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最近时常感叹, 小崽太聪明,也挺让人头疼的。
即将五岁的吴玉琢小同志,已经能在没有拼音辅助的情况下, 读懂小人书了,马路上的路牌和招牌, 她也都能看得懂。
所以, 理解电报上面的内容, 对她没有任何难度。
叶满枝想找个借口搪塞她都没可能。
“电报是我爸爸写的吗?”
“嗯, 爸爸发来的。”
“速来,是来上海吗?”吴玉琢警惕地问, “妈妈, 你也要去上海啦?”
“想什么呢, 妈妈还有工作, 哪是说走就能走的!”
叶满枝拉着她回屋,坐到床上继续拆被面, 心里则琢磨着电报上的内容。
吴大博士办事向来靠谱, 特意拍个电报给她, 必然是因为那个工业展确实有价值。
总不至于因为想媳妇了, 就让她千里迢迢跑一趟吧?
吴玉琢趴在床边, 帮妈妈揪被面上的线头, 不太相信地问:“妈妈, 你真不去上海呀?”
“不一定, 要看单位的安排。”
“去上海是不是跟去北京一样,要坐小火车?”
“嗯, 上海比北京还远呢。”叶满枝听出点弦外之音,故意吓唬她,“坐火车可累了, 只能坐着,没有躺的地方,一坐就是三四天,屁股贼疼。”
“我不怕屁股疼,”吴玉琢凑过去商量,“妈妈,你去上海能带我不?”
“带不了,你看哪个大人上班是带着孩子的?”
叶满枝挺想去上海工业展看看,甭管能否遇到合适的罐头生产设备,至少可以去见见世面。
而且上海有好几家大型食品厂,她想去兄弟单位取取经,找找差距。
但是,她自己去出差没什么问题,带着孩子就不行了。
这年头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非常严格,不是你想去哪就能去哪的。
必须有工作证和介绍信!
像吴玉琢这样的小孩,除了跟着父母去外地探亲,基本没有出远门的可能。
他们家在上海没有亲戚,在这种事上骗人,万一被人查出来抓住把柄,那她跟吴峥嵘有八张嘴也说不清。
真要去上海的话,只能由她只身前往,不可能带着孩子。
叶满枝平时好说话,每天下班都去排队给孩子买糖水,但在原则性问题上很少退让。
她拒绝得干脆,吴玉琢自然能听出来,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妈妈不可能带她一起去上海找爸爸了……
吴玉琢躺在床上,抱着梨花生闷气,也不帮她妈揪线头了。
爹妈都去出差以后,她就是没人要的小可怜啦!
叶满枝当然不能把孩子一个人扔在家里,至少要给吴玉琢过完五岁生日。
而且单位那边能否放行还不一定,毕竟食品厂现在确实没啥资金搞罐头设备。
“宝宝,要是妈妈去出差了,你想让太爷爷太奶奶来咱家陪你,还是去他们那边住?”
如今老叶家全员上班,即使是四哥也得去电影院卖瓜子,所以如果她去出差,那吴玉琢的去处只有吴家老宅。
吴玉琢闷闷不乐地说:“去太奶家!”
到时候她就不用上幼儿园了!
她太爷爷可乐意让她在家学习了!
叶满枝放下剪刀,在她毛绒绒的额发上撸了一把,“行啦,别噘嘴了,坐火车一点也不好,时间特别长,坐得屁股疼。你去了太奶家就不用上学了,还有太爷太奶给你买好吃的,多好啊!今年过生日,妈妈再给你买个小蛋糕!”
*
吴峥嵘的一封电报,让他闺女沮丧了一个周末。
即使被妈妈带去大澡堂洗了澡,又吃了一毛五的冰砖雪糕,心情仍然没啥好转。
叶满枝没能将人哄好,去单位上班的时候,也就没跟牛恩久提那上海工业展的事。
她让周如意提前搜集一些有关上海工业展览会的资料。
周如意找了两天,却为难地说:“厂长,我只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外宾去参观的新闻,苏丹共和国的将军,还有肯尼亚的副总理都去参观过上海工业展览会,但是找不到关于这个展览会的单独报道。我联系了工业局的同志,他们只有前年的资料,问咱们要不要。”
“嗯,那就要前年的吧。”叶满枝看了眼手表说,“我今天要下车间,你就不用去了,先去工业局把资料拿回来。”
《鞍钢宪法正在罐头车间推进得如火如荼,除了让工人参加管理,还得让干部下车间参加劳动。
叶满枝每周有固定的一天去车间实打实地劳动。
上午在罐头车间,下午去糖果车间、酱菜车间或糕点车间。
反正她一天要跑足四个车间,不但要劳动,还要解决车间的实际困难。
除了她,供销科的所有人也要下车间。
孟烈当上供销副科长以后,暂时没什么大动作,但是非常支持推行《鞍钢宪法。
他在科室里说,供销科由叶副厂长分管,连叶副厂长都去车间劳动了,供销科的同志总不能在办公室里干坐着。
当然也要下基层劳动,主动联系群众!
他这番话不受同事待见,但是占据了各种意义上的制高点,没人能反驳。
因此,自打孟烈当了供销副科长以后,供销科全员响应号召,分批次去车间劳动一天。
叶满枝去糖果车间劳动的时候,供销科的两个业务员已经坐在台案前开干了。
车间里摆着几排台案,工人们围坐在台案前,给切好的牛皮糖包糖纸。
叶满枝刚干这活儿的时候,工作效率非常低,主要是牛皮糖外面要包两层纸,一层外包装,还有一层防粘的糯米纸。
糯米纸又薄又脆,稍不留神就弄得稀碎。
最近练得勤了,叶厂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次品率仍然没能降下来,不合格产品被班长打回来好几次。
与她情况相近的,还有供销科的两个业务员。
“我记得之前去广州出差的时候,看到人家的食品厂都用自动包装机,”业务员苏芩说,“用机器给糖果包装可快了,比咱们这样一个一个用手包快多了。咱们糖果车间怎么不上机器啊?”
另一个业务员在桌下用腿撞她一下,示意她别多事。
车间主任能不知道用机器的效率更高吗?
人家主任都不提,他们瞎提什么意见!
叶满枝来糖果车间劳动的次数不少,其实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
如今什么都强调机械化,而糖果车间算是机械化最低的车间。
从熬糖、制糖,再到包装,几乎全靠人工。
熬糖制糖也就算了,包装这一块儿就像苏芩说的,完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次品率。
厂领导和车间主任一直不提上机器的事,无非是担心车间职工被精简掉。
有了机器以后,车间减员是必然的。
到时候这么多职工,要如何安置?
尤其前几年粮食短缺,这些工人被精简以后,要么去农村搞生产,要么像四哥似的,在自由市场上混口饭吃。
食品厂的领导班子对糖果车间的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在职工的角度来看,算是比较有人情味的。
叶满枝坐在车间主任对面,笑着说:“甄主任,小苏说得没错啊,咱们车间里可以考虑提高一下机械化水平,搞两套自动包装机。”
“呵呵,现在厂里用钱的地方多,”甄主任戴着口罩,声音嗡嗡地说,“糖果车间这边人手充足,能应付得来,就不给厂里添麻烦了。”
叶满枝没反驳他的话,稍稍提高音量道:“机器也未必全靠厂里出钱买嘛,咱们厂糖水站的那个汽水机,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那个机器就是罐头车间的杜涛发明的,罐头车间在试点推行《鞍钢宪法,搞两参一改三结合,搅拌汽水机算是三结合的产物。干部、工程师、工人相结合,一起解决车间里的难题。咱们糖果车间要是也有技术方面的人才,可以效仿罐头车间,搞搞小发明小创造,为厂里节省一些开支。”
“有了机器以后,车间里多余的人手,可以安排到其他岗位上,”叶满枝问,“大家都听说了吧?咱们厂要生产汽水了,生产线上还需要不少工人。”
甄主任忙问:“叶厂长,咱们真的要生产汽水了?我听说那进口生产线还不一定能交给咱们厂呢!”
“已经初步确定了,”叶满枝点点头说,“今早刚得到的消息,省厅打算将这条生产线交给滨江。到时候咱们厂与滨江工业局合作办厂生产汽水。”
这张台案前的工人们立即沸腾了,“叶厂长,咱们真的能生产汽水啦?”
“对啊!”
“那可太好了!”
工厂职工都挺有集体荣誉感的,单位的业务越来越多,说明他们发展得越来越好。
厂子办得红火,大家走出去也有面子!
叶满枝唰唰包着糖纸,顺便鼓励大家想办法提高车间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但她觉得这种事只跟工人喊口号是没用的,厂里得拿出相应的激励办法。
回到厂部以后,她又去了牛厂长的办公室。
叶满枝是很爱串门的副厂长,至少隔天来一次牛恩久的办公室。
由于她来得太勤,没事就爱进来坐坐,牛厂长的秘书秦刚还给她单独准备了一个茶杯。
叶满枝谢过他的茶,对牛恩久说:“厂长,我来跟你汇报一下咱们罐头车间推行《鞍钢宪法的情况。”
牛恩久其实不太想听什么鞍钢宪法,但叶满枝实在太爱来他这里串门了。
他不好直接将女同志撵出去,不但要好茶好水招待她,还得听她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