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的大名,在后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名鼎鼎的脸书(Facebook)创始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无数80后的偶像。
安云天前世对脸书这种社交工具并不怎么感兴趣,对扎克伯格的了解也很少,只知道这个人很牛,很聪明,他所创立的脸书前途无量,是决不可放过的潜力股。不过现在的脸书,刚刚起步,正是最需要资金扶持的时候,经常连几万美金的设备和网站维护费用都拿不出来,公司高层平时除了维护和改进网站,做的最多的,就是到处拉赞助,为了10万、20万美金的投资和支持,四处奔波,年轻人初入社会,一无所有,只能赔尽笑脸。
安云天穿越前不过一个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的草根,对美国了解很少,除了因为爱好电影,能够记住几个奥斯卡奖项,进而投机取巧赚点钱外,他对这个时代美国的潜力股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就是脸书了,得知脸书的几个年轻创始人还在为一点小钱求爷爷告奶奶后,他立刻鼓动柳闻霆,尽自己所能筹集资金,入股脸书。
“如果这次投资入股能够成功,那么我们以后就再也不用为拍电影的资金问题发愁了。你要拍10部《指环王》都没问题!”
安云天不断在柳闻霆耳边絮叨,他不知道脸书后来的发展轨迹,也不知道这个现在还不怎么起眼的网站,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得到风投公司的青睐,从此一日千里的极速发展。他只知道,现在正是这个网站最脆弱最缺钱的时候,不趁这个时候弄到点股份,以后再想碰到这种一本万利的好事,那是万万不可能了。
他表现出了强烈的信心和极大的急迫感,这份让柳闻霆有些疑惑,不过,这种赌上全部身家去做一件事的感觉,柳大小姐最喜欢了,点头同意了安云天的计划。
两人借助柳闻霆的舅舅郑清文的力量,从7月份就开始和马克·扎克伯格接触,希望出资50—100万美金,获取脸书5%—10%的股份,马克·扎克伯格拒绝了。因为对面的这两个年轻人,除了钱,并没有什么能够帮得上自己的地方。脸书缺钱,但缺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其他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安柳二人给不了的。
当然,他也没有一口拒绝安云天和柳闻霆,他想要两人的钱,但给出的股份份额很少:用50万美金,换取不到2%的股份,这个数字与安云天的心理期待值相差太远,双方迟迟不能谈拢。
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双方不断接触,不断谈条件,不断试探着对方的底线,消磨着对方的耐心。有很多次安云天差点没坚持住,心想股份少点就少点吧,等到脸书发展起来,再少的股份也能换来百倍的回报。
而每次他绷不住的时候,柳闻霆就会站出来阻止他:
“不要着急,我们再等等。”
“如果我们现在就让步,那么以后,就只能任由他们拿捏了。”
“我不稀罕钱,但既然游戏已经开始,就必须认真对待。”
“耐心是一种美德。”
……
尽管安云天平时自命是狂拽酷炫的穿越者,身负无上气运,但在脸书这件事上,他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与柳闻霆这种精英阶层出身的人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自己上辈子就没见过几个钱,也没接触过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很不想说自己是个吊丝,但确实,论眼界、格局、能力、心胸,都和柳闻霆这种电影世家出身、有个身家上亿美金的舅舅、从小接触和认识许多国内电影圈大人物、凭自己本事考上南加州大学的人,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个姑娘,平时看起来乖张疯狂,不安常理出牌,可她一旦认真起来,现在的安云天,就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在上一章里用刻薄无情的语言残忍的解剖了一遍安云天的心理和灵魂后,柳闻霆又说道:
“我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人,这世上了不起的人多了去了。不过你想超过我,也没那么容易,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意志和决心,丢掉小聪明,克服惰性,认清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和进步,让自己强大起来了——我不想打击你,不过这个过程非常的漫长和痛苦,那是一种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淬炼,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没多少人能坚持下来。至于你,”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们的主角:“你能不能坚持下来,我很怀疑。”
“我虽然毛病很多,喜欢耍小聪明,喜欢走捷径,但至少还有一个优点:能平心静气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回过头来冷静的审视自己的不足。还有,我发自内心的渴望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强大的人。”安云天道:“所以,我不打算退缩,在今后的日子里,如果你发现我哪里做的不好,只管说出来,我会一点一点改正过来。总有一天,我会……”
“你放心,我不会嘴下留情的。”柳闻霆才没那个耐心听他啰嗦,敲敲桌子上马克·扎克伯格的照片,“那么,我们就从这个人开始好了。希望你坐在他面前的时候,不要因为紧张而漏了馅。”
从7月份到9月份,在较了两个多月的劲,比拼了两个多月的耐心之后,脸书那边终于最先撑不住了。
首先是脸书的风靡,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而这个社交网站的创意和一些运行代码,是剽窃自另一个相似的网站,现在脸书拥有了160万会员,发展速度很快,也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就在这个月,那家网站的创始人,将马克·扎克伯格告上了法庭。脸书面临法律诉讼危机,网站信誉可能毁于一旦。
而与此同时,脸书几个创始人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分歧和矛盾。一向负责掌管公司业务和财物工作的爱德华多·萨维林一怒之下冻结了网站的银行账号,并取消了所有支票和信用额度。现在,网站没钱了,很快就无法运营。
这两件事,在2010年上映的电影《社交网络》中都有讲述。
此时此刻,本就焦头烂额的马克·扎克伯格面临绝境,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只好妥协,再次重启谈判,原则上答应安云天和柳闻霆提出的条件。
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安云天和柳闻霆终于迎来了胜利。
前文说过,安云天对马克·扎克伯格了解有限,他第一次真正记住这个人的名字,还是托那部《社交网络》的福。
那部电影的开头,是一场马克·扎克伯格和女朋友聊天的戏,从男主角那机关枪一样的语速以及跳跃性的思维中,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那时候的马克,内心的自卑和焦虑——是的,他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但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美国的大学里,阶级分层是肉眼可见的,像马克这样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更高层的圈子。在大学里,这些圈子的表现方式,就是各种精英俱乐部。
安云天的前身2000年来到美国,在这里生活了4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国大学是个很“社会”的地方。中国的大学与之相比,真的简单纯粹的如同象牙塔。这一点,从马克·扎克伯格的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2004年的扎克伯格,还什么都不是,尽管他已经考上哈佛大学,有一个计算机一样聪明的脑子和无穷的创造力,这些配置放在普通人中间就是顶级装备,但在哈佛,这不算什么。
就像哈佛的校长在《社交网络》里说的那样:哈佛的每个学生都发明工作,他们发明一样工作比找一样工作还简单。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对哈佛学生来说,自主创业是比找工作还容易的一件事。
这家学校的学生,可以时不时的听听比尔·盖茨的讲座,见见某个国家的王子,大学校长曾担任过财政部长,校长办公室的历史比美国历史还长……
电影中还有一句话无意中(或者是有意的)炫耀了一把哈佛的雄厚实力:这家学校出过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两位将来的奥运会冠军和一位影星。
电影中没说的是,这家学校还出了8位总统,最为人熟知的是约翰·亚当斯(第二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历史课本上搞出‘罗斯福新政’的那位)、约翰·肯尼迪、小布什和奥八马。
顺便说一句,那位出身哈佛的影星,名叫娜塔莉·波特曼,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角,《星战》女王,2011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得主。
在这样一座名人辈出、天才遍地的学校里,高智商实在不算什么长处,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是猥琐的工科男,木讷、耿直、没有幽默感、更没有什么领袖气质。他们有点像国内中小学时期,班级里无人关注的小透明,平庸、笨拙、乏味,让人连跟他们说话的兴趣都没有。
也正是因此,虽然他去年就在哈佛校园里搞了个大新闻,却依旧入不了精英们的眼,在《社交网络》里,当他知道好朋友爱德华多·萨维林收到凤凰俱乐部的邀请时,眼中的嫉妒和羡慕,根本无法隐藏。
所谓的凤凰俱乐部,自然是虚构的一个东西,但它有原型。原型就是一个叫野猪俱乐部的大学社团。野猪俱乐部是全美大学中最神秘、等级最森严的俱乐部之一,会员几乎全是蓝血贵族,像扎克伯格这样出身的孩子,想进这个俱乐部,几乎是痴人说梦。但反过来说,如果有机会进入这个俱乐部,哪怕经受再多的考验、承受再多的痛苦、付出再多的代价,也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至死不渝。
所以,当电影中的爱德华多·萨维林知道自己有进入这种俱乐部的可能性后,他就什么也顾不得了。尊严、脸面、风度、矜持……全都成了可以丢弃的东西。他毫无怨言的听从俱乐部成员的支使,他可以在大雪天里脱裤子,可以随身带着一只鸡上课、吃饭、睡觉。他谦卑、乖巧,在那些蓝血贵族面前,就像个仆人。
哈佛的每个学生都在中小学阶段搞过一些发明创造,他们是那种安云天小时候经常在校园刊物上看到的小小发明家,是他从小羡慕的对象,但即便如此,又能如何?还没进入社会呢,天才们就被大学同学调教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在等级森严的哈佛大学里,被蓝血贵族们注意到的爱德华多·萨维林尚且如此,那根本入不了贵族们眼的马克·扎克伯格,其身份地位之低下,那自然是无需多言了。
当然,电影存在大量的虚构情节,不能完全当真,不过,却也能管中窥豹,让人明白一些事情了。
反过来说,从马克·扎克伯格的遭遇,也能反推出,安云天和柳闻霆在美国的处境和地位。本身就是本国公民,又成了哈佛高材生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上**英的眼中都这么不值钱,那么来自野蛮落后的中国大陆、上的学校又不如哈佛的安柳二人,其社会地位之低,简直无法想象。
在之前的两个月里,马克·扎克伯格一再拒绝两人的入股要求,也未尝没有这种身份和地位上的鄙视链的原因——作为一个伟大光荣的美利坚公民,上的又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哈佛大学,他实在有足够的理由轻视这两个中国人。
如果说马克·扎克伯格仅仅是轻视,那么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就是鄙夷歧视了。当初那个原装的安云天差点被打死,以及柳闻霆在医院里当众遭受的性骚扰,都来源于此。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04年底《调音师》制作完毕后,虽然所有看过这部短片的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但南加大电影学院的老师,却对推广这部短片毫无兴趣。他们宁愿把时间和人情浪费在那些平庸之作上,为那些片子出谋划策、打通门路、强力推荐,只因为那些片子的制作人是高贵的美利坚人,或是出身不凡的蓝血贵族。贵族们拍的东西,哪怕什么都不是,也值得他们四处奔走,两个中国留学生拍的片子,哪怕是奥斯卡级别,也不值得他们为之停留一秒钟。
最终,《调音师》在制作出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什么名气,不管是美国观众,还是中国观众,都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直到安云天和柳闻霆回国一年后,《调音师》才被广大观众所知,人们在为影片的创意和内涵赞叹之余,也为它所遭受的不公平命运而扼腕不已。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移回2004年的9月17日,看看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