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9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阳门外的狮子看起来越发高了, 附近银行的瓜主任每天早晚路过一趟,眼睛一扫就知道石狮子哪里有变化。

瓜主任这阵子很忙,赶上一年债券到期兑换这事了, 一部分人不信任银行发行的纸钞,只要银圆。

一早他便跟着墨家学院的人去宝泉局的造币厂安装新的铸币机器。

本来银行是自己私下里融银子的,跟官银做了区别, 融成了一个个一两的银元。

这银币造型精美,防伪比宝泉局的还要好,久而久之受到了市民青睐, 之前不知多少人家将自家银元宝拿到银行来兑换成银元。

银行还专门开了一个厂来满足外界对银元的所需, 之后相继开发出一钱、两钱、五钱银元满足不同需求。

从此是一发不可收拾,这小额的银钱对于商家来说太方便了, 找零方便, 不用像以往一样要将银子剪碎了找零。

宝泉局那边一看这情况不对, 这私人造的银币你说自己收藏也就算了, 怎么在市面上流通起来, 还将官银给挤兑出了市场?

户部还派了人来调查。

还是那句老话,银行背后有靠山, 这要是普通钱庄干这事, 直接给安个铸造私钱的罪名, 换成了银行, 户部就得掂量一下了, 毕竟内务府的钱粮衙门里储存的也是这种银币。

打不过怎么办?只能加入了。

这造币机他们肯定是要没收,这银币上的字样肯定也得改,以前流通出去的银币也就算了,以后银行收到的散碎银子只能拿到宝泉局来换新币。

瓜主任得了上面的指示,麻溜地将机器上交了, 反手就给宝泉局下了个忙一年也干不完的订单。

宝泉局反应过来,这不就是白帮银行干活,还自带干粮的那种,这怎么能行?为了几个机器也不值得。

最后商量,宝泉局和银行合作开一个造币厂,委托生产银币,银行用新机器折算成股份投资。

如今新的银币改成康熙元宝,中间写着面值,后面是龙,龙旁边是用拼音表明宝泉局某造币厂制作,下面是哪年哪月制作。

或许是泰山银行的银币打过样,新币流通效果不错。

新造币厂设在了朝阳门东四牌楼的二条胡同里,不是不想建造在外城,但不得不说内城治安要好过外城。

这里就在皇宫边上,哪怕钱财诱人也没有人有哪个胆子跑这来撒野。

新的机器进造币厂调试,牛皮筋带动转轮,蒸汽机喷出水汽,里面转轴齿轮转起来,厚厚的牛皮带带动转轮转动起来,用来冲压银币形状的机器也跟着快速压下去,哪怕是空转也能看出速度之快。

上一批次的机器需要人用手来转动圆盘旋转螺丝,螺丝带动上方的压空机将固定大小的银币从银板上压下来。

压出来的银币是有毛边的,大量压好的银币要放在一个转桶里,里面放上小铁珠,像拉磨一般让桶里的银币跟铁球一起转动,这样就能将毛刺边缘打磨光滑。

这回机器升级,用上了蒸汽机,大型蒸汽机能带动火车,小型蒸汽机也能带动压币机。

宝泉局的人看机器空转起来,连忙喊人,“快,将原料送上来。”

一整块银板被送上来,机器下压,上百个圆面银块被压出来,瓜主任上前将机器上的一个把手往下一压,原来凹陷进模子里的银块弹出来,他拿了旁边的尺子一扫。

银币全部顺着机器边上的小口掉落进下面的桶里。

把手推回原位,银板再次放好,又是一压,就这样重复,短短时间桶里就聚集半桶银块。

这个机器看完,又去下一个。

这个机器后面的蒸汽机是转动着的,一个钢铁桶,桶内有十分之一小钢珠,里面是个类似后世和面机的装置,不停带着里面钢珠转动着。

瓜主任将半桶银块倒进去,里面的三根柱子转动几下就将银币带到钢珠内。

几番转动,肉眼可见原来灰蒙蒙还有些气涡的银块变亮变光滑了,他随手拣出来一个递给后面宝泉局的人。

宝泉局的人夸赞道:“这都可以看见人脸了,外面想要仿制可没那么容易。”

几分钟后机器停下来,瓜主任道:“我们设定好了转动多少圈就停下来,再打磨下去分量就不够了。”

其实是设定了走格的长度,这格子走完就弹跳一下,这机器跟蒸汽机连接处脱轨,要转动就等再连接上。

“这个设计好,人有走神的时候,若是看错时间,打磨过了,这重量可不就少了。”

瓜主任笑笑,打开了桶门,桶里的钢珠和钱币一块掉下来。

下面是过滤铁网,小的钢珠通过铁网洞掉到下面,顺着缓坡掉进一个桶里。

上面的银币哪怕还没有图案也是光鉴照人。

铁网旁边是个转轮,转动一下,铁网带着银币往前转,落入下方的盒子里。

瓜主任又抱去了盒子领着一众人去了隔壁。

隔壁机器跟第一个压模机很像。

底部有一个个凹下去的凹槽,他将圆币倒进去一部分,拿着尺子扫了一下,一部分银币落入下方凹槽,来回几下,凹槽就填满了,多余的扫到旁边去。

搬动摇杆,机器被带动下压,压到地步又上升,摆动旁边的摇杆,凹槽内的银币被顶出来。

身后一大群人开始围过来拿起新做好的银币。

户部的人赞叹一声,“这造钱速度比翻砂法要快多了。”

翻砂法就是先造出一个母钱,呈给皇上审核,审核通过后母亲钱翻砂成子钱,子钱再变子孙钱。

这个法子有个缺点就是造出来的钱需要打磨,同时造的钱满足不了民间所需,再加上外流,导致民间□□私钱泛滥。

要是用机器压钱法,速度就快上不少,节省了打磨的时间,原则上机器一多产量也能上去,不像原来需要依靠师傅手艺,造钱技术不稳定。

瓜主任笑笑,扫了一眼一旁还在安装别的机器的墨家学院学生,他道:“机器要是满意,就签字签收,墨家学院的人会帮忙培训如何使用机器,出了问题也有售后。”

造币厂这边银行是出了一部分机器,多的需要宝泉局购买。

宝泉局的钱当然是户部出的。

忙完了机器的事,瓜主任没有多留,上面准备天津卫的铁路修好后再修一条天津卫到江南浦口的铁路。

这条铁路连接南北,沿途又何止上千里,途径哪里还没定下,自己修也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

这次预备集结民间商人力量,将铁路修建按路段承包出去。

这费用比自己修要大上不少,预备筹集的资金也多,银行准备发行长达十年的债券,这次债券主要是大额资金,户部、内务府也参与进来。

毕竟这么长一条铁路,朝廷那边也不放心留在一个私人商行手里。

这债券目前还在筹备当中,还没向外界透露消息。

只是等他回了银行,就被告知了一个消息。

“瓜尔佳和泰,你手里的工作转交给其他人,等会儿你去户部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被打发去了户部。

下午一盒子不同面值的银币被呈到皇帝手中。

灯光下折射亮光的银币看着异常精美,皇帝欣赏了片刻,吩咐给南书房读书的几个阿哥每人赏赐了一套作为收藏,连在营造司办事的大阿哥都没忘记。

宝音走到南书房,没见人阻拦就知道里面没有官员,

她走进去,皇帝正喊人将洋币拿来要比照一下。

大清是有洋人的金币、银币,多是沿海过来,只是不流通一般是用作收藏。

皇帝手里自然也有。

只是以前用惯了银元宝,没想着改,也没有改的必要。

“这银子比洋人的不差哪里去。”

宝音点头。

[这样的银币被百姓拿去交税,应该可以取缔火耗了吧?]

他脸上的笑容消失,无奈道:“马上要出征,这时候提,不是让我内部不稳吗?”

他如何不知火耗问题,这事情得一项一项来,要是传出推广银币取代火耗,他敢说民间百姓永远也不可能摸到银币。

宝音也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事还没到推进的时候,就像是摊丁入亩,那是建立在滋生人丁永不收赋上。

这两个要是调整一下,摊丁入亩少的税怕是得加到人头税上。

两人聊了几句钱币还有战争债券的事,她将图纸放在了他面前。

“我预备花五年时间修建一条天津卫通往江南浦口的铁路。”

皇帝被这话吸引了注意力,目光也放在地图上。

地图上已经用彩色笔画了一条铁路出来。

她介绍这条铁路,“这是一百多年后,大清跟英国、德国贷款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我不清楚现在跟一百年后有什么变化,你看看可有需要改的。”

光是黄河改道就能影响铁路行驶路线。

“我大清修建的铁路?”

皇帝很惊讶,在她口中大清落后洋人,他以为铁路是大清后面的国家才有的,没想到大清自己就有。

有铁路、有枪、有大船,洋人到底比大清先进多少,才完胜大清?

宝音可不管他有多惊讶,南北两个选择,她还是决定修南边这一条。

反正蒙古在清王朝手里一直没脱离掌控,还是南边更重要。

真要往北修,也得北边人多的时候。

想到修铁路需要的人手,她又跟他下了一笔订单。

“你俘虏的人不要杀,卖给我修铁路,一个青壮年我给你二两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