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眼前这美玉是和氏璧,李白和白纸扇少年都大为吃惊,连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他们都知道和氏璧非同凡响,乃是世间罕有之物。
那韩非子一书中有记载,说: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这故事是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楚山当中得到了一块美玉,就捧去献给当时的君主厉王。
厉王不知从哪找来一个坑人的鉴玉师,让他去鉴别这块玉的真伪。这看看,那看看后,鉴玉师说:“启禀大王,这不是玉,而是一块石头。”
因为这,厉王就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于是乎,差人一抡刀,吧唧一下砍掉了他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好心善良加老实的卞和不服气,又捧着这块玉去献。然后武王又把先前那个坑人的鉴玉师找了来,让他去鉴。
仍是那般这看看,那看看后,他又说:“启禀大王,这不是玉,而是一块石头。”
听到这话的时候,卞和心里咯噔一跳,暗道:“哦吼,完了!”
果不其然,武王又以为他欺骗了自己。于是乎,又差了同一个刽子手,吧唧一下砍掉了他的右脚。
头铁的卞和还是不服气,硬说自己手中的是玉,不是石头。但没办法,这坑人的鉴玉师很有名望,所以大家都信鉴玉师的,不信卞和。
不过卞和他不仅命大,还活的长。很快的,武王死了,到了文王继位。这天,卞和又捧着这块玉去献,很有志气。
文王先前是听说过卞和这人的,说卞和整天抱着自己的玉在山脚上痛哭,特别扰民,吵的附近人都睡不好觉。于是就把他宣进了宫,然后又把那个坑人的鉴玉师找了来,让他去鉴。
看到还是这个鉴玉师的时候,卞和心都凉完了。果不其然的,这坑人的鉴玉师在这看看,那看看后,还是如出一辙的说:“启禀大王,这不是玉,而是一块石头。”
文王也认为是卞和欺骗了自己,于是挥挥手,又差了原先那个筷子手,准备直接砍了卞和脑袋。就这时,卞和终于忍不住了,说:“慢着,要杀要剐可以,但我有一个要求!”
文王一看卞和死都要死了,就打算给他死个明明白白,于是就问卞和:“说,你还有甚样要求?尽管提来,只要是本王能做到的,就一定答应你!”
卞和气氛至极的指着那个鉴玉师,说:“我要求换一个人来鉴,因为他上辈子是我的仇人。”
卞和是真怕了,怕到了骨子里。还有那刽子手,看到他卞和都会情不自禁的发抖。
好在文王通情达理,对他来说也不算是甚样大事,就同意了。然后这么一鉴,不得了,闻名千古的和氏璧出世了。
文王为了给卞和安慰,所以将这块美玉取名为和氏璧。还为了给卞和出气,把那坑人的鉴玉师给杀了。
文王得此美玉高兴得不行,就叫最厉害的玉师给去皮留心,剥成了真正的美玉。因为文王实在是太喜爱了,所以都不忍得雕琢,只是好生收藏了起来。
就这样随着时息沉浮起落,到了四百余年后,楚威王为了奖励功臣,就将这和氏璧赠与了相国昭阳。可没想到的是,相国昭阳得到和氏璧后,就四处拿去给人观赏,结果被贼给惦记上了。
某天,昭阳去游玩赤山的时候,他又像往常那样把和氏璧拿出来给人看。怎料和氏璧一出,众人都欣喜若狂的挤作一团,想离和氏璧更近一些去看。而等将人哄开后,遭了,和氏璧不翼而飞了。
没人知道是谁偷走的,也没人知道这人是如何当着那么多人面偷走的,更没人知道这人是如何瞒天过海带出去的。因为发现和氏璧没了之后,相国昭阳就将所有人抓起来挨个盘问和搜身,结果,甚样蛛丝马迹也不得见。
这事就如此不了了之,直到至了约莫五十余年后,和氏璧才重出于世。说在赵国有个人叫缪贤,他某日游逛集市的时候看到一块美玉,于是就花大价钱把它买了下来。而这块美玉,就是失踪许久的和氏璧。
赵惠文王得知和氏璧出现在赵国后,就想法设法从缪贤手里占为己有。不多久,秦王也知道了此事,就传信给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
赵王知道秦国强大,如若真把和氏璧交给秦王,那么届时秦王必然耍炸,不会如约给十五座城池。但同时赵王也知道秦王得罪不得,否则就会挨打。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缪贤举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去办此事。紧随而之,就发生了完璧归赵的故事,叫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
不过此时虽没有得到,但后来和氏璧却还是归于了秦国,因为秦国一统六国,建立了秦朝。赵败后,和氏璧被秦始皇占为己有。
开辟秦朝帝国时,秦始皇嬴政就将这和氏璧打磨成了传国玉玺,又称天子玺。上刻八个字,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说有一次秦始皇南巡疆土,来至洞庭湖上面的时候,突然狂风骤雨,浪潮翻涌,快要将秦始皇乘坐的船打翻。危急之中,秦始皇就掏出这传国玉玺扔到了水中,登时,浪花平静,秦始皇得以了安全。
至了八年后,秦始皇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忽然有个人突如其来的出现,手里捧着传国玉玺站在路中央堵着,对秦始皇的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说完之后,化作一缕青烟不见踪影。
到了秦末战乱,秦始皇驾崩死后,传国玉玺就下落不明失去了踪迹。有传闻说被项羽所得,因为项羽火烧阿房宫,又挖了秦始皇的坟,所以认为传国玉玺被他所得。
随着项羽败,刘邦胜,又传闻说传国玉玺到了刘邦手里。然后随着汉起汉落,一直到了三国曹操手里。曹魏势落后又说到了司马家手里,然后的然后历经五代十国,又到了隋唐帝主们的手里,但一直都只是传闻,没有谁真正见过。
故其而然的,当如今听到贾淳说眼前此玉就是和氏璧的时候,李白和白纸扇少年除去诧惊之外就是不相信。因为不论如何都说和氏璧被做成了传国玉玺,万不可能还是一块未经雕磨的原玉。
贾淳看出了李白和白纸扇少年的不信,因为都写在了脸上。不过贾淳并不介意,而是轻松笑笑笃定说:“不瞒二位,此玉正是和氏璧!”
“这!”李白怔了怔,问:“可是淳兄,不有传闻说,和氏璧被雕磨成传国玉玺了么?”
“确实如此,确实被雕磨成了传国玉玺,但是……”贾淳故作神秘一停顿,反问:“但是可有谁见过真正的和氏璧,有多大呢?”
这问题一出,登间把李白问倒了。确实,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赞美和氏璧,却从未有人说过和氏璧的大小。故一顿,李白探问:“所以淳兄的意思是?”
“和氏璧到底有多大,其实我也不知道。”贾淳回答说:“但我知道的是,和氏璧除了雕磨传国玉玺之外,还有另外一部分原料给保存了下来,譬如我手中这块就是和氏璧的角料。”
“那,那淳兄,这传国玉玺后来的下落去了哪?现在的殇唐皇宫里真有?”白纸扇少年好奇的问。
“是这样子的。”贾淳细细讲说:“秦始皇驾崩之后,传国玉玺就和始皇帝一起入葬进了陵墓,毕竟始皇帝他不仅想在人间千秋万载,死了也想。只不过呢,和始皇帝一起入葬的传国玉玺,是另外一枚。”
“另外一枚?”李白:“淳兄的意思是说,传国玉玺有两枚?”
“不错,确是有两枚!”贾淳释解说:“一枚是用来掌管阳间的,一枚,则是用来掌管阴间的,所以又称阴阳二玺,或者是神玺和鬼玺。”
“那!”白纸扇少年:“那项羽真得到了传国玉玺?如果是的话,那他得到的是神玺还是鬼玺?”
“鬼玺!”贾淳。
“何解?”李白。
“当年抢先打入咸阳宫的是刘邦,所以这掌管人间的神玺被刘邦夺了去。”贾淳继续讲说:“后来项羽逼刘邦离开咸阳,刘邦就悄悄带着神玺走了,等项羽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
“那后来呢?”白纸扇少年问:“项羽为何要去陵墓里挖鬼玺?”
“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贾淳:“虽说始皇已死,但是拥传国玉玺者方为天子的这种思想,在民众心里是有很多分量的。就譬如说刘邦,也是谎称赤帝之子而得的势。故,在当时那种局面里,谁手里有传国玉玺,那么就可以更好的得到民心,或者说控制民心。所以在谋士的提议下,项羽带兵拿走了鬼玺。而这,或许也是项羽后来兵败的原因之一。”
“那后来又如何了?”李白好奇,问:“这两枚传国玉玺下落何处?”
“项羽兵败,刘邦开国之后,在各相文臣武将的提议下,就将鬼玺送回到了始皇陵里。”贾淳:“而神玺则被刘邦占为己有,传了数代。但在王莽新朝之前不久,传国玉玺不翼而飞了。于是王莽便重新找来一块美玉,雕磨了仿品,留传于世。据说,现在这个仿品玉玺,一直藏放在殇唐皇宫里。或许正是因为皇帝们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传国玉玺,所以都不太张扬,只说自己有,但却从不拿出来让世人见面。”
“淳兄,那你这块和氏璧又是甚样一个传奇来历?”李白。
“说来还得谢一个人,那便是我师傅的一个朋友。”贾淳:“此人别的不爱,就爱干一件事,盗墓!”
“盗墓?”李白。
“不错,就是盗墓。”贾淳:“此人盗术厉害得紧,似乎天底之下就没有他盗不了的墓。”
“莫非淳兄的这块和氏璧,是此人从墓中所得?”白纸扇少年。
“正是!”贾淳直接了当,说:“方才说了,和氏璧到底有多大,无人知晓。但除了雕磨出两枚玉玺之外,还有一部分角料拿去做了其他用途。我们眼前这块,就是我师傅的这位朋友,从始皇陵的陪葬品中带出来的。”
“原来如此!”李白:“世人都说始皇陵坚不可摧,无人可盗掘,没成想淳兄口中的这位前辈居然如此了得,连始皇陵都能来去自如。”
“是啊,这前辈确实厉害得紧!”白纸扇少年说:“当年我在塞外,那怪人跟我讲过不少关于墓穴中的事,说里面机关重重,危机四伏,随时都可能要人性命。何况这始皇陵还是七十多万人历经数十年而建,个中规模凶险,想来更是非神力而不可进也!”
“二位兄台恕我冒昧,真别说,这人的盗术确实是厉害无比。”贾淳:“只要是他盯上的墓,就没有盗不走的。”
贾淳这话是实话,但李白和白纸扇少年听起来却有些友好的不服气。因为李白有个师兄,那可也是厉害无比。白纸扇认识一怪人,同样也是厉害无比。所以三足一鼎立,就情不自禁相互有些不服气了,都想比一比看看谁更厉害。反正长夜漫漫又无心睡眠。
于是乎,白纸扇少年就问说:“淳兄,那敢问你说的这位前辈尊姓大名?免得日后我等小辈见了不慎得罪,那可就不好了。”
“这位前辈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