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京大学的历史颇为久远,看着那些上个世纪造型的宿舍楼和教学楼就能一目了然,当然这所学校也在与时俱进,每一年实验室都会大批采购行业中顶尖的实验仪器,博士站每年孕育出的成果在业内也占有一席之地,发表的相关专业论文偶尔也能登上国际期刊。
随着一些新兴行业的诞生与发展,定京大学也逐渐试开了相关课程,比如电网自动化工程,与之相配套的设施也一应建设起来,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宿舍。
在定京大学,学生宿舍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时亦修所在的宿舍就是上古的产物:四人间,上下铺,水泥地,摇头扇。而一些后来才建立的宿舍相比之前绝对是富丽堂皇,同样的四人间却是上铺下桌,地面上铺着一层锃光瓦亮的瓷砖,每个宿舍都配备了一台空调。这样的生活环境可谓是天差地别。
但是那些住在古旧宿舍的人却很少有怨言,一是因为住宿费的差别,好的宿舍和差的宿舍环境,在一个学期住宿费上可能会差别八百块钱,要知道一天的伙食费也就不到二十。对于那些来自工薪家庭的学生们来说,住宿环境并没有那么重要,剩下了八百块到手才是实打实的优惠。
另一点原因则很奇特,因为定京大学中那些破旧宿舍里的学生往往选的都是这所学校的强势专业,想想便知,自从建校以来就存在的专业,经过这几十年的积累,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优势相较于新的学院、新的专业还是很大的。所以这些学生们心中自有一股骄傲,也因为这种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对于当下的“艰苦”环境甘之如饴。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样三十七八度的酷热环境下,他们就必须在宿舍汗流浃背,顶着吱牛作响的小小摇头扇埋头苦学,那是憨憨,不是苦行者。
所以像图书馆这样空调开足的地方就成了夏天避暑的一个上佳场所,时亦修更是格外喜欢这里的氛围。一边享受着沁人心脾的冷气,一边捧起一本自己偏爱的书籍,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像时亦修这样心思的人很多很多,但图书馆的位子却很少很少,可那些学生们不在乎这些,找到了自己爱好的那一丛书籍,他们可以席地而坐,倚靠在书架上,一坐也是一个半天。
时亦修今天来的有些晚了,图书馆四楼的寥寥二十个座椅早已被下午开放前就守在门口的人占满,中途即便有人离开,一本书或者一杯水摆在那里,也就是在无声的宣告:这椅子有主儿了!
这样的情况时亦修也不是头一次遇到了,他可是自去年九月份入学以来,就经常泡在图书馆的人,也算是在书海中度过了一年四季,即便是在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天朗气清,在那样适合外出散步的时节,时亦修还是更愿意呆在图书馆中,与书交流比与人相处要简单多了,也只有像他这样不分雨雪冷暖为了读书而来这里的人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常客,就连四楼出口借阅处的老师们都跟他混的很熟悉了,偶尔会让他来帮帮忙。
今日他一进门看到两条长桌满满的人头,或者在玩手机,或者开着笔记本,或者挂着耳机,或者也有读书的。时亦修直接就奔整层楼的东南角“K区”而去了,那里是历史、地理方面书籍陈列的地方。时亦修今天带了自己需要看的书,可是他还是习惯性的走到那里,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区域很少有人过来,而且K区靠着窗户,时亦修大可以把教科书摊在窗台上,如果他上次放在这里的小方凳还在的话,那就更完美了。
一切如他所料,就像入夏以来的很多个夜晚一样,时亦修就着天花板的白炽灯,透过层层两米高的书架透过来的光线,安安静静的翻看自己的材料,以及小何赠与的宝贵的A4纸。
图书馆已经很安静了,如果真有人带跟针来图书馆,并把它从桌沿推下去,不仅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还会收获许多同情的目光,可是在这角落里,时亦修的四周只有数不清的各种书本,一排又一排的书架将他完完全全隐藏在书海中,这里比静还静,像是一个只有时亦修的空间,这里只有他翻动书页的声音。
安静会让人很容易沉下心来,时亦修不多时就进入了全神贯注地状态,这和心流很相似,同样也加快了不少学习进度,等到他再一回神,一种恍如隔世却又好像才刚刚开始的感觉交织在一起,让时亦修的眼中一瞬间闪过一丝迷蒙,一种时空错乱的诧异,而当他抬起视线,窗外南门大街那热闹的世俗景象,又一瞬间将他拉回人间。
时亦修看教科书的时候喜欢掐表,他不是准点的确定就读两个小时,而是一回头,发现自己今天已经把整本书复习完毕,花在上面的时间差不多也说得过去,他便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了,时亦修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即便明天上午就要考试,他还是想在图书馆闭馆之前看一看他发自内心喜欢的书籍。
近水楼台,他当即转个身,屁股在凳子上扭了一个圈,整个人就冲向书架这一侧了,历史方面的书籍时亦修还是略有涉猎,不同于初中或者高中时的被迫阅读,当时亦修因自身的喜好去翻开被尘封的档案时,他才发觉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像是《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诙谐幽默,像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不朽与光荣。
“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十分难得;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终将消失的黑夜。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