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遮遮掩掩不肯说明白。
宝音假装认同了这个理由。
不管他去找什么, 恐怕都得失望了,庄子那边多是被当作育苗基地来使用。
换了一身衣裳,就是披到脚踝的大衣, 穿在身上跟裹着被子出门一样。
甭管好看不好看,那是真抗冻。
大概是很久没有这样长时间在室外,她觉得盛京冷得有点不正常。
出城时坐的是爬犁, 水泥地上,马儿还得打滑狗儿放开了跑。
爬犁在冰面上打滑,吹着寒风, 说实话宝音许多年没这么开心过了。
她就像是原本野生的鸟儿被圈养在笼子里, 已经习惯了被圈养的生活,哪怕放到野外, 也不太习惯张开翅膀。
到达庄子时并未过去多长时间, 十年过去, 城外变化很大, 两边的屯子变多了, 将庄子怀抱在中间,当初庞大的庄子, 此时再看莫名小了许多。
庄子外的玻璃棚子犹在, 只是变得更大了, 变成了钢铁结构。
或许是他们来得突然, 庄子里的人手忙脚乱, 最后人被驱赶到一间屋子里,庄子被禁军和宫女太监接管。
宝音觉得无趣,本来还开怀的心情已然消失。
皇帝下来牵住她的手,领着她往大棚里走。
眼下的大棚又大又高,因气温原因禾苗生长缓慢。
他将身后的人挥退, 走了两步指着某个方位说,“我记得当年就是在那看到的你。”
“那会儿还想着这是哪家的姑娘,竟然在这般寒冷的地方种出了可口的绿菜。”
宝音没给他面子。
[我那会儿就觉得这群人一点礼貌都没有,擅自闯入别人庄子。]
他装作没有听见她吐槽。
“后来看见种水稻可真是大开眼界。咱们旗人善于放牧,东北这地方人口少,地界大,就算种地也是种菜种麦子之类,种植水稻我还真是头一次见。”
宝音哼哼。
[只能说你少见多怪。]
就算有怕也到不了他眼前,要不是她在盛京外种,又赶上他冬巡,谁会将这点小事往上报?
“明珠倒是办了一件好事,促成了一段姻缘。”
宝音难以置信看向他。
[你真这样想?]
知道她因为这件事记恨了明珠很久,皇帝这样说其实也是在逗她。
他牵着她往外走。
“若是回到当年,你还愿意入宫吗?”
宝音没有回答。
[谁知道呢。]
时间不可能倒流,这种问题也没有答案。
若说愿意,她心中不甘。
若是不愿意,她能舍弃这份权势吗?
她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她了。
许多人都在怀念过去的美好。
后世有人觉得六七十年代好,人心淳朴,可坏的老人都是那个时期走过来的人。
有人认为民国好,十里洋场繁华。
实际上他们怀念的不是那个时代,而是在那个时代时享有的特权。
知青会怀念下乡生活,想回到那个时代吗?
底层百姓愿意回到那个纸醉金迷与他们毫无关系的民国吗?
没有吧?
那她呢。
假如有一日回到过去,她也不确定变回普通旗人的她会不会怀念这段养尊处优的日子。
两人进了主屋,房子都被粉刷过,墙壁上悬挂着干辣椒和玉米。
外面也用钢架支起了一截圆弧的玻璃棚。
很温暖。
主楼多年没人居住,还维持着当年她离开时的模样,或许是接到了冬巡的消息,不管她来不来,房屋里的家具都重新换过,连被褥都是新的。
宝音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喜爱的拖鞋,完完全全是按照原来的模样复制的,她有些忍俊不禁。
皇帝牵着她的手进入往日的闺房,站着看了片刻后歪头道:“闯入闺房,我这算不算登徒子行为?”
屋内炕烧着,宝音松开他的手坐在炕上,没有搭理他。
皇帝好奇地四处打量。
这房间少女气息太浓,有各种小玩偶,墙壁上甚至悬挂着一串风铃。
叮铃
他拨动了一下,铃铛传出清脆的声响。
宝音回到熟悉的地方,放松下来趴在炕上,又往炕桌的小抽屉摸了摸,果然摸到了零食。
是柿饼。
北方冬天的零食少得可怜,柿饼算是限定美食。
不像是现在的北京,通火车的缘故,南边的美食源源不断往京城送,也没人说什么劳民伤财了。
她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甜味,霜挂得也很好。
房间里悬挂着灯,是那种安装电池的灯。
这种用完之后换电池,不需要依靠发电,拉电线的手电筒都火了好几年了。
最开始的手电筒是参考了煤炉灯的样式,后来改成手电筒。
只因用起来方便。
不过还是那套规则,普通人买不起,富贵人家不镶嵌金银玉石又觉得拿不出手。
等真正流入平民手中还不知道得过去多少年。
皇帝凑过来咬了一口,宝音嫌弃地将剩下全塞他嘴里。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外面已经天黑了,城内不少人怕是已经反应过来了,皇帝出城可是大事。
宝音还是没弄明白他的目的。
正疑惑着,外面传来许多脚步声。
“先闭上眼睛。”
皇帝伸手捂住她的眼。
宝音只能被迫闭上,内心也忐忑起来。
她感觉到了自己的手被他紧握着,她被他推着往外走。
跨越门槛前,他还提醒了一下,等跨越之后,他才松开手。
宝音看着屋内情形神色一怔,再回头看他,对上他含笑的眼神。
桌面上摆放着不少地契,一打一打非常厚实。
她走过去翻看,每一张都写着她的名字,有吉林的、黑龙江的、奉天的,大的是上十过万亩包括山林河流,小的也有万亩在平原地带。
加在一起少说有上千万亩。
她怔愣了一下,骇笑,“你给我这么多地做什么?”
皇帝走过来,手搭在她肩膀上。
“都说要赏赐良臣,朕的皇后为朕稳定大后方,同样有功,只是赏赐些金银你怕是看不上,至于土地,朕倒是多的是。”
他拍了拍,“不用借着常宁的名义偷偷摸摸往这边迁人,吉林那边地种得不错,你想要迁人进来,这些土地给你用来安置人口。”
宝音意外,他连常宁帮她弄人这件事都知道了?
不过看着这些地契,她还是很心动。
她大概是除皇室以外,这个帝国最大的地主了。
“我以为你不喜欢太多人出关。”她纳闷问。
“我何时说不喜欢?”
“不担心龙脉被毁?”
皇帝笑,“瞎说什么?长白山的龙脉是能轻易毁去的吗?”
能毁掉,大概是帝国已经没了。
[你突然这么大方,还真让人不适应……]
她念头蓦然一转,想明白了,之前是应对战事抽不出手,现在西北战事大致平定,他自然能够抽出手盯着东北。
宝音狐疑,“你要引人出关,该不会是填补东北的空白,让土地不被罗刹人占去吧?”
皇帝将这些地契叠在一起塞进她手里。
“别胡思乱想,就是给你的奖赏,这些地你随便用,给你了就是你的。”
虽然得了土地很好,可她为何没有高兴?
这么多土地她得投入多少资源才能开发出来,不论是放着还是安排人来种地,他好像都不亏?
她又被他拉着去粮仓,他挑选了五谷后,宝音琢磨出了不对劲,这人怎么比她还要熟悉?
用晚膳时吃的都是刚宰杀的羊羔子,蔬菜是前脚从地里采摘下来后脚就洗洗扔进锅里炒熟了。
用膳时他是专拣蔬菜吃,其实路上也没亏着谁的嘴,是他没事就带着阿哥们去打猎,跑去的是深山,吃的自然是凑合。
隔天两人吃了早膳才收拾收拾回行宫。
***
宝音带了不少柿饼回来,回来后交给人四处发一发。
有宫人来报,说是纳兰府递了牌,询问她是否要见。
上次宝音将乌云珠叫来不算是正式见娘家,她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兆佳氏是个聪明人,在她看来起码比纳兰佟桂要聪明。
只是聪明人自作聪明时也很让人不悦。
兆佳氏这次并不是一个过来,还带来了宝音的两个嫂子和侄女们。
宝音进宫那会儿大嫂生了一女,二嫂生了一子,这么多年过去,两人又为纳兰家添置了不少孩子。
一群人见面后,宝音看见了二嫂身后跟着一个长相精致的女孩,十二三岁模样。
宝济氏将女儿往上前推了推。
“娘娘,这是您的侄女慧姐儿,在您入宫那年怀上的,小丫头模样是不是很俊?配个皇子还是绰绰有余。”
宝音面色变冷,她这个二嫂说话还是这么不着调。
兆佳氏是又气又急,临来前都吩咐了,皇后娘娘不是她们的小姑子了,说话得收敛着点,结果嘴上还是没把门。
见气氛有点冷,宝济氏闭上嘴。
宝音这才看向兆佳氏,“家里递牌子就为这件事?今日是在我这不会传出去,回头若是哪个嘴上没把门,对皇子们挑挑拣拣的事传出去,一家子就搬去宁古塔住吧。”
宝济氏被吓得一缩,连她的孩子也吓得躲在她身后。
敲打了人,宝音还是给了颗枣。
“今年家里出几个人随驾,不许仗着本宫势胡来,不然别怪本宫不给面子,派人扭送回奉天。”
兆佳氏递牌子也是问这事,上回冬巡家里借着明珠的光伴驾了,今年郭络罗家早早就说了会伴驾,就纳兰府迟迟没得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