吧,我早就放冰箱里冰的。”
陈璐咕咚咕咚的喝着,往沙发上一瘫,脱了身上的防晒衣和长裤。
陈丽霞女士倒是没有那么怕热,在家里面就穿着那冰丝的长裤子走来走去,把两个碗放进洗碗池才过来。
“璐璐,你那边收拾好了?”
陈璐点点头:“嗯,我那房子之前不就收拾得差不多吗,我这回往里填点东西,等回头你自己缺什么咱们再买。”
陈丽霞女士这才点点头,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欣喜愉悦的表情,反而带着惆怅。
“我是真不想离开咱们宋水……”
陈璐是熠国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的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她这个职位可以让她在京市拥有一套单位发的员工住房,这次陈璐回宋水是为了接妈妈一起去京市居住的。
宋水也被淹了,虽然沿海地区海拔并不是特别的低,然而宋水拥有在整个熠国都排名前几的宋水港,这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全国第二,这么多年来政府图求从传统的钢铁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型产业结构,大力扶持这个港口。
然而去年港口已经被淹了,附近的两个县也岌岌可危,不断地内迁。
现在政府通知生活在市区的人们也要提前做好规划,一旦海水再次蔓延,他们这种距离海洋还有一段距离的市区居民也根本留不住。
陈璐跟妈妈商量以后决定让妈妈早点搬,京市毕竟还算安全。
陈丽霞女士是钢厂的老员工了,她丧夫以后独自带着陈璐在这座城市生活,对这里的感情非常深,要搬离这里别提多难受,尤其她们住的房子也是她当年好不容易才买的。
不管这里有多旧多老,都是家啊……
但是没办法,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
陈璐这次请了几天假陪着妈妈在这里住几天,顺便收拾东西,之后两人就直接离开这里了。
其实不光是她们离开,许许多多在外地有可以投靠的亲人的人都准备离开了,明明在几十年前以重工业支撑起了熠国北方工业的大城市,现在却因为海水的蔓延再也不会有投资商在这里,大家都在想着逃走。
母女俩就坐在房子里,看着这熟悉的一切,心情都十分不好,直到陈璐的电话响起。
陈璐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发现给他打电话的是自己的顶头领导,也没耽误,赶紧走进自己的房间接电话去了。
陈丽霞女士则是起身去厨房将晚饭要做的食材拿出来,好在现在所有的超市都还在正常运营,肉蛋菜也都买得到——他们现在吃的菜也有很多都是希望蔬菜,宋水市并没有建自己的农业塔,而是从隔壁市运输过来,虽然物流费贵了点,但大家也都很积极地买着吃。
就在她忙碌的时候,陈璐突然从屋子里跑了出来:“妈,咱们暂时先别搬了。”
陈丽霞回过身:“咋地了?”
陈璐眯着眼睛笑了笑:“咱们这被选中作为国家填海造陆的第1期工程位置了。”
看着女儿欣喜的样子,陈丽霞也惊讶了,她放下手里的芹菜:“快给我说说!”
陈璐晃了晃手机:“刚才我们领导打电话就是通知我去宋水港那边做协助工作呢,听说那里已经开始围堰建设了。”
陈丽霞一时之间还有点反应不过来,仔细想了想之后,问出的第1个问题是:“那填海的东西从哪儿挖过来啊?”
陈璐道:“这个我倒是也不知道,回头我再打听一下吧。”
陈丽霞这才点点头:“哎呀,这可真是大手笔……”
假如宋水港那边填海造陆成功了,海岸线上的海拔再高一点的话,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大坝,他们这更靠里的地区就能多撑两年——前提是工期不要拖个五六年。
……
但事实上填海造陆这个事情真的拿出来说的话绝对是有绝大多数人反对的。
要知道整个星球海水可是占了七成,之前就有人计算过如果海洋继续这样无限制的扩大,那么最终所有的人类只有都躲在熠国最高峰珠峰上才能不被淹没。
所有的山峰,或者说海拔高的地区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最后的避难所,哪怕有一天人类的火苗都要熄灭,但大家总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
所以其实理智上来想,填海造陆技术难度大,需要的时间长,又要将珍贵的土地或者是山峦挖走去填海,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最终也不过多苟延残喘一两年,无论怎么想都很不划算。
其实全球灾变以后,哪怕是生活相对安静的熠国民众的情绪也比之前要激进得多,各个朝阳产业猝不及防变成了夕阳产业,不断提高的失业率,以及被淹没的家园让大家的情绪就像随时可能被点燃的炸药桶一样。
在这种时代还能够心情愉悦又平静地过日子的实在是比较少数,像是国外的一些国家治安都已经差到了弱肉强食了。光是今年熠国就已经撤侨了好几个国家,再加上彻底被海水淹没的几个国家回来的民众,现在熠国内部的人口压力很大,政府努力维持着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交通医疗。
因此这次的填海造陆工程暂时是未公开的,只是在海边搭建了一个工地,并没有说明具体干嘛,参与的全部都是工程兵,从未开始的围堰建设也根本没用他们动手。
——参与其中的内部人士们一看到现在这装模作样的场面就觉得很不靠谱,大家都已经进入工地,阵仗还挺大,然而一个干活的都没有,只是在这海岸边拉起来一个直径20米的大棚子,棚子遮挡着海面。
阳光晒温了海面,迫不及待推着自己的小行李箱从市区赶到这里来的陈璐有些懵地看着,她是被主任紧急叫来的,原本以为是要帮着看图纸,然后调查难点部分的具体生态环境。
然而到了这里,一切安静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然而还没等到她问主任到底怎么回事,主任把她叫去了一个外面平平无奇的2层小楼,拿出了一份保密协议给她签,说是要给她分配一个特别的工作。
陈璐还真没见过这阵仗,她仔细看了保密协议,发现上面一点端倪也没有,但出于对主任和上级的信任,陈璐还是签了,保证之后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透露出去分毫。
主任又千叮咛万嘱咐说接下来会带他去见地质资源研究院的大佬郑院士,接下来就会由郑院士带她去参与工作。
陈璐:“……”
越来越神秘兮兮了。
陈璐跟着主任来到了郑院士的房间,然后又被郑院士强调了一遍保密规定,再接下来,陈璐终于要去她接下来的工作地点了。
原来这栋2层小楼只是外表的,从后门出去以后,后面是这个民众已经撤离的县城曾经的县政府。
郑院士带着陈璐上了3楼,进了中间的某个房间。
随着门被缓缓推开,陈璐还以为自己即将看到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工作间,里面或许坐着很多的领导,又或许是忙碌的工程师们。
然而她看到的是寥寥几个年轻人,少少的几台电脑。
郑院士带着陈璐来到一个脸蛋圆圆的年轻女同志面前:“北……小捷,这位是自然资源部派过来教小华画图纸的陈露同志。”
被称之为小捷的女孩子笑出了两个酒窝,十分友好地跟她握手:“您好您好,我叫张捷,是咱们小良工作组的负责人。”
陈璐:“小良工作组?”
张捷笑道:“是的,我们工作组的简称就是小良工作组,具体的原因之后再说。”
郑院士这才告诉陈璐:“小陈啊,你这几天的任务就是在小良工作组帮助小华画出面积为20平方米的填海造陆区域图纸。”
张捷道:“对对对,具体的情况我之后会跟你说明的。”
陈璐有些茫然地点头,转过头看着屋子里的另外几个年轻人。
一个穿着白色衬衫坐在办公桌后面不断滑动鼠标的年轻男同志,抬起头对她礼貌地笑了笑:“你好,我是贺骄。”
一个穿着一身运动套装的高个女同志坐在旁边悠闲地喝水:“你好,我是钟华。”
站在钟华身后比她还要高半个头的短发女兵她一看就知道这人是当兵的!跟陈璐点了点头,并没有做自我介绍。
最后一个则是一个十指翩飞在一台电脑前疯狂敲着代码的格子衫眼镜小哥,他显然也是没有心思来做自我介绍的。
倒是张捷开口道:“那一位也是刚刚才来的,他一会儿就会离开,陈姐姐你先坐,等这位小哥把电脑的绘画脚本敲好,咱们就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