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蕊夫人二合一
赵季礼从没想过自己这辈子竟会有抱头鼠窜的一天。
兴州距离成都府有千里之遥,他却只了三天两夜就到了,人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爆发出的潜力确实很惊人。
一路上跑得太快,亲信幕僚们全被甩掉,赵季礼单骑逃奔到成都。
由于着急赶路顾不得打理,赵季礼面容憔悴且衣衫脏乱,看上去狼狈不堪。
若不是他身上还带着证明身份的印信,怕是没人会相信他就是朝廷的客省使,不然皇帝的近臣怎么搞得像个逃难的?
在城门口又被盘问了一番,赵季礼这才得以顺利进入成都。
皇帝亲自任命的前线行营监军使、客省使赵季礼单骑逃回来的消息,顿时不胫而走,很快成都内外便流言四起。
百姓们都以为周国大举入侵,敌军已经快要打到成都来,就如当年唐庄宗李存勖灭前蜀那般,一时间蜀国上下人心惶惶。
赵季礼骑马飞奔到家,也来不及和家人多说什么,开口就让人去准备洗漱用具。他要好好的清洁一番,然后进宫去面奏官家关于前线的战事。
可还没等赵季礼开始洗,就有宦官带着一队士卒上门,说是皇帝要召他去宫内见驾。
赵季礼一脸尴尬道:“这副样子去面圣太失礼了,可否容我先洗个澡换身衣服……我会很快的,耽误不了片刻。”
宦官摇头道:“咱奉陛下之命来请赵客省立即进宫,陛下这般着急见您,肯定有军国大事要商议。赵客省还是快跟咱们走罢,等回来再洗漱也不迟。”
赵季礼没办法,只能被几名士卒半请半拽的带到了皇宫,等他走进议事的大殿,里面有不少人纷纷侧目。
“臣叩见陛下!”
赵季礼心中忐忑,耷拉着脑袋上前几步,伏倒在地上高呼一声。
高处的宝座上,端坐一位年近四十的男子,肤色白皙、长相富态,正是蜀国皇帝孟昶。
孟昶脸色颇为难看,淡淡道:“赵卿,何事竟让你如此狼狈,到了这般模样?”
“这、这……”
赵季礼先前马不停蹄的赶路,整个人疲累不堪,加之心中惊惧,突然被这么一问,他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枢密使王昭远怒道:“赵季礼,陛下问你话呢!前线的战事究竟如何?”
“臣……臣……”赵季礼急得都开始结巴起来,好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臣真的不知。”
孟昶的脸色愈发阴沉,冷声道:“朕让你去前线督战,你竟什么都不知道?”
“臣、臣想起来了!”
感受到皇帝的愤怒,赵季礼吓得身子一颤,因害怕而大脑疯狂运转,倒是立马把忘掉的事给记起来了。
他连忙道,“周军已经攻下威武城,还全歼了我军驻守唐仓镇的人马,连威武节度使王环派去援救的人马也被击败。”
“周军正往青泥岭方向进逼,臣得知急报后不敢耽搁,立刻就往回赶,向陛下面奏前线的战事。”
赵季礼惊惧之下,将自己知道的事一口气全盘托出。但他没敢说自己是逃回来的。而是找了个回来禀报战事的借口。
“好一个面奏陛下!”王昭远冷哼道,“那你可知周军前锋主将是何人?”
“啊?”赵季礼顿时神色一滞。
这问题确实把他给难住了,因为当时高彦俦告知前线的战况,他只顾着关心周军打到哪儿,根本没去留意周军前锋主将是谁。
王昭远没给赵季礼编借口的机会,当即怒斥道:“你当别人不知你是私自跑回来的吗?高都使已经派人从兴州城八百里加急送回前线消息,而且比你还早到半日。”
“赵季礼,你竟临阵脱逃、贻误战机,你可知罪!”王昭远大喝一声,脸色紧绷颇为瘆人。
他和赵季礼本就私下不合,对方现在自己作了个大死,他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一听这话,分明是要致自己于死地,赵季礼顿时破口大骂道:“王昭远你挟私报复,你这是擅权谋私,你、你……”
赵季礼又惊又怒,已经气得口不择言。
“够了!”孟昶怒道,“赵季礼,你实在太令朕失望了!”
“臣冤枉,冤枉啊……”
赵季礼伏跪在地不停磕头,很快便有血渍从额间渗出,他泣不成声道,“臣对陛下忠心可鉴呐!都是那些前线的士卒不愿为陛下戮力作战,才让战事糜烂如此。”
“臣受陛下重托,路上丝毫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往兴州。可等臣刚到兴州,却获知周军已越过凤州城进逼,臣着实无能为力啊!”
眼见自己的狡辩没什么用,赵季礼索性打起了感情牌,而且把责任都推给前线的蜀军士卒。
就在这时,王昭远出列向皇帝行礼,肃声道:“臣以为当要严惩赵季礼。陛下交托他临机决断前线战事的权力,他却抛下军队独自逃回成都。此为一罪。”
“他此举使得成都内外人心惶惶,百姓都以为周军快要打到成都,若是流言传到其余州县,不利于人心稳定。此为罪二。”
“而他刚才之言,把责任全推给前线士卒,自己却惜命逃奔,将士们得知怕是会寒心,又值周军兵锋正盛,臣担心我军士卒会无心抵抗。此为罪三。”
话音落下,许多大臣都立马出列附和,一个个都对赵季礼喊打喊杀。
不少人平日里就看不惯这厮,既然现在有王昭远出面牵头,大伙儿自然乐见其成,一起跟着落井下石。
赵季礼环视一圈,见无一人开口替自己说话,他不免心如死灰。
“赵季礼,你着实该死!”孟昶威仪尽失,大骂道,“来人……把他推出崇礼门外斩首示众!”
顿时有几名殿前卫士快步走来,一把拽起赵季礼的胳膊,硬生生把他架着往外拖去。
“陛下饶命,饶命……”“王昭远,你个弄儿出身的腌臜货,你不得好死……”
赵季礼吓得涕泗横流,再也顾不得什么风度,求饶声叫骂声夹杂在一起,渐行渐远……直到彻底消失不见。
处置完了赵季礼,众人转而开始商讨前线战事。
枢密使王昭远率先说道:“这次侵扰我朝的周军行营主将依旧是凤翔节度使王景,但周国皇帝又派了那殿前司的马军都虞侯李奕,率领周国禁军几千步、骑军卒作为前锋。”
孟昶皱眉道:“朕听说这李奕上个月娶了周国皇后的亲妹妹?”
“没错,正是此人。”
王昭远点点头,继续道,“据说那李奕是家奴之子出身,于高平之战阵斩了汉军大将张元徽,又在忻口协助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击退辽国援军。”
“他由此得到周国皇帝的赏识,从一员小校被提拔为内殿直主将。等周国皇帝久攻晋阳不下,带领禁军回到东京后,又命那李奕为点检诸军仪容使,负责整顿禁军之事。随后他又被升为殿前司马军都虞侯。”
说着,王昭远弯腰行礼道,“以臣之见,周军前锋主将李奕深受周国皇帝信重,又是皇帝的连襟姻亲。他在周国禁军内的身份地位,可谓是仅次于李重进和张永德。”
“周国皇帝派其来攻打我朝,绝对是所图不小。臣以为当务之急该要调集重兵,将周军的前锋部队挡在固镇一线,以防其趁机进逼我朝腹地。再调秦州的兵马,与兴州方向共同夹击周军,逼其退守凤州城以北,从而解凤州城被围的困局。”
“同时派遣使者暗中前往汉国和唐国,请他们出兵一起攻打周国。”
孟昶赞扬道:“爱卿不愧有诸葛卧龙之才,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形势,还能做出应对之策……哪像赵季礼这等酒囊饭袋之辈,只会空说大话而毫无真才实学,亏朕先前还颇为重用于他。”
王昭远连忙谦虚了几句,接着众人又各抒已见,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接下来的安排。
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圭为北路军首领,武宁节度使吕彦珂担任副将,客省使赵崇韬为监军。
三人共同率领六千人马驰援兴州。
而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继续担任前线行营都招讨使,即刻从兴州城出兵前往青泥岭构筑防线。
同时派遣枢密使王昭远前往秦、凤前线,担任各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负责安排调动兵力。
就在大臣们商议战事规划时,孟昶端坐的宝座侧面,有两片用锦锻织成的门帘,后面小门里的一个宦官,轻轻从门口离开。
……
太阳从云层中探出大半,洒落的阳光把宫城内苑照耀的金碧辉煌。
小宦官郑阿三从议事的大殿离开后,一路小跑着往内苑而去,他作为蕊夫人的亲信,虽没有太高的职事在身,但宫内也无人敢轻易得罪他。
沿途有不少宦官、宫女主动跟他打招呼,他也只是心不在焉的点点头。
内苑走廊宽敞的像是亭子,不过修建的长度很惊人,两边的栏杆雕刻云纹,又施以桐油金边装饰,十分精致奢华,一直延伸到东侧门的宣华池。
宦官郑阿三脚步匆匆,走过人工水渠上的拱桥,又穿越一条假山遍布的蜿蜒石径,眼前终于显露出一片波光粼粼。
这宣华池原名叫摩诃池,始于隋朝,乃是当年蜀王杨秀取土筑城,遗留下的一处大坑,灌满水后形成的景观。
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
而胡语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言此池广大有龙也,这才得名为摩诃池。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修筑新皇宫时,将摩诃池纳入宫苑,改名龙跃池。
王衍继位后扩建皇宫,为龙跃池注入活水,改名为宣华池。环池修筑宫殿、亭台楼阁,其范围广达十里。
蜀国皇帝孟昶继位后,因为体胖怕热,就在摩河池上,建水晶宫殿,用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
远远望去,池水上一座五彩斑斓的宫殿,在阳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
纵然是天天都能见到,但郑阿三在心底还是不免惊叹,谁能想到世间还能有如此奢华的造物……然而现在不是欣赏美景的时候,郑阿三沿着走廊快步走了过去。
此时,光彩闪耀的宫殿内,两名年轻女子相对而坐,一个二十余岁的年纪,另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的模样。
李二娘端坐在软榻上,四周反射的光芒有些刺眼,她忍不住抬手微微遮挡。
其实她不太喜欢这座宫殿,有时奢华的过了头就显得俗气。
何况这初夏的季节,白天的阳光略显毒辣,坐在这里面虽说不算热,但到处反射的光芒实在恼人……夜晚来乘凉倒是还可以。
蕊夫人长得很娇艳,脸上挂着几分慵懒,见到李二娘的举动,她掩嘴轻笑一声。
“往日里让妹妹进宫陪我练琴解闷,都是去南边的勤乐宫,那里陛下平日从不过去,也不怕妹妹被陛下撞见。”
蕊夫人的声音十分软糯,甜腻腻的让人心儿发颤,“但最近陛下忙于政事,好几天没来这边了,我便大胆一回带妹妹过来赏景。”
说着她继续道,“我也觉得这里的阳光刺眼了些。不过我很喜欢这里的珠玉宝物,看着就很让人舒心,而且周围的景色也很美,倒是能忍受这小小的瑕疵。”
李二娘放下了手,轻声道:“陛下宠爱贵妃娘娘,特意给您建造了这座水晶宫,天下间没有哪位女子能比得上您。”
蕊夫人沉默片刻,幽幽道:“陛下当初让人建造这水晶宫时,我还只是宫内一个不起眼的使女。”
听了这话,李二娘神色一愣,心下疑惑:难道传言是假的?
蕊夫人不想在这事上多说,继而转移话题道:“听说妹妹将要嫁给雄武节度使韩继勋的次子。姐姐先在这祝贺妹妹了,到时我让人送一份大礼。”
李二娘闻言心下轻叹,但她表面还是强笑道:“妾身谢过贵妃娘娘!”
对于自己的这桩婚事,她其实颇为抵触,那韩继勋的次子上门拜访几回,她躲在暗处观察过,长得五大三粗不说,性子也有几分粗鲁,一看就是肚子里没几分墨水的货色。
李二娘对他的印象很不好……奈何是家里定下的婚事,母亲能容忍她偶尔的任性,但这等关乎家族利益的大事,绝对不会给她留有选择的余地。
就在这时,小宦官郑阿三匆匆走进宫殿内,抬眼见到李二娘也在,他刚要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蕊夫人道:“无妨,李二娘子不是外人,有什么事直接说就是。”
郑阿三这才开口把朝堂上发生的事大致讲述了一遍。
李二娘坐在一旁静静听着,当提及周军前锋主将李奕,她的脸上莫名出现一丝波澜。
蕊夫人听罢疑惑道:“这周军的前锋主将李奕是何人?怎么这般厉害……前线竟然没有一个将领能挡得住他?”
郑阿三连忙把从王昭远口中听到的关于李奕的来历讲给了蕊夫人听。
蕊夫人忍不住轻叹道:“难怪陛下常说中原到处都是强人,没想到一个家奴出身的人,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能当大将,这人肯定是个凶神恶煞之徒。”
“李将军可不是贵妃娘娘想得那般……”
李二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要出声替李奕辩解,明明两人也就见过两次面。
眼瞅蕊夫人一脸疑惑的看向自己,她又连忙道:“去年妾身跟着商队到周国东京待了一段时间,曾远远见过那位周国的前锋主将李奕……”
没过一会儿,有宦官跑来禀报,说是皇帝要到水晶宫这边找蕊夫人。
李二娘急忙告别一声,然后跟着宫人出了皇城,等她坐上自家等在宫外的马车,心中依然还怦怦跳个不停。
直至回到家里,她的心情才算平复。
然而等到夜里躺在床上,李二娘心底却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周军真把秦、凤攻了下来,雄武节度使韩继勋未必能回来……
那自己和韩继勋次子的婚事或许就有了转圜的余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