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赵括(1 / 1)离火剑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王丹显然很清楚这里面的事,所以转头看向虞卿同时问道。

“虞卿以为如何?”

“王上!鄙臣愿意使燕,只是这骑兵将领,鄙臣推荐北地一位年轻万夫长李牧!”

虞卿的话让平原君赵胜面色大变,这虞卿的意思很简单,我可以不顾危险前去出使燕国,只是这骑兵将领,将有平民派的人李牧来担当。

而平原君之所以面色大变也是因为这个,平民派的廉颇已经统御数十万大军,如果再让平民派举荐的李牧,统御赵国胡骑,那赵国八成以上的大军掌握在平民派手里,如果那样自己这些贵族派可是不好过。

不过随后平原君就笑了,因为这种情况不止自己不愿意看到,赵王丹肯定也不愿意看到,果然紧接着就听到赵王丹的声音传来。

“虞卿!燕国速来与我赵国不合,虞卿是寡人肱股之臣,若虞卿前往出使燕国,燕人会如何做尚不可知,因此此次出使燕国之人就由乐间去吧,他毕竟曾是燕臣,在燕国尚有根基,至于胡骑统领,李牧此人,寡人听说过,虽战功赫赫,但是毕竟年幼,难免年轻气盛,怕是难当大任,诸位可还有人选?”

赵王丹的话,和平原君赵胜预料的一样,果然是不愿意看到赵国的两路大军统帅都是平民派的人。

趁此机会,赵胜赶紧给了旁边的赵豹一个眼神,赵豹立刻会意,抢在虞卿和蔺相如之前开口。

“王上!马服君之子赵括熟读兵书、精于谋略可堪大任,臣举荐赵括为骑兵统领!”

马服君赵奢原本也是贵族派的支柱之一,几年前病逝了,现在赵豹将马服君之子赵括举荐出来,就是在给贵族派增加权柄。

“马服君之子倒是不错,不过此事干系重大,还是招上殿来,与寡人见见再来决定吧!”

赵王丹显然听懂了赵豹话里的含义,这也是赵王丹愿意看到的,此时廉颇手握五十万大军,平民派与贵族派实力已经有些失去平衡,此时让贵族派掌管骑兵也是平衡双方的办法,但是突袭关中之事,事关重大,赵括到底如何还是要见一见再说的。

此时的马服君赵奢已经去世,而赵括此时也已经三十多岁年近四十了,这个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并且赵括在邯郸也是颇有才名,并不像后世所说的只是夸夸其谈之辈。

其实从一个相对公正客观的角度看,历史上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落败有其必然性,并不全是赵括的过错,实在是赵国确实不如秦国。

历史上这场战斗在赵军主帅廉颇,采取了稳中求胜、伺机反攻的战略方针以后,秦赵两国僵持了三年,僵持三年的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比拼军事实力,而是比拼综合国力。

长平之战历时三年多,秦赵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了一百万之众,这在当今世界都实属罕见,更何况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

所以,对于秦赵两国来说,这都是倾全国之力在供给自己的军队,一百多万张嘴,每天就像一个无底洞,如果每个士兵每天食用三斤粮食的话,一百多万人就是三百多万斤,一千多天消耗则是三十亿斤粮食。

这个数字恐怕拿到今天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以当时列国的农业生产实力来看,最强大的恐怕还是秦国,尽管如此,经过了三年的对峙消耗,秦国国力也日益捉襟见肘。

再来看赵国,赵国本身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此时供给五十万大军的一日三餐,更是非常费力,所以,经过三年的消耗,赵国首先显得力不从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历来是战争的核心问题之一,赵国率先缺粮已经注定了赵国的败局。

所以赵国之败虽有赵括的关系,但是也只是提前了这个结果而已,而且赵括面对的是后世都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统帅之一的白起,打输了也是正常,这并不意味着赵括很无能。

因此赵括上殿以后,当赵王丹开口询问赵括时,赵括的回答很精彩。

“鄙臣赵括参见王上!”

“免!”

“赵括,尔父马服君乃我赵国名将,战功赫赫,寡人相信虎父无犬子,如今秦赵之战焦灼,寡人欲派一支骑兵,千里奔袭,自北地直下关中,进逼咸阳,若使括为将,括当如何袭击关中?”

赵括略一思考,说道。

“回禀王上!鄙臣以为,千里奔袭,对马力人力要求颇高,因此人数不宜过多,且应分散行动,目的也不是占领土地,而是破坏关中秦人的田地,房屋、杀戮牲畜、人口等等,致使关中之地,民不聊生、盗匪肆虐,迫使秦人投入巨大的资源消耗大量的时间来恢复关中之地的创伤,同时不宜与秦人关中守军正面作战,应该避实就虚,以破坏骚扰为主,逐步削弱秦国的战争潜力,迫使秦人在上党战场让步,到时我赵军占据主动,不管是攻是守,都可稳操胜券。”

“好!不愧是马服君之子,果然是真知灼见,如此寡人就使赵括为将,统领北地十万骑兵奔袭关中。”

“王上!臣下以为,突袭之事应兵分三路,每路三万人足矣,此次不与秦军正面交战,为求破坏力巨大,兵分几路,分别突袭各地,让秦军疲于应对即可!因此无需将十万大军集结在一起。”

赵括确实有问题,那就是情商不够,完全没注意到旁边平原君赵胜要吃了他的眼神,自顾自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且语气铿锵有力。

“王上!臣以为赵括之言有理,臣举荐赵括统率一军、李牧统帅一军、乐乘统帅一军,三路大军并袭关中。”

蔺相如虽然病体羸弱,但是脑袋转的很快,嘴皮子更是溜得很,迅速的向赵王丹提出了自己的意思。

“王上!乐乘将军正在上党统兵作战,怕是不宜轻动,臣举荐庞煖为将!”平原君赵胜也是不甘示弱,趁机举荐了一人。

赵国官职:

相:又称相邦、相国、丞相。

司寇:刑官之名,掌刑法,防奸邪。

御史:故国时管理文书及记事的官员。

假相:副相国,《史记·赵世家》载: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围其国。

内史:职掌国家租税、钱谷与财政收支。

宦者令:宫内侍者的长官,管理内廷事务。宦者令的权势很大,常豢养门客。

田部史:赵国征收租税的官吏。

大将军:武官之首,总理军务,统兵征讨或防御。

裨将:副将军,协助将军处置军务。

国尉:高级武官。

都尉:军官职名。

郡守:郡的长官。

师:教导王与太子为职。

左师:资格老、年纪大的君主参议人员。

博闻师:君主的学术顾问。

司过:谏议官职。

代相;赵国灭代后,代地成为赵国的一个重要藩卫之地,代相为代地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郡县制度

赵国置有云中、雁门、代、上党、河间等郡。代郡辖三十六县,上党郡辖二十四县,河间郡辖十二县。郡的长官为郡守。

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主管县政。

另置有县丞、县尉,辅助县令(长),分管民政与军事。

县以下设乡,里,邑。

乡有三老,里有里正。

又按什伍编户组织,十家为什,伍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