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捷报入东京(1 / 1)皇三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6章 捷报入东京

前线的捷报传回后方行营中军时,王景才刚带着数千凤翔镇兵抵达大散关。

得知消息后,凤翔镇的将校官吏无不惊诧,站在大帐内面面相觑。

“这、这才不过十天吧?前锋数千人马急行一两百里,连拔蜀军八座军寨,又大破唐仓镇的三千蜀军,连蜀军的主将染院使王峦都被阵斩了?”

藩镇幕府的一名中年幕僚满脸震惊,语气里带着不敢置信,“会不会是前方传回的消息有误?又或者是捷报中有故意夸大之嫌?”

“不然仗还能这么打?这、这……合乎情理吗?”

中年幕僚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从李都虞侯领兵出散关算起,到昨天大破唐仓蜀军,其实满打满算也就八天。”

面对中年幕僚的连番疑问,站在旁边的王景部将提醒了一句。

说罢他又笃定道:“我看捷报应该没有假,今天前方送回来的蜀军俘虏,就足有一千余人,而且还在陆陆续续往回送呢。”

“据说攻下的黄牛等蜀国军寨,再加上全歼的唐仓镇蜀军,光是被活着俘虏的军校士卒就差不多有四千人。”

话音落下,大帐内的众人一时间都有些唏嘘。

打蜀地和打平原地区不一样,骑兵的机动性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况且前锋部队也就带了几百骑兵而已。

也就说八天时间全要靠将士们用腿走,哪怕是尽量保持快速行军的状态,一半时间也都要在赶路上。

可他娘的前锋部队竟然打了几场仗……甚至还把蜀军布置在威武城一线的主力给灭掉!

相比于众人的惊诧,王景不愧为五朝老将,表现的颇为淡定。

他沉声道:“前锋部队打的顺利,对于整个西征战事都是好消息,接下来我军的麻烦少了许多……不过禁军的战力确实超出老夫的预料,李都虞侯实乃是天生的大将之材!”

王景倒是没忘记夸赞李奕一句,他虽然没有把情绪显露出来,但心里其实也是颇为舒畅的。

作为西征军队的主将,前锋部队的战绩如此漂亮,他的脸上肯定有光,功劳自然也有他的一份。

难道谁敢说他不是调度有序、指挥若定?

王景继续道:“老夫以为,以前锋部队的强横战力,不能白白浪费在围城上。应当立马派遣凤翔节镇的兵马出散关增援,把威武城和凤州城都留给后军去打。”

“让前锋部队长驱直入越过威武城,前往固镇方向布置防线,迎击蜀国派来支援凤州的军队。”

幕僚们当即附和道:“节帅的考虑实在周全,凤州西南边的青泥岭是蜀国的咽喉之地,那里有蜀国雄胜军屯兵驻守的固镇,也是蜀国北边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

“一旦我军进逼固镇方向,既能形成威压蜀国的态势,又能阻断蜀军北上增援的道路。如此一来,秦、凤二州便成了瓮中之鳖,想要拿下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王景微微颔首道:“说的没错!到时不仅只是秦、凤如囊中之物,成、阶二州必定也会人心惶惶,自然就能不攻而破!”

众人顿时拜服,拍起王景的马屁来,口中直呼节帅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王景虽听的高兴,但还没得意忘形,他笑着摇头道:“唐仓镇大捷的首功非李都虞侯莫属,若没有前锋将士的拼力作战,再好的计划和谋略都无用。”

“眼下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威武城和凤州城还没拿下,蜀国也还没有来得及派遣援军,战局现在还未明朗。”

说到这,他轻咳一声,众人明白他要下达军令,全都屏息凝神等待下文。

王景安排道:“传令向训部从渭水以南渡河,朝着秦州城进军,力求把秦州方向的蜀军堵死,不给其援救凤州的机会。”

“凤翔军抽调两千人马,即刻出散关前往威武城,接替前锋部队攻打城池。老夫亲率剩下的人马随后出发。”

“而李奕部前锋主力,则开拔直趋固镇方向,进逼蜀国咽喉之地……咱们把大军全部压上,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

或许是唐仓镇的大捷让王景信心大增,他难得的没有瞻前顾后的犹豫,而是准备趁着胜势全军出击。

不过他的考虑也没什么问题,打仗讲究个兵贵神速,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作为老将的王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该要拼一把的时候就必须果断!

王景看向站在帐内静静听着众人的讨论,从头到尾都没有插话的昝居润。

他轻笑道:“昝客省,劳烦你替本将代写一封此战的捷报传回朝廷。”

“下官遵命。”昝居润行礼应道。

就算王景不说,他也会把前线的情况传回东京,这下倒正好可以用捷报一并送达。

等众人离开大帐散去。

昝居润立马回到自己的临时住所,让侍从准备好笔墨纸砚,他在书案前来回踱了几步,然后才坐下奋笔疾书起来。

没一会儿,一份洋洋洒洒数百字的捷报便新鲜出炉。

昝居润仔细读了一遍,自己觉得还算满意,他对李奕的印象不错,两人一起领兵赶来凤翔府的路上,相处的颇为融洽。

所以特意在捷报中用抒情感慨的手法,夸赞了一通前锋部队的勇猛作战,以及李奕这个前锋主将的临机决断。

昝居润自认为没有夸大其词,在他看来,王景这个西征主将干的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刺来,只是实在谨慎的过了头。

而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虽然有几分冒险之举,但战机抓得很好、打仗也很有一手,不到十天就杀伤、俘虏蜀军五六千人。

这份功劳着实不小。

想来这次大捷的消息传回东京,官家和朝堂上下都会很高兴,自己写的深情并茂些,也算是锦上添。

昝居润喊来侍从,将封装好的捷报递过去,交代道:“立刻以快马八百里加急将这份捷报送往东京!”

……

凤翔府距离东京一千五百余里,按照正常的骑马赶路速度,少说也要七八天才能抵达。

但军情急报除外。

沿途在每个军驿换马换人接力,一路不停往死里飞奔急送,仅用两天一夜就赶到了东京。

固子门外。

两骑狂奔进入东京城内,马上的骑士双眼遍布血丝,一人暴喝道:“军情紧急,通通闪开!”

另一人则高喊:“捷报!捷报!”

“西征大军前锋主将李奕,十日内连拔蜀国八座军寨,唐仓镇大破三千蜀军主力,阵斩蜀国染院使王峦……”

“捷报……捷报……”呼喊声回荡在半空中。

东京大街上敢有这般嚣张的阵仗,怕是也就只有传送捷报的驿卒了。

沿途的许多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军国大事不是平头百姓们能掺和的,但这等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却是街头巷尾间不可多得的谈资。

前线的捷报怕是不久便会传遍整个东京。

一大早,皇城正处于最忙碌的时刻,大臣们此时才刚上值,大大小小有不少事情要处理。

然而等到捷报送入皇城,不少人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注意力都被前线的战事进展吸引。

毕竟攻蜀之战的胜败,关系到朝廷后续的军事战略,而在战争就是一切的乱世中,大伙儿都得先要为打仗而服务。

最先得知详情的自然是宰相和枢密使,皇帝派人将几位重臣召集到一起,商议西征战事的后续安排,以及对于有功将士的嘉奖。

经过一番讨论,原定的大局方略不变,攻蜀的目标依旧是拿下秦、凤等四州,并不准备趁机扩大战事的规模。

至于嘉奖问题……宰相们建议先遣一名官吏带着金银财货,去往前线慰问犒劳将士们。其它的封赏等到大局已定后再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