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单位上班的这几天, 叶满枝一直自我感觉很良好。
家人朋友问她新单位如何的时候,她也一律回答好好好。
她是真心觉得挺好的。
省工业厅虽然是大衙门,但工作比街道办轻松多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用加班。
她刚去街道上班那会儿, 几乎天天加班,连周末都得去居民家里走访。
而化轻工业处这边, 夏处长要求大家尽量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 下班后人走灯灭, 节约用电。
而且新单位的食堂比656厂和省大的都好吃。
656厂食堂的窝头拉嗓子, 但工业厅的干部职工少,大师傅做饭也相对精细, 会把玉米面多磨两遍, 同样都是吃窝头, 口感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 在师姐提醒她之前,叶满枝一直处于一种穷人乍富, 暗自窃喜的状态。
她刚开始只以为, 沈礼娜只是惊讶于没能分到专业对口的处室。
完全没想过, 人家可能早在报到之前就相中综合三科的空缺了。
叶满枝感谢了师姐的提醒。
可她对接下来的事,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这工作是组织上分配的, 又不是她主动争取的, 沈礼娜要是因此记恨她, 那就是不讲理了。
再说, 人家沈礼娜又没对她做什么,她要是因为一个猜测就战战兢兢, 草木皆兵,那不是庸人自扰嘛!
所以,回办公室灌了两口茶水以后, 叶满枝就不去想自己被动占位的事了。
相比于沈礼娜,她其实更关心师姐所透露的,关于化轻工业处内部的情况。
化轻工业处的四个科室,综合一科负责化工,综合二科负责纺织,综合四科负责烟酒,叶满枝所在的综合三科,负责除纺织、烟酒外的其余轻工行业。
赵桂林虽然年轻又有学历,但其他科长的履历也不差。
综合一科的吕科长也是大学生。
赵桂林若想突出重围,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正式任命下来之前,变数太多了,大热倒灶的例子她不是没见过,刘金宝不就是一个嘛。
更何况综合三科里还有“巡视员”何平呢。
在省里精简人员之前,何平曾是副科长。
精简人员之后,工业厅的其他科室都取消了,只有重工业处和化轻工业处这两个业务多的核心处室保留了科室,但每个科室只设一个科长,原来的副科长全被任命为“巡视员”,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和干部思想情况。
如果赵桂林进步了,那最有可能接替科长位置的,怎么看都是何平呀!
叶满枝坐在办公桌后面,眼睛紧盯着面前的材料,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想到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她现在只是一个小虾米,踏实工作吧,别胡思乱想。
支书边鹊桥有句话说得对,只要尽心尽力完成工作,领导总能看得见。
叶满枝摒除杂念,重新将心思放到了正经工作上。
在她没来之前,赵桂林手下只有三个人,还没她在街道办时的人手充足呢。
所以每个人分管的工作都非常多。
她目前的工作分工,是从另外三人手头上分来的。
暂时先负责食品工业,处理下级单位的意见反馈和人民来信,以及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叶满枝觉得这个“科长交办的其他工作”就比较灵性,她默默观察了几天,赵桂林已经给彭佳音交办过好几次其他工作了。
“小叶,这个月的人民来信应该已经到了,你去办公室问问有没有咱们综合三科的。”彭佳音伸手在她的办公桌上敲了敲,“需要我带你去一次吗?”
“哈哈,你要是想出门放风,就跟我一起去吧。”叶满枝问,“找哪位同志取信啊?”
“我今天忙得很,哪有时间放风!办公室的李坚负责分发人民来信,你找他要!”
叶满枝记下名字便去了三楼的办公室。
人民来信有的是直接寄到工业厅的,有些是寄给省人委,再由办公厅转交工业厅处理的。
综合三科处理人民来信的工作,原本由最年轻的彭佳音负责,如今叶满枝这个更小的喽啰来了,这项工作自然就转到了她手里。
叶满枝询问李坚是否有人民来信时,李坚点点头,但伸手指向了隔壁的办公位,“以后人民来信由小沈负责,下次直接找她就行。”
叶满枝笑着答应,看向同为小喽啰的沈礼娜,“我们化轻工业处的信件整理好了吗?”
“还得再等等,”沈礼娜冲她抱歉地笑笑,“我刚接手这项工作,有些信件的字迹比较潦草,有的又分不清是你们轻工的还是重工的……”
李坚帮腔道:“刚开始做文字工作是这样的,小叶,那边有椅子,要不你坐着等会儿?”
“没事,刚接手新工作确实需要时间适应,让礼娜慢慢弄吧,我先回办公室干活儿,稍晚点再过来,”叶满枝又笑问,“是只有我们综合三科的来信没分出来,还是所有处室的都没分出来呐?”
“都没分呢。”
叶满枝点点头,自来熟地与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没过多久又等来了重工业处的同志取信。
沈礼娜用余光瞄一眼还杵在一旁的叶满枝,硬着头皮说:“信件还没分好呢,你下午再来吧。”
“那恐怕不行,我一会儿还得跟科长去下面的工厂调研,后天才能回来。”来人是机关老油子,笑着问,“你是新来的小沈吧?分完信件以后,能给我送去重工业处综合二科吗?”
沈礼娜爽快地答应了,“你放心去调研吧,我这边分拣完就帮你送到办公室去。”
叶满枝没提让她也帮自己送信的事。
她估算着时间,距离下班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又往办公室跑了一趟。
信件再多,这会儿也该弄完了。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那沈礼娜总不至于连几封信都分不好吧?
结果她跑去办公室一问,人家还真的没分好。
下午厅领导给中层干部开会,她被喊去布置会议室了。
叶满枝一想,人家理由挺充分的,便什么也没说。
返回综合三科以后,她先问赵桂林,“科长,处理人民来信,有没有期限啊?比如限期多长时间给出处理意见。”
“收到信以后,尽量在半个月内给出答复,办公厅那边每月会通报各单位解决问题的比例,工业厅内部也会在各处室之间展开评比。”
“哦,那这个月恐怕得多等几天了,办公室那边分发人民来信的同志,也是新来的,对工作还不太熟悉。我中午去了一趟,她还没弄完,刚才又去一趟,人家有别的事耽误了。新来的同志好像挺忙的,咱别催人家了……”
“你记着有这个事就行。”
赵桂林觉得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挥挥手便让她忙去了。
叶满枝刚上手新工作,从来没跟食品工业打过交道,这几天都在看有关食品工业的资料。
人民来信的事,就那样被她放到了一边。
接连两天都没去办公室取信。
然后,第四天临近午休时,沈礼娜带着几封信来了综合三科,当众递给了叶满枝。
她正想说说叶满枝怎么不去办公室取信,别的处室都已经取走了,却被叶满枝抢先道:“办公室的这项举措太好了!那天听说你要给重工业处送信的时候,我还以为只是个例,本来想让你也帮我们化轻工业处送信的,但我担心给办公室添麻烦,就没好意思开口。没想到办公室的同志居然还真的挨家挨户送信了!”
叶满枝拉了把椅子,热情地请她入座。
而后对听到动静看向这边的赵桂林说:“科长,这是办公室新来的同志沈礼娜,新人新气象,人家把人民来信主动给咱们送过来了!”
赵桂林早就觉得办公室的工作不合理,让其他处室的同志一趟趟地往办公室跑,十分浪费时间精力,不如办公室处理完以后,主动分发到各处室方便。
这会儿他便缓了神色说:“办公室的这次改革挺好,能给我们业务部门节省很多时间,少了空跑的次数,也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沈礼娜:“……”
她没改革啊。
叶满枝只在第一天去了办公室一次,之后接连两天都不见踪影。
她以为对方忘了,这才主动上门,当着她领导的面,把信件交给她,再问问她是不是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
单位内部要进行评比的,叶满枝一连耽搁好几天,很可能会影响部门的评比结果。
赵桂林的视线在一脸乐呵的叶满枝,以及神色僵硬的沈礼娜身上打个转。
又眯起眼睛笑道:“小沈,你们办公室这项举措真不错,主动为我们业务部门减轻了负担,回头我得跟谢主任表扬你一下!年轻人做工作就是要这样朝气蓬勃、积极肯干!”
沈礼娜支吾道:“不用了……”
“怎么不用呢!做得好就是要反馈给你们领导嘛,”叶满枝掏出茶叶罐给她泡了杯茶,“礼娜,你尝尝我这绿茶咋样?要是喝得好,以后你每个月来送信的时候,我都给你泡一杯!哎,我跟你说,这个茶是我大学同学从南方带来的,据说是什么明前茶,还是什么的。我不懂,反正挺贵的,我自己都不舍得喝……”
她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绿茶的好处。
然后自说自话地给人家安排了每个月帮她送信的工作。
沈礼娜这会儿被架到了高处,若说办公室没有这项送信业务,她一时还有点张不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