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章(1 / 1)晏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一位是南梁苏霖?”谢澜安起身后问。

苏霖站在曲桥第三折, 身着襦裙,腕裹纱布,她没想到谢娘子竟知道自己的名姓, 心跳加快地迈前一步, 重施一礼, 声音有些激动:“回娘子, 便是学生。”

“火场中临危救人, 苏娘子高义。”谢澜安和煦地说, “烧伤不好养,换药且需精心些。也不必心急,总归离初试还有日子。”

她又问:“谁是青嫋娘子?”

青嫋人在末列,换下了花钗艳裳,一条素裙衬得她不施粉黛的容颜清如秀水。

她自觉不配与学子们同列,只是护着她上京的大人,仿佛都忘了她的出身。眼下听到自己的花名自谢大人口中唤出,青嫋怔忡半晌,才低头道:“奴家拜见谢大人。”

谢澜安看过去, 目光和看待苏霖并无不同,“你身契已赎, 自此便是良人籍。既有才学, 想参试也无不可。”

青嫋睁大眼睛。

她万万想不到谢娘子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不……”是非两片唇, 人心里的黑白从来不在于一张纸。恩科是江左学子心中的圣洁净土, 她若染指, 自己被唾骂是小,还会连累谢御史也被天下人议论。这也是她宁死不肯答应老板那条毒计的原因。

“奴家不能给娘子添麻烦。”

“麻烦?”谢澜安言语自嘲,长眉间却闪动着人莫敢犯的傲色,“我若怕麻烦, 何必弄出这个阵仗。”

她执扇在手,放目看去:“诸位,不用把我想得多么高风亮节,也不必将此事看得如履薄冰。我这个人不好渡人,只为渡己,世道不明,我只不过看不惯想改改规矩。路,有人给你们趟,头破血流从来不是你们必须要尝的苦,尔等只管昂头挺胸,轻松上阵。后来者,还等着看你们给她们打样子呢。”

就这几句话。

有泪滴进莲叶田田的池水。高稼在人群中紧捂着嘴,听着谢大人这番抚慰人心的言语,再对比她的骨肉至亲想对她石斧相加的狠心。

觉得什么都值了。

……

谢府为女学子开设学馆的地方,就在女卫们住所的旁边。

这处宅院是谢氏自家产业,后面是宿舍,前堂划成书馆。资用不足的学生在此投宿,起居方便不说,只要一想到近邻都是身怀武艺的女娘子,这些路途波折的学子们连晚上睡觉都踏实几分。

馆主由谢晏冬担任,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女士子集中授课。

常乐和阮韶亭做谢四小姐的助教,负责夯实学生们的基础,以及挑选适合各人的经义书籍。每日食宿纸笔所费,自然由谢女君全包。

“好大手笔!”

京人感慨,黄白之物对谢家来说不算什么,难得的是连谢家小姑奶奶都出山授课了,更不要说还有殿中侍谢策入馆讲习。

外人赞叹,常乐也对表姐仰慕得不行,她和阮四娘是到了金陵后,才得知谢澜安邀她们姐妹上京的缘由,先前还把常乐高兴坏了,“想不到我小小的肩头上,还背负着为同袍教书的重任呢!”

“你不是。你是考试的,四娘才是教的。”谢澜安一句话戳破小表妹的翘尾巴。

阮家在钱塘也是响当当的一等世家之流,常氏稍逊,所以阮四娘的学识虽然高出常乐,却只能避考。

这是为了大局短暂的妥协,阮韶亭能理解。

表姐与她说了,等首届恩科顺利推行,有中举的女子做出榜样,日后在各州各郡开设女学便是顺理成章。等到高门不再侵占寒门名额的那一日,参考条件便可放宽。

除了谢氏姑侄二人,荀尤敬的门下弟子也被谢澜安下帖请了个遍,到馆中为学子们轮流上课。

这些人走出去不输太学博士,如此珠玉琳琅的师资阵容,让满城的待考学子眼馋不已。

女学馆的前门常开,除了一道门槛,谢澜安并未设任何明令不许寒门学子旁听。可不知是摸不清深浅、碍不过礼法,还是拉不下身份坐在女子末席,几日下来,几无一人敢迈过那道门槛。

人心的门槛,从前挡在妇人脚下,如今调了个个。

唯独有一个寄住在庙里的寒生,每日孜孜不倦地守在学厅窗外旁听,一点不在意脸皮。

这桩逸闻传到谢澜安这儿,她笑着说:“这是个聪明人。”

端午之后她也问过胤奚,那日的曲桥问礼,是不是他出的出意。

当时谢晏冬正巧从文杏馆过,进来给小郎君正名:“此事含灵可料错了,他哪里敢瞒,还主张如实禀告你呢。是我压下了消息,想给你个惊喜。”

当第二批女学子到达金陵,谢澜安又做了件大事,开藏书楼。

士族子弟启蒙时随手撷取的一本书,可能便是寒门读书人苦求一生也见不到一字的珍本。都说士庶天隔,那么她便将这面墙打破个彻底。

谢澜安将市面上早已失传,只珍藏于谢氏书阁的所有孤本流入坊间,这些书籍囊括了各家注评的经史子集、医药百工、风水地舆等等方面,士人传抄,一文不取。

其他敝帚自珍的世家听说此事,眼珠子都瞪红了!这个举动,引发了上京文人的一阵抄书狂潮。

皓首穷经的老儒捧书痛哭流涕,春秋尚茂的俊彦面南而揖,他们将谢澜安视作“君子成德”的典范,金陵一时纸贵。

一时间,京中处处有琅琅读书声。

时人称之为“金陵夏课”。

京城被文气席卷的时候,青州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各地的良驹。

经过崔膺近一年的治理,青州已经有物阜民安的气象了。青州的守城军是新建的,看着这些如今的小马驹将来的骑军战马,乐呵的不行,恨不得当成祖宗养。

阮伏鲸带兵守着巨野泽,他收到荆州斥候送来的密信,得知是表妹推演出的克制北朝名将之法,视若珍宝,立即与参军褚盘参祥,按信上阵法练兵。

“诵和,”崔刺史身着一件素净长袍,在田垄间满足地望着绿油油的麦浪,问身边的学生,“真不打算参考吗?此时上京,还赶得及会试。”

韩火寓头上扣着个粗檐草帽,穿双草鞋踩在地里,半分找不见文杏馆里请谈议兵的翩翩风姿了,却也处之泰然。他的脸还没晒黑,仍透着一股争锋傲物的锐气。

“学生走了,谁为老师服其劳。”韩火寓给崔膺举着旱伞,“有子构为老师争脸面就够了,师弟拿个状元绰绰有余。”

这便是名师首徒的口吻,说得考中榜首如探囊取物一般。

崔膺想着那个留在金陵,与韩火寓性情截然相反,如水争下的蕴藉弟子,微微一笑。

“谢含灵,又做成了一件利民之举啊。”

崔膺舒展地望向湛蓝的天际,悠然吟诵:

“皇天平分四时兮,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

纷纯纯之愿忠兮,

赖皇天之厚德兮……”*

楚堂交接完吴郡的事务,算着郡试日子,启程从太湖往回赶。

这日车到兰陵,在城郊路上马匹突然惊了蹄,颠晃的车厢外响起刀器出鞘的声音,伴随着一声粗戛问话:“车上的可是姓楚?”

小书僮在车里瑟瑟发抖,却见他家郎君安稳地将手中书翻过一页,眼不离纸。

“……郎郎君、我们遇上贼寇了,您、您不怕啊?”

楚堂唇角向上扬了扬。

如若不信谢娘子,他何以托身家性命追随于她。

“哪里的蟊贼,敢来这叫板!”车外保护楚堂的都是好手,二话不说提刀杀过去,从始至终未令一人接近马车丈内。

——“郎主,咱们的人没拦住,让楚堂进城了!”

詹事邓冲趋行至丞相府的书斋,言语含带焦急。王道真手里捏着一张纸,正在审视上面的名字,闻声竖指在唇间比划了一下。

邓冲望见紫苏方榻上捏指入定的王翱,连忙缩舌噤声。

王道真低声问:“派去的人落在对方手里了?”

“郎主放心,”邓冲摇头,“被对方擒住的当场服毒自绝,定不会泄露口风。只是谁能想到,谢氏早在楚子构身边安排了高手……”

“哼,那毕竟是崔膺的高徒,谢含灵没准就指望着他夺魁呢。”王道真转头看向闭目冥思的父亲,见他没有示下的意思,想了想说,“罢,如果楚子构真考中了头名,那谢含灵的输面也多了三分。”

她非要下这局死活棋,没想到自己也会受限吧。谢含灵招揽的才士越多,那么女子进前三甲的可能就越低。

她不是要一个公平吗,那就不可能让她的人故意落考为女子让路,否则谁能服气?退一步说,普天下的才子又不是皆投在谢门,此方唱罢还有他方登场。

谢含灵这段时日的所谓“义举”,无非邀名养望罢了。她纵有通天手段,也控制不了诏试的结果。

“不过前段时间,有一名神秘女子入了谢府,据说深居简出……”邓冲适时提醒,“恐出奇兵啊。”

“故弄玄虚。”王道真抖了抖手里那张纸,上面有几个名字已经用红笔圈了圈儿,“不说别人,崔膺门下的楚堂、韩火寓,荀尤敬不记名的学生徐敏、贾容佳,太学虞清波、隽良、李舠,扬州才子白日昭,还有王家姻亲中桓三郎、周十二郎几个出色小辈……哪个没有一二十年的求学积蕴,怎见得这许多人考不过一个女子?”

王道真越数越有底气,“那些女子进京就算了……二十名甲等进士里,我王家的人要占一半。”

“之前陛下诏见的那个学子。”盘膝而坐的王翱没有睁眼,气息幽幽。

王道真听了,忙从纸上找到楚清鸢的名字,重重地圈出一抹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