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韩国只要小心点,尽量维持住诸国的平衡,就算趁机跟着喝点汤,然后帮着自己的盟友喊喊口号,加加油,也不会出大事,这一点应该是诸国都很清楚的一点,现在明显秦国的实力太强了,已经有点要打破诸国间实力均衡的节奏,此时拉秦国走下霸主的地位,必然是所有国家的目标。
就是燕国这个秦国的盟友,也未必是真的和秦国一条心,很可能也只是为了平衡诸国间的实力,才牵制齐国。
想通了这些,韩王然突然觉得‘上请周天子,附议楚王所请,为司马错老将军请封、请谥!’挺有意思。
当然有意思了,此时这句话,就像是后世打出的标语口号一样,已经成为山东诸国表态的标志。
随后的几天从魏都大梁到赵都邯郸再到齐都临淄,几乎是大同小异,都发生了类似的画面,一时间‘上请周天子,附议楚王所请,为司马错老将军请封、请谥!’这句话成为了热门话题。
而司马错这位原本在名气上不如白起的秦将,一时间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人,颇有天下第一‘名’将的架势,当然这个名只是知名度的名。
要说不同的话,则是赵王丹在蔺相如等人的教唆下,在原本的这句话上又加了几个字。
却说当楚王元不计损耗,强攻筑阳城,日夜和不休,耗死了八十多岁高龄的司马错的消息,传到赵王宫时,赵王丹几乎是乐呵的一整天没合上嘴。
要说现在谁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莫过于和秦国死磕了三年的赵国君臣了,也因此,当看到后面上请周天子,为司马错请封、请谥的话后,赵王丹只是微微一思考,就大概明白楚王元打的什么算盘了。
当即就召集令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等人,前来赵王宫议事,和赵王丹预料的一样,几人看过消息以后都是面带微笑。
近些时日以来,匈奴犯边等烦心事让赵王丹一直心情不好,此时秦国名将,在秦军中地位仅次于白起的将军司马错,被楚王元弄死了,这对一直跟秦国打仗得赵国来说,那就是天大的好事,赵王丹少见的来了兴致。
“相邦!蔺大夫!两位以为楚王元这祸乱秦国之策可能成功啊?”
“王上!赵胜以为,楚王此策甚妙,上请周天子为司马错请谥、请封,秦王稷若是让司马错受封,则秦将白起、应候范睢等几位爵位在秦国,已经几乎升无可升之人,必定心生他想,这个口子一开,必然削弱秦王权柄,但是若是不让司马错受封,则会提高所有同意此次为司马错请封的楚王、魏王、韩王、赵王、齐王的声誉,而损毁秦王稷的声誉,甚至于让秦国公卿贵族心生不满,认为秦王稷不能善待功臣,楚王元此策可谓是杀人不见血,端的高明!”
“王上!相如以为,楚王此策虽然高明,但是还不够完美,秦王世代受周天子封伯,若是秦王稷提前与天子协议,为司马错封子爵,则会大幅削弱楚王祸乱秦国之策的影响。”
“蔺大夫的意思是?”
“王上!不妨在再加几个字,赵王丹上请周天子,附议楚王所请,为司马错老将军请谥、请封关中侯!”
“哈哈哈!或许王上还应该给临淄、大梁、新郑、东郢传讯,一起上请!”
此时王宫中所坐的几位赵国君臣在听到蔺相如所言后,同时相视一眼,然后大笑出声。
实在是蔺相如此策太过阴损,都知道,诸侯称王也才几十年,以前大家再怎么闹,名义上都还是周天子的臣子。
只是即使如此,战国七雄七个国家的王,每个人的爵位也不同,秦国是伯爵、齐国是公爵、燕国是公爵、楚国是子爵、赵、韩、魏三家瓜分的晋是侯爵,所以赵、韩、魏三家也应该是侯爵,但战国初期时,魏国超级强大,魏文公时被周天子封公爵,赵、韩两家应一直是侯爵。
现在蔺相如上请赐封司马错为侯爵,而且是关中侯,就是说司马错不仅爵位比秦王稷要高,而且封地还是秦国都城咸阳所在的关中之地。
尽管都知道,这不会对秦王稷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但是人都有私心的,秦国的臣子,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死忠于秦王稷的,尤其是权势、爵位升无可升之时,人心思变是必然的,再加上秦王稷已经七旬高龄了,随时可能会挂,秦王稷也许还能管的住白起、范睢这些升无可升之臣,但是后继的秦王,能不能压制的住,就不好说了。
再加上,司马错的儿子虽然已经挂了,但是嫡长孙,司马靳还在,按照周天子的赐封制度,司马靳将继承关中侯爵位,这就有意思了,司马错在秦国为将一声,军中势力声望都极高,司马靳如果继承了关中侯爵位。。。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巨坑,弄不好秦国会内乱,一举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至于所谓的为司马错请侯爵,会不会让其他国家难堪。
毕竟司马错只是秦国臣子如今却上请天子册封侯爵,其实这个事情完全没啥影响,燕国、齐国、魏国人家是公爵,你赐封子爵和侯爵,对人来说都一样,反正没我大。
然后就是赵国和韩国是候爵,赵国是发起上清的,自然不会有意见,至于韩国,以韩国此时的实力,若是诸国都同意了,韩王然也不敢有意见。
当然有人说楚国一个子爵,那不是。。。熟悉楚国称王历史的都知道,楚国是在楚武王时代就称王的,也就是公元前700年左右,是所有诸侯国中最早称王的,而且是周天子承认了的,称王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楚武王认为楚国地域广大,实力强横却只是子爵,爵位太低,想要让周天子加封,然后周天子不同意,楚武王就自己称王了。
并且楚国不仅楚武王猛,一言不合就称王了,其后的几代楚王也很猛,先后伐灭了四十多个大小国家,成就了楚国地广五千地的辽阔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