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估分与报志愿(三)(1 / 1)夜雨233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张帆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快走几步来到教室门口,皱着眉问道:“宋骥,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我不想上大学了。”宋骥低着头,小声说道。

怎么回事?张帆上下打量了一下宋骥,见他头发凌乱,眼眶微红,显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才让他变得如此。张帆拉着宋骥来到教室后面,给其他同学打了个眼色,然后问道:“前两天不还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说不要上学了?”

宋骥痛苦的抓了抓头发,抿着嘴一言不发。张帆见他不愿意说,也有点无奈。这种事除非他本人开口,否则根本没法强迫。

这时林语寒见这边好像出了点问题,好心的走了过来,打着口型无声的问道:“怎么了?”

张帆递了个眼色,拉着林语寒走到一边,低声把宋骥的事说了几句。林语寒点了点头道:“我来试试吧!”说着走了过去,等宋骥的情绪稳定下来。

等了好半天,宋骥这才稳定下来。林语寒温声软语的问了一会,把情况摸清楚了。然后她朝着张帆招手,张帆过来问道:“怎么回事到底?”

“宋骥的家里有点困难,可能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交不起。”林语寒有些忧伤的道。明明考上了大学,可学费不够,这种情况无疑是残酷的。

张帆叹了口气,他现在也没钱。上大学这件事对于每个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张帆沉吟了一下,问道:“宋骥,你看看能不能管家里的亲戚什么的借一笔钱,大学里应该有奖学金和助学金之类的东西,你可以先上学,然后到大学再申请这方面的补助。”

“有这种事?”宋骥一听眼睛登时就瞪圆了。他抹了把脸道:“张帆,上大学可以拿补助的?真的有这种事吗?”

“当然了。”张帆想了想道:“鉴于你家里现在这个情况,我建议你考师范类的院校,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师范类的院校向来都是有补助的。在90年代,一个学生每月大概能拿到30多块钱的补助。虽然不多,但如果学生平时省着点花,家里再能支援一点的话,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的。再加上有些大城市也逐渐开始流行大学生兼职,周末再去做做兼职,兴许每个学期还能攒下来一点钱。

宋骥听了张帆跟他说的师范类院校的种种好处后,顿时有些心动了。说实话,如果不是逼到了实在无奈的份上,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学又有谁不想上呢?宋骥又跟张帆反复了解了助学金,奖学金等等相关的事项。张帆对90年代初的政策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可以肯定,奖学金是一定能有的。

最后,在参考了宋骥的意愿后,张帆给他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其实报这个系,张帆也是有点小想法的。在刚进入21世纪时,学校的“补课”风潮开始风靡。那时候还未开始打击课外补课,很多老师靠着补课着实赚了点钱。而选择物理这么一个理科,当然以后补课也会方便一些。张帆能帮的都已经帮到了,至于宋骥将来能混成什么样,那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第二天,正式的填报志愿开始了。张帆带着扬帆小组的同学们隔了几个月,首次回到了三年二班的班级里。同学们看着张帆等人回来,都有些侧目。与班级里大多惴惴不安的表情不同,扬帆小组的同学们显得非常放松,很有自信。就从精神面貌上来看,小组里的同学和其他人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王寒阴着脸看着张帆等人,他和魏树强估出来的分差不多,两人都是560多分,准备双双报考绥宁理工大学了。等见到张帆等人进来,王寒不禁酸了一句:“瞅他们那样,好像考上青华燕大了一样!”

“张帆,你准备报哪个学校啊?”王寒话音未落,教室里就有人问了一句。大家都考完了试,放松的很。班主任关老师虽然在上面坐着,但是也不会阻止同学们闲聊了。

“哦,我啊?我准备报青华大学计算机系。”张帆早就打定主意要报青华了。前两天他的估分是646分,按分数看足够了。

王寒没想到张帆真的要报青华,嘴里哼了一声,低声道:“吹牛谁不会!”然后就转过头和魏树强聊天去了。魏树强面色略带复杂的看了一眼王寒,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早上9点多,班主任老师拿了一摞填报志愿表回到了教室。将所有志愿表都发下去后,关老师道:“大家都看一下,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一定不要忘记填了。相信你们之前也有过考虑都要报哪个学校,哪个志愿了。大家写好之后把表格中午之前交给我。”

张帆拿到这张表格,看了看与前世高考时填报志愿的表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过这种都是大同小异。张帆深吸了一口气,拿出钢笔,在“第一志愿”上郑重的写下了“青华大学——计算机系”几个字。

林语寒坐在张帆旁边,看着他一笔一划的写下“青华大学”四个字,眼中不禁流露出羡慕与向往的神色。中国的学子,在小的时候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将来到底去青华,还是去燕大”。——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从中也能看出来中国人对这两所高校的向往。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两所高校,青华和燕大就仿佛两颗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其他所有的名校在名气,科研实力上都要逊色三分。林语寒所报的燕京邮电学院虽然也是将来的211重点大学,她选修的通信工程专业更是学校的主打专业。可与青华一比,名气上差的还是很多的。

至于第二志愿,张帆就没有过多的指示了。因为他对非重点本科(也就是二本)也不够了解。他填报的第二志愿是位于煤都市的绥宁石油化工大学,虽然他不可能去这个学校。

等扬帆小组的同学们将志愿填好,张帆先拿来看了看。见大家填写的都没什么问题了,这才拿着一摞表格,交给了班主任老师。

关老师接过这一摞纸,第一张一上来,就看到了张帆的“青华大学”四个字似乎闪着光一样直透眼帘。关老师拿过张帆的这张志愿表,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张帆,你这个志愿,有没有把握?”

张帆微微一笑,说道:“老师,我平时的水平您也知道,我估分估了640多分,应该没问题。”

“哦,那就好!”关老师见张帆信心满满,也就放下心了。转头又拿过扬帆小组里剩下的表格看了看,等全看完了,关老师不禁问道:“张帆,这些同学的志愿都是你给报的?”

“啊?不是!”张帆怎么能把这种事承认下来,他解释道:“是我根据他们想学的东西和想去的城市给出的建议,然后大家自己拿主意的。”

“哦......”关老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决定挑明了说。她缓缓的道:“张帆,你看你们小组的,报的全是国家重点大学,这个是不是......”说到这关老师没继续说下去,意思是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了?

“老师,这您放心,我是先组织估分,后报的志愿。而且也参考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肯定没问题的。”张帆没想到老师看到这么多重点大学的志愿,反而有点瞻前顾后了。

“那,你小组里的这些人,都能考上重点?”关老师试探着问道。1990年的高考可不比将来扩招后。全国的录取率算上大中专院校也只有22%。煤都二中虽然是好学校,三年二班也是一个重点班。可每年能有一半的同学考上重点大学就不错了。剩下的大多数是非重点(二本),有的垫底的个别同学甚至会去上专科。现在张帆小组8个人全部重点,有的还是国内的名校,这让关老师有点不敢相信。

“呃......这个我也不敢说啊!”张帆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这老师怎么还迷信上了。他只能安慰道:“老师,您放心,只要不出意外,肯定没问题的。”

关老师点了点头,也只得相信张帆的说法。转头去收其它同学的志愿单。

贾明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在志愿表上写下了“绥宁石油化工大学”。他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下,后期虽然追了一段,但估分也只是刚刚过了重点线而已。

不过贾明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在他看来,宁为鸡头不当凤尾,与其上那些不太好的重点专业,不如去非重点学校选个好专业。于是他果断报了本市的绥宁石油化工大学,选择了油气储运专业。这个专业在90年代还相当吃香,毕业以后直接进入煤都市石油一厂工作,算是很不错的专业了。

就在同学们填报专业时,高考的阅卷也在紧张的进行中。同学们不会知道,在绝密的高考阅卷点里,此时正在刮起一阵风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