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黑云压城,乌云翻滚不断,雷声接连响彻天地,吓坏了不少的生灵。
大雨倾盆而下,洗刷着天地之间污浊之气,也滋润了许久未沾到雨水的广阔大地。
道路之上已经没有了行人,偶有一两个穿着蓑衣的百姓急匆匆的走过,枝叶摇展,狂风大作,高大的树木上长得的宽大的枝叶也在雨中哗哗作响。
大雨之下,道路上忽然传来了一阵马儿嘶叫的声音,及人不停大声呵斥的叫声。远远地,只见道路上当先出现了两名骑马的骑士,这两人身披铠甲,外面套着蓑衣,一手勒着缰绳,另一手举着一支高大的长戟,且他们二人的腰间还各配了一把横刀。
跟在两人身后的是两队步兵,大约十几人左右,除当先一人外,其余之人皆是手持长枪,他们正冒着顶头大雨紧跟着跑在骑士之后。
接着,一辆马车出现,车轱辘溅起地上一滩滩的水。在马车的旁边,还有一人正骑马守护在马车旁,不过这应该是一个下人之类的人。
突然,那个马车的车夫大喊道“雨太大了,大人吩咐赶紧找个地方避雨。”
这一行人又走了一段路,那领头的两名骑士突然发现在路旁有一间茅草搭盖的棚,似乎是给行人用来休息的地方,茅草棚较大,这会儿其中已经有了人在里面。
一名骑士挥动手中那个有三米长的长戟指着茅草棚,不顾从脸上流进嘴里的水滴喊道“到那里去暂避一下。”
随后,他们这些人就跑向了茅草棚。
拉着马车的马儿在茅草棚前被驾车之人制止住了脚步,车夫麻溜的下了车,然后抬下来一个马凳,撑起一张大伞,对马车里面喊道“二位大人,请下车暂休息一下。”
马车上的帘子被人拉开,接着一个身穿红色官衣,头带冠冕,年岁在三旬以上的一个男子露出了头,皱着眉看了一眼马车外下的不停地大雨,用袖子掩着头顶走下了马车,再这人之后,又是一个和他打扮相差不多,也是三十余岁的男子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一把伞当然顾不了三个人,那个车夫的后半身子已经完全的落在了伞外,没一会儿的功夫就被雨点打湿了。
那二人下了车后,左右的看了一眼,然后走向了茅草棚。
这二人之中其中一人皮肤干皱皱的,脸上线条纵横,有些难看。另一人留着八字胡,脸上显得有些微胖,此人一双眼睛从下了马车以后就转个不停,看上去有些狡诈的样子。
二人来到棚中,原本在此避雨的几个百姓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们,这时,一个军士上前一步对他们喝道“尔等还不让开!”
那几人听到之后,立即往棚子的旁边去了去,留下中间的一大块地方。
两个马车上下来的三旬男子也不客气,走到了棚子中央。那些军士们也都涌进了茅草棚,使得茅草棚内显得很拥挤。
那个皮肤干皱,样容看上去不怎么舒服的男子对另一人道“郭大人,我们就先在此避避雨好了。”
留有八字胡,显得富态的男子用手抚了一下胡子,微笑着说道“正和我意呀,明通兄,此雨来的甚急,怕是要下上好一阵子了,等雨势稍稍缓解,我们就继续赶路好了,前面不远就是新乐县城了,到了之后我等再好好休息一顿。”
顿了顿,八字胡须男子接着说道“劳累了多日,倒时我们好好歇一歇,竟然已到了博陵郡,也就无需再着急了。”
脸上干皱皱的男子点点头,双目有神的看着外面“嗯,郭大人言之有理,到了此地,我二人不必再像前些时日紧赶慢赶了,慢些走也好,这样看的才真切些。”
此人话音刚落,忽听得又是一声马叫,盆泼大雨之中也掩饰不了马蹄踏地的响声,所有人都抬头望去,第一眼什么都没看到,但第二眼他们发现一个模糊的身形,等的再近些,所有人算是看清了。
这是一匹马在快速的跑奔来,马上坐了两个人。
到了棚前,马儿抬起前蹄一吼停了下来,随后马背上的二人快速的跳下了马背,随手栓住了马儿,两人急忙冲进了棚内。
李康边喘着粗气边端详着棚内的人,拧了一把袖子上的水,看到在棚子的中央那两个,欣喜的低声笑了一下,找到了他们二人就好。
原本李康和李九是在城外的官道上等待目标的,在正午过后,天色风云突变,突然的就下起了暴雨,这场雨来的没有丝毫的征兆,打了李康一个措手不及,他可没有带避雨的东西。
本来李九是建议李康回城的,可李康却是不愿,他还没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怎么可以离去呢?如果现在回新乐县城去等,说不定会漏掉的。谁也不知他们何时到达新乐县城,回到新乐县之后要是自己一个不注意,在他们到了之后却没有发现,那该如何是好?最好的办法还是在这条必经之路上等最为妙。
李九向李康提出回到县城以后可以派出人手在城门处盯着,保证只要一有消息就立即通知李康,李康想了一下后觉得李九说的对,还是回去派人替自己盯着好了,没必要自己亲自上阵。
可惜这雨太大了一些,他们二人才走了一段路之后就走不下去了,必须要找个地方暂避一下,于是就在路旁找了个地方避雨。
说来巧了,李康和李九才避了一会儿的雨,忽然眼尖的李康发现道路上来了一辆由官军护送的马车,直觉告诉李康,这就是他要找的人了。
于是李康也顾不得休息了,拽着李九追了上去,他们两人共骑一匹马,因此跑得慢了一些,差点跟丢了那辆马车。这匹马是李康的,李九出城时没有骑马。
眼见着那辆马车消失在了二人的眼中,李康决定就这么追下去,反正就这一条路,他们跑不到那里去的,追了许久之后,这才在这座茅草棚这里发现了他们。
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李康悄悄的和李九说道“没错了,应该就是他们。”
李九瞄了他们一眼,疑惑的问向李康“少主,你如何得知是他们?难道你还见过那二人不成?”天下当官的多了去了,他不知李康是为何确定这些人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你且仔细的瞧一瞧他们的打扮,必是京官无疑了,既然是京官,那除了是夏郎将说的孙青和郭庆,还能是谁?”李康眯着眼瞧着那些人说道。
不说那两个年约三旬、一副官家打扮的男子,单瞧那些护卫的军士,就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来历。这些军士们各个穿的铠甲都很是精良,使用的兵器也是上等货,且每人都还披个红袍,看起来威武非凡,地方上少有人可以比得了。
所以李康这才肯定他们的来历,判断出那两个穿着官袍的男子就是自己要找的孙青和郭庆二人。
轻拍了一下李九的胳膊,“哎,还记得我与你讲的话吗?”
李九贼贼的点点头,“你就放心吧少主,我还记得清楚呢!”
“嗯。不过你记住,从现在开始,你称呼我为旅帅大人,别再一口一个少主了。”
“是。”
交代好了李九,李康呼出口气来望向棚内的其他人。棚内有几个百姓,他们都躲在靠近棚外的地方,那些军士们则是将那二人围在了中间。
向李九递了一个眼色后,他俩看似闲聊的说了起来。
先是李康懒散的说道“这雨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再这么着,只怕你我二人今日还回不到军府了。”
“大人说的是呀,这雨如此之大,我看非要下上很长时候才会罢休,今日真的是赶不回去了。”李九在旁摆弄着湿透了的衣衫,看似自顾自的回应了一句,其实他的眼睛一直在注意着那两个被军士们保护起来的官员。
李康摇摇头道“唉!明日回去了少不得要受到责罚,早知如此,今日就不来这新乐县了。”
说完后,他向李九递了一个眼色。
李九看到后,又是偷偷的朝那里望了一眼,吞了口口水,不怎么自然的说道“旅帅大人,我听闻你前两日抓到了几个贩私盐的,郎将大人有没有奖赏你呀?”
“什么奖赏?郎将大人好话倒是说了一通,至于其它的就没有了。我不过是抓到几个私盐贩子而已,这算得什么功劳?”说这话的时候,李康一直在注意那二人的反应,不过让李康失望了,那二人好似没有听到一般,自顾自的在谈话
难道不是孙青和郭庆二人?李康心中怀疑到,自己都已经故意的按照夏卫的提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了,怎么这二人一点的反应都无。
“嘿嘿,旅帅大人,你好歹也抓到了几个贩私盐的贼,怎么周郎将就一点奖赏都没有。”李九故意的抬高声调对李康说道。
李九这嗓音已经够大了,怎么棚子里面的人绝对可以听得到。
不过其余之人对于李康和李九的谈话好像一点都不感兴趣,没人去关注他人。那两个朝廷官员模样的人更是如此。
见自己的试探没有效果,李康和李九说道“区区毛贼算得了什么,你要是想立功,那还是到战场去寻吧!我问你,今天的酒喝的如何?这次我可是花了大钱才弄了这么一桌的美酒佳肴,你可吃好了?”
李九知道李康这是在转移话题,叫自己别再提私盐贩子的事,他说道“吃好了,旅帅真是大方,竟如此舍得花钱。”
“哈哈,那就好!”
接下来李康和李九就没有再交谈了。李康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在嘀咕,夏卫和自己说过那三个贩私盐的人很重要,他思来想去,觉得那三个私盐贩子应该就是夏卫给自己的一个敲门砖,一个让自己敲开孙青和郭庆二人的敲门砖。
自己刚才故意用私盐贩子的言语试探那二人,可是他们却毫无反应,难道他们不是自己要等的人吗?可是夏卫说了,这二人应该就是这两日经过新乐县,昨日自己什么都没等到,今日碰见了这伙人。从他们的打扮,及夏卫给自己的情报来推测,应该就是孙青和郭庆二人才对呀?
李康突然又狐疑道,难道夏卫真的是在诓骗自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