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能考上大学的杨乐,情商和智商都不算低,怎么会不明白公主殿下说出那番话的心意,只是,他一个芝麻小官和高高在上的公主,可能吗?
收起纷乱的思绪,因为他已经来到了养心殿门外。他跪在地上,高声喊道:“罪臣杨乐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守门的侍卫赶紧传进话儿去,过了许久之后,才见一个太监来到大殿门前,拂尘一扬,尖声喊道:“宣锦衣卫百户杨乐觐见!”
通过请教王公公,杨乐大体上知道觐见的一些基本礼仪。
吃一堑长一智,他再也不敢乱走,只跟着那小太监的脚步向里走,行至猩红的地毯尽头,立即跪地磕头,脸面几乎压到了手背上,才高声道:“罪臣杨乐扣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听上面一个儒雅的声音对着另外一人说道:“施卿,就这样吧,你拟旨告诉朝鲜国君,就说公主殿下身体欠佳,恐怕不能按时完婚了!”
“臣领旨,只是皇后那边……”
“这个你不用担心,朕自己会和她说,公主的婚事岂能由她草草的做出了决定?”
“是。皇上说的是,那微臣告退。”那人施了一礼,就匆匆离开了。
杨乐被这位木匠皇上晾到了一边,只能低着头默默地跪在地上。
他只听见上面传来一阵翻转奏折的声音,以及几句类似‘蠢才’、‘该杀’之类的骂人的话。
大约等了一刻钟,只听那个儒雅的声音对他说道:“你起来吧。”
“谢皇上!”杨乐恭恭敬敬地站起身来,然后低着头退在一旁,他虽然很想亲眼见见这位木匠皇帝的模样,但眼睛却再也不敢胡乱瞧了。
“你就是杨乐?”熹宗把奏折往桌子上一放,眼睛看向他。
“是。”杨乐应到。
“恩,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看看。”熹宗用手揉了揉太阳穴,略显疲倦地说道。
“臣……不敢!”
“呵呵,还有你杨卿不敢干的事情吗?”熹宗的语气有些冷。
杨乐一听就知道这是兴师问罪来了。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朗声道:“启禀皇上,今日之事是微臣一人所为,与公主殿下无关。您要罚,就罚微臣好了!”
“你说无关就无关了吗?朕可听说了,你们二人同在御膳房,那么多下人都看着了!如今公主殿下与朝鲜王子大婚在即,你让朕如何回复朝鲜君王?”
“这……臣唯有一死,能洗刷公主殿下的清白!”杨乐虽然很不愿意死,但这种事情,他真没想到解决的好办法。
“死?混账!你死了,公主殿下嫁到小小的朝鲜去,难道她就开心了?你那聪明的脑袋就想出这种蠢办法?”熹宗有些怒其不争地说道。
杨乐越是品咂,越觉得这皇上的话里有话。他忍不住偷偷瞟了皇上一眼,就这一眼,顿时让他大惊失色,只见龙椅上坐着一位胖乎乎的年轻人,年纪也就二十来岁,长得富态堂堂,穿着一身宽松的龙袍,正咧着嘴偷笑呢。
没错,杨乐很确定,他没有看错,皇上就是在偷笑。
这个偷笑,一下子让杨乐懵了圈。
‘难道皇上的脑袋有问题,不会是傻了吧?’杨乐心里暗暗猜测道。接着他又否定了这个猜测,就刚才的谈话来看,皇上心志挺正常的。
那么,皇上为什么发笑呢?
杨乐当然不知道熹宗皇帝为何发笑,因为自熹宗皇帝看见杨乐的那一刻起,他的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拒绝朝鲜联姻的好主意。
熹宗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对于朱兮兮这个同父异母的亲妹妹,他确实舍不得把她嫁到偏远的朝鲜去。但几位内阁大臣为了制约皇太极在辽东的发展,非要把朱兮兮远嫁到朝鲜去,组成大明和朝鲜的政治同盟。
但熹宗皇帝不肯,却无奈反抗。今天杨乐的到来,让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如果让朝鲜王子知道自己的妹妹心里面已经有人了,联姻不就破灭了吗?
“行了,抬起头来吧!”熹宗收起笑容,他并不知道杨乐已经看见他笑了。
杨乐抬起头来,仍不敢与熹宗对视。
“恩,不错,虽然算不上仪表堂堂,却也不难看,最关键是有才。女人靠美貌,男人靠有才。所谓郎才女貌,也就是这意思了。”熹宗看着杨乐的面貌不断地自言自语道。
他虽然满面红光,但眉宇间依旧透着一股阴晦之色。站在他身旁的一位小太监见皇上再一次露出了倦态,连忙走到他面前打开一个小盒子,盒中放着一枚龙眼大小的红丸,熹宗皇帝拈起那枚红丸,送入口中就着茶水吞服了下去。
杨乐是学化学出身,对于皇家的这种所谓的‘仙丹’是清楚的,它不过就是含有汞铅的化合物。长期服用会导致慢性中毒,这或许正是明朝皇帝活不长命的原因所在。
杨乐本想阻止,最后却又放弃了。因为他就算说了出来,皇上也未必信。
熹宗见他发呆,还以为他是被自已刚才的话吓着了,不由笑道:“听说你读过几年书?”
“是。上过几年学。”
“朕非常喜欢这养心殿,那你可知这‘养心’二字是为何意?”熹宗的眼神略有期待地看着杨乐说道。
杨乐现在是越来越迷惑了,明明是来受罚的,现在却考起试来了。幸亏他高中的语文老师让他背过几篇《孟子》的文章,知道‘养心’二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一句,于是他解释道:“养心,即为修养心性,而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故,养心修炼到极致是为‘无欲’。”
“嗯,好,回答的不错!”熹宗赞叹地点了点头,说道:“都说无欲则刚,无欲谈何容易?有些时候,朕恨不得把江山一扔,跑到民间去做个木匠去。”
“皇上,当木匠也是一种欲。”
“嗯……说的妙。有欲难,无欲更难!”他话题一转,继续问道:“那你对当今天下形势如何看待?”
杨乐一愣,关于江山社稷这个话题就有些沉重了。他略一思索,把自已所学到的一些历史知识,结合明朝现在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总,朗声说道:“总体来说,现在朝廷所面临的境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内忧外患!”
他理顺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内忧,既国内的祸乱。北方各省持续干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却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民怨沸腾,**,一触即燃。如此以往,天下必大乱……”
听到这里,熹宗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虽然这些情况地方官员也有来奏,但绝没有说的这么严重。试想也就明白,哪位官员敢说自己的辖区灾祸横生、民不聊生,除非他的乌纱帽不想要了。也只有杨乐这个穿越而来的愣头青敢照实说话。当然了,关于内患,最重要的一点他并没有说――那就是宦官当权。
熹宗总感觉杨乐少说了一条,一时间又想不起是什么,只好深吸了一口气,揉着眉尖继续追问道:“那么,外患又是那些呢?”
“外患,即国外的势力对我国的侵犯。其一,先说北方的清朝,自从皇太极即位起,他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恨不得把整个中原践踏在他的马蹄之下。其心可诛!”
“其二,再说东方的倭国,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然三番五次地侵犯我国沿海土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其行可诛!”
“其三,也是最后一个,就是朝鲜,英国,俄国以及葡萄牙等列强。他们仗着船坚炮利,不断骚扰我国边境。其炮可诛!”
“那么,你可有良策解决?”熹宗听得十分认真。
“攘外必先安内。首先要确保后院不要起火,方能有心对付外患。对付自家后院的这些反贼,一是剿灭,二是招安。两策皆有利弊,合用最好。”
“剿灭或者招安,如何去实现呢?”
“一是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二是要有同仇敌忾的决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有此三点,我可保大明江山百年不倒!”
“好!好!好!”熹宗接连说了三个好字。忽然,他话锋一转,目光炯炯地问道:“那你觉得,我国公主与朝鲜王子的这个联姻怎么样?”
杨乐可不知道熹宗问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他现在答题已经成了惯性,略微思索后,顺嘴说道:“它虽是政治联姻,却无甚大用处,朝鲜只不过是想抱咱们的大腿罢了,一旦有战事,他们不会派出一兵一卒来支援我大明!这是他们骨子里所带着的懦弱!”
熹宗思索片刻,赞许地点了点头。但熹宗接下来的一句话,几乎让杨乐惊掉了下巴:“去他的朝鲜国,朕决定了,你就是驸马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