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任雅相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自古以来皇权至上,作为执掌天下最高权利的皇帝,向来痛恨威胁皇权的存在。
无论是世家门阀这样的群体,或者是个人,以及皇帝身边亲自的人等。
只要是威胁到了皇权,必然会遭到皇帝无情的镇压,这其中最让皇帝寝食难安的便是将领拥兵自重。
因为将领一旦拥兵自重,他们便会自立为王,进行潘镇割据,甚至动摇整个王朝的根基。
所以,历朝历代都在防止将领权利过大,最后导致拥兵自重的局面,便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进行防范。
唐朝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府兵制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衙禁军十六卫中的十二卫领导府兵折冲府,对天下“折冲府”只是遥领。
真正打仗时会有皇帝委派的将领负责战时指挥,二者相互制约,使得府兵散于天下,却仍由中央控制,完美的避开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
“兵部尚书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在边境开垦屯田也确实可以节省运输的消耗,又能够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这样一来,真是令朕左右为难!诸位爱卿以为应该怎么办才好?”李承乾问道。
一面是粮草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大大的节省朝廷的开支,一方面又担心将领会拥兵自重。
就如同安禄山一样,安禄山虽然是三镇节度使,要是他手里没有民政、财政等一系列权利在手,就算他十镇节度使,也没有机会拥兵自重。
没有人会跟随一个连粮草都没有的将领,干杀头抄家灭门的买卖,就是因为安禄山掌控三镇辖区内所有的粮食。
他才有足够的粮食去供养他的军队,这些军队自然也就只认安禄山这个节度使。
总之,一个将领手中有了钱粮,又有了军队,他想要拥兵自重,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陛下不必担忧!在边境开垦屯田并没有什么不妥,我大唐的府兵制度和均田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将边军编户入籍,按户分发田地,战时为兵,农忙耕作,闲时操练,即可保证粮草自给自足,又不用担心将领会拥兵自重。”长孙无忌道。
他将折冲府的那一套给运用到这上面来。
府兵不打仗的时候,便是农民,战时拿起武器便是一名合格的战士,而且,除了重型装备外,其他的装备都是府兵自己解决,就连军粮也是一样自给自足。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省王朝的开支,朝廷的负担就变的轻松不少。
“太尉说的有理!此事容后再议也不迟!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吐蕃和吐谷浑之间的矛盾。”
“吐蕃侵犯我大唐属国,便是对我大唐的不敬,那便是冒犯我大唐的国威。”
“凡是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李承乾斩钉截铁道,为了衬托出他的决心,他将汉朝时的一句名言改了说出来。
众人面面相觑,现在皇帝要打吐蕃,他们再怎么不同意,也没有用,皇帝已经下定决心和吐蕃开战,拦是肯定拦不住。
“诸位爱卿是否同意朕的决定?”李承乾环顾大殿之上的群臣道。
我们反对有用吗?您又不听劝,总不能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上,大家又不傻,大臣心中想道。
“臣等无异议!”群臣异口同声道。
“既然诸位爱卿没有意义,那中书舍人便拟诏,诏命王方翼所部与河源军一同协助吐谷浑,抗击吐蕃大军的进犯,誓保大唐附属国之安宁。”李承乾道。
现在经过兵工厂的努力,王方翼所部三万大军,已经装备了一万自生火铳,黑齿常之的两万河源军装备一万自生火铳。
两万条枪的火力,还怕收拾不了吐蕃,这次定要给吐蕃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臣领旨!”中书舍人出列道。
“朕昨夜刚刚接到辽东战报,自程铭振和薛仁贵拿下贵端城之后,高句丽莫离支泉男建命高句丽大将豆方娄领兵三万来战。”
“程名振率契丹士兵迎战,大败豆方娄,又歼敌二千五百人,我军如今士气高涨,一路高歌猛进。”
“我军更是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
“击败温沙门之后,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我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敌军中有一员大将善于骑射,杀我军十余人,其势锐不可当。”
“高句丽军因此士气高涨,薛仁贵神勇,单骑突入,将其生擒,这才击败了高句丽军。”
“不久之后,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前来救援的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我军大胜。”
“如今正是消灭百济和高句丽的大好时机,大唐必要捉住这次机会,一举消灭高句丽和百济。”
“刘仁轨、刘仁愿。”李承乾说罢,点将。
“臣在!”刘仁轨和刘仁愿出列行礼道。
“命你二人率领水军渡海进击百济,此役必灭百济,朕在长安等你们的好消息。”李承乾道。
“臣遵旨!必不负陛下厚望,不攻克百济,我刘仁愿誓不回长安。”刘仁愿行礼道。
“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刘仁轨道。
简短的话语,道出盛唐的气势。
“好!你们即可启程,朕在长安摆下庆功宴,等待你们凯旋归来。”李承乾道。
“臣领旨!”刘仁轨和刘仁愿退了下去准备出征。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李承乾问道,这是每次早朝都要例行的问话。
要是大臣说没有,那就代表着可以退朝了!会议结束各自回去办公。
“启禀陛下!陛下命臣等修撰的本草已经完成!”英国公李绩出列,向李承乾汇报道。
初唐交通和贸易的发达,西域和印度文化不断输入,使唐代的药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丰富了大唐药物学的内容。
曾经的医家治病指南,由陶氏编着的本草经集注存在的种种不足以及梁后一百多年来传抄改移所出现的错误,己不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
换句话说就是,以前的医书已经遭到了淘汰,现在的大唐有很多药物在本草经集注有很多错误的记载,甚至根本就没有。
于是,医学家苏敬便在永徽八年,上表请求重新编写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