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红楼梦》断更了(1 / 1)白发苏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官方邸报与“鹅湖论坛”外,还有一个文学专区,目前登载的,自然是陆扬的《红楼梦》。《红楼梦》恰恰是《姑苏早报》的最大卖点。因为该书,早已流传于苏州坊间,但所有盗版都只连载到第十七回,然后便没有了下文,惹得一众书虫,心痒难耐。如今好了,《姑苏早报》的第三个版面,全版用来连载《红楼梦》,让广大《红》迷奔走相告。而且,人们也这才知道,原来《红楼梦》的作者,便是那夺了苏州文会头筹的陆扬,果然不愧是苏州才子啊,否则哪里写得出这样的文章,大伙纷纷感慨。

现下看来,当初盗版横行,倒替陆扬的《红楼梦》起到了提前宣传的作用,也不知道这家伙当初让顾炎武、李玥他们拿去看,又不特意叮嘱让其保密,导致前十七回流传开来,是不是陆扬这小子故意为之的。

至于第四版,也就是最后一个版面,则是广告版,上面有各种狗皮膏药,例如陆扬自己的“木匠世家”的广告,还有面馆、茶楼、酒坊、小吃铺、成衣铺等等,不一而足,这广告费,又让陆扬狠狠赚了一笔。而且,很多苏州人还偏就喜欢看这个版面,一来看个新鲜,二来也确实便民,方便了大家的生活。陆扬赚了广告费,店铺宣传了自己,老百姓能够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买东西的店铺地址,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

有了这《姑苏早报》,陆扬是日进斗金,正式名列苏州富户榜。《姑苏早报》的发行,还为苏州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在陆扬的雇佣下,不少小乞丐、小孤儿,都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摆脱了“卖火柴的小姑娘”那种悲剧性命运,他们走上街头,唱着陆扬亲自编曲的歌谣,一边奔走,一边卖报——“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当然,“七个铜板”可买不到“两份报”,陆扬这《姑苏早报》可不便宜,得二十文钱,才拿得到一份。人多报少,供不应求,苏州人的消费水平又高,自然没有卖那么便宜的道理。

而且,在苏州人的强烈要求下,《姑苏早报》改名为《姑苏日报》,除了早上那一份报纸外,加开了“晚报”一份,变成一日两报,即早、晚各一报。《红楼梦》章节有限,陆扬自然不舍得,晚上再加更一章。于是乎,陆大主编,亲自操笔,又开了个“午夜版”的小说区,写起《聊斋志异》来,大晚上的,讲鬼故事,正合适。

当然,依照上辈子的情况,午夜版,除了恐怖片,还有那啥那啥受限制的片,也是等小朋友们都睡着了,在十二点过后,开始在电视里播放。不过,考虑到《金瓶梅》是明朝的产物,此时早已被一个化名“兰陵笑笑生”的家伙,在万历年间,便写了出来。没有了这么好的题材,陆扬自然便不会再去置笔了,再说了,写那玩意儿,毕竟有损令誉,陆扬才不会去碰它呢。不过,陆扬这家伙枕头底下,倒是自己私藏了一本重金购来的插图本《金瓶梅》,在夜深人静,辗转难眠时,便摸出来,独自秉灯,研究一番,一不小心,还在书上滴下了不少红蜡。

又过了十天半个月的,《红楼梦》终于连载到了八十回,陆扬自己可不会去干那狗尾续貂的事情,开玩笑,高鹗都做不到的事儿,自己能行?他是个哲学博士,又不是文学博士,再说,哪怕是文学博士,乃至于文学教授,也白搭啊,曹雪芹只有一个,这世间,又有谁能跟他相提并论呢。于是,陆扬在《日报》上宣布: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哦,不,是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所以,为了尊重读者,陆扬决定封笔,不再续写《红楼梦》,至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命运,便留给读者自存心间。

《红楼梦》断更,这个消息,自然像一块投入茅坑的石头,引起了一片公愤(粪)。除了一成不到表示认同、理解的读者外,绝大多数读者都是骂声一片,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陆扬前世,也只读到过原稿的前八十回呢,毕竟《红楼梦》原本就只留下了一份残稿。说不定,将来会有一个叫曹雪芹的家伙,过来续写完后面的四十卷。要不是考虑到《聊斋志异》还没有完稿,大伙还等着看,倒也不敢太得罪陆扬,说不定真会有读者打上门来,将陆扬的这报馆给砸了。

在此期间,有不少读者写信过来,哀求陆扬,无论如何,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补上一个完美的结局。用一句话来说,便是“在一起,在一起……”

李玥拿着这些读者的来信,问道:“你要不要写?”

陆扬苦笑着摇摇头,心中暗道: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虽然,你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但是,我还是想知道,你心目中的那个贾宝玉,那个林黛玉,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在一起呢?”

“你觉得呢?”陆扬不答反问道。

“团团圆圆,皆大欢喜,固然好,不过,从前八十回埋下的伏笔来看,似乎不会如此”,李玥蹙眉道。

“嗯”,陆扬微微颔首,“任何伟大、深刻的戏剧,都会是悲剧,而非喜剧,《红楼梦》如此,《梁祝》《琵琶记》如此,《罗密欧与朱丽叶》亦复如此”。

“罗密欧?朱丽叶?是什么?”李玥不解道,“倒不像是我们中原人的名字”。

“啊”,陆扬自知失言,赶紧改口道:“没什么,没什么,是两种植物的名字”。

“倒未曾听说过”,李玥一脸狐疑道。

“是我姥姥告诉我的”,陆扬立刻瞎掰道,“它们是深山中的两种藤蔓植物,向阴而生,喜欢彼此缠绕,相始相终,从生到死”。

“那很美好啊,怎么说是悲剧呢?”

“就是因为相互缠绕得紧,所以才把对方给箍死了,一起枯萎,一起腐烂”。

“啊”,李玥讶道,“真有这样的植物?”

“谁知道呢,反正是我姥姥告诉我的”,陆扬不负责任地耸耸肩道,然后赶紧换个话题,说道“你说我现在手头这么多银两了,该怎么花呀?”

听到这个问题,李玥失笑道:“还有人怕钱花不出去?”

“你给拿个主意嘛”。

“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的银子,我才不去费那个心呢”,李玥轻笑道。

“怎么不关你的事,我的便是你的”,陆扬严肃道。

“……”李玥杏脸羞红,不做声。

“要不,捐一部分出去?”陆扬自言自语道,“建一个济孤院与一个济慈院,收养那些孤儿与无儿无女的老人”。

“哦”,李玥眼前一亮,她原以为陆扬会说,拿着这么多钱去求田问舍,买大宅子,置肥田土,没想到这个看上去不着调的家伙,竟然有着一颗慈善之心。

“你说好还是不好嘛?”陆扬追问道。

“好,当然好”,李玥点头道。

“嗯,那就听你的,玥儿”,陆扬道,“便从你的名字中,取一个偏旁——‘月’字,来命名吧。便叫作思月济孤院、念月济慈院吧”。

“……”

“嗯,就这样定了”,陆扬拍板道。

于是乎,一个月后,思月济孤院、念月济慈院,便在苏州城西正式挂牌成立。同时,陆扬还从“木匠世家”、《姑苏日报》的收益中,拨出一部分款项,建了一家平价医馆、一座石桥。医馆的名字,叫“拜月医馆”,石桥的名字,叫“望月桥”,自然依旧还是从李玥的名字中,取出一个偏旁——“月”字,来命名的。济孤、济慈、医馆、修桥,都是公益、慈善事业啊。陆扬一下子便成为了苏州有名的慈善家。

也不能光做慈善,陆扬还是很懂生活的,民以食为天,他专门建了一家酒楼,当然,也是以“月”为名,想个什么名字好呢?思月、念月、拜月、望月,都用过了,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得月”,嗯,对,就叫“得月楼”吧。不过,这个名字,怎么那么耳熟,思忖半天,陆扬终于想起来,好吧,这个名字,上辈子是听过、见过的,上辈子曾去过苏州的观前街,记得那家“得月楼”就在街口,是苏州负有盛名的一家老字号餐馆。得月,得月,好名字,好寓意,陆扬决定将它提前征用了。于是乎,“得月楼”提前了几百年在苏州开业。至于位置,便还是选址在那“玄妙观”前吧。陆扬还在“得月楼”正门的匾额上,亲笔题写了一行苏东坡的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二字,恰恰是苏帮菜的最佳写意。不过,陆扬对苏帮菜,其实已经有点吃腻了,毕竟上辈子不是苏州人,总吃这种尽量保持菜品原滋原味的苏式菜肴,实在是让陆扬感到有点淡得出鸟。于是,“得月楼”又出重金,从杭州名楼“楼外楼”,挖了一个杭帮菜厨子过来,这厨子的拿手好戏便是: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笋干老鸭煲、八宝豆腐等,好吧,还是清淡无比的菜式,倒与那苏帮菜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