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到头?(1 / 1)亥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不错。”

那老汉闻言说了一声,口气中带着羡慕,他们袁家村可没有一个能去读书的娃子。

“叔公,你们都聚在这里做什么?”

只见老汉后面的矮屋里走出一七尺大汉,来人正是十天前下水救潘见轩的吴四叔。

这吴四是二十年前逃荒到袁家村的,袁家村是袁姓村,除了吴四外其他村民都是袁姓。

吴四懂拳脚功夫的,听说射猎技术和秦大叔比只上不下。

两个村里也就两家猎户,又是挨的不远,于是吴四两家交情还是处的不错,经常联手打猎,只吴四至今都是孤身一人。

“这不是老潘家的小公子?怎么来我们村了?”

吴四显然认出了潘见轩,因潘见轩读过几年书,便跟着称小公子。

这来人一出现,潘见轩是愣了,不知来人身份,便也没有开口。

当初吴四把昏死过去的潘见轩捞上岸后,便交给了秦大叔,而潘见轩又是在几天之后才醒来。

所以并没有见过吴四,这还是秦大叔不愿冒恩才告知了老潘家真相。

“吴四,这真是潘小公子?他说是来感谢你救命之恩的。”

老汉听了吴四的话也彻底放下了心思,不是来找茬就好。

“是潘小公子,人当初是我捞上来的。”

吴四闻言点头应道,只是没想到这传言说得了傻病的潘小公子,如今却是目光清明,一点都不似疯狂。

吴四是外来人,村里没有分得田地,只能去山上打猎维持生计,早出晚归。

听河边的妇人说起过潘见轩,他也为此感叹过,一个小哥变成了呆傻之人。

“那你领回屋去吧,大家都散了,干活去。”老汉说了声,便在一个青年的搀扶下走远了。

“当初多谢吴四叔挺身相救,小子感激不尽,日后若有什么需要小子做的尽管开口,小子义不容辞。”

看到众人都散了,原地也只剩了潘见轩三人。

“若是看到有人受难却不搭救,岂不是畜生所为?小公子勿要放在心上,这不值当。”

吴四听了直摇头,他救人只图心安,不是为了要回报。

“吴四叔大义,不过小子说的也是心里话,若以后有什么难事只管来寻我。”潘见轩正声说道。

“好说,小公子两人可有急事要做?若是没有,不妨去我住处歇息喝碗热汤?”

吴四真的只是客套说说,叔公临走时让他领两位公子回屋里。

他是知道的,如今袁家村里能有好东西接待客人的,也就他吴四家。

“有汤喝那太好了,多谢吴四叔款待。”潘见轩笑着点头应道,大早上走了半个时辰,想歇歇。

跟着吴四进了矮屋,整洁,入目的便是一个火堆,一个大陶罐挂在梁上,罐底正好抵在火焰上,这时有香气从罐里传出。

“小公子们随便坐,我去洗几个碗来。”吴四笑着说了声,便从靠墙处拿了三个陶碗去屋外了。

吴四的住处没有灶台,空间大约有十五平米左右,左边的是板床,有一个木桌在板床一米远,木桌旁有三四个木桩样的凳子。

火堆就在大门处靠右一米远,右边是空着的,只墙上挂了很多动物皮毛,和几个木钉,想来也是要挂上猎物的。

潘见轩两人坐在火堆旁的矮石上,木凳太高了,主要是潘见轩喜欢围着‘吃饭’。

“小公子久等了。”

这时吴四进了屋子,也不多说,掀起盖子用木勺舀了鱼汤便一一递给潘见轩两人。

“这汤味道当真不错,鲜中带点微苦,以致回味无穷,四叔加了荠菜和水芹吧,不知还加了什么?”

潘见轩喝了两口,没想到这吴四叔人高马大的心思还挺细腻。

居然把鱼汤做的这么美味,比他做的还好喝,殊不知吴四叔是个做了几十年的好手,更加上材料俱全。

看着碗里飘着的荠菜水芹,还有一种不知是什么物种的青菜,上一世常混迹于菜场的潘见轩表示不认得。

“没想到小公子还懂庖厨之事,这当中我加了一点红,也就是羊蹄草,味道有点苦,

不过这可是好东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还可以治疗咽喉痛呢,对于毒疮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吴四应声说道,看到潘见轩两人碗中已空空,便放下自己手中的碗,俯身给两人盛炖碎的鱼肉。

“原来如此,那这一点红确实是好物。”

潘见轩点头道,看吴四叔说的振振有词,那定然不作假。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到是可以回家给老爹做做看,是药三分毒,若能食疗最好不过。

“这生活当真不错,年年有鱼,顿顿有鱼。”

刘子霖开口道,这几日他被这美味的鱼汤吸引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免感叹起来。

“这位公子可说错了,再过个把月,河里干涸,鱼怕是寻不着了。”

吴四听了刘子霖的话,摇头说道。

“这是为何?”刘子霖诧异道。

“如今可是六月初,我们这北地可不似南方水米之乡。”

吴四欲言又止,叹口气便不再说话,专心吃鱼。

对两个毛头小子说这些又有何用,只是徒增伤悲,今年又要少不少人了。

看着吴四叔埋头吃鱼,潘见轩和刘子霖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了,六月初又怎么?北地南方?

“旱灾!”

潘见轩脸色一白,脑海中忆起前世电视新闻纪实上讲述的华国十八年惨景。

五月中旬,古浪黄羊川,难民流离失所,沿路吃野菜树皮草根。

光屁男孩女孩比比皆是,当真是饿殍遍野,当中还有一万多名儿同活活饿死……

树皮剥光,草根挖尽……

隋至北宋初年约四百年是大旱时期,宋初到元末近四百年为小旱时期,而如今是相当魏晋时期。

不对呀,貌似这段时期并没有记叙过如此类似的凄惨事迹。

潘见轩放下陶碗走出矮屋,看向四周,山清水秀!

刘子霖也跟了出来,只是面色看上去却是心思重重。

“师父你在想什么?”潘见轩转身看到刘子霖心不在焉,不解的问道。

“三郎你可知眼前的好日子将要过到头了?”刘子霖开口沉声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