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名了?什么情况?”张帆被赵海川没头没脑的这一句搞的晕头转向。他侧身让赵海川先进来,然后问道。
“叔叔阿姨好!”赵海川先是跟张建国和谭慧问了好,这才对张帆道:“你还不知道呢啊?电视台播了你的访谈了!你现在在咱们煤都市也算个名人了啊!”
“这么快?”张帆心道距离录制也就半个月吧?怎么会这么快的?他却忘了,90年代本身就没什么娱乐节目,所以这种新颖的访谈类节目一经录制肯定是一路绿灯,直到播出。
在8-90年代初,一大批国产优秀电视剧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收视神话。《红楼梦》曾经在1987年创下94%的收视率,而1990年的《渴望》的创下了恐怖的98%收视率。可以说在这些电视剧播放时间段,是真正的万人空巷。有的家里没有电视的人甚至会搬着椅子去邻居家,亲戚家看电视,大家一起聊天吹牛,等电视剧结束之后再各回各家。
在这种恐怖的宣传能力之下,张帆在煤都市不敢说已经家喻户晓,至少也已经算小有名气了。赵海川告诉张帆,听小道消息说,绥宁省省政府那边也把这盘录像带借了去,据说要在绥宁卫视全省播出了,让张帆留意这几天的电视。
“海川,你刚刚说什么?小帆的访谈?”谭慧听到两个孩子的聊天声,从卧室走了出来。张建国跟在后面虽然没问,但也显得颇为关切。
“叔叔阿姨,你们还不知道啊?张帆前一阵在电视台的访谈在煤都市电视台播出了!”赵海川知道好友上了电视,显然颇为兴奋。手舞足蹈的给张建国和谭慧讲了一遍到底怎么回事。
“嗨!”谭慧一拍门框,叹气道:“我和你叔叔这几天光顾着看华夏台了!真是......哎......”
“没事啊阿姨,您没听我刚才说嘛,马上省里也要播了,您这几天关注着点绥宁卫视!”
“是吗?哎呀!那可得看看!老张你去买张报纸,我记得上面有节目表的!”谭慧推了一下张建国,让他去买报纸。
“你看看你,急什么!”张建国用眼神示意谭慧,还有孩子在呢,别这么着急。可谭慧掐着腰看着张建国,张建国别不过妻子,进屋去拿外衣了。
赵海川来找张帆其实也没别的事,就是知道了这件事赶过来报个喜。他见张建国要出门,于是喊了一声:“张叔叔,我跟你一起出去。”然后他又跟张帆说:“小帆,等你这两天忙完了,咱们再聚聚,要不可就没机会了!”
张帆点头。他出门的事提前跟赵海川打过招呼,只是赵海川不知道张帆做的那款游戏卖了多少钱而已。
等赵海川走了,谭慧道:“对了儿子,海川一说我才想起来,你出门这次说卖游戏,卖的怎么样啊?”
“呃......”张帆迟疑了一下说道:“等爸回来之后我一起跟您俩说吧。”
“嗯,也行!”谭慧没多想,笑呵呵的继续说道:“儿子啊,你可是真有出息了!才18岁就上了电视。你妈妈我都一把年纪了,顶多上个厂内自己办的报纸!记住戒骄戒躁,继续加油啊!”
张帆自然点头,表示将来会继续努力。
“张帆,张帆,烦死了!我讨厌张帆啊!”——就在张帆和母亲聊天时,在奉阳市,有一个青年咬牙切齿的发泄道。
这个青年长的也颇为精神,白白净净的脸庞,将近1米8的身高,留着短发。虽然没有张帆那么帅气,但看上去也是挺阳光的一个青年。
“国轩,有什么事吗?”母亲听到儿子在自己的屋里大喊了几声,虽然听不清楚,但隐约感觉儿子的状态不是太好,于是出声相询。
“妈,我没事!”李国轩狠狠的吸了口气,缓缓的吐出,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作为1990年的绥宁省高考状元,李国轩可能是历史上最憋屈的状元之一了。在高考成绩还没出来时,一份《华夏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就让李国轩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煤都二中三年二班张帆”。
早在高考前,李国轩就已经定下了一定要拿状元的目标。并且,高考时李国轩觉得自己发挥的非常出色。就连出的明显难度超标的数学也全做了出来,而考完的估分更是估出了645分的高分。可这边成绩还没出来,那边《华夏日报》上居然刊登了一篇高中生写的文章,更要命的是,还是和他一个省的。李国轩顿感有些不妙。
果然,李国轩的感觉是准确的。在成绩下来之后,李国轩还是顺利的考了全省第一,拿下了“1990年绥宁省高考状元”这个称号。可经过“张帆事件”的这么一轰炸,大家似乎对李国轩考中状元这个事显得颇为冷淡!更有甚者,李国轩在回到学校接受表彰时,居然还有人问他认不认识张帆!
张帆!张帆!张帆!烦死了!从录取通知书下来到现在已经快半个月了,李国轩也不爽了半个月。因为总是有人在赞美他是高考状元时,时不时的会问一句:“国轩啊!我听说在华夏日报上发表文章的那个张帆学习也挺好的,你认识他吗?”
我认识你妹啊!如果李国轩知道后世还有这么一句流行语的话,相信他一定会用这句话回应那些这么问他的人。李国轩现在已经基本不怎么出门了。在刚刚知道自己是状元时,李国轩是很愿意出去享受一下大家羡慕,惊讶的目光的。可自从他发现人们总是把他和张帆若有若无的联系到一起后,他就越来越不爱出门,而是选择呆在家里。
父母看儿子考了状元,居然一点都没有骄傲的样子。反而是每天面色严肃的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不禁颇为欣慰。李国轩的父母都是高校的老师,家教还是很严格的。见儿子这么听话,李母居然有一次罕见的建议儿子多出去走走。马上要上大学了嘛,自然不能再像高中那样管束了。
李国轩倒是铁了心呆在家里了,可没想到,他不找事,事又来找他了!好不容易过了十多天,大家已经不再讨论张帆的作文上报纸的事了。没想到煤都市居然做了一个关于张帆的纪录片,这个叫张帆的小子,又一次“刷屏”了。
听说这几天绥宁卫视也把煤都市的访谈节目拿了过来,准备当作教育典型在绥宁卫视播放。李国轩不禁觉得有些委屈。要按“教育”,他才是最成功的人好吧?好歹我也是个高考状元,可大家为什么就死盯着这个张帆不撒手呢?他却不知,高考状元年年都有,可能把作文写到华夏日报上的学生可不多见。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句话:物以稀为贵。
李国轩实在是被张帆搅得心烦意乱。他翻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觉得只有这时,他才能找回一些自信。
看着上面的“青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字样,李国轩不禁暗想,这个张帆学习想必也不错吧?如果他也能考上青华或者燕大,到时候还真要见识一下,这个小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而此时的张帆,则完全没有“神圣”的样子。而是坐在椅子上哭笑不得的看着父母。
在张建国回家后,张帆跟父母汇报了一下自己去南广的事。讲到最后,自然是要谈到游戏出售的结果。张帆小心的看了一眼父母,然后缓缓说道:“爸,妈,人家没直接给现金,而是给我办了一个存折把钱存到存折里了。”
“嘿!这公司真是怪哈!”谭慧奇怪的道:“怎么还给存在存折里了?到底是多少钱啊?”
“呃......挺多钱的。”张帆看着母亲的那个表情,估计在她老人家眼里看来,这个游戏能卖个2-3000块钱就已经很不错了吧?
“存折拿来我看看!”张建国作为老爹,一锤定音道。张帆听了,一边暗自翻找记忆中父母似乎没有什么心脏方面的隐疾,一边来到屋里,将存折拿了出来。
张建国单手接过存折,另一只手一捻,熟练的翻开了存折。只见他很随意的瞟了一眼存折上的数字,然后就石化在了那里。
“咋回事啊?多少钱啊?”谭慧见丈夫看了一眼存折就不说话了,不禁有些着急,一把拿过存折道:“你说说你,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老走神呢?我看你是有点老年痴......”
这个“呆”字还没说出来,谭慧就看清了存折上的数字。她也和张建国一样先是呆了一下,然后马上丢下存折返身回屋。过了不到30秒,谭慧戴着老花镜又走了出来,边走边道:“这岁数大了眼神也不好使了!没有镜子是彻底看不清东西喽!”
等谭慧戴好了眼镜,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又数了数,5个零,是二十万!她这才颤巍巍的问张帆:“儿......儿子,你这个游戏,卖了二十万?”
“嗯。”张帆看父母有有点傻眼了,也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闷闷的嗯了一声,心想这个数字对父母是不是有点刺激太大了?
“等会!我看看!”张建国这时回过神来,一把扯过存折道:“我检查检查,该不会是假的吧?”
张帆哭笑不得的道:“爸,你想啥呢?不信你去银行去取一下看看能不能取出钱来不就得了!”
张建国听了,好像被儿子提醒了一样,回身穿上衣服就往外走,只留下张帆和母亲大眼瞪小眼的在风中凌乱。张帆心里叫苦,暗道:“早知道就先取出来点,骗骗爸妈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