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3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满枝轻手轻脚爬上床, 给自己盖好被子,又贤惠地帮男人掖了掖被角。

过了不到一分钟,她没忍住, 试探地轻念:“吴峥嵘?”

身旁的男人呼吸清浅,胸膛微微起伏, 并没给出回应。

叶满枝安静地躺了一会儿, 又稍稍提高音量喊了一声, 可惜隔壁还是没动静。

她支起上半身, 一边凑近男人观察,一边嘀咕:“装得还挺像。”

吴峥嵘警惕性高, 睡眠浅, 她偶尔起夜上个厕所, 都能让他睁开一只眼睛观察情况。

刚才那两声的音量不算小了, 他能听不到?

借着窗外的月光,叶满枝俯身在他嘴唇上吧唧了一口, 等了几秒, 对方仍然无动于衷。

她叹口气, 伸出邪恶的右手, 轻轻捏住了吴博士那只精致光洁的鼻子。

被阻住呼吸的吴峥嵘倏地笑出声, 推开她作乱的手, 嗓音很清晰地问:“大半夜不睡觉, 你又折腾什么?”

“明明没睡着, 你还装!”

“我要是接了你的茬,不知又要陪你聊到几点。”

“咱俩聊一会儿呗, ”叶满枝扑过去,抱着他说,“我有个重大发现想跟你分享!”

“嗯, 说吧,说完睡觉。”吴峥嵘将被子拉上来,遮住她露在外面的肩膀。

“我们兼并一个灯泡厂咋样?让灯泡厂研制显像管,补足曙光厂的短板,”叶满枝补充说,“国产的第一个黑白电视显像管就是南京灯泡厂仿制的,说明让灯泡厂转产显像管是可行的!”

这种事其实可以跟潘昆仑商量,但潘主任和几位老师都在天津参加彩电攻关大会战呢。

她现在倾诉欲旺盛,还是跟吴峥嵘商量更方便。

吴峥嵘回忆了南京灯泡厂的背景,沉吟片刻说:“南京灯泡厂不是突然仿制成功的,在仿制显像管之前,他们生产过军用特种灯泡、示波管和光电管,在真空电子领域已经有一定基础了。”

“但是电灯泡也是抽真空再注入惰性气体的,滨江灯泡厂应该也是有一定基础的吧?”

吴峥嵘沉默的时间更长了,叶满枝耐心等待,给他组织措辞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房间里再次响起吴峥嵘的声音:“玻璃的电真空性质只是一方面,还要考察玻璃的电学、热学、机械、化学性质等等。尤其是化学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在涂抹荧光粉之前,显像管外面那层玻屏要经过严格清洗,如果玻屏在清洗时受到酸碱溶液的腐蚀,会影响显像管的性能。而且……”

机会难得,叶满枝认真听着吴所长的科普。

要知道,吴峥嵘当了1062研究所的所长以后,只给研究生,以及小学生吴玉琢讲过课,不是什么人都能听到吴所科普的。

“让滨江灯泡厂转产显像管到底可不可行?”叶满枝只关心这个。

“上海灯泡厂也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显像管了,”吴峥嵘肯定地说,“如果滨江灯泡厂的玻璃性质稳定,又有相关的技术资料,转产还是有希望的。”

叶满枝一下子来了精神,下意识搂紧他的肩膀说:“技术资料应该没问题吧?南京厂是第一个研制的,所以过程比较艰辛,但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他厂可以跟南京厂或是上海厂学习呀!”

每到这种时候,就能显出公有制的好处,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

只要不是涉及国防安全的技术资料,国营工厂之间其实是可以互通有无的。

就像前些年全国都去“学上海、赶上海”,上海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经验分享给了全国的国营工厂。

叶满枝心里有了底,心情也跟着轻松了起来,她从吴峥嵘身上翻下来,双手交握放在小腹上,一脸恬静地闭上眼睛。

只三五秒的功夫,呼吸就变得平稳绵长了。

被闹得双眼锃亮的吴峥嵘:“……”

捏人鼻子这种幼稚行为,他是不屑做的。

*

叶满枝对吴所的判断盲目信任,在吴所那里得到肯定答复后,翌日一上班就跟几位副主任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显像管是玻璃的,长途运输很容易产生损耗,要是能在本地解决,当然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

黄河踯躅道:“灯泡厂能愿意跟咱们合并吗?”

他还不了解灯泡厂的情况,可是这种工厂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有两三百名职工就算是大厂了。

而曙光厂有将近两千职工,合并到曙光厂以后,灯泡厂原来的革委会主任顶多能当个车间主任。

人家在灯泡厂能当一把手,为什么要来曙光厂被人管理啊?

田春山也觉得合并灯泡厂的前景不太乐观,“请灯泡厂生产显像管,咱们再从灯泡厂采购,也许更行得通。”

几人中只有苗素芬举双手支持叶满枝。

“人家灯泡厂经营得好好的,咋可能轻易就同意转产显像管?到时候咱不得出人出力求着人家帮忙生产啊?定价也是人家说的算!与其那样,还不如将灯泡厂吸纳进来呢!”

叶满枝颔首道:“苗主任说得对,咱们面临的问题是电视机成本太高,必须想办法极致压缩成本。从外厂采购显像管的话,出厂价要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增加15%至20%的利润。如果咱们有一个自己的显像管车间,不但能省下15%至20%的开销,还能节省人力和运输成本。”

她也考虑过只合作不合并的可能。

但是直觉告诉她,合并才是更有利的。

曙光厂情报科订购了《电子技术,叶满枝偶尔会从情报科借阅杂志。

那上面曾经介绍过日本电视机制造厂商的情况。

东芝公司、日立公司、日本电器公司,都是既生产电视机又生产显像管的厂商。

这样的厂商在日本电视行业的占比高达67%!

日本的电视机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了,人家的电视机公司都有自己的显像管工厂,那她给曙光厂也弄个显像管车间过分吗?

不过分呀!

田春山等人也知道有个自己的车间好办事,但是这个兼并的过程,难度着实不低!

叶满枝洒脱地摆手说:“年末正是冲刺赶生产的关键阶段,其他人在厂里跟进生产进度,灯泡厂的事,让康主任跟我一起跑一跑。有什么进展,咱们随时开会讨论。”

几人都点点头,这样也行。

……

滨江灯泡厂的名声不显,叶满枝和康健都对其不甚了解。

去市里开会的时候,也没接触过灯泡厂的领导。

康健跟熟人打听了这个厂,而后对叶满枝说:“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灯泡厂也是市属企业,两厂合并的话,能避免主管单位之间的扯皮。”

“咱先去灯泡厂看看吧。”

两人带着一位工程师,按照联络簿上的地址,找到滨江灯泡厂。

望着连成一片的平房区,叶满枝不可思议地问:“灯泡厂以前不是一机部主管的企业吗?怎么建在这里了?咱们不会是找错地方了吧?”

康健又确认了一下地址,“没错呀!”

瞄一眼被居民区包围的“滨江灯泡厂”,他心里也有点纳闷。

滨江灯泡厂曾经煊赫一时,刚解放那几年,电灯泡算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所以滨江灯泡厂归一机部管理。

后来国产钨丝试制成功,灯泡不算技术难度特别高的产品,灯泡厂便被逐级下放,最终落到滨江手里。

按理说,像灯泡厂这样发展了十几年的工厂,厂区应该是很气派的。

没想到他们的厂区居然是窝在居民区里的!

临行前,叶满枝给灯泡厂打过电话,想以交流学习的名义进行参观。

三人在门卫室报上姓名后,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黑瘦男人,正是灯泡厂的革委会主任孟平。

孟平将客人请进自己的办公室,笑着说:“叶主任,康主任,你们可是稀客,欢迎欢迎!”

他对曙光厂的突然造访有些摸不着头脑。

灯泡厂是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工厂,规模其实不算小,但是与曙光厂这样的大厂放在一起,就很不够看了。

他这个厂革委会主任只是副科级干部,平时跟这二位几乎没有交集。

如果是采购灯泡的话,让对方的供销科出面就可以了。

叶满枝笑着道明来意:“孟主任,不瞒你说,我们今天上门是有事相求的。”

“呵呵,大家都是兄弟单位,没什么求不求的。叶主任,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不知你听说没有?”叶满枝笑道,“有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即将落户曙光厂,我们马上要开展电视机业务了。”

“这么大的喜事,当然听说了!”

叶满枝大致介绍了采购元器件的困境,而后说:“显像管是玻璃质地的真空电子产品,而电灯泡也是要抽真空的,灯泡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我就想来问问,灯泡厂是否有可能生产显像管,为我们曙光厂供货?”

孟平诧异道:“让我们生产显像管?那跨度有点大吧?”

“呵呵,南京灯泡厂和上海灯泡厂都能生产显像管,滨江灯泡厂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相信咱们在技术水平上不差什么!”

孟平闻言并没急着拒绝。

灯泡厂刚建厂那两年,跟现在的钢厂和机械厂差不多,职工能在市里横着走。

可是,后来灯泡厂被上级单位层层下放,待遇早已大不如前。

66年的时候,市里想新建电子管厂,当时的老厂长也想像其他城市的灯泡厂一样,上马高技术项目。

可是,没过多久这个项目就不了了之了,老厂长也被下放去了农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