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1章 打土豪,分田地(1 / 1)宝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范文程沉吟半晌才说道:“大人,法子是有的,不过在说这办法之前,属下有几句话想问清楚。”

“你说!”

“如果圣上下旨,阻止你分田地,你如何应对?”

“不管它!”

“如果圣上下旨,招你回京师,你怎么办?”

“不理睬它!”

“如果圣上派兵来攻打这些改革后的城堡,你的命令是什么?”

辛明从地图上把头抬起来,慢慢说了两个字,“干他!”

范文程一拱手道:“属下明白了!”

说完,指着地图道:“分田地不可一蹴而就,那样子阻力太大。”他手指从辽沈两侧的那些城堡滑下,道:“这些城堡的堡主,官阶不高,一般都是游击或者守备,但占据了辽东一大半的田地,对他们开刀要容易得多。而辽沈的官,不是总兵,就是在朝廷有很硬后台的文官,先不要惊动他们。等到这些小城堡改革完毕,他们想不改也不成了!”

辛明连连点头,就凭分得土地后,这些农民的勇猛劲,只要训练几个月,自己就能再得五万精兵,看谁还敢不听自己的话。

“这些堡主都是地头蛇,打仗不行,若动了他们的利益,一蹦三丈高,想出各种法子给你捣乱。”辛明说道。

“对付他们,可以用这个办法”范文程跟辛明耳语起来,辛明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几天之后,辽沈左右二十多个城堡的堡主全部被辛明召唤到辽阳城议事。

辛明到辽东之后,最先收拾的是开原、铁岭的逃将,然后就一直营建奉集堡,其它事物一直交给赵兴邦和袁应泰负责,这样大规模的召集将领,还是第一次。

辛明在接受完诸将叩拜之后,先讲了一通忠君爱国的大义,然后才说正题,第一句话就十分骇人“开原、铁岭对辽东十分重要,我来时圣上一再嘱托要想办法收复重建二城,现在女真新败,正是一个好机会,我决定重建二城。”

众将面面相觑,心中打鼓,重建二城,把他们召唤过来做什么?难不成让他们去建设二城?开原、铁岭现在属于敌占区,去建城,那不是找死么?

岂料,辛明的下一句更惊人,“建城我亲自去,不过开原铁岭两侧的城堡大多完好,我准备调防你们,去驻守这些城堡,防御女真,为建城守卫。”

听到这里,众将没有不变了脸色的,这些城堡大多废弃,女真骑兵就在附近游弋,去这里驻守,那不就是找死吗?

一名游击大着胆子道:“经略大人,重建开原、铁岭事关重大,我们才能有限,还是请大人另选贤能,以免误了大人的事。”

登时,屋中一片附和声音,有人还说,“我们本来就有城堡驻守,且经营多年,离开我们只怕会发生混乱,请大人三思。”这样说的人,语气中就有一点威胁的意思了。

辛明冷笑,让这些人七嘴八舌的吵嚷一会儿,忽然猛地一拍桌子,喝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都是忠君爱国的将领,应该服从命令,听从调配,现在这般推三阻四,我看你们是胆小怕死。哪个不愿意去驻防,就罢官回京师,我一律放行,决不阻拦。”说完,转身走了出去,留下一屋子将官,面面相觑。

中午,赵兴邦过来求情,说:“开原、铁岭固然重要,但现在重点巩固辽沈防线,不可贪功,所以不必急着重建,也不要逼迫这些将领。”

辛明冷笑:“你懂什么!机不再失,失不再来,现在就是重建开铁的最好机会,耽误了国家大事,你负责的起来么!”

辛明自从上次和赵兴邦撕破脸之后,对他说话就不再留一点面子,几句话顶的赵兴邦胡子都气的翘了起来,气哼哼的走了。

下午,镇江堡的游击、新安堡的守备两人过来请求回京师,辛明立刻批准。

二人带着箱笼车队出城,刚到城门口,就被一群士兵给拦住了。原来是辛明的亲卫,说奉辛明的命令,守卫城门,所有离开辽阳的车辆,必须有令牌,否则不许带走贵重物品。

“哼!大人说了,那些都是辽东百姓的民脂民膏!”那年轻守卫十分稚嫩,却杀气十足,正是奉集堡大战中,少年民兵阿文。

“给我搜!”阿文带着一群兵丁,虎狼一般冲上去,把车上的箱笼都给掀开。

“哈!找到了!”一名兵丁大叫,原来是一大箱子金银,足有十万两。那边搜查的兵丁,也是有了收获。这些银子毫不客气的被充公了。

“你们这些强盗!我要去赵大人那里告状!”两名武官,急的直跳脚,却又没一点办法。

晚上,赵兴邦又来找辛明,一见面就责备道:“辛经略也太过分了,你把他们逼回京师也就罢了,怎么连他们的家产也要抢夺,这不成了拦路抢劫的强盗吗?”

辛明冷笑:“这个回京的只不过是个游击,一个月的俸禄不过几十两银子,凭什么驻扎城堡几年,就有了十万两银子的身家。哼!这都是苛扣军饷,剥削欺压城堡周围的百姓和士兵得来的,我岂能让他把这财富带走?况且,我在奉集堡大战的时候,这个游击早早逃到辽阳城中,连防区都放弃了,我不追究他的过失,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辽东的财富,谁也别想带走,哼哼,就连赵大人也不行,前两天,我的属下刚截获了一辆马车,说是大人的仆从,车上搜出来不少金银珍玩,已经全部充公了!”

“你”赵兴邦气的简直说不出话来。他前日让一个仆人赶车,押送一些从辽东得来的财物回京师,这些财物有一大半要奉送给方从哲大人呢!谁想到,辛明连自己的车都不放过

之后,各个堡垒的将领就只好停留在辽阳,他们不能回堡垒,也不敢辞官带着财物回京师,只好在辽阳迁延下去。

又过了几天,忽然从各地城堡陆续有消息传来,辛明派往各地城堡的长官,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丈量土地,重新分配给流民。而这些长官大多都是奉集堡参加过守城战的军官,他们当中有不少自己就是流民。他们以奉集堡的土地改革为模板,手段狠辣,一旦有反抗,立刻镇压砍头,绝不姑息。这几天,就有十多个城堡的官吏被砍了脑袋,现在已经没人敢闹事了,很多明军士兵乖乖的领取十两银子,离开辽东了。

听到这些消息,留在辽阳的这些堡主立刻炸锅了,原来把他们调到辽阳,困在此处,是为了分配城堡的土地给流民。

“这是大明的土地,凭什么分给那些土包子!”

“我看姓辛的就是在收买人心。”

“咱们找赵兴邦大人告状。”

一群人呼啦啦找到赵兴邦,赵兴邦是不敢找辛明理论的,但是他已经把辽东发生的事写在奏折上,送回了京师

状告辛明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送到万历手中,有辽东大大小小的官僚、武将,也有京城中的各部言官,朝中大臣,甚至地方上退休的官员,各地卫所的指挥使,纷纷上书弹劾辛明。辛明如此改革卫所,犯了大忌讳,就如同惊动了一个马蜂窝一般。

“哗啦!在卧榻上病体缠绵的万历皇帝恼怒的将所有奏折都推翻到地上,低声嘶吼道:“混账,这厮到底要干什么?是想在辽东自立为王么!派锦衣卫速速到辽东,把这厮给我擒来,我要亲自审问他!”说完,万历皇帝一阵剧烈的咳嗽。

“圣上千万保重身体!”方从哲和几位朝中重臣一起跪拜下去。

待到万历咳嗽稍止,方从哲才道:“圣上,据赵兴邦所言,辛明虽然经略辽东不过半年,但颇能收买人心,不少辽东流民甘心为他驱策,上次在奉集堡击退女真人也是依靠这些流民。如果贸然抓捕辛明,只怕那些流民被妖言蛊惑,一旦闹将起来,赵兴邦等人弹压不住”

“废物!”万历皇帝打断首辅的话,道:“让他对战女真人,他不敢。让他镇压流民,他还不敢,朕用他去辽东做什么用处?”

“是,是!赵兴邦确实无能”方从哲连忙附和皇帝,“但他对圣上是忠心耿耿的。”

等皇帝稍稍气平,才道:“臣的意思是,可以下一道圣旨,升职辛明为蓟辽总督,让他回京师面圣,等他到了京师,再”

万历皇帝当然明白首辅的意思,只要把辛明骗回到京师,是羁留还是关入诏狱,还不是全凭自己一句话。

八月初,辽东。

刚刚一场雷阵雨,冲淡了盛夏的暑热。在辽阳都司府中,辛明正在查看日历,正常历史上,万历皇帝是在八月中旬驾崩的,在八月初的时候,就时断时续的昏迷,难以主持朝政了。可是据京城送回的消息,万历皇帝虽然病体缠绵,但还远没到弥留的程度。历史因为自己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辛明叹了口气,自己希望借助万历、泰昌先后驾崩,朝廷混乱,趁机改革辽东的愿望也落空了,估计这几日,自己就要直面朝廷的怒火了。

这些日子,辛明当然知道弹劾自己的奏折只怕要堆成小山了。但他还是坚决的改革辽东土地。在古代的任何朝代,土地都是核心问题,要想辽东军队强大起来,能抵御女真人的进攻,必须发动农民,最好最有力的办法就是分给他们土地。他们和土地血脉相连,一切优秀品质,勤劳、忠诚、勇敢都来自土地,他们生于土地,为土地而战,把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再埋葬土地当中,这就是一个农民的一生。

从五月初奉集堡大战,到现在三个月了,整个辽东除了沈阳和辽阳之外,所有的土地都重新分配,全部分给流民、雇工、底层士兵。对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各处城堡的官吏,辛明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打土豪、分田地。”这个“打”字是关键,对这些最底层的既得利益者,这些基层的小吏,要无情的批斗,撤换。重新安排的官吏,则是经过奉集堡大战锻炼的,新军士兵中的优良者。

吏这个阶层是封建社会最底层也最黑暗的一个阶层,只有把他们彻底清洗,才表明改革彻底完成。

改革后的地方,重新招募组建新军,新兵们非常踊跃,训练也很积极,就像当初奉集堡练兵的翻版。而原来奉集堡的新兵,这回成了老兵,以老带新,就像辛明希望的那样,无数的火种洒落,一场燎原大火即将到来。

辛明正在沉思中,忽然有卫兵进来报告,说朝廷派来几名公公宣旨,请辛明速速过去接旨。

在都司府的大厅当中,辛明领着辽阳一批文武官员一起叩拜接旨。

辛明跪在最前面,左右是辽东巡抚赵兴邦,辽东巡按袁应泰,后面是辽东的四个总兵官,侯世禄、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四人,再后面则是辽阳的中级官僚,以通判黄衣为首,下面依次是同知、郎中、推官、佥事等等,一共十几人。

所有人都穿着整齐的朝服,跪在地上听太监宣旨,只听这名太监扯着公鸭嗓,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辛明驻守辽东,修练武备,管理民政,忠心勤勉,其情可嘉现升任蓟辽总督,回京师复命提选赵兴邦暂代辽东经略一职”

赵兴邦一边听,一边微微冷笑,他是老官僚了,自然明白圣上的用心,只要辛明尊旨回到京师,哼!什么蓟辽总督,只怕连保命都难了。这样的伎俩,辛明这般年轻,恐怕不能体会吧!哼哼!

他却不知,辛明跪在地上听旨,心中却也在冷笑。他忽然想起一句俗语,“柿子要找软的捏”,大明朝对待武将就是这样的。越忠诚,越听话的将领,朝廷的对待越薄情,越强硬粗暴。从戚继光到刘挺,再到潘赵两位义兄都是如此。

反而那些拥兵自重,不怎么听话的将领,朝廷要和颜悦色的笼络,给予升官发财种种优惠待遇,例如,李成梁,祖大寿,到崇祯末年的左良玉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