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殿之后,就是后廷,是皇帝和嫔妃们的生活起居之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宫。
复隆皇帝的后宫没有那么多的嫔妃,也不像我大清有那么多乱七糟的讲究,更不会出现“翻牌子临幸”的情形。
虽然贵为天家,皇帝皇后的私生活和普通的夫妻并没有太大分别,用了些“晚点”之后,小两口又说了会闲话也就安歇了。
刚刚宽衣解带,左右服侍的宫娥还没有退下去,就传来高起潜和张启阳有紧急军情奏请面见的消息。
按说已经这么晚了,皇帝肯定不会接见。
但是在这一点上,复隆皇帝很象他的老爹崇祯,很是有点勤勉国事的风格。
张启阳和高起潜一起奏请面见,必然是有十万火急之事,是万万不能耽搁的。
“让他们进宫。”都已经这么晚了,索性直接在寝宫中召见:“让他们二人直接在前堂候着,朕马上就过去。”
已经上了床榻的复隆皇帝赶紧起身,连常服都没有穿,只是披了件子夹氅,很随意的用束带一扎就急匆匆的来了。
“搅扰万岁清宁,臣有罪!”
“二卿此时奏请面见,必有急事,你我君臣之间无需客套,还是直接说吧,到底发生了甚么?是洪承畴渡江南征了么?”
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就在江北,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复隆君臣最担心的就是清军突然渡江南下。
张启阳和高起潜二人深夜前来,难道是为了这个?
“江北暂无异动”说到这里,高起潜下意识的看了看张启阳。
张启阳目不斜视,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似乎完全没有看到高起潜的眼神儿。
作为监军,与朝廷沟通本就是他的责任,既然张启阳摆出一副闷嘴葫芦的神态,高起潜也就只能先开口了。
“甚么?西征?”听都这个消息之后,复隆皇帝的反应和不久之前的高起潜完全相同:震惊,无比的震惊!
好半天才缓过神来的皇帝还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不是要北伐的么?怎又改做西征了呢?”
高起潜又看了看张启阳,张启阳依旧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仿佛老僧入定一般,看这架势,他是不想开口讲话了。
高起潜只能自己做出解释:“伪清廷首要目标既在江南,洪承畴部为其重中之重。若贸然北伐,则清廷必命湖广阿济格部来援。若攻湖广,则洪承畴不敢轻动。”
这个战略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自古以来,大力倡导北伐的主战派都深得民心,当年的岳武穆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直以来,张启阳都把北伐口号喊的震天响,俨然就是主战派当中的核心人物,早已成为国朝的张武穆了。
朝野上下,方方面面都在为北伐做准备,可转眼之间北伐就成了西征,老母鸡变鸭了。
这么大的战略改变,以前你怎么不说?
偏偏要到北伐即将正式开始之时才紧急上奏?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一切全都是张启阳的手笔,高起潜根本就不知情。
若是高起潜知道的话,作为监军,他一定会对朝廷提起。
复隆皇帝虽然为人宽和厚道,但却不是傻子,立刻就明白过来,登时就火了:“这么大的事情,朕竟不知情,你这监军是怎么当的?”
监军是朝廷的代表,出了这么大的变动,到了这个节骨眼上高起潜才对皇帝提及,这已不是失职不失职的问题了,更不是昏庸无能你们简单,而是和张启阳串通一气欺上瞒下,把朝廷当猴儿耍了!
高起潜很委屈,他觉得自己比窦娥都冤。
张启阳这么干,摆明了就是要往死里坑他。
如果张启阳一直瞒着他高起潜,这事反而就好办了,到时候还可以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张启阳身上,毕竟他确实不知情,最多也就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失察之罪。
偏偏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张启阳对他说了实话,告诉他所谓的北伐不过是瞒天过海之计,分明就是要把他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逼迫高起潜承担责任。
这个时候高起潜要不紧急面见皇帝的话,那就不是“昏庸无能”或者“玩忽职守”了,而是“欺君误国”,这个罪名可就严重多了,就算是高起潜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而张启阳把实情告诉了高起潜,也就等于是告诉了朝廷,所有的责任推卸了个一干二净。
这一手就叫甩锅,而背黑锅者则就是高起潜了。
到了这个时候,张启阳就不能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装聋作哑了,因为这个责任太大,高起潜根本就扛不起来。
“陛下容禀。”张启阳知道自己必须开口了:“北伐改西征一事,其实早在三个月之前,臣就曾与高监军仔细商议过不下二十几次。”
这当然是在睁着眼说瞎话,高起潜也是刚刚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张启阳要不这么说的话,高起潜就真的完蛋了。
张启阳的目的是让这位监军大人背锅,而不是让他直接完蛋。
按照张启阳的胡说,早在三个月之前,高起潜就知道这个事儿。
所以,他不是玩忽职守,更不是昏庸无能,监军大人依旧对毅勇军中的内部事务有着非常强的掌控能力,而且和张大帅合作的非常愉快这就是张启阳要传达的意思。
这种话也就是听听而已,复隆皇帝未必就会真的相信。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高起潜这个监军早在三个月之前就知道真相,为何不对朝廷提起?
你这个监军是干什么吃的?
这分明就是和张启阳串通一气欺瞒朝廷?
“非是臣等有意欺瞒,而是迫不得已!”张启阳说道:“北伐一事,干系重大,陛下真的以为已做到了滴水不漏的绝密?恐怕不能吧?”
张启阳说道:“若臣所料不错,北伐事宜洪承畴早已知晓,甚而至于,bnbs、进攻方向、开战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早已摆在洪承畴的案头了!关于这一点,从洪承畴的种种部署就可以看得出来!”
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洪承畴屡屡调兵遣将军马调动非常频繁,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足以证明清军早就知道了北伐之事,而且知道的非常详细。
“那洪承畴老奸巨猾,不大容易对付,为了骗过你贼,也只能连朝廷和万岁一起骗了。”
按照张启阳的话说,既然我能把自己人都骗的团团转,洪承畴必然上当。
为了欺骗对手,不惜连皇帝本人都骗一骗。
“欺瞒朝廷,蒙蔽圣聪,实为臣与高监军之过也。”张启阳只承认这是自己和高监军的过错,却不认为是一种罪行,而且说的理直气壮:“但使能击败清廷,纵是惹了万岁的不快,招致朝廷非议,也不得不为之了!”
我和高监军之所以瞒着朝廷,就是单纯出于战略欺骗的考虑,而不是刻意欺骗皇帝。
我们为的是击败对手为的是光复北地,就算我们骗了朝廷,也骗的心安理得理直气壮!
明明是被张启阳坑了个半死,高起潜却不得不和张启阳一起唱双簧:“我朝不具备两线作战之能力,且长江防线过于漫长,最是易攻难守,唯有优先接触上游阿济格之威胁,方可保江南之固”
若是于江北洪承畴开战,湖广的阿济格一定会顺水而下,向江南新朝发出致命一击。
换一句话说,若是江北的洪承畴受到攻击,湖广的阿济格一定会从战略上进行策应,到时候的北伐就必然会出现两线作战的局面。
江南拥有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战的能力吗?
当然没有!
若是主动攻击阿济格呢?
因为平定江南是清廷的最优先目标,洪承畴不可能放弃这个目标,也就不可能倾尽全力的去策应湖广。
从具体的战术上来看,放任近在咫尺的洪承畴,反而去攻击远在湖广的阿济格,绝对是一个败笔。
但是,从战略上考虑,却是最稳妥的。
虽然复隆皇帝不是带兵出身的马上君主,但也看出了这个战略当中存在一个重大隐患:“攻略湖广,必然要抽调大量兵力,到时候江南空虚,若是洪承畴趁虚而入率军渡江。”
你们把主攻方向放在湖广,到时候洪承畴看到机会一定会趁势渡江。
到时候江南兵力空虚,岂不是更危险?
“陛下多虑了。”张启阳笑道:“毅勇军主力和扬州军,全都沿江列阵,何来兵力空虚的说法?”
毅勇军的主力战兵,还有扬州军全都是江南,怎么能说是兵力空虚呢?
毅勇军和扬州军曾经在江南打过多铎,并且大获全胜,有了这两支人马,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最主要的机动兵力都在江南,那你李吴山拿什么去攻击湖广呢?”
“攻略湖广,有军校的学生就已足够。”张启阳说的信心满满:“再加上大红狼部和闯军残部人马,已经廉金斗部和毅勇军的几个二等营头,一万三四千人马,够用了。”
张启阳的那些学生们,确实非常厉害,就算是不能击败阿济格,至少还能抵挡一阵,而且又是大奇袭的战术,想来应该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要不然的话,张启阳也不敢这么干。
事已至此,复隆皇帝就算不答应也得答应了,难道他还能彻底否定了张启阳的西征战略再来一次大的改动不成?
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张启阳和高起潜一起进宫,其用意绝不仅仅只是用既成事实胁迫皇帝承认西征,也不只是为西征争取了一个合法性,还是为了让皇帝本人为西征一事背书。
你这个当皇帝的不仅要承认并且支持西征,还得和我们一起继续玩弄瞒天过海的欺骗战略。
复隆皇帝吃惊的张大了嘴巴:“勇毅公的意思是不是要朕和你们一起撒谎?诓骗所有人?”
“这是战略欺骗,不是撒谎。”
关于西征的所有战略部署都已经就绪,就差张启阳的一道总攻命令了。
到了这个时候,欺骗战略不仅不能停止,反而要足尺加三,由皇帝本人出任这场惊天骗术的主角,继续假戏真做而且要把戏份做的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