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7章(1 / 1)鹿子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个月内, 叶满枝让人在三份报纸上发表了有关洗衣服务站的文章。

然而,三篇文章全部石沉大海。

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都没有领导对这三篇文章发表看法。

没人说生产洗衣机行或者不行。

黄河挠头道:“领导们这是啥意思?洗衣机到底能不能搞?”

“没明说能搞, 那就是不能搞呗。”康健叼着烟说,“这玩意的风险太高, 我看还是算了。叶主任, 你觉得呢?”

叶满枝无奈颔首:“那就算了吧。”

工业品的种类多的是, 她也不想冒那么大的风险顶风作案。

实在不行就生产点五金零件, 自产自销,正好给电风扇和电视机使用。

曙光厂这边打消了生产洗衣机的念头, 可是, 没过几天, 叶满枝却被大姐找上了门。

“来芽, 报纸上说的那个洗衣机,是不是你们曙光厂生产的?”

“是我们生产的, 但只是零星生产几台, 没有实现量产。”

叶满金问:“能不能给我们招待所生产1台?招待所清洗床单被罩是个大工程, 现在全靠洗衣组人工手洗, 用工人数多, 有时候还洗不干净。”

“如果只生产一台, 那出厂价可高了, 而且洗衣机特别节省人力, 你们招待所那些洗衣工怎么安排?”

“现在的六名洗衣工里,有三个是话剧团的职工, 当初话剧团被关停,大家没别的工作,就转到了招待所洗衣组。”大姐笑道, “不过,市里已经恢复了话剧团、京剧院、评剧院的工作,最近那几个洗衣工又回团里了。”

闻言,叶满枝急切地问:“姐,那你是怎么打算的?也回话剧团工作吗?”

大姐以前当演员的时候可时髦了,每次回娘家都穿着最时兴的衣裳,梳卷头涂口红,全家数她最有派头。

叶满枝读书那会儿,就把大姐当成标杆,希望以后能过大姐那样的日子。

大姐却摇头说:“我早就不当演员了,回团里也是干幕后工作,未必有我在招待所舒坦。虽说话剧团恢复了工作,可是,万一哪天又一言不合就给我们关了,那我不是又得找其他接收单位?所以啊,就在招待所待着吧。”

她亲爹那边的出身不行,她可不敢折腾。

她拉着妹妹问:“洗衣机到底能不能卖我们一台?我还得回去跟主任邀功呢!”

自打她上次给招待所弄回去两台电视机,主任就愈发器重她了。

她在招待所过得不错,所以才不急着回话剧团工作。

叶满枝笑道:“你要是只买一台洗衣机,那就别在我们厂买了,让有言给你做一台吧。我们不可能为了一台洗衣机开工,最起码要四五台才行。”

大姐纳罕道:“有言还会做洗衣机?”

“会啊,她已经做过三台家用洗衣机了,就是外表不怎么好看,但功能都是一样的。”

有言给自家做过一台,在吴家老宅那边有一台,还给她以前的幼儿园洗衣组做过一台。

除了电机和洗衣桶是全新的,其他零配件全是废物利用,生产成本比曙光厂低了不少。

“我这是给单位买的,还是公对公吧。”大姐说,“你等着,我再联系几个单位,凑足四台就能生产是吧?”

叶满枝点点头。

大姐的行动力相当强,当天回去就联系其他招待所一起采购洗衣机。

一周后给叶满枝打电话说:“话剧团招待所、京剧院招待所、搪瓷三厂招待所,还有红星机械厂招待所,我们四家单位采购7台洗衣机,可以生产了吧?”

“姐,你挺厉害啊,居然能联系到这么多招待所!”叶满枝玩笑道,“你可以来我们厂供销科上班了。”

“哈哈,干一行爱一行嘛,我在招待所可不是混日子的,认识了不少人呢。”大姐得意道,“我联系了七八家单位,但目前只有这三家给我答复了,估计之后还会有单位想采购,你就擎好吧。”

笑着放下电话,叶满枝径自琢磨一阵,觉得大姐这个切入点也不错。

商业部门有大量的洗涤工作,招待所、宾馆、旅社对洗衣机的需求量,不比便民服务站少!

关键是他们有钱啊!

与其他班子成员商量后,叶满枝往市商业局跑了一趟。

“刘局,最近市里不少单位想从我们曙光厂订购洗衣机,但我们毕竟是生产单位,偶尔卖一两台计划外产品还行,要是卖得多了,总绕开咱们商业部门不太像话。”

刘局颔首,曙光厂有这个觉悟还是不错的。

“但人家单位有采购需求,响应主席同志精兵简政的号召,节约人工成本,我们又不能置之不理。”叶满枝提议,“咱们商业局能不能组织一次洗衣机订货会?邀请全市所有的招待所、宾馆、旅社,甚至是各家医院和基层公社一起参加。让大家通过咱商业部门下单订货。”

刘局迟疑片刻,含糊道:“我记得之前有人说过,这个洗衣机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哦,那说的是家用洗衣机吧?”叶满枝一脸坦然道,“我们这个是工业洗衣机,功率和容量更大,放在各单位的洗衣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前段时间报纸报道过,很多单位都已经用上工业洗衣机了,反响很不错。”

“你们这个洗衣机是什么时候搞出来的?之前怎么没听说?”

“就是前几个月吧,给八大员居民区的洗衣服务站定制的。”叶满枝乐呵呵道,“洗衣机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我们本来不想生产的,但最近好多单位来厂里订货,我们也是没办法了,这事最好还是由商业局出面组织一下。”

刘局派人去曙光厂查看了样机,功率和体积确实挺大的,运转起来地动山摇,不像是能家用的。

不过商业局并没为曙光厂的洗衣机专门开个订货会。

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系统和工业系统要做季度产销平衡,商业局要在季前45天向工业部门订货。

此时正值年底,正是商业局为下一季度做计划的时候。

因此,人家直接跟曙光厂订货300台洗衣机,算是74年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了。

曙光厂一众人直接傻眼。

黄河意外道:“咱零星生产十几台还行,一下子来300台的任务,这可咋生产啊?”

“听说这里还有中江专区和德化专区的100台。”

“平均每天生产三台,其实也还行,”康健说,“先组织人手弄个洗衣机车间吧,而且还得赶紧跟电机厂订货……”

曙光厂没有洗衣机生产线,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搞起了洗衣机小作坊。

叶满枝觉得其实还好,洗衣机不是国家特批亏损经营的产品。

商业局给洗衣机的定价很高。

只要有人能买单,那他们生产洗衣机就是有赚头的。

最起码能把过剩的劳动力利用起来,还能招20个833厂子弟进厂。

*

洗衣机车间搞起了小作坊,电视机车间那边有四个攻坚小组,在仿制那两条进口生产线。

叶满枝搞不懂技术上的事,便将工作交给了几位男同志,她则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经营管理上。

年底有各种总结、对账、报账,为了方便工作,她将办公地点搬回了厂部的办公室。

桌子上堆着两大摞账本和报表,叶满枝看得眼睛发酸。

她走到门口喊了声“燕萍”,很快便有个脑袋从斜对面的办公室里探出来。

“主任,有啥事?”

孙燕萍是厂办安排给叶满枝的秘书,平时就在厂办工作,领导有需要才会喊她。

“这个备用金的使用明细,是今年的吗?”叶满枝问。

“是呀,我都按照年份和月份分好了。”

“那今年的支出怎么和去年差不多?”

孙燕萍结巴了一下,满头雾水道:“因为这两年使用的费用差不多呀,除了买柴油票的开销,就没有其他支出了。”

曙光厂的车队偶尔还要从外单位接一些运输的活儿。

但每个单位的柴油用量是有定额的,需要凭着市里发放的柴油票去采购柴油。

曙光厂的柴油定额只能满足日常运输需要,再从外面接活儿的话,就得另外想办法找柴油票了。

柴油票对大多数单位来说都是稀缺资源,若想搞到定额之外的柴油票,难免要花点钱。

而这笔钱不是能让财务记账的开销,所以这几年一直是从厂革委会的备用金走账的。

叶满枝下意识蹙了蹙眉,直觉这账本不太对劲。

她没再多言,重新返回了办公室。

王造福管了车队两年半,将车队经营得有声有色。

从外单位接活赚的钱,不但能负担车队的加油钱和维修费用,前几个月还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新车。

所以,叶满枝一直没怎么插手车队的工作,王造福愿意干就让他放手去干。

找关系买柴油票的费用也是从备用金里走的,每个月大概要花三四十块钱。

前两年的支出都还算合理,可是,今年曙光厂拿到了军用铁路的使用权。

这几个月,大部分销往外地的产品都是直接在厂里搬上火车的。

汽车车队那边的工作量少了很多,柴油应该能节省不少,但王造福买柴油票的钱怎么不见少呢?

几乎与去年持平了!

叶满枝心里有了怀疑,便格外留意了车队的运输工作。

去市里开会的时候,她偶尔会搭乘车队的顺风车。

“徐师傅,最近外厂的运输任务多吗?”

“还行吧,跟以前差不多,反正都是那几家固定单位的任务。”

叶满枝笑问:“年底的运输任务没增加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