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将自行车停在树木中,背着行囊绕过道观向山谷两侧走去。那里石壁如削,高达三丈多,有花岗岩干、湿两个天然石洞。干洞内有石炕,东西壁凿有八个小洞,各有一尊小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干洞西侧的湿洞,洞口形如张开的蛙嘴,洞内可容百人。
洞上方题额为“圣水宫”、“玉阳洞天”,为王玉阳手书,笔锋挺拔。洞内有泉四季长流,古人赞曰:“水不见发源,但嵌嵌之下,裂石而出,激激如线,味甘冷,春秋不变。”泉水在洞内汇为池塘,塘内塑有水神娘娘像一尊。
三人在干洞内安歇,燕玄虎说:“你们知道圣水宫的来历吗?传说有一年瘟疫大流行,全真道真人王玉阳祖师心急如焚,苦思解救百姓的方法。
一天夜里,他梦见碧霞元君告诉他尼姑顶山里有圣水,能止瘟疫。醒后便迫不急待地去寻找,费尽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众人喝过后果然瘟疫消散了,便取名为圣水宫。”
燕玄飞说:“王玉阳祖师修建圣水宫是为了培训道士,也便于道教信众有朝圣的场所,而他本人并不居住。第子在圣水宫为他准备了最好的房间,劝他迁入。
他说:至道之人,傍日月而携宇宙,宫天地而府万物,尚何以居处累也?尔等无须再劝。
后来,弟子们在圣水岩东侧的山崖山发现一个新洞口,上写玉阳洞四个大字。
王玉阳站在洞内,对众弟子说:尔等居观内,此处为吾之所也。
从此,他一直住在石洞里,在此创立了全真道嵛山派。我们现在住的就是玉阳洞,下面那个是圣水洞。”
燕玄龙说:“王玉阳祖师在圣水岩三十年,是金代在昆嵛山地区修道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受帝王召见次数最多的道教领袖。他的契自然之妙,敛之于已的修道主张,是全真道教义的精华。汉晋时期此处称圣水庵,唐太宗派尉迟敬德监修并改称圣水宫。齐鲁大地真是出圣人的地方啊。”
“十字大街一个人,上打君子下打臣。文武百官都打倒,还打鲁园的孔圣人。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字吗?”从下面的洞里传来一个嗡声嗡气的老音。
燕玄虎赶忙下洞去寻找,一面问:“老神仙,您在哪里?”
“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飞步登云车,闲扫落仙花。”
“老神仙,乳山到崂山有150公里,您怎么可能在崂山呢?”
“年青人,人和神仙的距离有多少公里啊?你怎么可能凭借骑自行车找到呢?”
“老神仙,您知道太一仙方吗?”
“年青人,我活了几辈子,只知道吃饭睡觉。”
“你在和谁说话呢?”燕玄飞跑下来问燕玄虎。
“你们啥时猜出那个字,咱们的缘分就到了。”随着声音的消失,只见一缕白雾从洞口飞出,弥散于天际。
“你能猜出那个字是什么吗?”燕玄虎问燕玄龙。
“伊。伊就是他,他者人也。猜出了别人的心就明白了人。你便可以打倒孔圣人了。”燕玄龙说。
“他为什么要打倒孔圣人呢?”燕玄飞问。
“师心不作媚时语,便气长发兀兀声。”燕玄龙叹口气,合上眼睛。
三人在玉阳洞内打坐至天明,次日一早,直奔崂山。
崂山,是海山第一名山,在祖国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崂山以海拔1133米列居首位,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它耸立在黄海之滨,“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有众多道家的仙宫、仙洞、仙观、仙庵,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与四川的青城山齐名。
崂山太清宫是道教全真派“天下第二丛林”,仅次于北京白云观。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丘长春祖师和张三丰祖师都曾在此修道。
三人早闻崂山大名,又兼昨日老者隐遁于此,急于求见,便脚下生风,沿海岸线南下,连续五小时行进。
渐骑渐近,但见大小岛屿环列四周,崂山依海挺立,碧海连天,一边是雄山险滩,水秀云奇,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三人停了车子,步入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的太清宫,又名下清宫。
太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三面环山,前面大海,为崂山道教祖庭。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的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
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为神仙府第。
太清宫的全部建筑为“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建筑面积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
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有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又名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从太清宫过逢仙桥、神水泉,到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棵古柏,距今二千多年,旁有一株凌霄缠绕着它飞上蓝天。看那1千三百多年的唐榆,一千多年的宋银杏,七百多年的黄杨,五百多年的绛雪山茶等,令人感到神仙仿佛就在身边。
燕玄龙抚摸着古柏说:“这是崂山道教开山祖师张廉夫亲植之树,现为崂山古树之冠。”
“张廉夫是何人?”燕玄飞问。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高安县人。生于公元前171年,于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为得罪权贵,弃职精研玄学,入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燕玄龙说。
“道教历史上,确有不少弃官入道的,例如汉代将军钟离权、唐代进士吕岩、李哲玄、唐代光禄大夫张果、南宋武举王重阳等。”燕玄虎说。
“张廉夫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来到崂山太清宫,率众弟子在三年时间内相继建成了三官殿和三清殿,属于崂山首座道教庙宇。
因此,崂山道士尊称他为开山始祖。张廉夫在各处道教庙宇之间推进了各地经书典籍、经韵曲牌的交流,充实了崂山的道教典籍。
张廉夫的弟子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等相继主持太清宫的庙事活动。据载当时的道士已达90多名,规模相当可观。”
三人慨叹了一番,再次起程。
循山路,淌十八潭,穿龙潭瀑,过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抵达崂山最高峰巨峰。
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
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
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
群山岳岳凭海外,大海茫茫隐现中。
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