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有这么一个俗语。
还别说,小概率事件,往往发生。
大约是2017年,2月,我因为业务,从西双版纳飞贵阳。
春节期间,直飞机票贼贵,1000多。
从起点飞到安顺(黄果树瀑布,小时候一个工农兵大学毕业的老师,他很有相声演员特质,他念的,啊,海啄(豚),大海的精灵,在黄果树暴(瀑)布,自由的遨游!),再换高铁,能省50%还多。
小会计,一辈子这样,总是精打细算的。
那天早上,很奇怪,9点钟,订机票的环宇航空小陶,突然来电。
“嗯,刘哥,前方传来消息,从杭州飞来版纳的长龙航空公司通知,因天气原因,无法从杭州起飞,机票改签”。
其时,一帮版纳哥们欢呼雀跃,凌霄最欢,眼镜帅哥,绰号“牦牛”。
“哥们今天,金融公司不去了,自家开的,无所谓,陪你血战到底。晚上,黑山羊火锅,扎起”!
到中午1点多钟,大家已经在长城上,电话来了。
飞机已经过来,正往版纳上空。
因为事急,哥们谢绝了哥们,匆匆忙忙赶到机场。
3点半,飞机准点起飞。
4点10分,飞到安顺上空,下降高度,等待戈多。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安顺地面降雨很大,飞机不能按时降落,请耐心等待”。
美丽的空姐美丽的广播了不美丽的消息。
由于降低了高度,飞机被上升气流,颠簸的厉害。云层很厚,还有一些云彩,从机舱外飞速掠过,加剧了抖动。
“哎,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既然有了安全警示,就该顺其自然,留在版纳”。
两个担心,一个是雷雨天气,最可怕的“微曓流”;另一个,现在已经盘旋15分钟了,飞机燃油量,一般是单程飞行的1.5倍。
在燃油耗尽时,只好和上帝掷骰子了,闭着眼睛,一头扎下去吧。
要搁前几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小睿也大了,从来不紧张。
挂了,就挂了。
那天,有了对生活的留恋,突然怕死了!
还好,又广播了。
“由于安顺机场天气原因,短期内无法降落,(加上刘哥要到贵阳,我们得送他——我自己猜测的),机长决定,改飞贵阳降落”。
机舱里一片欢腾!
原来,怕死的,不只我一个啊!
邻座,90后,年轻貌美姑娘,这才红着脸,松开了,一直紧紧抓住我的手,虎口处,还有新鲜的掐痕。
“啊,对不起,谢谢您,大叔”。
落地后,我谢绝了去领返回安顺的补贴,据说400多,潇洒的,对机长,满怀感激的走了。
接站的哥们,改到机场来接,还一脸不信,连说人品和奇迹。
早上,在西施豆花店,悠然的吃完油条豆浆和豆花,送明先生和钱总一行,去轮渡码头。
罗曼脸红红的,一直不敢看我,但在上轮渡的一刹那,不管不顾的拥抱了我。
“回来,立刻找我。听到了吗?”
耳语,发丝,痒痒的。
恒原祥的广告哦。
“嗯。”
我点点头。
金哥铁马们和子江们,晚上的航班,还可以玩海,半天。
留下了一辆,奔驰商务,供哥们调遣。
回到渔港码头,二大七小,柴油快船,准备启航。
早上,在蓉儿小店,已经和俞满仓说好了,按中午返回的航程开,有枣没枣,打几杆子。能网几网,算几网。
主要是满足朱子,摄影的要求。
海上的太阳,半轮红日,规规矩矩的半圆,从海天相接处,冉冉升起。
半江瑟瑟半江红。
海鸥“珈珈”的尖叫着,在海面觅食。
偶尔经过的客轮,像爬犁经过雪原,又像牛犁趟去的稻田,白花花的水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小船还会剧烈的摇晃。
一路上,海风很爽,虽然夏天身上黏糊糊的,但那是海盐啊,潘东子,不是把盐浸在水里,湿润的穿在身上,躲过白狗子的检查吗?
朱眼,拍了日出,海鸥,浪花,渔船,撒网,深海垂钓。
到了目的地,抛锚撒网,想钓鱼的钓鱼。
蓉儿和我,坐在甲板上,听俞满仓讲出海捕鱼的趣事。
金哥钓了会鱼,也没兴趣了,没钓着,讪讪的过来,喝茶。
朱子和高哥,子江夫妇,兴致正高,还钓起来一些海鱼,什么大黄鱼之类的。高哥玩了会爆炸钩后,又在渔民的指导下,玩起了手抛网,它又叫撒网、旋网。
“尼龙手抛网具有美观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是往往有些人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网撒开,这就使手抛网捕鱼的数量大大减少”。
渔民指导着说。
“简单的讲两种方法:
两把撒法:左手握住渔网蹶子和约三分之一的网口部分,
右手将网蹶子挂在大拇指上(这是最重要的撒网时用大拇指好勾住网蹶子便于张开口)再握住剩下的网口部分,两手保持一个便于动作的距离,
自身体左侧右旋用右手撒出,顺势送出左手的网口,用右拇指带住网蹶子,适时送出。
多练几次慢慢就学会了。特点是弄不脏衣服,并可在齐胸水深操作。
拐把法:理好网,提起最左侧部分,离口约50厘米处挂在左肘上,左手平端握住1/3网口,
右手连同橛子握住1/3多一点,撒网时以次送出右手、左肘、左手。
特点是快,易脏,适合浅水,适合初学者”。
高哥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还颇有斩获。兴致勃**来。
小睿和静儿,鱼舱,船舱,甲板,满世界乱窜,开心的笑着,小脸吹的通红。
“俞哥,请讲讲你们捕鱼的趣事,好吗”?
蓉儿微笑着请求。
“哈哈哈,趣事还真不少。先讲一个最可爱的鱼吧。
巨骨舌鱼,也叫作海象鱼。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生物,很多的科学家都称它为“活化石”。最长可以长到6米,重量可以高达100公斤。有时候,渔民一个人是扛不起来的。
在巨骨舌鱼面前,人类看起来特别的渺小,因为人类的身高2米就算是很不错了,和这些巨无霸相比较而言,人类看起来有点娇小。
渔民出行捕捞这种鱼的时候,很少会愿意单独出来的,即使捕捞的过程特别的顺利,因为巨骨舌鱼的体重,渔民一般情况下都会体力不支
巨骨舌鱼和人一样,特别的喜欢看热闹。他们尤其的喜欢人类,只要人类搅动水面,一连串的巨骨舌鱼就会聚拢在一起,渔民一次性就可以因此捕捞很多条鱼。
这是很笨的一种鱼类,体型笨重,脑子也不好使,行动特别的迟缓。渔民捕捞的时候只要按住它的脑袋,猛烈的敲打之后就可以轻松的获得。
最蠢萌的外国鱼,和国人一样最爱看热闹,当地政府禁捕都救不了它”!
“呵呵呵,还有这么笨笨的鱼啊”?
蓉儿轻轻笑着。
“嗯,还有一种现象,也很有趣”。
俞满仓继续讲述。
“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呵呵,我们以后,也照着执行了”。
满仓笑着说,古铜色的脸上,有些睿智,更多的是沧桑。
“哎,对了,你们出海捕鱼,最害怕捕到什么鱼啊”?
我也来了兴趣,问。
“呵呵,在广阔的大海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神奇宝贝,有些温驯,也有一些很凶狠,我们在大海里捕鱼时最怕遇到那些凶恶的神奇宝贝,轻则猎物被抢走,重则连小命都不保。那这些恶霸神奇宝贝都有谁呢?
好坏星是一种有毒的神奇宝贝,被它头上的毒刺扎到是很危险的事情。它们常常活跃与海底和礁石,如果渔民将船停靠在礁石旁,一定要留意附近是否有好坏星出没,因为成群的好坏星极具攻击性,特别危险,要赶紧离开。
暴鲤龙是凶暴神奇宝贝,脾气特别坏,总是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人类和其他神奇宝贝们。如果渔民的船只行驶到它们居住的领域附近,暴鲤龙一定会毫不留情的展开攻击,届时一定是船毁人伤。
毒刺水母与玛瑙水母是群居的神奇宝贝,它们经常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海上,依靠群体的力量将比它们弱小的鱼类神奇宝贝一网打尽。如果看到比它们强大的人类或神奇宝贝则会灰溜溜的躲开,所以它们被叫做“海中流氓”。因此,渔民们在单独捕鱼时,遇到了毒刺水母群一定会离开,不然的话肯定会被它们的毒刺攻击,抢走猎物。
利牙鱼,非常凶暴的神奇宝贝,拥有一口锋利的牙齿,会集体行动,有时还会袭击人类船只,使船只沉没。至于它的进化型巨齿鲨,力量更加强大,口中的利齿能够将钢板咬断,而且速度非常快,会在出其不意的状况下攻击渔民,是海中的恶霸,非常令人害怕。
胖嘟嘟它们是会吸食生命的神奇宝贝,因为喜欢生命的能量,尤其是人类的生命能量,所以它们常常会攻击海面过往的船只。胖嘟嘟它们会先将船只弄沉,然后趁着船员们溺水后,将他们生命慢慢吸走,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神奇宝贝。
垃垃藻和毒拉蜜妮能够喷射出有腐蚀性的剧毒,而且它们的领域感特别强,一旦有其他生命靠近它们的海域范围,就会毫不客气的进行攻击。据说误入毒拉蜜妮它们海域的船只是无法平安回来的,因而它们都成为了渔民与海员之间的噩梦与禁忌”。
俞满仓讲完了,还心有余悸。
“哎,满仓啊,我听说,还有海洋强盗,庞然大物的,自己不抓鱼,专门抢你们渔民的辛勤成果,是吗”?
金哥,喝了口茶,也好奇。
“嗯呀,有这么回事。如果遇到它们,咱只有欲哭无泪,白辛苦一场了!来来回回几十万元的花费,打水漂了”。
俞满仓,有些忧郁的说。
“有一次,一头身长4米的大白鲨耍弄我们,偷走了我们钓上来的鲷鱼。
当时,在我们正要收回鱼线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尽情享用了我们所钓上来的鲷鱼。
这头大白鲨游到了船的后部,然后叼着一条鲷鱼的头,把它拖下了同伴的鱼线。就这样从一艘船到另一艘船,破坏了鱼线,并偷走了网中的鲷鱼。我们大约损失了10条左右的鱼。这头大白鲨绕着渔船徘徊了大约一个小时,过程挺刺激,这种场面不是经常有机会看到。
最要命的是,除了鲸鲨也偷鱼外,连可爱的海豚也学坏了,跟着偷鱼。
海豚学会跟踪渔船、偷吃网里的鱼,对我们的生计构成威胁。海豚很聪明,他们会跟着船。
由于赖以为生的食物数量减少,海豚发现觅食难度变大,于是“盯上”了渔船。它们潜伏在港口周围,跟踪渔船。一旦发现渔船有收获,便用锋利的牙齿撕开渔网,享受免费大餐。
能够带回地面的渔获量价值减少了70%,收入都不够付油钱”。
俞满仓讲完了,叹息一声。
“报告老板,我们打捞起一条奇怪的鱼,请你去看看吧”。
一个渔民走过来报告。
一条形状奇怪的大鱼,它的身体又圆又扁,嘴巴特别小,鱼身和鱼腹上各有一个长而尖的鳍,而尾鳍却几乎不存在。
“啊,赶紧放了吧,菩萨保佑”。
俞满仓仔细一瞅,脸色大变,立马吩咐。
原来这条鱼的名字叫“翻车鱼”,靠大海吃饭的渔民,讲究非常多,吃鱼都不翻鱼更别说捞到翻车鱼了,所以渔民很忌讳这种鱼,捞到这种鱼代表不吉利,必须要放生保平安
我从他们的对话和神情中,看得出来气氛很紧张,不敢有一丝大意,毕竟在海上漂的亲人都希望平安比一切重要,除了这种鱼以外,还有海龟、海豚等网到了都要尽快放生。
几位渔民吓得赶紧放生。最终在几个人的努力下,把这条怪鱼放回了大海,这条鱼因为有个好名字捡回了一条命。
“哦,你们的规矩挺多的嘛”!
牛娜笑着说。
“嘿嘿,这算什么?
在我们东海各渔岛,在渔港、渔家,特别是在出海捕捞作业,或是正在航行途中的渔船,鱼鲜食俗乃至日常饮食习俗中,都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是东海渔岛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殊风异俗。这些殊风异俗,不仅世代相传,而且约束甚严,无论是岛上、船上渔家自身,还是外来之客,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被认为是大不尊,或是不吉利。
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鱼身。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或是石斑鱼,虎头鱼等各种鱼类,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鱼内脏,而保留“全鱼”,鱼体中间划几刀,以使油、酱之类佐料渗人鱼肉入味。烹饪熟了之后,端上桌来也是全鱼。吃鱼时,一般是主人先以筷指鱼示请,请客人尝第一筷,然后宾主一道食用,甚为好客、热情。但这一面鱼体的鱼肉吃净后,却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不仅主人自己不会去翻鱼身,也不让客人去翻鱼身。总是由主人预早持筷,从上一面已用过的鱼体的鱼刺空逢里将筷子伸进去,再细心地拨拉出整块的针肉,请客人食用,以此示范,以后客人即会自动按主人的方法食用骨架下未用过的鱼肉,而不去翻鱼身。吃鱼时不仅筷子不能拨翻鱼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主人总是在作示范动的同时说:“顺着再吃!”身处东海外海的渔民,素以豪爽、好客闻名于世,而在吃鱼这件事上为何有如此严格而细致的规矩和习惯呢?归根结底,是为了避免一个“翻”字出口,或有“翻”的动作出现。这个反映在鱼身上的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是绝对不愿有船“翻”的事发生。再则,渔民视船为“木龙”,而龙又是鱼所变,所谓“龙鱼”、“鱼龙”之说,即是此意。由船不能翻,到“木龙”不能翻,到鱼不能翻,皆因“鱼”和“龙”紧密相连,且又事关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一家生计所在,故而“吃鱼不能翻鱼身”也就成为一道俗定的规矩,被所有渔家人所认同和严格遵守。无论是在渔民家里,或是渔船上,这个习俗都不能违反。因此,若有老客带新客上渔岛,进渔家作客,总是首先把这个特殊的风俗习惯告知新客遵行无误。若客人主动遵守渔家这个习俗,渔家会对客人更加敬重、客气。光”、“吃完”、或“吃尽”。吃鱼不能说“吃在大陆城乡,不管是家庭或是饭店、餐馆,碗里、盆中的鱼吃完了,就说鱼吃完了,或是鱼吃净了。可在海岛渔村,无论是在渔船上,还是在渔民家里作客,甚而在饭店和渔家人一起聚餐,都不能说“鱼吃光了”、“鱼吃完了”之类的话。种种忌讳,也颇具渔岛特色。
渔家饮食中还有其他羹匙不能背朝上搁置。在渔船上或渔家作客,你会看到,渔家人在吃羹或汤食中,所用羹匙,都是背朝下平放在桌上或碟中,而决不会将匙背朝上搁在羹汤碗沿,男女老幼皆遵循这个习俗。这是因为渔民及其家人最忌讳“翻”船之类现象。羹匙形状像船,渔家人从心理上不愿意看到羹匙倒置的现象,反映了渔家人祈求海上平安的心愿。筷子不能横搁碗上。和羹匙不能背朝上搁置一样,在渔船或渔民家里,筷子横搁碗沿上,也是一大忌讳。渔民海上捕捞航行,船触礁搁浅,是最忌讳的事之一。筷子横搁碗沿上,近似船搁礁状,因而就在渔村形成了筷子不能横搁碗、盆沿口上的习俗。渔船上或渔民家里打水的吊桶不能叫“打水桶”。在渔村,特别是在渔船上,渔民洗鱼、烧饭、做鱼羹,总要用打水的小木桶往淡水舱打水,或往大海里打水。但渔民却称呼这打水的小木桶为“吊亮桶”,而忌讳叫“打水桶”。渔岛方言,“水”与“输”谐音,渔民盼望出海生产年年有盈余,忌讳输,因而就产生叫打水桶为“吊亮桶”之习俗”。
俞满仓讲完了,我们都还云里雾里,太讲究了,慢慢体会吧。
中午。我们在海上享用钓起来的鲳鱼,还有野生大黄鱼、梭子蟹。
自古以来,渔民的生活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一个“鱼”字。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而且,现在有不少鱼和海鲜的吃法,就是由古传今。当时海边人家食鱼,最喜欢的还是用烩法,不仅制作更为精细,而且添以佐料。
带上船的鱼乍鱼,其实就是现今的醉鱼。先将鱼肉切成薄片,在醉鱼的坛或甏内撒入盐、香料,浇以酒,然后,一层鱼片一层佐料,待鱼片层层叠满后密封坛口或甏口,置月余或二三月即可食之。制食鱼鲞,古今皆颇盛行。剖晒鱼鲞,春秋时代就已开始。
鱼羹,则是渔家海鲜饮食中一大风味食品。鱼、蟹之肉,皆可为主料做羹。有黄鱼羹、鲳鱼羹、鲈鱼羹和蟹肉羹等。正因为鱼羹是海岛渔家的家常菜肴,又比较容易显露烹饪者的技艺,因此从古至今,渔姑、渔嫂总是把做鱼羹和织渔一样,作为自己必须要掌握的手艺。渔家新媳妇在夫家,脱去新嫁衣,就要为公婆做一顿鱼羹。要是谁家的新娘子鱼羹做得好,很快就会传遍渔村,受到渔家乡亲的赞扬和尊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鱼羹成为岛民一道美味佳肴。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喜宴,都有一道精制的鱼羹。
鱼粥、鱼饭,也是海鲜风味美食。制作鱼粥和鱼饭,一般选用新鲜带鱼。冬季带鱼汛,每逢头水带鱼上市或到冬至节时,东海一带渔岛上的渔户人家,总喜欢做满满一锅带鱼粥或带鱼饭,让家人尽情品尝。做鱼粥、鱼饭,通常是选用 0.5 公斤至 1 公斤重的中条鲜带鱼,去头尾、内脏、洗净后,用利刃“批”下鱼肉,放进煮得八成熟的粥锅或饭锅,再加入些许葱花或青菜,这样,雪白的米粥,晶莹的鱼肉,还有葱香,异香醉人,令你食后永世难忘。
“鱼打冻”和年年有余(鱼)。每逢年三十,渔岛上家家户户的食橱里,都有数碗或十数碗打成冻状的鲜鱼,这是渔家所特有的一种海鲜饮食风俗,叫“年年有鱼(余)”。在旧岁、新年相交替的除夕之夜,每户渔家都要红烧一锅鲜黄鱼、鲜鱼免鱼或鲜带鱼,盛满碗,一碗一碗存放于食橱中,由于春节前后海岛上气温较低,碗中鱼都会结冻,数天内不会变质,将上年留下的鱼,新年中一碗一碗慢慢地吃,寓有“年年有鱼(余)”之意,寄托了渔家人企盼年年丰收的美好愿望。
丰盛的渔家宴!
还喝了点啤酒。吹着风,晒着太阳,金哥们和我们都横惬意,品尝了如此多的海味。
过了半小时后,俞满仓在海上通过探鱼器找到鱼群后,再通过对讲机通知二船船长准备下网。一网撒下去,一对船要拖着渔网行驶三四个小时后才收网。网包被船上的吊杆拉出水面。
在海上作业时,一名大副嘴里的哨子相当于指挥棒,每个步骤都要听从哨音。
两小时后,人们被大副急促尖锐的哨音叫醒,从昏沉欲睡中起来,开始收网。巨大的网包被高高吊起,船身被压的向一侧倾斜,这一网收获着实不小。
倒出来的鱼铺满了半侧的夹板,船员们预计这一网能有五千多斤沉。鱼被打上后,为了保证渔获的新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分拣、冷藏。五千多斤鱼分装进了200个鱼框里,铺满了渔船的整个前甲板。
冷藏之前,把每箱鱼用海水进行冲洗,洗去鱼身上脏乱的东西。把鱼获放进甲板下的冰舱里。
这种近海的渔船不具备制冷功能,只能用提前准备的冰块对鱼进行保鲜。
其中,有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鱼,两位船员笑得合不拢嘴。船员们怕冰块压坏这条大鱼,将它单独进行保鲜。
看着这一筐筐的海鱼,俞满仓和船员都很开心,我也对他们表示了祝贺。满仓笑着对我们说,“不是每次都收获这么多的,有时一网上来只有三四条小小的鱼”。
大家干起活来什么也顾不上,弄得眼睛、鼻子和耳朵周围全都粘着小鱼。
船长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驾驶室里,吃饭也不例外。船上的生活比较乏味,船员们基本上除了睡觉就是看手机。
因为时间原因,俞满仓决定返航。汽笛鸣叫,五星红旗在前面桅杆上,迎风飘扬。
这次短程远海航行,我体会颇深。
返航途中,我还问起了俞满仓从事捕鱼的感觉。
“嗯,你说这个啊?两个字,艰难。
工作非常辛苦。船员是否休息,得根据撒网的情况来看,在海上的风浪与机器声中入睡,一次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
还有,现在渔业资源已经少多了。十多年前只撒五六网就可以装满。虽然今年休渔期延长了一个月,但并没有感觉出鱼多了多少。
另外,出海打渔的船员难招,而且已经很少有年轻人了。这次出海的船员,平均年龄已达45岁。过去,一艘船上,固定岗位有8-9个,因为近几年渔业资源不理想,船主压缩人力,每条船上凑齐6个人就可以开船。
我们出海的时间不规律,要看天气,避开大风大浪的天气。出海时间从一天到几天乃至半月不等,航程有近海也有远海,如果近海的鱼不够打了,就只有选择到远处去找鱼了”。
“哎,我想问问,你们出海时,遇到其他渔船有难,会救援吗”?
朱子摄影完了,凑过来,很感兴趣的问。
“当然了!同在大海,看到渔船,会很激动的!就像大漠戈壁,见到同类一样。我们就曾经救过外国渔民。
当然了,有一次,我们的渔船,遇到狂风,翻船了。危难关头,祖国的军舰拉练经过,把我们全部拯救了,当时,那个激动啊!
祖国强大了,我们在公海捕鱼,心里也踏实!胆子也大多了”。
俞满仓感动的泪花出来,只有在大海经历了生死,你才能知道,同胞,就是你的家人!
渔船到港后,船主直接将鱼装到鱼贩子的的箱货车上。
回港后,镇长迎面走来。
“刘土鱼啊,听说,你要回东海了吗”?
他微笑着说。
“嗯,打算明天走。不过,我还会回来的”。
我也有些难过,突然要离开朝夕相处,善良而淳朴的人们。
“你小子,不够意思啊!怎么的,也得告诉我们一声啊!这样吧,今晚我通知几个人给你饯行。也请你的朋友们参加,成吗”?
镇长热情的说。
“啊呀,我们的机票,是晚上的,现在就该出发了”!
牛娜很感动,但她还是说明时间很紧。
“呵呵呵,退票,改签,今晚请你们尝尝卧牛山的野味,好吗?大老远的,大家难得来一回”。
镇长耐心的挽留。
几个人一商量,决定留下来,只有高哥有点犹豫,说事情多。
“哈哈哈,咱都是体制中人,偶尔请个假,也不算对不起革命吧?再说了,你们是远方来的客人,也要我们尽尽地主之谊嘛”!
镇长很会说话。
在金哥劝说下,高哥也愉快接受了。于是,改签,请假,不亦乐乎。
晚上,在镇长家,办了满满三桌。
宾主尽欢,大醉。
第二天早上,本来要和金哥们、子江们一起返回东海的。俞满仓和乐老实,死活不干。
没办法,又留了一天。
晚上,告诉俞满仓,“沿海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网箱养海鲜了,包括黑头鱼,紫菜,甚至还有最好吃的海胆,如果你承包近海养殖,说不定,也是一条路”。
“啊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谢谢你,土鱼老弟”。
俞满仓满面红光。
“不过,得提防来自空中和大海的强盗哦,比如海鸥,鱼鹰,还有章鱼和螃蟹”。
我在大连,听养殖户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小偷,还有强盗的故事。
“嗯哪,我得再敬你三杯!镇长啊,我第一个报名,承包海鲜渔场,行吗”?
俞满仓转头,对着镇长嚷嚷。
“刘土鱼啊,你可真是我们的农友,渔友啊!以后,常回来看看吧!我们大家会想你的”!
镇长也很感慨,握着我的手说。
下午已经交代蓉儿,所有事情。还有一个月放暑假,儿子小睿,不想跟我去东海,蓉儿说,交给我吧。等下学期,再转学吧。
没想到,这小子留恋小岛的生活,还有小朋友,竟然又待了两年,直到上初中,才回到了东海。
去清清老婆的墓地,祭奠、整理了一番,强忍着泪水,离开了。
晚上,稻谷看护和收割的事,酒桌上,拜托了乐老实。他也满口答应。
心里一轻松,喝得酩酊大醉。
夜晚,在镇上的家里,突然做了个很浪漫的梦。
清清老婆,在花丛中,姗姗而来。
激动的我,跑上前去,我们在花的海洋里,拥抱,亲吻,狠狠的爱着对方!
在一次次海浪呼啸中,我铭心刻骨的思念,终于,彻底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