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的妇女代表大会在友谊宫连开五天。

各行各业的优秀女同志济济一堂, 让叶满枝真切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女性力量。

她在会场里碰到了不少熟人,有省大的欧阳老师、有食品厂的余幽芳、有光明街曾经的妇女主任于紫阳,还有军工大院里的老邻居——已调任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常海棠。

“小叶主任, ”郑东妹拉着叶满枝的手说,“我就知道, 这次来开会肯定能见到你!”

叶满枝与她拥抱了一下, 笑着说:“我昨天就在候选人名单上看到你了, 东妹, 你可真棒呀!现在越来越能干了!”

郑东妹大咧咧道:“能干啥呀,商业系统要在一线服务单位挑选妇女代表, 我天天在店里给人家剪头, 这不就被选中了嘛!”

“全市会理发的女师傅不在少数, 你能从那么多同志中脱颖而出, 说明你已经很优秀了!”

叶满枝望着神采奕奕的郑东妹,内心也有些感慨。

当年她才十八岁, 就敢送二十五六岁、大字不识几个的郑东妹去话剧团学化妆。

郑东妹自己也争气, 靠着一手梳头的手艺, 从街道开办的理发馆, 调去省工业厅的理发部。前几年工业厅停止工作, 她又被调到了市商业局下属的理发馆。

虽有波折, 但郑东妹有股子韧劲儿, 全都一步步挺过来了。

郑东妹被夸得不好意思, 小声说:“领导让我来参加大会,我就来凑个数, 执行委员要参与选举,估计未必能选得上我。就算把我选上了,我也干不了什么, 还不如把名额留给其他人呢。”

“这次是进行差额选举,你在基层岗位工作,被选中的概率还挺大的,”叶满枝鼓励道,“妇女代表大会从不同战线中选择妇女代表,就是为了让各行业的女性都能发出声音。你在服务行业工作,那就多为服务行业的女同志争取权益。你的作用大着呢!”

“看看之后的选举结果再说吧。”

大会举办五天,第二天就选举产生了市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04人。

叶满枝和苗素芬位列其中,安阳县另外还有6名女同志当选。

而一直怀疑轮不上自己的郑东妹,也在104人的执行委员大名单中。

各位执委当选后,要负责联系妇女同志、调研收集妇情民意,落实到根本上那就是为大家争取与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权益。

从1966年到1973年,市妇联的工作停止了7年,如今终于恢复工作了,新当选的执委们都想为妇女工作打响第一炮。

叶满枝和苗素芬私下商量了几次,暂时还没什么头绪。

而之前还声称自己干不了什么的郑东妹,却主动找到了叶满枝。

“小叶主任,我之前去你们曙光厂家属院参观过,听说那洗衣服务站里的洗衣机是你们厂自己生产的?”

“对,都是前几年的试制品。”

“那我们能不能从你们厂里买几台洗衣机?”

“……”叶满枝动作微顿,将她带到无人的角落,悄声道,“洗衣机被一部分人认为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所以我们厂里除了那几台试制品,再没大规模生产过。你是个人还是单位想买洗衣机?”

“我也说不好,算是为单位买的吧。”郑东妹说,“我现在不是住在‘八大员’家属楼嘛,我们那一片的居民几乎全是在服务行业工作的,而且女同志很多。我这次当选执委了,就想建议公社和居委会也开办一个洗衣服务站,让女人们少干点家务活。”

所谓的八大员,就是售票员、售货员、理发员、服务员、保育员、炊事员、驾驶员、邮递员。

为了解决大家的住房问题,前两年市里新盖了一个家属院,将没房的八大员都安顿了进去。

但这里的住户大多是从事服务行业的,比如郑东妹自己,在单位一站就是一大天,有时还要加班,回家以后真的不想再拿着洗衣盆去水房洗衣服。

是以她想学着曙光厂家属院那样,开办一个洗衣服务站,给女同志们节省点时间。

也算是她当上执委以后,为大家办的第一件事。

叶满枝思量一番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我们厂里没有这方面的生产线,零星生产的话,单机成本很高,你们公社可能要准备两三千块才能把这个服务站办起来。”

然而两三千块并没有吓住郑东妹,她直言道:“我去问过公社社长了,她说公社有3000块预算,只要不超过3000块,我们就能办个洗衣站,这也算是公社的一项成绩。”

叶满枝:“……”

当初她在光明街当副主任的时候,用几块钱买张月票都抠抠搜搜的。

如今人家公社随手就能拿出3000块搞洗衣站。

时代果然不一样了。

既然能拿得出钱,那曙光厂就接单吧。

别管钱多钱少,只要有得赚,叶满枝一贯来者不拒。

她让八大员居委会正式向厂里提出采购计划。

然后从车间、财务科和供销科抽调了人手,专门跟进这几台洗衣机的生产。

*

其他执委已经有所行动了,郑东妹连洗衣服务站都搞了起来,而叶满枝和苗素芬这边还没有头绪。

时间进入五月时,曙光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第一届大学生,在经过两年的脱产学习后正式毕业了。

60名学员中,一部分表现特别优秀的,被分配至本厂设计室和技术科,另一部分则充实进相关车间从事技术工作。

看到这个结果,工人们报名上大学的热情愈加高涨。

苗素芬特意来找叶满枝商量,“叶主任,今年工人大学招生,又要从车间里抽调60人,日本的生产线到位以后,也需要更多人手。要不咱厂里组织一次招工考试吧,这次多录取一些女同志,充实到生产线上。”

叶满枝问:“市里是不是又在动员知青上山下乡了?”

“昨天刚开的全市动员大会,电视和收音机都转播了。”苗素芬说,“不少厂子弟都等着进厂工作呢,咱不如趁着电视机业务扩大规模的机会,给厂里增加些人手。”

叶满枝叹道:“苗大姐,日本那两条生产线是全自动的。皮姆公司的整装生产线上,只需要162人,比咱们现有的人数还少8人呢。”

“那咱们如果想两班倒或者三班倒呢?肯定还得招人啊!”

“那就等到需要招人的时候再说吧。”

叶满枝能理解苗素芬的心情,厂子弟都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大人们都想将孩子留在城里。

以前她也是如此想的。

能将孩子们留下,那就尽量留下。

可是,前阵子出国去了日本以后,让叶满枝有了其他想法。

这次去日本,除了高楼、汽车、霓虹灯和立交桥,她还看到了那些工厂里的管理和效率。

与之相比,曙光厂的工作效率并不高,而且已经出现了冗员的情况。

中东市场饱和以后,汽枪的出口量持续降低,汽枪车间的工作量少了很多,玩具枪车间的情况也差不多。

这两个车间的工作量少,人员多。

叶满枝坚持引进黑白电视生产线,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将多余的人手调去电视机车间,两班或者三班倒生产电视机,解决这两个车间的冗员问题。

除此之外,她就想不出其他解决办法了。

国营大厂的铁饭碗可以端一辈子,只要不犯大错,工厂不会开除职工,而且子女还可以接班继承父母的岗位。

往厂里增加人手很简单,但是,职工一旦正式入职,那工厂要负担的可不止每月几十块的工资,还有住房福利、全额医疗报销、孩子入托入学的补贴、年节福利……

出现冗员情况的企业,肯定不止曙光厂一家。

叶满枝管不了其他厂,但曙光厂的招工还是要尽量控制的,以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苗素芬不懂叶满枝在担心什么,她觉得现在厂里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多招人,不就是工厂效益好的表现吗?

“咱们前几年每年都招工,接收了一部分厂子弟入职,如果今年不招工的话,可能会让大家闹情绪。”

虽说不能让所有厂子弟都留城,但厂里拿出点名额,好歹能解决一些问题。

“招工的事,你再容我想想。”叶满枝说,“与皮姆公司的代表签好合同以后,生产线在年底之前肯定能运过来。女同志其实很适合做生产线上的细致工作,这次电视机车间招工,咱们先在曙光厂内部挑选70到100人,不限年龄不限学历,组成女子技术班组。”

“那生产线不是挺高级的吗?不限学历能成吗?”

“每个人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是固定的,而且我看日本工厂会在每个工位上粘贴一张操作细节和规则卡片,咱们到时候也这样办。另外,再给这女子技术班组,专门开办一个技术提高班,只要能认字,甭管是什么学历,都是可以学习提高的。”

*

新生产线上的用工问题好解决,可是厂子弟的招工问题怎么办?

正如苗素芬所言,前几年都招工了,今年突然不招,肯定会让一大批职工和孩子失望,甚至心存怨怼。

一个留城指标,能影响人家一辈子的前途命运。

叶满枝也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很沉重。

按照往年惯例,厂里每年会放出30个招工名额。

但曙光厂已经冗员了,今年这30个名额只能在别处想办法。

戚彩云快被叶满枝吓死了,“叶主任,我们果酱厂哪需要那么多人手啊?四条生产线已经饱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