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四十、肥皂引发的朝会 上(1 / 1)一二三石头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噹!噹!噹!

晨钟作响,长安立即被唤醒。

昨夜里,某个心满意足浑身舒心的男人立即推门而出,赶往西市名叫雄鹰的店铺。

与此同时,赵老爷早早起床,赶着兰儿和阿大就往洗衣房走。

老天保佑!这肥皂一定要好使啊!

兰儿一边祈祷一边将衣服跑到清水里。

正月的长安一如既往的寒冷,片刻,兰儿那柔弱的小手便被冻得通红。

只是,此时的兰儿已经没心思管这事儿。只能一颗心思祈求肥皂有用。

打开包裹肥皂的纸张,兰儿颤抖地拿起那一小块明黄色的物体。

也许是紧张,那沾上水的双手,险些没拿住调皮的肥皂。

终于,兰儿成功的将肥皂涂抹在了污渍上,然后亲亲以挫。

咦!

有泡泡了!

以兰儿用皂角的经验,有泡泡,那说明洗衣服真会有效啊!

这让兰儿神色大定,再涂抹一点,然后再挫。几次反复,兰儿迫不及待的拿出衣服。

吓!

“污渍!污渍!”兰儿看着手中的衣服,结结巴巴道:“老,老,老爷,污渍,污渍没了!”

没了?

这么快?

赵老爷立马跨前一步,夺过兰儿手里的衣服。

果然,真的干净了!

赵老爷双眼冒精光,好像发现了宝藏!

“哈哈哈哈!好!”赵老爷突然开怀大笑,“阿大。兰儿,你们这次算是为府里立功了!老爷就暂时不追究你们了,可不能有下次!”

这是赵老爷第一次如此和颜悦色对待犯错的下人,至少在兰儿和阿大眼中是第一次。

“谢谢老爷饶恕!”

兰儿和阿大慌不迭的跪地谢恩。

西市,东街口,雄鹰皂坊门口依然拥堵。

马周如同昨日一般,对肥皂做出了讲解,然后才开始赠送。只是今日不同,在解释的时候,马周终于将肥皂价格放了出去:“诸位!售卖的肥皂是咱们赠送的肥皂的八块那么大!每一块肥皂只售价两钱!大伙若是省着点,一块肥皂够用两个月了!若是大家伙觉得肥皂好用,想买的,咱们今日送完就开始出售!若是觉得价格高,还是想用皂角的,也不仿帮本店宣传一下!某谢过诸位了!”

两钱一块肥皂,算起来已经不便宜了。以大唐的物价,两钱已经够一家三口一天的开销了。

当然,这是在长安,若是在其他地区,两钱,能够一家五口一天的开销。

原本马周和武士彟准备将肥皂定价一钱,只是赵清山不同意,一钱,除去工人工钱和材料成本,利润只有20。如今定价两钱,每块肥皂的利润就有120。而且,一钱和两钱,其实在百姓心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铜钱是大唐最小的货币单位。

皇城,太极殿,相比马周武士彟的肥皂成功。李二陛下此时却是有些头疼。

原本随着百骑的汇报,李二对肥皂的前景可谓十分惊喜。因为肥皂都能这样,之后的琉璃、羊毛定然也能有良好的效益。这是肥皂事件给李二的信任。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去一天时间,肥皂立即给李二带来了负面影响。

“陛下!臣要弹劾!”

朝会刚刚开始,御史台便有官员站了出来。

弹劾?

弹劾什么?

沉寖在肥皂带来的喜悦中的李二突然有些懵。

“吴卿,汝要弹劾谁?”

“回禀陛下!臣作为御史中丞当监督弹劾不法!照唐律,官员不可行商贾之事,不知臣记错没有?”

“没有!”

李二一边回答,一边在思考,莫非哪个白痴官员顶风作案了?

唐律不许官员从事商贾贱业,可是哪家没暗地里有几个产业?只是不放在明面上,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既然没有!”御史中丞吴昊立马开启了喷子模式:“臣弹劾应国公武士彟,博州助教马宾王!二人分别在长安东西两市开办了一个叫做雄鹰皂坊的作坊,一日里送出上万件货品,闹得长安沸沸扬扬!此举简直无视律法,丧心病狂!”

弹劾武士彟和马周?

李二嘴巴张得老大,这尼玛和弹劾自己有何区别?

“臣附议!”

就在李二还在惊讶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下面传来。

李二一看,正是谏议大夫王珪。

“陛下,应国公贵为大唐国公,却从事商贾贱业,臣恳请陛下重惩!博州助教马宾王助纣为虐,臣恳请陛下将其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武士彟和马周不会这么傻吧?自己挂名肥皂坊的东家?

李二疑惑地目光朝着左边望去,然后在武士彟的身上停住。

“武卿,此事你有何解释?”

老武啊,有人弹劾你,解释一下?

“陛下!老臣冤枉!”

武士彟哪里看不懂李二的眼神,立马走出来辩解。“不知王大夫和吴中丞可有证据证明这两处是某的产业?”

“昨日应国公没来早朝吧?”

吴昊冷冷一笑。“不知昨日国公在做什么?”

“昨日某身体不适,所以没来。”武士彟却是神色镇定,淡然答道。

身体不适?你骗鬼呢?

“身体不适?”吴昊陡然喝到:“好你个应国公,明明昨日你一早去了东市,一直在雄鹰皂坊!还敢狡辩?”

武士彟却是不干了,自己一个堂堂三品国公,是一个五品御史中丞就能呵斥?

语气立马变冷:“你哪只眼睛看见某在皂坊了?左眼还是右眼?”

“本官听说的!”

吴昊话音刚落,王珪嘴角有些抽抽,尼玛,听说

真是猪一样的队友!

“呵呵!”

果然,武士彟一声冷笑,“听说?吴中丞道听途说就弹劾武某,什么时候唐律何时能凭借听说定一个国公的罪了?”

唐律沿袭隋律,对证据的要求还是颇高的,仅凭着道听途说,就弹劾一个国公,这可不是小事。

吴昊哑口无言,只能将目光投向王珪。

老大,救命啊!

“应国公,何必狡辩?”

果然,王珪立马站了出来:“长安几千百姓看到了国公在皂坊出没,莫非还能有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