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1 / 1)玄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头这座城市是真的新也真的大, 因为没有城墙,所建楼房都很高,最少也有三四层, 最高的是衙门所占的高楼足足九层,地下还有三层。

衙门里的人入驻进来,每层分一分, 显得人少得可怜。

最为醒目的是一楼几个入口处墙壁上都摆放着一个大框子,框子里放了木头牌子,显示衙门那个房在几楼, 想要处理什么就去几楼找人。

皇帝看了新鲜, 当即去了二楼,二楼是户房, 掌控着一县黄册和鱼鳞册。

前者是县内管辖下的人口户籍, 后者是土地。

到了二楼门口又是一个标识, 这个是标识每个房间的作用, 比如要办路引去办公室一, 办理地契过户去办公室二。

黄册和鱼鳞册在档案室,要去办公室十二。

皇帝领着一众人没有急着去档案室, 而是停留下来看着各个敞开着的办公室门。

有的正在帮人迁户, 可以在本地定居, 办事的吏员并没有趾高气扬, 而是和和气气将该提前告知的事说了, 再说了迁户的政策。

“现在迁户到包头可以领到二十亩草地,我们这边可以租羊羔子,羊羔子养大我们回收成羊,产下的羊羔子、羊奶、羊毛归你,二十亩地可以租你二十头羊, 你要是觉得少可以跟银行贷款,拿草地抵押拿到一批钱来买羊羔子,银行跟我们有合作可以免利息,非常划算。”

“啊?”一个明显陕西老农模样的中年人抓了抓头巾,“可是我不会养羊,我们那种地更多。”

吏员一听忙道:“种地更合适,这草地每年都需要撒草籽,要是草丰盛,养的羊少这草还能卖出去,咱们这还有人收购牧草。”

中年人一听心动了,“迁户过来真的给地?”

“给。”

“这地以后都是我家的了?”

吏员似笑非笑,“我们这跟别地可不一样,这地在九十年内归你,可没有永远一说。”

“这地所有权还是官田,只是使用权利归你,九十年内,官府不会收回,前五年不收税,后五年税收减半,十年后才是正常收税。”

“这地等于是县衙借给你们,到你们手里起码传三代,再说真要给你,说不定后世子孙不孝把地给卖了,还不如留着传三代,起码三代内有地心里不慌不是?”

这话说得在理,可听着让人非常不舒服。

中年男人明显是舍不得白给的土地,虽然不像关内开荒土地归自己,可前五年内免税,后五年半税也是极具诱惑力。

关键是要不是老家受灾或无地也不会跑到关外讨生活。

这人沉默片刻后道:“迁,我们愿意落户。”

皇帝一行人站在门口听了许久,听得领队的官吏都满头大汗。

可屋内二人都背对着门口,根本没有注意到门口的动静。

皇帝继续往里走,这边脚步声终于惊动了屋内的人,屋内两人往外看,看到这么大一群人都很惊慌。

又陆续路过了好几个办公室,几乎大同小异,每个都伫立了一会儿,有些提前发现表现出一副爱民如子模样,有些低着头兢兢业业似乎在忙碌着,也有人主动跑出来主动请安。

越是到后面越没意思。

皇帝这才大步走向档案室。

所谓档案室是放置了一个个货架,这跟其他县衙将黄册鱼鳞册堆放在箱子不同。

这里有两名吏员专门管理这些文档。

皇帝看着满屋子的柜子和柜子里存放的册子有些奇怪道:“就这样放着不怕走水?”

官员忍不住侧头,像是看到的指示后,才低声道:“这里的黄册和鱼鳞册每月都会在他处备份一份,此事知道的人甚少,这里的册子可以改动,另一处存入后就不允许改动。”

“另一处地方是包头的大图书馆,就连下官也没法调取。”

皇帝闻言有些意外,“此地也有图书馆?不知跟京城的比之如何?”

屋内不只有黄册,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幅本地的舆图,大致能看出包头下面没有划分镇和村,而是用区来划分。

随意从架子上取出一本黄册,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地人士落户包头某区。第一页是户主,下面是夫妻儿女等等。

皇帝又翻看了几份,意外发现都是一对夫妻领着未分家的儿女,上头有老人的很少。

他开口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民间讲孝,国家层面将孝列为重点,这个黄册在这个时代太过异常。

官员忙道:“这些都是落地的百姓主动分家,我们分地是按照户口来,户主比家属能多分十亩地。”

皇帝一下子听明白了,只这两亩地就能让一个大家族主动分家,一对老夫妻有五六个儿子,这些儿子要是全分出去自己做户主,就能多出五六十亩地,这对百姓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除了那等非要将儿女困在身边做牛做马的糊涂父母,只要有点脑子都愿意主动分家。

皇帝想起了她曾经提过南边宗族抱团一事。

这样分家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什么,几年后要是有父母一碗水端不平,那肯定会离心,反正户口都分出来了,也拿捏不了儿女。

他陷入沉思,南边可否用这个办法,答案是否定,因为没有那么多地可以分。

不过,不能分地,也不代表不能在其他方面以利诱之。

转瞬间思考了许多,皇帝放下手中的册子往回走。

“走吧。”

站在高楼处再看欣欣向荣的新城池,皇帝心情很不错,很快看到了大部队汇集的地方,就在衙门一里路之外的一个圈起来的围墙里。

墙里面散落着不少独栋的房屋,有一层有两层,此刻禁军已经将这个地方包围,他还能看到某些房子前停留的轿子。

这里就是暂时落脚点地方,还有没有分到房子的正抓紧时间在墙内搭建帐篷。

……

宝音选好的房子带着一群宫女住下,他们千里迢迢赶到包头可不是只在这里过一晚上。

反正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也不必急着回京。

当然关键是铁路近日就会完工,还需要试通行一段时间,铁路正常运行,他们才会乘坐火车回京。

她打算趁着这段时间好好逛一逛包头。

后世她可没来过这个地方,没想到穿越后反而四处跑。

他们暂住的地方不是什么别宫也不是什么富商的豪宅大院,只是临时的官府大院。

包头这边衙门跟后宅完全分开,主要是在衙门工作的都能分到房子,这里的房子才刚建成一年,也是临时腾出来。

宝音随意选了一栋,她选的是没有人入住的,好在这里已经通水,虽然还未通电,已经足够了。

将屋子让出来给宫人收拾,宝音领着人大大方方往外走,走到锻炼区域,还看到几位阿哥带着侍卫一起踢球。

宝音站了一会儿,等三阿哥四阿哥小哥几个发现她主动过来才笑着打招呼。

“我要出去逛逛,你们要不要一块儿?”

三阿哥忙道:“儿臣等自然是愿意。”

四阿哥也点头。

宝音盯着四阿哥看了几眼,小孩踢了一年的球,身子骨都壮了不少,还有六阿哥也是,原来一副病歪歪的模样,现在虽然还瘦,看起来却健康了不少。

宝音带着笑,“那就一起出去,这边是黄河上游,正好看看不一样的黄河。”

黄河距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他们轻车简从领着上百侍卫沿着正在开挖的河渠往黄河而去。

还未靠近,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柳树苗,看得出来都是刚栽活。

河边是柳树和杨树相互种植,靠近黄河不缺水,哪怕是有抽水机之称的杨树也无妨。

杨树长得快,根扎得深有很好的防洪固沙作用,种在河边再合适不过。

这边的黄河还没有规划过,显得很是苍凉。

清碧的水面,并没有让皇子们意外,毕竟他们还没有见识过下游含沙量超标浑浊的黄河,没有见过自然也不知道上下游的差别。

宝音没有说什么,只是领着几人在河道边走了一圈,然后又让人带路进了炼钢厂。

高大的炼钢炉让几位阿哥都很震惊,还有那一锅铁汁水浇灌出来的铁轨也让他们赞叹不已。

要不是亲眼看见,他们这些长在深宫里的阿哥根本想象不出来钢铁是怎样从矿石变成铁水。

看完了钢铁厂又去看了羊毛厂,黄河边上坐立着不少工厂。

羊毛厂剪下来又膻又臭的羊毛是如何变成雪白的绒毛,又是如何纺织成为羊毛毡、毛线,如何染色,宝音带着他们全都看了一遍。

临走时宝音还拿了几团毛线,“我们准备为皇上编织一条围巾,你们分一点拿去玩。”

三阿哥笑嘻嘻地拿了一个宝蓝色的线圈,“儿臣喜欢这个颜色,回头让人织一副手套。”

其他阿哥也赶紧挑选了一个,四阿哥慢了一步只有粉色可挑选,他不仅没有嫌弃,反而有点欣喜。

宝音心想不愧是未来的雍正爷,这审美果然高端。

这粉色可是未来的宝格丽粉,清新淡雅,要是烧成瓷器别提多好看了。

刚从羊毛厂出来,就看见两匹马冲到了门口,还未等人下马,宝音和阿哥们就被侍卫守护起来。

“参见娘娘,参见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

叫了一圈,来人才说明来意。

“皇上命奴才请几位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