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亩产千斤的水稻宝音让他不用想了。

“这次我让人在山西买了不少田地。”

她主动透了音。

每逢灾年就有人卖地, 这个太正常了,她不买,有的是人买。

她买还是以前一年的价买, 不像别的地主压价不说,有可能还会设圈套让人钱地两失。

见他没太大反应,她继续道:“说来我们那时候有个说法, 说历代王朝都有三百年魔咒,意思是很少有王朝能超过三百年。”

皇帝坐起来盘着腿,起初没当一回事, “说来听听。”

“这个魔咒跟土地有关, 说是一个王朝建立之初人多地少,每人都能分到土地, 经过一代两代治理, 人口增加商业繁荣达到盛世, 之后土地集中落入地主手中, 朝廷失去税收, 遇见天灾无粮赈灾,饿肚子的百姓就会造反, 人口大量减少, 新的王朝出生, 百姓又能分到土地, 如此循环。”

皇帝陷入沉思, 从汉朝到明朝似乎都是这种情况,个别朝代不算。

宝音曲着腿躺下来枕在了他大腿上。

皇帝无意识摸着她的头发。

“不过这个魔咒似乎被你儿子解决了。”

皇帝手停住,低头诧异看着她。

“未来你会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你儿子在这条基础上施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火耗归公。”

他眉头紧锁,“倒是没想到小四有这么大魄力。”

皇帝眼中只有太子这个继承人, 哪怕大阿哥都比不上太子,更不要说下面的皇子。

就算知道四阿哥未来是皇帝,可在皇帝看来,他已经知道了未来,那个既定未来就不作数了。

“他怕是会背负骂名。”

“可不是,小四未来的名声可不好。”她笑笑,“康乾盛世中间明明有个雍正,却好像跟他无关,不过到我们那会儿他已经平反了,不少人说他是清朝唯一的中华皇帝。”

皇帝心跳了一拍。

何为中华皇帝?

不就是被汉人承认的皇帝吗?

他努力治理国家,不正是想要汉人承认他的统治吗?最后竟然是他这个没看中的儿子做到了。

“我们那会儿已经没有皇帝了,国家是依法治国,刚立国那会儿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户籍分城市户口和农业户口,只有农业户口才能分到土地,但也只有耕种权,没有买卖权。”

“我那些地本来想按照内务府的制度来,可内务府对皇庄管理太粗糙了,只招人帮着干活,跟我们那时候有一段时期的吃大锅饭很相似,不是自家土地,帮别人干活谁会用心思?”

“皇庄那么多地,这般粗种太浪费了,不如放出去给百姓种植,每年只收租子。”

她笑吟吟盯着他,皇帝这会儿终于明白她的意思,绕了这么大圈子,她想将皇庄的地都分出去!

皇帝提出疑问,“要是分出去,内务府米粮怎么办?”

宫里养活了上千宫女太监,还有内务府的官员们都是靠着皇庄养活,没了皇庄,宫里都得吃不上饭。

宝音抓住他的手,“那就换个法子,你把皇庄的地包给我,每年产出按前一年上缴内务府,内务府也不需要出人管理皇庄,我找人来种。”

[主要还是东北土地都在内务府手里,那么好的黑土地用来放牧太可惜了!这地要是到我手里,直接让东北变成大粮仓!]

皇帝“嘶”了一声。

宝音狐疑看着他。

他摆了摆手,“刚才不小心碰到痔疮了。”

宝音连忙从他腿上起来。

[难怪他不喝酒不吃辣饮食清淡,痔疮这种小病发作起来可是要人命!]

“可有找太医看看?”

皇帝慢慢伸直了腿。

“用药了,就是迟迟不见效。”

[我们那时候倒是可以开刀根治,可这会儿开刀手术是摸索阶段,也没人敢给他开呀!]

她迟疑了一下,“严重吗?有出血吗?”

皇帝不是很想和她继续聊这个话题。

要不是方才想解除她的怀疑,他也不会将隐疾暴露出来。

“要不试试药熏?”

她大学那会儿,不少同学都有痔疮,咳咳,她有个朋友也有这方面问题。

这毛病主要还是生活不规律,没养成定时嗯嗯的习惯。

[我还记得用了哪些药,只是用药断断续续,隔一段时间复发,干脆暑假做手术切掉了。]

“要不用花椒水坐浴半个小时,再用化痔药物涂抹一段时间试试?”

皇帝十动然拒,他要脸,真不好意思当着自己女人面继续聊这件事。

站在门外的梁九功用心将这个方子记下来,准备拿去让刘太医看看。

暖阁里的两人很快又转移了话题,聊到墨家学院的蒸汽车上。

“常宁将这个车子夸了又夸,自回京以来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看一看。”

宝音全然没发现自己被带着跑偏了,皇庄的事他也没给个准确答复。

宝音遗憾道:“我也没看见,要是哪天能亲眼出去看一看就好了。”

她递给了他一个期盼眼神,皇帝摸了摸鼻子没给准确答复。

得,又碰壁了。

***

正月十六日,附近的胡同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气之中,紧挨着国子监的医学院已经开学。

八月初医学院秋季招生,这次多了两百多位蒙古来的新生。

新生扩大是好事,但有个难题就是语言不过关。

蒙古来的学生只会蒙语,少数会说满语,汉语是真一窍不通。

医学院不管是治人的还是治畜生的那都是汉语教学,这可难坏了蒙古族学生,一上课,听着陌生的语言,两眼一抹黑呀。

这可怎么办,他们还带着本族的希望,

驻扎在草原的蒙古旗人跟京城的蒙古八旗不同,京城因为蒙古八旗都有义学,满语汉语都没问题。

最后学院这边给了解决办法,听不懂看不懂就找翻译吧。

找翻译可就没那么麻烦了,京城的蒙古八旗可不在少数,有些在义学上个一两年没学出什么就肆业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贵族,许多人日子过得还比不上外城的民人。

就这样新学又多了一批陪读的伴读。

这一学期下来,不少人越学越来劲儿,什么牛羊马常见病症,遇见该怎么处理,用哪些药,这不比天书一般的经书有趣?

最最重要的是,医学院寒暑有假期,平时是学六日放一日,假期比义学官学多多了,学费也不贵。

翻过年,在京城的一些蒙古旗人也将自家孩子送了过来。

人一多,这地方就显小了,医学院这边看中了一块地,离学院也不远,就隔了一个城墙。

赤珠过来就是来看看医学院申请的这块地,顺便询问一下医学院的中成药研究成果。

按照医学院副院长的说法,这城外的地用来分给兽学科,人医学主要还是放在城内。

“叶管事,我们也是没办法,学院里总是有猪叫鸡鸣,国子监已经告了我们好几回状了。”

赤珠淡定道:“我这又没说不批准,本来将你们安排在这就是权宜之计。”

之前在城外有建医学院,后来分给了墨家学院,这也是没办法,医学院教的治病的学生,就少不了接触病人,最好的地点还是城内。

不过这个医学院的分支兽医学院倒是能迁出去。

她手指敲击桌面,“城墙边上的地,衙门卖吗?”

一般城墙边是有护城河,护城河可没有人想象中干净,所以很少有人把房子建在护城河边上。

副院长忙道:“安定门靠北五里之外是荒地。”

意思是卖的。

赤珠点头,“回头带我去看看,先说说中成药的事。”

“上面吩咐的中成药其实早有了,各个药铺子都有做好的金疮药、止血贴,我们也试着做了治风寒的成药,就是无法保证药效能维持多长。”

“用糯米纸可行?药物搓成小颗粒放入糯米纸袋中,平时是封口的,这样可以防潮,服用时连同糯米纸袋一起放入口中服水吞下……”

副院长忙说叫几个夫子过来。

夫子过来,就着这个话题聊起来,最后订下了外面用油纸袋,纸袋上写明适用病症和服用方法。

里面用糯米纸包裹药分一小包一小包,药物吃不完,只要将纸袋封口放在干燥地方能继续保存。

“我这边要订购一批治疗和预防风寒的中成药,去年开春有不少人出现了风寒情况。”

一听让自己介绍合适能大批生产药物的合适药铺,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同仁堂。

之前医学院跟同仁堂合作了治疗和预防疟疾的药物金鸡纳霜,同仁堂确定有效果已经找洋人传教士合作弄些树来本土种植。

因为这件事医学院牵头,同仁堂还捐赠了他们不少药材。

见赤珠没有反对,他连忙说,“同仁堂虽然比不上京城其他老牌药铺,但同仁堂的主家乐家人用药都是上乘药,如今只是个小药堂,将来未必不能超越其他同行。”

赤珠点点头。

“这样你将京城几大药铺人都请过来,除了这门生意,我还有一桩要跟他们商量。”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赤珠所想那样顺利,不少药铺根本不搭理医学院,觉得这里就是歪门邪道,谁家学习蛮夷的医术?

最后只同仁堂应邀而来。

乐显扬祖上是铃医出身,他自己也做过铃医,早年那会儿民间的名医都不乐意进宫给鞑子治病,他还混进去做过一段时间太医院吏目。

要说这段经历带给他什么,那就是看到不少宫里收集的医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