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与蟒蛇对峙时,母牛已经喘过气来。它匍匐在地上,使出全身力气,产下了小牛崽。喘息了一会儿,它才艰难地掉过头,慢慢地舔舐小牛崽身上的胎衣。
母牛舔掉胎衣后,为了保护幼崽,它挪动着身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将小牛崽顶入路边的灌木丛,然后躺在地上,再也不动了。
它因失血过多而死,死的时候,胞衣都还挂在身上。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野象路传来了滞重的奔跑声,象群正向水潭赶来,也准备饮水洗浴。
树上的大嘴乌鸦,见天色已晚,老虎拿蟒蛇又无可奈何,都失望地飞走了。
象群共有十一头野象,领头的是祖母象,群里有四头成年母象,四头未成年小象,两头吃奶的幼象。
它们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四头母象是祖母象的女儿,四头小象和两头幼象,都是它的孙辈。
在野象路和野牛路的交汇点,野象群碰上了野猪群,它们长期在水潭边碰面,彼此都很熟悉了。
猪群挡住了象群的路,野象停了下来,很快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血腥味,其中还掺杂着蟒蛇的腥臭味,野象一边高高地扬起长鼻子,一边敏感地打着响鼻。
一头年轻的母象,姑且称它为“象嫂”,闻到蟒蛇的腥臭味后,立即扇动着大耳朵,挥舞着长鼻子,不停地嘶吼着,跟着野猪群,向网纹蟒冲过来。
看来,这头母象生气了,其它大象见状,只好跟了上来。
象嫂上一年的幼象,便死于蟒蛇之口。
那天,它带着幼象,在水潭洗浴时,由于沉迷于戏水游戏,竟然一时疏忽,忘记了身边的幼象。淘气的幼象,跑到沼泽地玩时,被一条缅甸蟒缠住了。
野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它们遇上危险时,会通过皮肤、生殖器和前额上的腺体,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来向同伴求助。危险中的小象,也具有这种本能,立即分泌出了求助的气味。
象嫂闻到了气味,立即赶过去查看,蟒蛇已经绞死了幼象。缅甸蟒看见庞大的母象,立即把身体卷成球状,滚入了澜沧江。
野象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和复仇意识,自那以后,象嫂只要看见蟒蛇,不管是缅甸蟒,还是网纹蟒,都会反件反射似地冲上去,用硕大的脚掌,将它们踩为数段。
野猪群看见了孟加拉虎,逡巡着不敢上前,而象群在象嫂的带领下,越过野猪群,怒气冲冲地向孟加拉虎和网纹蟒冲了过去。
孟加拉虎听到野象的声音,开始紧张起来,它知道这些庞然大物的脾气暴躁,只得放弃地上的母牛,悻悻地跑了。
网纹蟒见老虎走了,才把已经疲倦的上半身,放在地上,迅速向躺在地上的母牛,爬了过来。
象嫂追上来,伸出柱子般的象腿,发疯似地践踩网纹蟒,蟒身实在太粗,它踩踏了几次,竟然都没有踩断。
网纹蟒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反而昂起头来,想与母象对峙。象嫂急了,马上发出长号一样的“欧呜”声音,向后面的象群求助。
象群冲上来时,网纹蟒才意识到危险,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它想逃跑,头刚伸进小牛崽藏身的灌木丛,身子的后半段,就被愤怒的象群踩断了,前半段也被野象的长鼻子拉出来,踩成了好几截。
踩死了网纹蟒,象嫂的心里,一下子舒坦多了,它发现一头小牛崽,躲在灌木丛中,浑身瑟瑟发抖,便把小牛崽拉了出来。
当地傣族人的习惯,男子姓名前喜欢用“岩”字,女子姓名前喜欢用“玉”字,这只小牛崽是公的,就随乡入俗,给它取名为“岩仔”吧。
野生动物的幼崽,只对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动物有感情。从灌木丛中出来,岩仔啰嗦着身子,伏在了母牛身上。母牛已死,还全身是血,岩仔出于本能,开始吮吸母乳。
象嫂失去过孩子,对孤单的小牛崽,充满了同情,而它不在哺乳期,没有办法喂奶,它踟蹰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跟着野象群,一步一回头地去了水潭。
现场,只留下岩仔,孤零零地守在母牛的尸体旁边。
象群刚走,野猪群就冲了上去,风卷残云一般,很快将网纹蟒的尸体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