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罕见的女子学堂人并不多, 两少女牵着手挥手告别妇人后便进了学堂。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了,或许是没有科举这座大山压在头上,女子学堂并不像寻常学堂天未亮就要抵达学堂。

上午上课时间定在了八点左右, 作为同一期的学生,一群相差不少的女孩们都进了同一间教室。

“我是你们这一年的教导夫子,负责你们文化课, 算术和格物等科目会有其他老师负责,往后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们。”

一面目严肃的妇人拿着书籍走进来, 先开口说了一通, 环顾十多个七八岁到十六七岁之间的女孩说道。

妇人又说了课堂上的纪律,让学生掏出书本上课。

下午三点左右学堂下课, 上了大半日的课, 张胜楠一脸激动。

“原来上课是这个样子?”

她娘识字, 在家中教过她识字, 她自己也读过《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 却从来没有想过字体的演变是这样来的。

一个日字,从最开始的太阳图形再演变成如今熟悉的文字, 原来这就是传承下来的汉字。

旁边的吴小雅没有说话, 她有些自卑因为她是教堂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还是一个失婚的妇人。

现在跟一群孩子坐在一起读书, 让她生出了挫败感。

更加挫败的是一些课她听得稀里糊涂。

“胜楠, 下午的算术课你听懂了吗?明天夫子说要考核,你能教教我吗?”

张胜楠惊讶,今日的算术课非常简单,就是认识了十以内的数字和五以内的加减法。

这个掰手指头不都能算出来吗?

见吴小雅一脸焦急,她点了点头, “那回去后来我们家做作业吧。”

两人来到了大门口,王氏早估算好时间过来等着了。

两人小跑了过去,王氏见女儿完好,不由笑了笑。

她愿望也不大,就希望女儿能一生顺遂。

“大妞问夫子了吗?有收男徒弟的学堂吗?”

回去的路上王氏关心询问。

她长子在纸厂工作,不用操心,女儿也安排进了学堂,学一门手艺,现在就差二儿子没着落了。

吴小雅心里咯噔一声,她把这事给忘了,看着母亲殷切的神情,她有些不知所措。

张胜楠笑呵呵接话,“婶子,这事我知道,我听我娘说年前那会儿,商会就搞了一次召才令,之前观望的人多,报名的人少。”

“现在消息传开了,找过去的人多了起来,据说商行那边准备让这些人收徒弟。”

“婶子也别急,具体能学哪些课程还没个定论,连我们也是,先让我们认一年的字再说。”

“吴二哥上过几年学堂,识字没问题,到时直接送去学手艺得了。”

王氏一听,脸上立马笑开了花。

“还是你这丫头嘴甜,哪里像大妞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屁来。”

“哪里,大妞姐是文静端淑,我娘在家就时常让我多跟大妞姐学学。”

旁边吴小雅向她投去了一个感激眼神。

三人刚出胡同走到正阳街,就看见路边停了好几辆马车。

那些马车非常怪异,车厢很长有四个轮子,车厢外面写着两行字,[京城百货铺,最好最全的商铺,正阳大街等待您的光临。]

三人面面相觑。

张胜楠看到路边树上挂着的牌子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是公共马车!”

“什么公共马车?”王氏一脸糊涂,她没听过这东西。

张胜楠兴奋解释道:“我听我娘提起过,她说商行为了刺激百货铺的生意,开了四路公共马车,分别通往四方城门。”

“每一路一里设一个临时停靠点,起点就是百货铺,上马车就要交一文钱,一路任意停靠点都能下,也就是说从百货铺到最远的安定门坐这公共马车全程也就一文钱。”

王氏听明白了,只是花钱坐车?

这点路要坐什么车?对于她来说走个小半个时辰也就到了。

张胜楠又道:“娘说我们这些学生可以买半价票,一个月十五文能包月,娘还说让我以后上下学都坐公共马车,那些车夫都是经过车行训练过的。会照顾我们这些女学生。”

王氏一听一个月只要十五文,岂不是赚了一半?

她立刻拍板包!

只是一个月多出十五文支出,手里立刻紧了不少,前日她出城跟着挖土豆,累死累活忙了一天也就赚了三十文,赚得也不算多。

她想起的丈夫,眉心染上了忧色。

自家那银铺早些年生意还不错,有一些老客户,近些年因为样式过时不受年轻人喜爱,生意已经大不如前。

她丈夫早前还说想把铺子兑出去,女儿被休回家后,他再未提过。

好在儿子找了一份好工,每月都能拿一些粮票钱票回家,一转手倒是能赚一点钱回来。

办包月的地方就在百货铺,百货铺有一张精美图案的车票,像后世的邮票一样,每次坐车就撕开一张交给车上的售票员。

两女孩拿出了刚拿到手的学生证明,半价将这张精美的车票图给拿下了。

王氏赶了一次新鲜,这公共马车却是好,平稳不说比走路要快上不少,要说缺点也不是没有,就是绕了很大一段路。

等回胡同里经过王氏这大喇叭一宣传,转眼间就知道了街上有公共马车这种新鲜玩意。

“是嘛,那下次我回老家,岂不是可以直接坐到阜成门?”

“那可不,就是车上人太多了,抢不到座位只能站着。”

“我们从起点上车还好,中途上来的只能站着,我们胡同口不远临街就有一个停车点,老方便了!”

王氏正跟人唠嗑,有人跟她打听女学的事。

要说送女儿去上学,吴家跟张家还是开天辟地头一份,张家也就算了,就母女俩相依为命,送女儿去上学说得过去。

可吴家就不一样了,吴家三个孩子,这女儿还是被休回家,真不知道吴家是怎么想的,去花这冤枉钱。

问话的人并没有想要送女儿去学堂的意思,单纯好奇女学堂都教些什么。

总不能跟那些大家小姐学得一样吧?

“教什么?那可就多了。”

王氏来劲儿了,“我问过了,教医术、算账、刺绣、厨艺都教,听说请来的都是技术最好的!”

一听还教医术一些人震惊了,“那以后我们这些老邻居生病是不是还能找大妞给看看?”

王氏淡定摆手,“我们家那丫头还没决定学什么,这不是刚进去吗?人家说要学文化课,要打基础,这基础打得好学什么都事半功倍。”

一些人再也不嘀咕吴家脑子有病给丫头乱花钱了。

要是能学医,他们也愿意送。

这年代要是能学一门医术,往后可是能改换门庭,从泥腿子一下步入杏林世家。

什么女娃娃,现在不是能立女户了吗?回头找个赘婿就是,生的娃娃不还是自己家的。

有人还是心里不舒服,“女娃娃能学这些吗?怎么不收男孩?”

王氏没好气道:”就凭人家乐意,人家只收女娃,你有意见憋着!”

***

宝音拿到了去年前的报表,前年和大前年的还未整理核算出来。

她只看了汇总,还有下面人专门列出来有问题的账目。

看出几处异常,她勾起嘴角。

可真是为难这些人了,修个宫殿人工材料报价竟然是十万两,想到皇帝一边挨吴三桂揍,一边凑了点钱修宫殿,结果这钱被内务府贪走了大半,她就想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被修的宫殿叫延祺宫。

哈哈,别的宫殿她可能还需要摸一下底,可延祺宫需要吗?

就修了一个正殿,东西配殿都空着,后殿还破破烂烂,内务府竟然报价十万两!

十万两不论是按照物价还是金价拿到后世也得一千万软妹币以上。

别看她先前拿了一百万银票子给皇帝跟玩一样,那银子也是先扣留换了银票逗皇帝开心,这一百万两银子留在她手里两个月创立了多少营收,养活了多少人口……

这个暂且不说。

一千万拿后世修个宫殿只能说杯水车薪,因为难点是许多工艺都失传了,需要找专业的人来做。

可这里是古代,现成的工艺在哪,物价人工费用也在那,能花多少钱?

这钱肯定是虚报了。

她目光灼灼,就像一只发现猎物的猎鹰。

近来内务府都有些不好过,因为上面在查账。

内务府干不干净?

这个没人敢保证,为皇室服务,经手的钱粮暂且不提,各种瑰宝也是数不胜数,看到财物伸手可得,能按捺住人心的贪婪,也就不会有时常被换掉的内务府大臣和太监总管了。

本来以为新换上来的内务府大臣跟前面的一样,想要找机会捞几笔。

谁想这纳兰佟桂不讲武德,钱照拿,反手就要查账。

这可就要命了,谁也不知道这个账要查到哪一个度。

唯一庆幸的是只搬走了近三年的账本。

查账的一事闹出来后,前面的账本立刻被翻出来,不知多少账房熬夜做假账。

宝音将纳兰佟桂召过来,让他去调查延祺宫修缮的事。

“先从工匠开始,那些人修的延祺宫这些都有记录,问一下他们拿了多少报酬,再统计一下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拿去市场上问一下,近些年材料费用统计一下,就能得出内务府贪了多少。”

纳兰佟桂忙说是。

宝音怕他急匆匆去,人家有了安排便叮嘱道:“问完再寻摸一下近一年修房的,问一下人家订料子的价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