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伯恩赛德问题,一人独战全球数学(1 / 1)海螺的曹阿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 ,伯恩赛德问题,一人独战全球数学界?

一九八二年八月八日,美国纽约,西尔斯百货广场内,一楼最显眼的商铺位置上面摆放了一款非常亮眼的商品:无绳电话机!

在广场四周,同时还张贴了大量的海报广告,十分显眼,只要进入百货大楼内部,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了。

绝大部分消费者进来之后,都忍不住驻足观看。

无绳电话机已经顺利上市,眼下已经是很多消费者眼中的高新科技产品。

1982美金一台,这个价格有点贵,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愿意掏钱购买的。

现在的美国,经济危机的阴霾才刚刚散去,或者说还没完全消散,后遗症还在持续。

但是从七九年年初开始的石油危机已经差不多过去了,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其实是对某一部分失业群体有较大的影响。

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影响不大。

否则的话,过去几年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也不会有那么高的票房了。

出售无绳电话机的商铺前,挤满了人,好几位营业员都忙得脚不沾地,他们原本还有些陌生的销售话术,在很短时间内就变得滚瓜烂熟了。

“你们可以试着听一听,我们的无绳电话机不仅仅是移动电话,只要你在你们家里,随便移动都可以接听电话,就算你拿着手机到院子里接听电话,信号也是非常好的.”

“并且我们这款无绳电话机还采用了最新的音响,它的声音效果非常好,能够最真实还原声音”

听着营业员的介绍,很多人纷纷心动了,驻足在商铺面前,不愿意离开。

有人听完之后,立马跟旁边的老婆商量了起来:

“亲爱的,要不我们买一台吧?把家里的那台电话机给换了,你看我们也刚发来工资”

“但是杰克,一台电话机就需要一千九百八十二美金,还是太贵了”

“亲爱的,你相信我,我们肯定能够很快赚回来这笔钱,早买早享受啊.”

该死的资本家,为了能够尽快地出售商品,连早买早享受这样的宣传语都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

废话!

王多鱼为了能够让电动自行车、掌上游戏机等产品能够有更好的销量,当然会跟尚仲敏他们这些销售团队讲一讲这些销售技巧了。

其实尚仲敏他们也挺厉害的,在搭配了王多鱼提供的这些销售技巧之后,他们当然能够卖出去更多产品了。

如果说哈工大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够在市场站稳脚跟,那么尚仲敏他们这些销售团队肯定是大功臣之一。

“卖爆了,彻底卖爆了,我们需要继续加购.”

很多代理商纷纷打来电话,汇总到华信公司在美国的总部之后,这些数据就被传递回了哈工大。

八月十七日,王多鱼才被一通电话,喊到了书记办公室。

“多鱼,无绳电话机已经被卖断货了,在美国那边非常火爆,看来我们之前还是太过于保守了呀”

王多鱼刚坐下来,便听到刘德本非常欣喜地提及了华信公司的业绩。

无绳电话机是五月中旬研制出来的,六月中下旬就已经完成了技术优化,然后到七月中旬完成了生产线的调试,便开始进行生产。

到了八月份,产品出海上市。

谁也没有想到,刚上市就迎来了火爆。

由于工厂没有多少存货,甚至当时刘德本他们认为不太可能会有多少销量,因此直接将仓库的那四千八百台无绳电话机,全都运去了美国。

结果万万没想到,销量居然如此火爆。

不到一周的时间,四千八百台无绳电话机就销售一空,可以说是电话行业的商业奇迹啊。

“书记,这不是好事嘛,那我们可以继续增设生产线嘛,扩大产量,以此来应付当前的市场需求.”

王多鱼笑呵呵地说道,但刘德本却是在这个时候泼冷水:

“多鱼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只是一阵风呢?吹过之后,就没有了,到时候产品滞销,可怎么办?”

“书记你就应该改一改你这个谨慎的性格,而且你对我们的产品没有多少信心,这肯定是不行的呀”

在王多鱼看来,刘德本什么都好,唯独太过谨慎这一点,不太好。

明明眼下销量如此火爆,这本来就是好事儿,为什么就变成了一阵风呢?

虽然谨慎是好事儿,但也得分时候吧?

这个时候还考虑那么多的后果,那要不然直接关停工厂,不生产了,不就没有任何损失嘛。

又想要赚大钱,又不想承担任何一点风险,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呀?

刘德本无奈摇头,他又不是年轻人,早就过了那个敢打敢拼的时候了。

如果他现在稍微年轻个十几二十岁,他当然也敢拼搏一下。

可他不是啊!

谨慎一点才是最好的,毕竟王多鱼非常敢于拼搏,他作为哈工大的大家长,当然要在适当的时候,拉紧缰绳。

“既然北美那边已经爆火了,那我们就必须要接住这滔天的财富,加大生产力度,争取在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他们的手机之前,卖出去更多的产品.”

见王多鱼如此坚定,刘德本只好同意这件事。

于是,华信公司接到命令之后,开始大采购,也需要招聘大量的技术工人。

从书记办公室出来之后,王多鱼就去了数学系教学楼的阶梯教室,进行每月一度的数学交流分享。

今天的阶梯教室,依然很多人,而且多了不少陌生面孔。

比如说泽尔曼诺夫,他就坐在第三排的位置,面带微笑地看着讲台上的王多鱼。

泽尔曼诺夫是在八月三日抵达哈工大的,来到这里之后,他就惊呆了。

冰城高等研究院居然已经有了好几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威廉瑟斯顿、格尔德法尔廷斯他们这些人全都在这里。

好家伙,下一届,也就是明年的菲尔兹奖大热门,全都在冰城啊。

明明这些人都是竞争对手,但此时此刻,他们却都在冰城这里,时不时能够看到他们聚在一起聊天交流。

这绝对是学术自由的巅峰啊。

大家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自由地讨论学术问题。

泽尔曼诺夫非常清楚,将大家聚拢在一起的人,就是此时站在讲台上的王多鱼,这位全球数学界的皇帝。

来到这里之后,泽尔曼诺夫就彻底安心了。

特别是在他跟马克西姆、让布尔盖恩等人聊过之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选择。

让布尔盖恩是最早来到哈工大的北极熊帝国人,他当初就是访学交流团最早的成员之一。

所以,要论对哈工大和王多鱼的了解,他最有发言权了。

王多鱼说过来去自由,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斯梅尔来来去去很多回了,如果不是因为年龄问题,他肯定会定居在哈工大这边。

大部分来到冰城的人,都是对数学非常喜欢,且是较为纯粹的人。

他们这些人不会去思考政治层面的事情,只会考虑他们自己个人和数学。

所以大家都留在了这里。

在泽尔曼诺夫后面五六排的位置,李大毛、姜守城和麦自立他们三人坐在一起,神情激动地看着讲台上的王多鱼。

虽然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并不是数学系的学生,但他们的数学其实也不差,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高等数学也是能够拿到九十五分的成绩。

在大学里,试卷一般都是一百分满分,复旦大学这样的学校,他们期末考试的试卷肯定不会很简单。

当然,跟哈工大数学系对比,还是容易一些。

“各位下午好,今天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因为我想在上半场讲一些东西,嗯,是分享关于我在数论跟几何的一些收获和感想”

讲台上,王多鱼刚说完,台下众人的表情瞬间就变了。

收获和感想?

什么意思?

约翰米尔诺等人认真地听着,没有吭声,却见此时的王多鱼已经在黑板上开始写了起来,一边写一边解释着什么。

众人之所以留在冰城,其实就是因为要共同完成几何朗兰兹猜想这道题目。

在一众数学家眼中,朗兰兹构想是大一统理论,难度系数肯定是非常高的。

而几何朗兰兹猜想是在朗兰兹纲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更多是关注代数簇与模空间之间的对偶性。

大家都能够理解,王多鱼这个人实力很强,但没想到他不对几何朗兰兹猜想下手,然后又跑去研究数论跟几何了?

难道说他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吗?

毕竟朗兰兹纲领就是关于数论、代数几何与约化群的表示理论。

随着王多鱼的讲解,大家都凝神倾听,有人听懂了,有人听不懂。

“大毛,你听懂了没有?”

姜守城有点懵圈,越听越是头大,无聊之下,他见自己的小伙伴李大毛听得十分认真,便忍不住在稿纸上面写了一个问题,递给了对方。

然而李大毛却是没有搭理对方。

因为王多鱼讲课的时候,如果不认真听,只需要稍微低头的捡个笔的功夫,再次抬头,定然听不懂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李大毛自然不会开小差,拒绝跟姜守城聊天。

见小伙伴不搭理自己,姜守城只好看向旁边的麦自立,结果后者居然也听得非常认真。

“不是,合着就我一个人听不懂?”

很快,上半场结束了,趁着王多鱼去厕所的间隙,姜守城也起身跟上李大毛和麦自立两人:

“我说大毛老麦,你们不会都听懂了吧?”

“我没听懂,但我在认真听,我想我现在听不懂,但以后肯定能够听得懂”

麦自立倒是很实诚,李大毛却有点装了。

“其实我也没有听太懂,不过王教授说的是关于朗兰兹纲领的知识点,这其实就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因为王教授的关系,我们数学系有很多同学都对这个朗兰兹纲领非常感兴趣”

“有不少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都是研究朗兰兹纲领的高手,他们也写了不少相关的论文”

“我都是用周末等空闲时间来阅读这些论文,反正现在我要是时间的话,我们学校的数学期刊,上面关于朗兰兹纲领部分的论文,我都能够看得懂.”

“当然,今天王教授讲的这部分知识点还是太新了,所以我也确实没有听太懂”

这特么就非常欠揍!

什么叫听不太懂?

瞧把他给能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来到厕所门口,碰巧王多鱼刚放水出来,他们三人连忙激动地打招呼。

李大毛他们三人十分激动紧张,跟死忠粉丝见到了偶像没什么两样,就差尖叫了。

王多鱼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三人,简单地回应了一句,然后突然恶趣味地问道:

“这位同学,你刚才说没听太懂,也就是说你听懂了一部分,要不你来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听到这句话,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顿时看向李大毛,后者却是脑袋一片空白。

好家伙,他就是装一下而已,说他听懂了一些,也没说错,但要是让他讲的话,他哪里讲得出来啊?

听懂一部分,跟讲出来,完全是两码事,何况他都不是完全听懂。

见对方呆若木鸡的样子,王多鱼也没有继续为难对方,只是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道:

“好好努力,我们哈工大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刚才就差一点,王多鱼直接将那句经典名言给说了出来:我们东厂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还好东厂两个字被他给收了回去。

李大毛身穿哈工大的校服,而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都是身穿普通项目部的服装,这种服装都是之前的老款。

这种老款工服就是给上海来的‘交换生’们穿的衣服,虽然也不是非得要区分开,但哈工大有很多项目部门,比如101这种保密级别很高的项目。

所以尽可能地区分一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换句话说,王多鱼只是扫了一眼,他就确认了李大毛他们三人各自的身份。

而李大毛虽然是在装,但也是在证明哈工大的优秀,毕竟李大毛之前应该跟姜守城他们是同学关系,现在李大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姜守城他们不羡慕才怪呢。

回到阶梯教室之后,王多鱼很快就开始了下半场的交流环节。

这一次提问的时候,王多鱼选择让泽尔曼诺夫提一个提问。

后者提问的问题是关于伯恩赛德问题,这个问题是群论发展史的一个著名问题。

是伯恩赛德在一九零二年提出来的问题:有限生成的具有有限方指数的群是有限群吗?

这个问题意想不到的困难,它在群论发展史以及代数发展史上都起过重要作用。

而泽尔曼诺夫提及的就是伯恩赛德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他当然不是让王多鱼直接解决整个伯恩赛德问题,毕竟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好的,非常感谢泽尔曼诺夫教授,请坐!”

王多鱼微笑着伸手示意,接着说道: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李大毛他们闻言,都不由目光好奇地看了泽尔曼诺夫几眼,毕竟不是谁都能够被王多鱼记住名字的,即便王多鱼的记性非常好。

但在过去这几次的数学交流上面,王多鱼在听到很多同学的提问之后,都是以这位同学作为称呼,而不是直呼其名。

约翰米尔诺、丘成桐、查尔斯费夫曼等人也都是回头看了泽尔曼诺夫一眼,他们之前并不知道后者,但是现在,他们却是明白,能够得到王多鱼尊重的人,定然不是一般人。

在简述了伯恩赛德问题之后,王多鱼继续说道:

“我们都知道,群是代数学的分支学科,如果在元素集合g中定义了一种叫乘法的运算,并且这个运算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对任意,gg,必有 gg;”

“(2)对任意,g,hg,都有(g) h= (gh);(3) g中有唯一的e,使得对g中任意元素都有e=e=;(4)对g中任意元素1,在g中有唯一的使得1=1=e。”

“那么称g为群,而各种群的结构、各种群运算的性质及群的应用,是群论研究的对象,伯恩赛德问题要讨论的就是有限单群分类.”

讲台上的王多鱼滔滔不绝,而台下的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前面的基本定义,还能够听得懂,但是到后面,他们就完全听不懂了。

反倒是查尔斯费夫曼他们,随着王多鱼的陈述,一个个都眉头紧锁。

很明显,王多鱼不像是在解答泽尔曼诺夫的问题,反而是在提出新的问题。

众所周知,伯恩赛德问题是涉及有限单群分类的重要课题,其中之一是:是否存在奇数阶不可解有限群?

换言之,是否所有非阿贝尔单群都是偶数阶群?

伯恩赛德在他《有限阶群论中,证明了所有阶数为pq的群皆为可解群,其中p,q是素数,且a,b0。

这是有限单群分类问题早期最重要的工作,它说明非交换有限单群的阶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素因素。

一九六四年的时候,美国数学家菲特和汤普森在《太平洋数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奇数阶群都是可解的’长达255页的论文,证明了奇数阶群都是可解群,因而伯恩赛德问题最终获得解决。

也因此,汤普森在一九七零年获得了菲尔兹奖。

只不过,现在随着王多鱼的深入展开之后,丘成桐他们也差点跟不上他的思维了。

目前的黑板上,王多鱼正针对伯恩赛德问题:有限生成群gi>,每个元素均为有限阶,gi>是否为有限群?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在汤普森的论文中,已经求证过了。

但是王多鱼在回答泽尔曼诺夫的问题过程中,却是发现并不那么简单。

因为他心中隐隐有一个想法:gi>是否为有限群这个问题,其答案并不是正确的,而是否定的。

于是,他就针对这个猜想,立马展开了推导求解。

虽然说王多鱼在代数层面,或者说在群论这个数学分支领域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

但因为他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对朗兰兹纲领进行研究了,当然是研究过群论的,只不过没有涉及到有限单群分类罢了。

而伯恩赛德问题则是有限单群分类中的重要课题,他只是知道这个问题,但没有研究过。

如果说gi>不是有限群的话,那么汤普森当初完全证明伯恩赛德问题,就存在致命缺陷了。

其手中的菲尔兹奖含金量,定然在下降。

讲台上,王多鱼已经将整面黑板给写满了,全都是数学符号。

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都傻眼了,李大毛也是目瞪口呆,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了。

其实不止是他们看不懂,就连约翰米尔诺、丘成桐、格尔德法尔廷斯他们也没有跟上王多鱼的思维。

半个小时之后,王多鱼突然停了下来,盯着黑板沉默思考了十多秒之后,他转身看向讲台下的众人,道:

“各位,伯恩赛德问题有限生成群gi>,每个元素均为有限阶,gi>是否为有限群,其答案是否定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台下的约翰米尔诺等人的表情瞬间变得非常丰富。

全球数学界都已经论证过了汤普森的论文,那不可能是假的呀!

但是,站在他们眼前的是王多鱼,全球数学界公认的数学皇帝,他不可能是错的。

靠!

头皮发麻了!

丘成桐第一个站起来,走上讲台,跟王多鱼说道:

“王教授,虽然我很希望你说的是对,但要不你将整个过程复述一遍,如何?”

后者闻言,却是摇头道:

“今天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想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仔细推导一遍,到时候可能还需要麻烦你们帮忙审核一下论文,然后我想尽快发表”

“同时,这个问题,我认为,它将会是新的问题,如何解决,我现在也还没什么思路,先这样吧,今天的分享交流先到这里,我先走了。”

说罢,王多鱼就转身离开了。

只留下丘成桐在原地站着,风中凌乱。

台下的约翰米尔诺、查尔斯费夫曼、安德鲁怀尔斯、格尔德法尔廷斯等人全都面面相觑,完全没有想到今天的交流分享,居然是这样的走向。

不过他们并没有跟着离开,而是盯着黑板在认真讨论着。

泽尔曼诺夫的表情就更加精彩了,他是没有想到自己第一个站出来提问,然后就提问出了新问题。

真是好家伙,王多鱼的思维逻辑怎么就转得那么快呢?

不过对方能够被大家公认为数学皇帝,当然是有其过人之处。

后排的其他小辈们,比如李大毛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不知所措。

交流会也不算进行到了一半,然后就不了了之,但王多鱼确实只回答了一个问题,并且他自己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关键是他还不解释,这不是让大家着急难受嘛。

要知道,汤普森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完全证明了伯恩赛德问题,且在七零年的时候,国际数学家大会也给他颁发了菲尔兹奖。

这时候王多鱼说对方的论文不成立,伯恩赛德问题中的‘有限生成群gi>,每个元素均为有限阶,gi>是否为有限群’并不成立!!!

所有人都麻了。

到底是王多鱼更加牛逼,还是全球数学家更牛逼?

亦或者是当年的数学家们,都只是草包,没有仔细推敲过这个问题,然后就让汤普森给侥幸过关了?

一人独战全球数学界,光是想想,李大毛他们就非常激动。

只不过,眼下还不确定具体情况是什么,所以还是先等一等吧。

两天之后,从哈工大这边传出来的消息,就已经在北大、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学系教授中间传开了。

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他们这些老一辈数学家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王多鱼过于年轻,太固执己见。

有人则是相信他,毕竟王多鱼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此前abc猜想的证明论文,他在提出来这个猜想之后,很快就又证明了。

并且这篇论文他是没有通过审核,直接就发表了。

当时发表之后,不也有很多人炮轰王多鱼,甚至旧金山大学数学教授约翰史迪威更是在报纸上面炮轰王多鱼,说他是哗众取宠的小丑。

但是现在呢?

abc猜想证明论文在去年的报告会之后,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人能够证明它是错误的。

大家都接受了这篇论文,确认这篇论文是正确的,而不是约翰史迪威说的逻辑不通。

除了华罗庚他们这些老一辈数学家之外,陈景润、陆启铿、关肇直、张广厚等人,他们都在等待王多鱼的论文。

因为没有看到王多鱼的论文之前,他们也只能够干瞪眼。

至于说让他们去翻阅《太平洋数学杂志上面的那篇论文,且求证这篇论文中的伯恩赛德问题的gi>是否为有限群这个问题,那还是太看得起他们了。

但凡他们有这个能力,那么也不会轮到他们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多鱼的论文还没出来,但是美国这边,约翰史迪威这位数学教授,再次在《旧金山纪事报上面发表文章:东方大国某跳梁小丑想要挑战全球数学家?纯属痴人说梦!

约翰史迪威不敢指名道姓地直接说王多鱼的名字,因为他之前已经被王多鱼打脸过一次了。

其实,去年的报告会,约翰史迪威并没有去参加,他只是在之前王多鱼不通过审核就发表abc猜想证明论文,以及对方嚣张地表示全球只有不到十个人能够读懂那篇论文,所以约翰史迪威才想着蹭一波这个流量。

毕竟他不仅仅是数学教授,同样还是数学科普作者。

为了自己的书籍大卖,多赚点零钱,蹭一波流量,无可厚非吧?

因此较真来说,人家王多鱼根本不屑打他的脸。

并且主流数学界根本没有搭理约翰史迪威的意思。

毕竟大家都是要点脸的,肯定不屑于跟约翰史迪威这种不在主流数学界混的人打交道了。

全世界的数学家,就没有一个是失业的,要么是在纯理论数学领域发展,要么是进入产业当中进行数学应用方面的工作。

类似约翰史迪威这种,半只脚留在纯理论数学领域,半只脚又搞数学科普的人,说实话,有点low。

反正顶级数学家是很少干这种事情。

而且他还不要脸面、没有底线地操作,这种人就是那颗老鼠屎。

伴随着约翰史迪威的这篇文章,全球数学界都知道了王多鱼最近干的事情。

“你是说他还在写论文?外界都已经传开了.”

斯梅尔从美国来到了哈工大,他没有见到王多鱼,因为后者在闭关写论文。

所以他只能够找到丘成桐,打听那天的细节。

后者闻言,直接将那天王多鱼在黑板上写出来的证明过程,全都展示给斯梅尔看。

然而斯梅尔看不太懂,不是他没有研究过群论,而是这些过程没头没尾的,很凌乱,怎么看得懂?

接下来,斯梅尔便将他在美国那边了解到的情况,跟丘成桐简述了一遍。

美国数学界那边,有很多数学教授都因为王多鱼的举动,都重新翻看了《太平洋数学杂志,然后继续推导关于王多鱼提及的那个问题。

另一方面,在美国从事群论研究的数学家们,一个个都表示,他们已经论证过了,伯恩赛德问题中的‘有限生成群gi>,每个元素均为有限阶,gi>是否为有限群’是成立的,答案是正确的。

所以,好几位数学教授在媒体上面公开朝王多鱼提问,如果王多鱼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拿出证明论文来,否则的话,就不要说大话。

听完之后,丘成桐叹气道:

“说实话,我能够想象到这件事会在数学界激起多大的风浪,但是我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全世界的数学家们,几乎都知道了这件事吧?

或许已经转向从事数学应用的那些数学家们,不会关注这件事,但是那些纯理论数学家们,特别是群论研究的相关数学家,绝对会刨根问底,一定要让王多鱼说个明白。

谁让王多鱼现在的地位非常不同,其在全球数学界的影响力也是史无前例的。

也因此,大家好不容易逮着王多鱼的错处,自然是要让他认错才行。

总不能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还比不上王多鱼一人吧?

肯定不可能!

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丘成桐现在也不知道啊,毕竟他的研究方向虽然也挺杂乱的,但是在群论这方面,确实没有很深入的研究,只不过是因为王多鱼的关系,所以他才会深入展开来研究几何朗兰兹猜想。

美国,尚仲敏教授将收集到的报纸,全都一股脑打包,然后送上了飞机。

几天之后,回来汇报工作的尚仲敏,在书记办公室见到了刘德本。

后者看到他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询问华信公司等几家企业在美国的情况,而是焦急地询问道:

“尚教授,我听说王教授在美国那边,现在是人人喊打,具体是什么情况?不就是一篇论文的事情吗?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找他的麻烦?”

刘德本并不是搞数学出身的,但是他非常清楚王多鱼对哈工大的重要性。

尚仲敏闻言,将他带回来的报纸,一一拿了出来,同时嘴上解释道:

“书记,现在王教授确实是因为伯恩赛德问题,而被美国数学界的很多数学教授们抨击,其中跳得最欢的就是旧金山大学的约翰史迪威教授.”

“我也不是很了解具体情况,不过听说是半个月前,王教授在数学系教学楼分享的过程中,被人提问关于伯恩赛德问题时,因此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

“不过,按照王多鱼的平日里的写论文速度,他应该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才对啊,何况这应该是一道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吧?现在都过去半个月时间了,难道他还没写完论文吗?”

眼下都已经快九月份了,距离那天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按理说应该已经证明了才对呀。

刘德本摇头道:

“我今天上午还去过他的办公室,他确实还在推导证明,我看他是眉头紧锁,好像是没有完全证明.”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

他又不好直接说王多鱼年少轻狂,让他谨慎行事,毕竟王多鱼年轻,虽然能够听得进去劝,但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傲气傲骨的人啊,怎么可能轻易听得进去呢?

而数学问题这样的事情,刘德本他们根本帮不上半点忙,就算是丘成桐他们这些人,也同样无能为力。

“那我们能不能找其他人帮忙?要不跟华委员聊一聊?”

听到尚仲敏的提问,刘德本也同样束手无措,找华罗庚这位学部委员咨询,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么?

哈工大校门口,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依依不舍地跟李大毛分别。

他们两人自然不是舍不得李大毛,而是舍不得离开哈工大。

在哈工大短短的一个多月,还不到两个月的暑假时间,他们不仅仅拿到了一百块钱的补贴,关键是还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

特别是关于项目部门的经验,那是在复旦大学不可能拥有的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复旦大学的时候,姜守城他们还会抽时间去翻看那些金庸小说什么的,但是在哈工大,他们有时间就会跑去图书馆。

不是去机房搞物理理论研究,那就是去图书馆看书。

复旦大学的图书馆也有很多书籍,但还是哈工大这边的图书种类更加丰富,关键是哈工大图书馆的计算机,还能够进行论文查重。

别说其他了,仅仅只是这一点,对很多大四毕业,要写论文的学生来说,那可真是太友好了。

所以,面对拥有如此多资源的哈工大,姜守城和麦自立两人当然舍不得了。

“大毛,等王教授把论文写出来之后,你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不,给我打电话”

最终,姜守城对李大毛说出了这句话,后者连连点头。

“放心吧,虽然我平时很忙,但我会非常关注这件事的,一旦有最新消息,我肯定会马上给你打电话.”

“狗日的,三年后,劳资一定会考上哈工大研究生院的”

“哈哈,老姜,那我可等着了,我希望我们还能够再次当同学,不过我建议你不要考我们哈工大数学系,因为太难了!”

李大毛的建议非常中肯,并不是开玩笑的。

今年上半年,哈工大研究生院招新,数学系原定计划招收二十名硕士研究生。

因为王多鱼不招生,或者说,他已经有了自己选定的招生对象,不会从外界招生。

但后来王多鱼不是说服了约翰米尔诺他们这些人加入冰城高等研究院嘛,其中大卫布莱恩特曼德福、丘成桐他们几人都会在哈工大进行教学。

高等研究院是没有任何教授任务的压力,全看研究员自己的意愿,收不收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都只是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王多鱼不会强迫,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强迫了。

所以这件事非常简单。

在得知布莱恩特教授他们也招生之后,所以数学系研究生院的招生名额就增加到了三十五人。

饶是如此,总共的报名人数,却是两千三百八十七人。

如此多人的情况下,怎么够分啊?

大部分没有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大学生,并不是就这么离开了。

为了留下这人,刘德本、吕恭良他们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项目部、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等,不要搞数学理论研究了,来搞数学应用吧。

因为搞数学应用也是有可能跟王多鱼见面,同时也可以去听他的课程。

今年都已经这样的竞争强度了,明年、后年,甚至是大后年会是什么十八层地狱级难度,简直无法想象。

甚至李大毛他们这些哈工大本科学生,都有可能会被提高要求了呢。

所以姜守城和麦自立他们两人想要报考哈工大数学系,那真的比蜀道难还要困难十万倍。

“不,就算是蜀道难,劳资也要考你们数学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王教授的学生.”

听到姜守城的话,李大毛差点绷不住了。

最后他只是竖起大拇指:“你牛逼!”

姜守城他们两人坐上了火车,离开了冰城,而此时的王多鱼,却是坐在办公室内,悠闲地看着窗外的风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