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左羽林大将军(1 / 1)皇三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4章 左羽林大将军

向训的办事效率确实很高。

第二天一早,奉礼部尚书、平章事王溥之命,二三十名儒生抵达枢密院,前来帮忙整理人员籍薄。

李奕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来帮忙的人可不是一般的文吏。

而是来自国子监的生徒们,亦可称之为贡举人。

其中领头的还是两名前几年高中的进士。

只不过这两人比较倒霉,待选了好几年还没轮到官职,目前暂时在中央官学兼职老师。

五代时期因战乱不息,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影响,贡试时断时续,甚至中间还暂停了好几年。

但总体上各朝各代还是很重视选拔文官人才的。

特别是太祖郭威建国称帝后,每年都会举行贡举,选拔一定数量的进士,以充任中央和地方官员。

然而毕竟是处于乱世,天下尚未一统,空闲的官职实在有限。

很多官职还要留出来加衔赏赐武夫们。

比如李奕兼任的乾州刺史,虽说没有实际管辖权,但终究是占了个刺史名额。

这也就导致东京朝廷留置了许多待选的官员。

只能是谁资历深,或者政绩高,谁先获得任命,新科进士们也只能往后排。

“有劳诸位屈尊来干些书吏们的杂活。”

李奕抱拳客气道,对待这群来自官学的读书人,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善意。

众人忙连声称不敢。

不得不说,宰相王溥还挺有想法,既给李奕拉来了这群免费劳力,还不用调动官方部门的书吏,以免影响到日常的政务。

要不说人家能当宰相呢……至少李奕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不过向训的这份人情,他倒是要担下了,若不是看在向训的面子上,王溥未必会痛快的遣人过来帮忙。

说到底,宰相毕竟是文官之首,枢密副使魏仁浦见到宰相们,也要客气三分。

都说五代时期武夫们的地位高,但那要看跟谁比,宰相们虽是文官,但地位超脱,政局稳定的时候,宰相们说话是很有分量的。

当然,真要武夫们生起乱来,那自然又是另一回事。

接下来。

有了这帮国子监的贡举人们帮忙,正式开始进行禁军人员籍薄的整理工作。

同时李奕也并没有闲下来,他一边要跟着一起整理查阅籍薄,一边还要顾及赵匡胤几人的进度。

简直是一个人掰成两个来用都不够。

一连好几天李奕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军营和枢密院两头跑,吃住都在衙署简单对付一下。

这日下午。

李奕又查阅了一番整理好的人员籍薄,便抽空回到自己的官房坐着歇口气。

很多事都是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那就是千难万难。

仅仅这四五天的时间,高强度的查阅籍薄下来,让他眼干神燥的,吃饭也不香了,睡觉也不踏实了,一天到晚满脑子的都是人名。

但一想到若是能成功整顿好禁军,自己能获得的巨大好处,他又只能咬着牙坚持。

真乃是痛并快乐着。

“李都使,又有一车麻纸送到衙署来了。”

官房的皂隶进来禀报。

李奕摆摆手道:“这种小事还来找我做甚?直接送去给抄录籍薄的举人们。”

皂隶连忙恭敬的退了出去。

李奕不免叹了口气,光是整理抄录籍薄的纸张,这几天就用了好几车,就算是放在后世,纸质书都不便宜。

更遑论如今这个时代,纸张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但也不是普通百姓用的起的。

李奕大致算了一下,想要彻底整理好籍薄,所要耗费的纸张,起码还要再送几大车。

若是折算成银钱,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支出。然而这些钱还只占整顿禁军要的钱中的一丢丢零头。

可想而知整体的费有多么的庞大!

难怪皇帝听到大臣们提到钱的事,会表现的那么头疼。

真是处处要钱,处处又没钱,万事钱开头,无钱事事休啊。

好在李奕提出了灭佛的建议,也算是给朝廷的财政缓解了巨大的压力。

就是不知道这事办的进度怎么样了……

李奕很担心到时候编选精锐,需要大手笔的撒钱,却告诉自己钱没到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看来自己有时间要去找人问问情况再说。

“李都使。”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道浑厚的声音。

李奕抬头望去,却见到赵匡胤快步走了进来。

“赵都虞侯,出什么事了吗?”

赵匡胤沉声道:“咱们将校队里有人被打了!”

听到这话,李奕猛然起身,皱眉道:“谁干的?”

他倒没想到才刚开始几天,就有人跳出来闹事,还对自己手下的人动手。

这特么是想要打他李奕的脸呗?

赵匡胤回道:“是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麾下的军卒。”

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李奕并没有听过此人的名号,以前他只是小校,殿前军之外的大将,而且还是出自六军诸卫的,他自然没有机会接触。

但他总觉得似乎有一点点印象。

不过现在想这些没用,李奕当即带着赵匡胤赶往事发地点。

在去的路上。

李奕特意询问了一下这孟汉卿的来历。

赵匡胤倒是清楚,解释道:“孟汉卿此人乃是晋高祖皇帝任河东节度使时的衙内都校。”

“后来担任护圣军左厢都指挥使,汉高祖皇帝时又升任护圣军都虞侯。”

“不过在太祖皇帝登大位后,孟汉卿被调任左羽林大将军,一直到今上即位都没有再变过。”

闻言,李奕点点头,不免多看了赵匡胤几眼,笑道:“若论起对禁军的熟知,我比之赵都虞侯,那还真差了许多。”

赵匡胤连忙道:“属下对禁军上下也不甚了解,只是李都使要先从六军诸卫入手,属下担心把事办砸,就回去问过家父,关于六军诸卫的一些事情,他老人家倒是知晓几分。”

李奕心道:果然有个好爹就是不一样,赵弘殷在禁军中这些年不是白待的。

换做他自己去处理这些事,光是找人去打听对方的来历,怕是都要费一番功夫。

看来当时向枢密院请求调派赵匡胤来协助自己,也算是一举两得,既能让赵大分担黑锅,又能利用他爹的人脉,帮助自己去办事。

反正最大的功劳终究还是落在自己头上。

李奕转而又问道:“你说咱们的人被打了,究竟是什么缘由?”

赵匡胤道:“这几天咱们几队人都在清查六军诸卫的人员,而那孟汉卿还兼着一份收取草料税的差事,手底下有一帮军卒专门负责此事。”

“原本咱们只是想查查员额数量是否属实,但没想到却引出来另外一件事来。”

“什么事?”

“那帮收取草料税的军卒数量属实,可问题出在了他们收税的账目上。”

李奕顿时了然,冷哼道:“想来是有人中饱私囊吧?”

见到赵匡胤点头,他又冷然一笑道,“不管是吃空饷,还是捞油水,既然撞到咱们手里,那就让他不死也剥层皮。”

“正好给他来个杀鸡儆猴!”

李奕倒是突然想起来为什么对孟汉卿这个名字有一点点印象。

再关联到草料税的问题,让他记起前世查阅五代史料时,瞥到的一句记载: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赐死,坐监纳厚取耗余也。”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