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楚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拓宽了桃花源的人才来源。
原来,处于高位的春申君,没有激流勇退,在楚王新旧更替时,被新楚王的国舅杀了,曾经权倾一时的黄歇,竟然落到了满门抄斩的凄惨结局。
春申君的门客,立即树倒猢狲散,武源山庄的门客,由于失去了供给,开始各奔前程。宋玉知道后,带着金锭来到春申园,对依然坚守的门客,表示了嘉许,并提供了很多帮助,让他们燔荒种田,开始自给自足。
山庄的地形特点,并不适合太多人居住,宋玉便带着部分人,来到了桃花源,又安置很多人去神农架隐居。
自此,楚国三个山高林密的隐居之地,终于形成了以桃花源为主,武源和神农架为辅,三足鼎立的形势。
为了加强三个地方的密切联系,大家共享信息,互通婚姻,宋玉与张布、陶然商议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三个地方,平时通过信鸽保持联系,每年三月中旬,还在桃花源举行一次“桃花节”。
桃花节期间,除了三地的墨家、诗家、道家和儒家会面外,他们还带上适龄青年,让年轻人来桃花节上相亲,寻找合适的伴侣。
后来,所谓男女关系的“桃花运”这个词,就出自这个典故。
桃花节加强了大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把婚姻关系作为重要的纽带,将三个地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随着张布、陶然和宋玉相继离世,参加桃花节的适龄青年,也越来越多了。
宋玉离世的次年,秦朝统一了六国,开始修筑长城,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的行为,使百姓怨声载道,前来神农架和区隐居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六国的侠客。
张良带着大力士,在博浪沙捶击秦始皇的事情,引起了黄石公的注意。接着,项梁、项羽叔侄起义,很快从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年轻的项羽,也引起黄石公的关注。
黄石公密切地关注着天下大势,为了不将陶朱公的兵书明珠暗投,以负宋玉的重托,他一直在张良和项羽两个候选人中,进行艰难的选择。
后来,当他听说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卒的消息,对其彻底失望了,他对这种以暴易暴的行为,相当反感,知道项羽不过是匹夫之勇,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于是毅然将陶朱公兵法,交给了张良,并嘱咐张良,去辅佐当时名气还不大的刘邦。
张良熟读陶朱公兵法后,精通了各种韬略,为刘邦运筹帷幄,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之功。
汉朝建立后,张良受陶朱公的影响,也淡泊名利,与恩人黄石公一起,开始隐居在区。
后来,少年的司马迁,到汩罗江游历时,对屈原当年的遭遇,简直感同身受。为了表示对这位大诗人的敬仰,他流着泪,在汩罗江畔,大声地朗诵了离骚。
这件事,被桃花源的诗家知道后,大家很感动,立即派出代表,在区与司马迁会晤,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修史志向,明确地表达了欣赏和支持。
再后来,司马迁受宫刑的事,传到桃花源后,诗家担心当年豪气干云的司马迁,会不堪其辱而选择自杀,他们立即找到司马迁,邀请他去桃花源,司马迁婉言拒绝了,但承诺写好通史后,再考虑隐居的问题。
司马迁忍辱负重,前后花了十六年时间,才写好了史记这本书。在正式公布之前,他担心君心难测,汉武帝不接受书中的很多观点,自己再蹈当年宫刑的覆辙。于是,司马迁只将副本公诸于世,随后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其实,司马迁带着正本,作为史家代表,践诺到桃花源隐居了。
司马迁到桃花源后,其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给桃花源、神农架、区三地的隐居者,带来了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