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今年二十,一方节度(1 / 1)皇三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1章 今年二十,一方节度

青泥岭大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圭被生擒,出征的数千禁军精锐全部折损在青泥岭。

这个消息让蜀国朝廷又惊又惧。

李廷珪乃是蜀主孟昶的心腹之臣,掌管着宿卫京师的捧圣控鹤诸军,也是蜀国先主孟知祥的旧部,所以孟昶才会放心派他去当北路军首领。

然而李廷珪才刚带卫圣军数千人马抵达青泥岭以南驻扎没几天,就直接被周军前锋奇袭击溃,连李廷珪自己都没能逃回来,这不异于一道晴天霹雳。

蜀国成都的朝会上,孟昶大发雷霆,把他原本寄予厚望的王昭远给骂的狗血淋头。

以诸葛孔明自比的王昭远,这下子再也不敢自吹自擂了,只能诚惶诚恐的跪在大殿上低头不语。

这时宰相李昊出列道:“前线战事失利也并非全然都怪王枢使,兵出青泥岭虽说是冒失了些,但谁也没想到周军会半道奇袭,这战场上情况多变,实在没法预料。”

眼见有人替自己说话,王昭远向宰相李昊投去感激的目光,连忙接话道:“若不趁着周军立足未稳出兵,到时候秦、凤四州成了定局,那就彻底晚了。”

“只怪那周军主将李奕太过狡诈,竟神不知鬼不觉的绕道小路,企图偷袭我军在青泥岭以南的营寨。”

从青泥岭逃回来的监军使赵崇韬跪在一旁,也跟着附和道:“王枢使说的没错,以微臣看来,就算我军不主动出兵,周军同样会来攻打我军营寨。要怪都怪兴州左近的节镇兵马,得了调令却磨磨蹭蹭的不肯来援,臣等也独木难支啊!”

王昭远和赵崇韬两人一唱一和的把自己的责任往外推。

不过他们说的也并非胡扯,蜀国朝廷下令兴州附近的藩镇分兵协防青泥岭。然而远在成都的禁军已经到了,周边藩镇的人马却还在进行准备工作,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磨洋工。

孟昶沉默片刻,长叹一口气,摆了摆手道:“都起来吧!”

他纵然对二人有些不满,但二人毕竟是他的心腹近臣,相比于那些先皇留下的旧部,他更信任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人。

自从继位登基以来,孟昶已经找由头杀了不少跋扈的旧部大将,如今他能依仗的就只有这些心腹。

王昭远和赵崇韬闻言连忙拜谢起身。

孟昶看向宰相李昊,询问道:“李卿觉得我朝该如何应对周国的侵扰?”

李昊拱手行礼道:“请陛下恕臣直言,秦、凤四州已失,暂时是拿不回来了。眼下周军兵锋正盛,我军该当避其锋芒,不能再贸然主动出击。”

孟昶眉头紧皱,很不甘心,忍不住问道:“若是周军长驱直入攻我朝腹地又该如何应对?”

李昊沉声道:“周国此次并未起大军入侵,第一次只是用凤翔藩镇的兵马来攻,被击败在威武城下后,这才派遣禁军大将领数千人马支援。”

“以周军的兵力,攻打秦、凤或许够了,但想要深入我朝腹地,自然是痴人说梦。周国皇帝假借荆南使臣之手,送来劝降国书,文书言辞间傲慢无礼,咄咄逼人,妄图让陛下称臣。可若是真想要一举攻灭我朝,何必如此惺惺作态?”

“臣觉得周国是想以此施压,让我朝认下秦、凤已失的事实。周国皇帝绝无与我朝全面开战的心思。”

对于李昊的这番话,孟昶仔细想了一下,也觉得很有道理。周国真想要让自己投降称臣,起码也要等大军压境之后,自己没有反抗之力时再说。

哪有刚开始打就让人投降的……除非是周国皇帝看不起他孟昶!

想到这里,孟昶的忧虑少了几分,但心中却很不爽快,怒声骂道:“先帝率军入蜀建立基业时,那郭威都还只是个丧家之犬,如今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养子安敢如此欺我!”

嘴上这么骂着,但既成的事实又不得不认,朝堂上众人又商议了一番,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丢了秦、凤的事实。

孟昶随即又下令再调人马去剑门关等地加强防御。

然后又让人起草了一份国书,让人绕道荆南送到周国东京,用以回应周国皇帝的劝降书。

处理完朝政,孟昶心中郁气难解,离开大殿后径直去找蕊夫人。

与此同时,皇城后宫的某处殿苑内。

蕊夫人费氏正在亲手调制菜肴,她做的这道菜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乃是她独创的一道美食。

选用白净的羊头,以红姜香料熬煮,然后捞出紧紧卷起,用白玉石压在上面,再用美酒腌制,使酒味入骨,再用刀切成纸片薄厚,吃起来风味无穷。

这“酒骨糟”制作起来工序繁琐,颇为耗时耗力,若不是皇帝爱吃,蕊夫人其实不太愿意费功夫去弄。

孟昶走进殿内,蕊夫人正聚精会神的切着羊头肉,素手上下轻缓摆动,一片片薄如纸的肉片剥落而下,好一手精妙的刀工。

夏日里天气燥热,蕊夫人穿着一身轻纱薄裙,透出内里小衣的底色,勾勒着曼妙的轮廓,从后面看去身材婀娜,凹凸有致。

此情此景之下,孟昶顿觉烦躁尽散,停住脚步欣赏着美人与美食,相映成趣。

“啊?”

蕊夫人弄好一盘“酒骨糟”,端起来刚转过身,就见到皇帝在后面站着,她惊呼一声,娇嗔道:“陛下来了怎么不出声,吓了妾身一跳。”

说着蕊夫人回身将盘子放到桌上,这时孟昶快步向前,从背后环住她的腰肢,胖脸上涌现几分沉迷。

“还是爱妃最懂朕,知道朕这几天胃口不佳,提前做了这酒骨糟来。”

蕊夫人娇笑一声,捏起一片肉,轻轻送入孟昶口中,柔声道:“陛下是大蜀臣民们的君父,日夜操劳国事,妾身不能为陛下分忧,只能在这吃食上尽一分心意。”

孟昶嘴中咀嚼着肉片,一脸享受道:“朕当初日日饮宴,觉得那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上来让朕看到就心生厌恶,根本不能下箸。多亏有爱妃心灵手巧,竟能想出制作这酒骨糟的法子,朕是怎么都吃不厌。”

说话间,二人携手走到位置上坐下,有宫人识趣的把酒骨糟端到桌上,又有人送来酒食干果。

蕊夫人见皇帝心情不错,好言劝慰道:“国政朝事自有大臣们替陛下分忧,陛下该要注意身体不能过分操劳。”

孟昶冷哼道:“朕如何能放心的下?一个多月就把整个秦、凤四州丢完了,特别是那王昭远,天天自称诸葛卧龙在世,到头来一点都不顶用!”

蕊夫人柔声道:“妾身听闻中原都是一些乱兵贼子,每几年就要换个皇帝,或许很快那周国也会生乱,到时陛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孟昶听了这话,心情愉悦不少,笑着点头道:“爱妃说的有道理,等待中原生乱之时,朕便亲自领兵东出,一统天下!”

作为男人自然都想在自己的女人面前展现雄风,此时孟昶一脸的豪情壮志,似乎已经预见自己入主中原的那一天。

蕊夫人笑意盈盈的看着皇帝,目光中满带着崇敬之情,但她在心底却轻叹了一声……跟在孟昶身边也有好些年,别人或许不怎么了解皇帝,可蕊夫人又如何不知?

孟昶的确不是昏庸的皇帝,年仅十几岁就继承皇位,当初身边一群跋扈的先帝旧部大将,都不太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一个个贪赃枉法肆意妄为。

但孟昶即位才数年,便以雷霆手段逮捕处置了一批骄横的武将,并且通通夷灭其族。

后来十余年间又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将跟着蜀国先主一起入蜀的旧将,或处死、或降职、或罢免,全都一一剪除,终于是彻底牢牢掌握住了国家。

然而时间久了人总会生出懈怠之心,随着蜀地承平日久、政权稳定,从上到下开始生起奢靡之风,作为皇帝的孟昶更是带头享受。

蕊夫人入宫已有十多年,这些情况她都看在眼里,皇帝不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享受惯了纸醉金迷的日子,身子骨也被酒色掏空了大半。

多走几步路便会气喘吁吁,在这皇宫内苑溜达转转还行。

至于亲自领兵打仗……确实有些为难皇帝了。

不过这些话蕊夫人也只在心里想想,她深知自己作为一介妇人,军国大事不该自己多嘴。

而且这段时间她从李二娘嘴里听说了许多关于周国的见闻,这才了解到周国的人和事竟然与蜀国有那么大的不同。

在她看来中原实在太乱了,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一群野心勃勃的武夫自相残杀,想想都吓人的很。

“爱妃,怎么了?”孟昶见蕊夫人有些失神,疑惑道。

“没什么。”

蕊夫人摇了摇头,继而轻笑道:“妾身没有多少见识,也不懂国家政事。但陛下这些年选贤任能、励精图治,蜀国上下才得以安居乐业。以陛下的功绩和德行,定会有入主中原的一天。

“这一时的挫折算不上什么,中原再强大又能如何?”

孟昶听了略有得意道:“朕即位二十年来,中原已经换了几朝几代,唯有我大蜀国祚绵长。哼,周国不过土鸡瓦狗尔,看那郭荣能嚣张到几时!”

……

远在千里之外的东京,后周朝廷也得知了青泥岭大捷的消息。

随着捷报送来的还有王景和李奕的请罪书。

虽说前线主将有临机决断的权力,但秦、凤四州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朝廷并没有下令主动招惹青泥岭的蜀军。

所以李奕没有因为立下大功而沾沾自喜,而是言辞恳切的亲自上书请罪,同时王景也跟着一起署名,毕竟这事是经过他同意的。

当然朝廷根本没有想着去追究这事,只要能打赢蜀军,别的事情都可以避重就轻。

皇帝柴荣甚至还夸赞了一番前线主将处事果决,很好的抓住时机,彻底解决了蜀国对秦、凤四州的威胁。

不仅不算过,还应该要加赏。

后周朝廷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使者携带诏令前往秦、凤,使者的人选依旧还是曹彬。反正他上次已经去过前线,这次索性就不用再另择人选了。

时隔半月,曹彬再次奉命前往嘉奖西征将士。上次他来的时候朝廷只知道李奕拿下了威武城,正领兵直逼固镇。

但这次却不一样了,不仅秦、凤四州全部收入囊中,就连固守青泥岭的蜀军也被击溃,西征战事算是真正的落下帷幕。

七月下旬。

曹彬带领一帮官吏随从,浩浩荡荡的抵达了秦、凤。除了带来嘉奖将士的诏令,同时也带来朝廷对秦、凤四州的具体安排。

那些跟着一起来的官吏就是后周朝廷任命接管秦、凤的。

当初由后蜀任命的官吏,一小部分留任原职,剩下大半都被调到东京,另行安排。

同时曹彬还带来一封诏书安抚秦、凤地区的军民百姓。

内容无外乎秦、凤已回归中国,大周皇帝体恤百姓不易,特意下旨免除秦、凤地区的一切苛捐杂税等等。

至于那些投降的蜀军,皇帝下令挑选部分精锐,充任秦、凤四州的地方兵马。其余的降兵则发放钱粮,各自遣返回蜀国。

不过这些事情有专人办理,曹彬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皇帝的封赏。

其中西征主将王景迁任为秦州雄武节度使,兼任西面缘边都部署,加衔太傅,赏锦袍、玉带、银鞍,金银财宝赏赐无算。

当然王景本就是几朝老将,当上节度使已经有些年头,这个封赏算是有提升,但也就那么回事,荣誉胜过实质。

但对于李奕的封赏就不一样了。

固镇外。

李奕如上次一般出外迎接曹彬,然后二人携手进了军寨。

这次两人没有急着叙话,因为曹彬带来了皇帝的封赏,需要先宣读诏书。

“擢升殿前亲军马军都虞候李奕,为殿前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兼领利州节度使,赏锦袍、玉带、银鞍……”

纵然李奕有了心理准备,可等真正听到节度使三个字,心中依旧难掩激动之情。

满打满算,他今年也才二十一岁,若论周岁其实也就二十,却已经正式跨入节度使的行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