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2章 万金难买我乐意(1 / 1)木兰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伙伴们在开会的时候, 刘盈并没有闲着。

他拉着无所事事的孙策,每驻扎一地,就去当地村镇晃悠,在田间地头寻人聊天。

兵荒马乱, 还有人活着的村镇, 不是依靠豪强的坞堡, 就是自己组织了乡勇。

他们无力阻拦刘盈驻扎在附近, 对刘盈十分警惕。

孙策本以为会看刘盈碰壁的笑话, 刘盈却比他想象中的脸皮还厚。

无论对方地位再低, 穿得再破烂, 身上的气味再难闻, 刘盈都能贴上去嬉笑,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脸。

刘盈带着刀, 即使对方很不想和刘盈说话,态度也不敢太强硬。

此时乡勇的领头人总会来寻刘盈, 却一个错眼, 刘盈又去随机找一个“老乡”拉家常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刘盈如此热情,“老乡”们的警惕总是不知不觉便缓和。态度变化速度之快, 让孙策瞠目结舌。

“放轻松点, 我驻扎几日就会回益州,现在不抢你们, 之后也不会抢你们。”

“赶紧讨好我,小心我生气, 现在就抢你们。”

老人看着威胁自己的刘盈, 脸皮狠狠抽搐了几下,沉沉叹了口气。

他看似对刘盈无可奈何,但孙策却发现, 老人的神色很柔和,眼神中甚至带着几分对晚辈的宠溺。

太奇怪了。

一个埋头田野的老农,怎么会对领兵的小将军宠溺?

平日里骄傲得如同连胜不败大公鸡的刘盈,此时却像是没有自尊似的。他无论见到多落魄的人,都能满口阿叔阿伯阿公阿媪,哄得别人笑容满面。

没几日,在刘盈身旁监督的乡勇也憋不住话,常和刘盈聊天了。

刘盈记忆力十分出众,最初还要肢体比划,后来一口流利的当地口音,混入当地人中毫无违和感。

孙策抱着双臂,艰难地听刘盈用奇怪的口音,问些没有意义的话。

“阿伯,这水渠能灌溉多少地啊。”

“唉,原本全村的地都能浇,现在就这么点了啰。”

“不能疏通疏通?”

“不敢耕太多田啊,要是被人看见了怎么办?”

“也对。阿伯,你知道石磨吗?”

“知道,以前村里有富人用过。”

“不做一个?”

“哈哈哈,麦壳砸碎了,少多少粮食啊。”

“碎了也能吃,好下咽些。用水车带动,费不了多少事。我军中有石匠木匠,帮你们做!”

“啊?”

“还有碓床,比舂米强。”

“小将军,这……”

“交给我!又不收你东西。我闲得发慌。”

刘盈说罢,就去军中找来石匠木匠,给他们画了图,让他们把东西雕出来。

只是一个小东西,有铁器在,花费不了几日。

那些小东西省不了多少事,刘盈仍旧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他还弄出可以用木头、石头做的农具,比如隋朝和明朝的犁和锄头、收割工具,并把图纸赠送给村庄宿老。

“这、这怎么使得?”

“拿着吧,虽然不知道能活多少日,活着的时候,还是尽量能轻松点,就轻松一点。”

老伯沉默良久,哽咽道:“你要回益州,离这里如此远,做这些干什么?”

孙策也想问。

刘盈笑眯眯道:“我乐意,我开心!”

老伯被刘盈噎得说不出话。

他本应该感激,但又有些憋闷,竟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自己对刘盈的感谢之情。

待他回过神,刘盈已经换了个话题,问他们渔樵狩猎之事。

乱世很矛盾。

道路旁都是饿死人的尸骨,尸骨上卧着的野狐野兔却很肥美;

村庄附近的小山坡寸草不生,都被砍了拔了当柴火,再远一点的山坡上的密林中,老虎悄悄探头;

小河道中别说鱼虾,连水草都捞不到几根,大江大湖中鱼多得能冒出水面,河滩上河蚌密集,《三国志记载,袁术的大军曾靠捡河蚌充当军粮……

人少了,“野味”便多了。只是活着的人不敢离开聚集地,无“福”享用。

他们不敢去茂密山林中求食,山林中的野兽却能趁着人烟稀少下山食人。

不是时时刻刻都有乱军掠夺,乡勇大部分伤亡,都是阻止野兽下山。

什么老虎、野猪、熊瞎子,权贵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乱世中乡人的活阎王。

若村庄的柴火不够了,乡勇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密林中砍柴火。

其实盛世也差不多。

盛世人口多,村庄城镇附近的柴火更难寻。樵夫走个几日,入深山砍柴,再返回村庄城镇贩卖,常能养活一家人。若稍好一些的木炭,有时候价比黄金。

下水打鱼,入山砍柴,赚得比寻常种地多,若是熟练的猎手,还能免徭役,就是危险了些。

刘盈和他们交流狩猎经验,询问他们附近山林情况。

他又向村人传授了一些好用的狩猎和打鱼工具,比如宋时才出现的刺网。

若在黄河丰水期,刺网应该能捞到不少大鱼。

刘盈告别一个村庄,在马车上写写画画,记录下村庄的位置,和他们在乱世中保命的经验。

尤其是见缝插针耕种收获的经验。

这些都是萧何要求刘盈带回去的资料。

乱世中耕种的经验若用在盛世,就算遇到荒年也可以熬过去了吧。

还能活下去的村民个个凶悍狡诈,和淳朴没有半点关系。

刘盈白送东西,原本该是被当冤大头欺负。但他带着精兵,路上遇到的劫匪虽在遭遇战后永远不能再说话,也能帮他宣扬战绩。

一个强大的人做好事,村人就不会得寸进尺。

他们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激,会替刘盈扬名,甚至会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感谢刘盈对他们的帮助。

还有些家中已无老小的乡勇,在全村人的支持下,拿着村人凑出来的武器马匹,跟随刘盈离开。

刘盈说要趁机征兵,但没有一次主动征过兵卒。有人跟随,他就收下;若这一处没有人跟随他,他就笑眯眯地挥手离开,神色没有半点遗憾不满。

有些乡勇,在刘盈离开好几日后,追上了刘盈。刘盈也不担忧对方是否是奸细,统统编入队伍。

孙策提出异议,刘盈笑着答道:“我相信你我带兵的实力。就这些流匪,即使摸清了我们的情况又如何?摸清了我们的情况,他们反倒是不敢来了。”

孙策和刘盈打赌。他不信流匪有这个头脑。

打赌的结果当然是刘盈获胜。

沿路的黄巾军残余和黑山军只零星试探了刘盈几次,就算遇到刘盈,也会派人来打声招呼,主动绕路离开。

刘盈的脾气很好,除非匪徒主动袭击他,或者碰巧遇到匪徒袭击城镇,否则他不会主动出手。

黄巾军势力已经很微弱,不敢与刘盈硬碰。黑山军的头领居然主动拜访刘盈,询问刘盈可否学习刘盈传播的耕种渔猎经验。

刘盈的小伙伴们惊诧地发现,黑山军名义上是匪徒,实际上已经与许多城镇“狼狈为奸”,仿佛割据军阀。

他们不仅干着乡勇的活,甚至劝课农桑,包揽诉讼。虽然他们会劫掠路人,但大部分军粮都来自自己的屯田。

这一点,倒像是张角还活着的时候,黄巾军最初的模样。

刘盈进入黑山军的地盘后,几乎没撞见黑山军主力,便是沿路村人通知黑山军避开的缘故。

“好啊,你们想学什么?”刘盈十分慷慨地分享了自己教授给沿路村庄的一切,“你们好好干啊,能不劫掠就别劫掠。干得好了,等袁绍和曹操他们打完,或许就来招揽你们,避免一场大战了。”

黑山军头领问道:“将军为何不招揽我们?”

刘盈答道:“我倒是想,但你们大多是当地人吧?乡土难离,你们想护一方乡亲安稳。我能招揽你们其中几人,但招揽不了整个黑山军。”

黑山军头领又问道:“将军可以留在这里。”

正低头擦拭武器,不想和匪徒说话的孙策猛地抬头。

刘盈叹了口气,道:“抱歉,以我目前的力量,留在这里也待不住。我先回益州,待种个几年田,再来收拾河山。”

黑山军头领向刘盈拱手抱拳,不再多言。

他带走了刘盈给的图纸,留下了不少粮草。

他还向刘盈承诺,刘盈还在赵地时,黑山军不会攻打赵地豪族的坞堡,以免刘盈为难。

黑山军头领走后,孙策瞪大眼睛:“为难?我们为难什么?”

刘盈道:“他认为我会为难。”

孙策默默地看了刘盈一眼。

刘盈嫌弃地瞥了孙策一眼:“想说什么就说,别扭扭捏捏,像被我始乱终弃的小媳妇。别坏我名声,你的脸再好看,我也对我妻子一心一意,看不上你。”

孙策差点被刘盈的戏言给恶心吐了。

他气得要用长矛戳刘盈一个窟窿。刘盈轻松避开。

孙策骂道:“你这张嘴,怎么能活到现在?”

刘盈歪头:“因为我很强?”

孙策:“……”打死这只张盈算了,他不需要这样的朋友!

闹了一番后,孙策自在不少。

他开玩笑道:“真的?你妻子那么好,回益州介绍给兄弟看看?我倒是要看看,何等的奇女子,能收得了你的心。”

刘盈道:“介绍不了。早死了,死透了。我儿子都死了。”全都死了好几百年了。

孙策表情僵住。

他本应该说“节哀”,但刘盈那满不在乎的表情,“节哀”二字实在是说不出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