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 五龙治水(1 / 1)西峰红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料理完陈祥、陈勇叔侄俩的事情,岳霖回想起陈勇的牢骚:这些年村里经常闹水灾,虽是有良田,怎奈经不住山水冲刷……这可能不是个别现象,应该还有其他村民出卖田产。

想到这,岳霖走进了集贸市场。

嵊州的集贸市场相当繁华,绝不输于后世的,这菜市场除了菜和水果,还有许多当地的特产有榨面、小笼包、陈氏炖鸭、香榧等,许许多多。人们四处挑选新鲜的蔬菜、猪肉、山笋、江鲜甚至是竹编、茶叶、瓷器等物品,各种叫卖声、争吵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经久不息,为集贸市场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集贸市场的一角,岳霖发现有三五个村民集聚在那里。近前查看,果然,有村民在出卖田地,原因就一个,那就是水患。细问之下,他发现这些个村民大都是竹溪、舜源、杏花等村村民。

竹溪、舜源、杏花……这不是浙江五龙山周边的村落吗?岳霖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了答案。

难道这水患皆与五龙山有关?记忆之中,后世的五龙山可是有水库的,难道南宋时期五龙山没有水库,农事活动还处于望天收的状态吗?一时之间,岳霖疑惑重重。

回到县衙,岳霖向县令范祥禀报集贸市场发生的事情。

听到岳霖的禀报,范祥也是暗自赞叹,到底是龙生龙凤生凤,岳大帅的公子就是与众不同的,小小年纪就关注民生,假以时日必将是大宋柱石。

他沉吟片刻,也不隐瞒,沉声道:”不瞒岳公子,这五龙山水患由来已久,早在前朝就时常发生水灾,到了我朝也没有好的办法根治水患,附近村民虽有良田,但每年的收成并不乐观。村民卖田在其他地方几无可能,但在五龙山附近村落还是屡有发生的。”

说明情况后,县令范祥神色黯然。看得出来,这范大人是个清廉为民的好官,他与上虞知县周松、绍兴知府王鹏皆是同年。从政路上,王鹏选择的是投机专营,当朝枢密使张俊成了他最大的靠山,结果混的风生水起、平布青云,而范祥、周松两人并没有投靠秦桧、张俊等奸党,他俩和岳飞、周三畏等忠臣一样,坚守忠君爱国、关爱民生的人生信条,其结果是仕途坎坷、人生艰辛。

事实上,范祥、周松俩人在各自任上,开通商埠,发展生产,使上虞、嵊州百姓逐步富庶,两地虽无临安、绍兴等府城繁荣,但作为县城富庶程度在整个南宋也是极其罕见的。只可惜,如此能臣却没有得到朝廷赏识。

看到范祥县令黯然自伤的模样,岳霖心下不忍,他建言道:“范大人,我们何不去五龙山实地调查,看看有无解决水患的办法?如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功德一件啊!”

对啊,实地调查,现场解决,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么多年思维被前人任困扰,对五龙山的水患没有任何作为,范祥大感后悔。

此时,县令大人对仅有十二岁的岳霖刮目相看,话语之间尽显喜爱、赞赏、认同之意。

两人商议,决定立即去五龙山调查情况。

当即,范祥、岳霖以及县丞、衙役一行五人前往五龙山。

出了西城门,行走二十余里地,众人来到杏花村,后世称为崇仁镇,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

杏花村是个大的村落,约有八百多户,四千余人口,裘姓为杏花村的大姓,另外也有陈、王、张等杂姓,全村分为前庄、后庄两个部分,卖田的陈祥、陈勇叔侄就住在后庄。

几经周折,众人来到陈勇家。

见到县令大人突访,本就木纳的陈勇显得手足无措,还是内人较为机灵,招呼众人坐下,又叫来叔父陈祥。

陈祥见县令如此体察民情,甚为感动,叔侄俩连连拱手道谢。

范祥摆摆手,指着岳霖微笑道:“这位公子是岳飞的三公子,你们应该认得吧!”

陈祥连忙道:“认得,认得,三公子可是好人啊,上午侄儿卖田,是岳公子及时阻止,还借了十两纹银帮助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岳霖听后微笑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只不过村民卖田实属罕见,故此才有上午劝阻之事。”

陈祥听后,微微叹息:“我们杏花村在十里八乡也算得上是个大村,原本日子还算富足。这些年就因为水的问题,大伙很是揪心。一旦暴雨来临,这五龙山上洪水就会冲毁农田。另外,村里面共用水源就是村西侧的长善溪,遇到雨水枯竭的时节,上游的前庄与我们后庄就会发生矛盾,甚至发生械斗。”

范祥面色严肃,微皱眉头,“嵊州这地方,尤其是五龙山附近,百姓持勇好斗,遇到矛盾纠纷,往往是双方大打出手,这杏花村的前庄后庄为使用长善溪,在本县任上已发生数次争斗。”

岳霖当然知道嵊州民风剽悍,北宋年间还爆发了方腊起义,对此他也不以为意,面带笑意道:“县令大人,我们可以到长善溪源头看看,找到问题所在,再作商议,再下定论。”

其实,对于杏花村的水患岳霖心中是有底的,后世的崇仁镇风调雨顺,水利设施那是杠杠的,绝不可能有水患之忧的。

说话间,族长裘和匆匆赶来,因着急赶路,他有点气喘吁吁,微喘后道:“县令大人造访鄙庄,未曾远迎,多有得罪。”

范祥也拱手致意,介绍了岳霖之后,将来意禀告族长。

众人也不多言,直接前往长善溪沿途察看。

这长善溪可比一般溪水要宽许多,与其叫着溪水,不如称为河流。

溪流汇集于西北的五龙山,从西北向东南,一路欢快的奔腾而下,滋养着沿途千顷良田。

这么好的环境,怎么就成了水患之地了?根治水患,造福百姓!一股冲动在岳霖心中悄然而起。

他拱手道:“今日上午,我已走访调查县城的集贸市场,五龙山周边的竹溪、舜源等村落也有村民出卖良田,我意明日去竹溪、舜源等村瞧瞧,再作计议?”

查看水源,根治水患,本就是岳家公子提议的,众人自然没有意见。

见日暮西山,好客的族长热情相邀:“天色将晚,请诸位到寒舍一叙,也好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范祥、岳霖斌不客套,欣然随往。

晚宴间,族长安排家人整治了菜肴,虽是农家家宴,但山珍野味极其丰盛,野猪、山鸡、竹笋、蘑菇等菜肴应有尽有,整治的别有风味。

席间,众人提到岳飞元帅抗金报国的故事皆肃然起敬,对岳元帅蒙冤被害也是扼腕痛惜,唏嘘不已。

翌日,众人攀爬五龙山,走访竹溪、舜源等村落。

听说是县令大人偕同岳公子走访乡间,调查水患,百姓们奔走相告,感激涕零。

两日的走访,岳霖并没有见到一座水库。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根据后世的记忆,结合现场走访情况,岳霖心中有底了。

回到族长裘和家中,他拿起毛笔现场泼墨,绘制了五龙山水势详图,五座山峰,九条溪流,坡地,山谷,山涧,一一清晰标明。

绘制完毕后,他指着五龙山东北、西南两处谷地,朗声道:“山的两边谷地各建一水库,由县衙派专人管理,雨水季节可以蓄水,以防水灾,枯水季节可以放水,灌溉农田,这样一来就可以彻底解决困扰我们多年的水患问题。”

声音不大,却犹如惊雷,众人仿佛从梦中惊醒,静默片刻,皆欢呼雀跃,喜上眉梢。

岳霖有所不知的是,随着水库的建成,五龙山周边从此脱离了水患之忧,十里八乡的村民感激之余,竟在寺庙给他立了长生牌,祈祷祝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