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风起紫禁城(1 / 1)司马白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景山,万春亭。

古柏苍松中,绿瓦黄剪,重檐勾画,掩映其间。

毓秀跟在宣光的身后,进入万春亭时,宣光已是歇了几歇,气喘吁吁。

“坐,陪朕坐一会儿。”宣光喘息着坐定,怜爱地看看自己的这个皇子,“看!”他一指南面。

往南俯瞰,紫禁城的殿宇巍峨,黄瓦飞檐,连绵成片,蔚为壮观,向西眺望,中南海、北海水面波光粼粼,好一派皇宫胜景!

“这风吹海面层层波,嗯,这场风波,毓秀,你可都看明白了?”宣光笑着看看毓秀。

“皇阿玛勿怪,儿臣似是明白,又似是糊涂。”毓秀稍一迟疑,“这场风波以成文运被杀案开端,至两位亲王削爵、守陵、圈禁,朝堂格局重新梳理,不过,依儿臣看,杰书与济尔舒倒下,获益最多的竟是六叔与老郑亲王,”他看看宣光,“但朝中张鄂两派与四大派系也都有斩获,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嗯,是进益了,”宣光抚膝笑道,“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用了心思,嗯,表面上是你六叔收获最大,待朕百年之后”

“皇阿玛”毓秀惊叫道。

宣光却笑着一摆手,“人,生而如烛,都有灯枯油干的一天,唉,”他似乎不胜感概,“朕百年之后,能与你六叔争夺皇位的只有济尔舒,现在济尔舒倒下,八旗中已是无人与之争锋,且丰台大营、京城各营他都已插进手去,六部及各省督抚中属意于他的大亦不在少数,当前,他隐隐已有与荫堂分庭抗礼之势。”

毓秀点点头,“成文运之死确实给了六叔机会。”

“你六叔的心思,我明白,他明白朕想推行新学乃至新政,富强国家,他呢,则是想借推行新学,打破权力格局,整合朝堂势力,而济尔舒呢,却是想借反对推行新学,打击你六叔,他们二人,朕洞若观火。”宣光笑着伸出手来,又用力一捏,“都在朕预料之中。”

看毓秀要讲话,他一摆手,“朕没有料到的是,此次,却是正红旗先跳了出来,伸头挨了这一刀,其实,正红旗这些人,都是些武夫,酒后失言也是有的,不能断定就是谋杀成文运的幕后主使可是,你六叔与老郑亲王对正红旗下手,假使没有我的同意,他们又怎么能动得了杰书?”

“众所周知,谋杀案,本是极其诡秘的,有的有线索可寻,而有的根本没什么蛛丝马迹可找。搞谋杀不会兴师动众、大造声势,一切都是躲在暗角里,瞧准机会行事。”

“作案者逃之夭夭后,那些耸动朝局、混乱视听的种种风闻,案发之后,真真假假、是非莫辩的传闻,不胫而走、不翼而飞的谣言,都是有人刻意为之。有人被猜测、受怀疑,甚至于人人自危有人急于洗刷自己,检举、告密者大行其道更有惟恐天下不乱者,乘机推波助澜,兴风作浪。”

“这种局面,就让掌管成文运一案的你六叔与郑亲王有机可趁,你以为巡捕营的告密者志琦是谁安排的,还偏偏选在了朕最信任的哈保兼管的巡捕营,他们真当朕不知道?就是济尔乐没有贪赃枉法之事,你六叔又把咸安宫失火一案拿了出来,所有证据、证言直指济尔舒他们就是抓住成文运之死这个契机,下这样一盘大棋。”

“皇阿玛,您是说,六叔与郑亲王联合起来?”毓秀问道。

“呵呵,傻孩子,联合不是非要一纸盟约,共同的利益面前,无须多言,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宣光看看毓秀,“你六叔与郑亲王正是借办案之机,利用这波云诡谲的形势,以铁的手腕,来推动这场博弈。这一过程,说穿了,是在新学旗号下演出了一场新的权力倾轧,最终结果呢,杰书守陵,济尔舒圈禁。”

“还不理解么?”宣光笑道,“郑亲王助你六叔排挤济尔舒,是为你六叔将来争取大位扫除障碍你六叔助郑亲王排挤杰书,是为郑亲王独掌议政王大臣会议。二人是各取所需,不需明言,试看二人,这些时日,配合得何其默契,手法何其老到,呵呵,你六叔对济尔舒,也真是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您都看出来了,还允许他们这样做?”毓秀不解道。

宣光看看紫禁城上方那悠悠的白云,笑道,“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一国之主,你也同臣子这般拨机弄巧就落入下乘了。”他拿起茶杯来,却不急着喝茶,“谁为猎手,谁为猎物,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天子心中有数。他们斗他们的,你就在旁看着,这说句不中听的话,就象那斗蟋蟀,你用草根轻轻一拨,四两就可拨动千斤,他们再斗得厉害,也始终逃不出你的掌心。”

他喝口茶站起来,一边慢慢踱着,一边说道,“张凤藻夜会济尔舒,他事先密折上奏,朕是知道的,是朕,嘱咐张凤藻虚与委蛇,济尔舒说什么,只管答应他,给他胆量,让济尔舒放手去做。”

毓秀听及此,已是呆了,他抬头看看宣光,很是怀疑自己的耳朵。

宣光却继续循着自己的思路道,“这就给了济尔舒胆子,以为张凤藻是站在他这一方,而下面各省的风波,朕起初也不管不问,也密谕一些督抚,冷处理,任那济尔舒折腾。”

“我知济尔舒是枭雄,但手腕不如你六叔,不让济尔舒参与成文运一案,捉拿济尔乐,又着人监视礼亲王府,你六叔拿出咸安宫失火一案,就是想逼反他,我留中不发,也是想看看你六叔与郑亲王还能使出什么章程来,但没想到济尔乐出事,济尔舒铤而走险,早早逼反了他,”

毓秀恍然大悟,“幸亏有哈保率三营禁军及时赶到,还有那张凤鸣首倡王师,率正红旗的兵将勤王护驾。”

宣光看看他,“毓秀,你要记住,政治,没有如果,也没有幸亏,这些话都不应从你的嘴里说出来。”

毓秀脸一红,却听宣光继续道,“事情确实仓促,难道朕事先就没有预防?”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哈保,就是是朕提前安排的一支伏兵,就为防不测,朕事先早令哈保掌管三营禁军,骁骑营尽是八旗精锐,护军营、前锋营的战力也高于正黄旗,这才有危难时,哈保带兵前来相救。”

毓秀看看宣光,“那议政王与上书房大臣一齐进宫,也是父皇您安排的,起初我真真吓了一跳,这些人如果被济尔舒堵在府里,握在手上,事情就不好办了。”

“呵呵,举一反三,融会旁通,不错!”宣光帝赞赏地看他一眼,“这几人进宫也是朕提前命人传话,济尔舒的一举一动岂能瞒得过朕?其实,就以济尔乐一个三品顺天府尹,用得着几位大臣一同进宫会商么?”

毓秀道,“皇阿玛英明,思虑深远,否则,险些酿成大变。”

宣光看看他,“你是不是以为,朕这么做,是想借你六叔与郑亲王之手剪除康、礼两位亲王?”

毓秀一愣,都说得这么明白了,难道不是吗?他一施礼,“请阿玛明示。”

宣光却叹了口气,“养心殿西暖阁那幅朕的书手对联你可还记着?”

“记着,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毓秀答道。

“嗯,为人君者,首要心正,心中无私利,无私欲,所思所想所行皆为天下苍生,这也与大学之道相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心正,运用权术谋略,才是煌煌正途。朕适才不是讲过吗,表面上他们是最大的赢家,其实,最大的赢家是朕!”

毓秀已是说不出话来,他只能静静听着父皇的解说。

“八旗,本为大金朝立朝之本,可是你看这些八旗子弟,遛鸟的遛鸟,捧戏子的捧戏子,”宣光帝一阵厌恶,“朕继位之初推行的旗务改革,让他们种田,给他们地种,竟都卖了换了银子!旗务改革已名存实亡!朕想过了,为国家计,不如干脆裁抑八旗之权,八旗一切权力收归朝廷!”

“父皇!”毓秀吃惊道,裁抑八旗,他太清楚里面的分量了。

“朕知道你的心意,”宣光的眼里闪着果决的目光,“八旗将官的任免听由各自旗主,旗下的奴才分封各地为官,朝廷的政令,八旗执行起来就要打折扣,使绊子,八旗旗主扰乱政务,插手案件的事也是不胜枚举,各地督抚反响甚大,这八旗其实才是最大的朋党!”

“朕就是要收拾这朋党,其它五旗、张党、鄂党,四大派系,朋党,自古有之,防不胜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兴亡治乱,不可不鉴!有朋党在,这许多大政无法推行,或为掣肘,但,大病不宜用猛药,许多政务,又不能不依靠朋党,所以,路要一步步走,事情也要缓着来,要学会借势,比如借成文运案之势,嗯,不可操之过急。”

说到这里,他仿佛透了一口气,“这正黄与正红两旗,常阿岱与高塞虽然续爵为亲王,但旗务,朝廷要插手,要慢慢把旗里的权力收归朝廷,因案子空缺出来的官位,朕的原则就是五湖四海,不结党营私者、品行操守良好之人优先候补!”

毓秀不禁大悟,“儿臣明白了,推行新学,皇阿玛的意思一是可启迪民智,培养人才,富国、济民、强兵二是借新学之争,打乱派系,离间朋党三是要裁抑八旗,收八旗之权,强朝廷之令,行旗务改革。”看着宣光赞赏的眼神,他又问道,“那六叔我以后应如何应对?”

“你六叔盯着的是这皇位,大金朝经历四世,从没有过嫡亲皇子继承皇位的先例,常阿岱也曾为皇子,也曾想图谋大位,却是压抑了多年,皇上这个位子,依本朝成例,都是最终由议政王大臣商选,毓秀,你的德望离你六叔差得太远,他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也想做些事情,如果他打心底里支持推行新学,树立新政,改革本朝弊端,皇阿玛就扶持于他,如他不行,假如皇阿玛还有时日,朕就收拾这些派系,给你一个安稳的江山,那你就要多加努力。”

毓秀顿觉有些沉重,他沉重地点点头。

“咸安宫,依你六叔的想法,这九十人将来全部要下放各县,全国两千多个县,依这些人的能力,一年半载就都会升任知府,这就占了全国的二十分之一,明年西华门再辟出一块地方,咸安宫扩大规模,那又有多少县府让这些人去任官,这些人,可都是你六叔的嫡系,他这一着,看得远,朕也自愧不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