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4章 新船出海(1 / 1)爱吃鱼的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享福知道李泰的思想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次思想教育而改变,所以,他也并没有打算说的太多,万一激发了他的叛逆思想,起了反效果,就不好了。

不过,自此以后,李泰倒是没有再做骚扰孙小妹的无聊事情。

旬阳县码头,李世民登上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大船,从长安通往这里的水泥道路就快修通,以后,官方的队伍出长安,一天之内就可以在这里登船南下,昼夜行船,四五天便可抵达距离关中直线距离并不远的荆襄,如果将一些地方稍微疏通,整个行船过程说不定还能更快。

这次南下的队伍可不小,除了没带什么军队之外,几乎与去年李世民去定襄的阵容相当,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几个妃子也赫然在列,反正长安今年需要长孙皇后亲自主持的事情,不过是下半年李孟姜的婚礼罢了,去完岭南之后再回来,完全赶的急。

“陛下,听说兄长是把江陵城当都城在建造,比洛阳还大的多,可是,山南道并没有关中那般繁华,如此大的城,建好之后,会不会空荡荡的?”船头之上,望着汉水沿江风光的长孙皇后开口向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笑了笑答道,“现在的山南道或许没有关中繁华,未来,可就不一定了,你忘了,孙正明现在可是在那边。”

长孙皇后闻言一笑道,“听说密卫的奏报中,把他所在的九垸县形容的像大同世界一般,妾身倒是要看看,这九垸县到底是怎样的一番人间乐土。”

“人间乐土,呵呵,形容的还真的贴切,那里的百姓,现在每天除了劳作之外,就是唱歌跳舞,当真是一块人间乐土,如果,山南道的州县,个个都像这样,它的繁华程度,可能还要超过关中。”

“超过关中?怎么可能,关中的人口可是比山南道多好几倍,而且,还有像渭南这样的工业大城,不断的吸纳外来人口,为全天下制造货物,正明就是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让区区一个山南道,超过关中吧!”长孙皇后有些意外的道。

李世民继续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山南道四通八达,有汉水和长江水道的便利,乃是我大唐本土的腹心,去往任何方向,吸纳起周边人口来,可是比关中还快,另外,孙正明所筑的垸田,是我大唐现有土地中,产出最高,且抗灾能力最强的土地,垸田里的每户百姓,只需要种三十亩地,就比其它地方的百姓种八十亩地的产出还要高,你知道九垸县的人口发展有多快吗?”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又道,“九垸县不过才设立一年而已,再快,也快不到哪里去吧!”

“是啊!九垸县才设立一年而已,可是,其中有三块垸田,已经筑好三年多了,光是这三块垸田里的五千多户百姓,这三年里,就新增了六千多新生儿,整个九垸县治,三万户百姓,从这三块垸田建设好到现在九块垸田全部建设好的时间里,共增加了新生儿两万余,其中男婴有一万三千余,有了这个数据在,谁也不得不承认孙正明说的那句话是正确的。”

“什么话?”

李世民莞尔一笑答道,“他说那里是一块利孕之地,宜生养。现在,好多关中求子的富户,都带着妻子和小妾去到那边游玩,就是想要多生一些孩子。”

三年时间,增加两万余新生儿,也就说,几乎有七八成的家庭,这三年时间内都生一个孩子,而且还成活了,这个增长的速度,可是真够快的,甩大唐其它任何地方几条街,之所以有这个数据,还是因为其中有几块垸田是后续才慢慢建设起来,如果按照现在整个县治内的人口来算,一年,估计就有一万多新生儿出生。

毕竟,在没有计划生育,和避孕措施的情况下,百姓们又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大多能保持一年多就生一胎,很多到了三十几岁,在这个时代被称之为老妇的女人,也还能生养,以三万户作为基数,基本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新生儿出生,这个数据,对比后世太祖推动我国人口发展的时候,可不算快。

“妾身算是明白陛下为什么将诸位妹妹全部都带上了,想来,也是要去九垸县沾沾宝地之气。”

长孙皇后对于李氏族群的壮大,比虞秀儿对于孙氏族群的壮大还要关心,此前,孙思邈帮她看气疾的时候,言明她最好不要生养,可由于近两年的各种食补,她的气疾已经很少发作,身体比之前好的多了,倒是又想帮李世民生一个了。

说到这个,李世民老脸一红道,“我大唐的汉民百姓数量,始终稀少了些,还不到治下总人口的一半,像西方几个大国,动辄两千多万人口,拜占庭帝国,甚至达到了四千多万人口,咱们在这方面,可是弱了他们不少,需要大力推动发展。”

长孙皇后听懂了李世民话里的暗示,点了点头又接话道,“如此看来,正明劝您好生发展内部,积蓄实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说到这个,李世民有些无奈道,“大臣们提的建议,大多时候都是有道理的,是故,朕平时,都比较虚心纳谏,但是,在好与更好之间,朕要做出选择。

在朕看来,王浩残余的那些人手,即便是不可大用,但让其搅乱西方,于我大唐也是有利的,西方诸国在战乱中衰弱,朕的大唐,却在潜心向上发展,不消几年,朕马踏西域之时,必然能成摧枯拉朽之势。

而正明心地太过善良,不愿在征伐扩张的途中,牺牲太多人的性命,依照他的策略,虽然可行,但太过缓慢慢了,只怕朕在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我大唐实现大一统的一天,这是朕不愿意采取他的策略的原因。

况且,此次他又犯了朕的忌讳,私自指使故旧,破坏朕的布局,去了山南道之后,朕定要好生训斥他一番。”

“故旧?正明现在还能调动的了军队?”

李世民摇了摇头答道,“非是军队,是海外探索公司那些人,以他从前的护卫统领赵龙为首,不过,朕已经去信调弘慎去处理了,扫清了海外的那些家伙也好,这样,就能将王浩残留的那些人,绝对的控制在手中了。”

时间倒回到一个月前,赵龙回到渭南船厂接手新船,准备做航海训练的时候,就得到了张轲送过来的口信,他顺势就找武器装备车间领取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一些最新研究出来的装备都领取了不少,美其名曰一同试验,这样敏感的消息,自然是当天就传到了李世民这里。

密卫系统,对于武器的监控可是十分严密的,不过那时李世民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过了两天之后,岭南冯盎调兵出海的消息也传了过来,再结合赵龙接手了十艘包钢大船,点齐了原本在他麾下的熟手海员,和少数需要训练的新船员,火速走永济渠,直奔东海的情况,李世民便猜到了什么,急忙给辽东半岛的张公瑾去了一封信。

然之后,当赵龙的船队绕过半岛,直奔倭国方向的时候,在海上遇到了张公瑾,不过,张公瑾并不是阻止赵龙去倭国,而是亲自带着两万辽东海军,随他一起前往倭国。

自从王浩从云南逃出海外之后,倭国就像是一个被封闭了的国家,两年来,派出的几拨使节,还有一些做海运生意的商贾,全部被王浩的人截杀了,甚至,他那些属下,还开始登陆,在岸上大量捕捉青壮,在九州岛的一个海港建立了城寨据点,不断的以倭国人口为基础,吸取战争养份,而倭国这个时期的人口本就不多,经过高句丽的巨大战损之后,比较开化的,能被用于军事的青壮,最多也就十几万,王浩的人前前后后抓捕和杀死的青壮人数过万之后,已经伤及了倭国的根本。

厩户天皇不得不组织军队,想要将这股势力铲除,这不,厩户筹备了两年多,终于组织起了水陆大军五万余,准备去九州岛清剿这股势力的时候,却被赵龙和张公瑾给赶上了。

李世民对于倭国这个东亚地区,唯一还没有划归大唐的国家,早有不满,他交给张公瑾的任务就是教倭国做人,必要的时候,直接登陆作战,不说全面统治倭国,至少要将其国内金矿银矿较为丰富的地区占下来,目前大唐的发展速度太快,虽然金银货币呈流入状态,但市面上的货币,依旧紧缺,因为,发行新铸的钱币之后,向外流出的也不少。

载重三万多石的包钢大船上,张公瑾和赵龙各端着一个望远镜,看着九州岛海港里面的情况,这里,至少有三千多艘载重不过千石的小战船,其中军位置,甚至还有倭国皇室的大旗。

而海岸上,则是处于一种战争对抗中,通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细微画面,张公瑾和赵龙都知道,这边的战争估计是打了有一段时间了,局势是防守的一方在垂死挣扎。

王浩遗留下在倭国这边的人原本就不多,只有几百人,其势力之所以达到近乎控制整个九州岛的地步,是因为他们用武力,或者金钱物资等等东西,诱惑,聚拢了大量的倭国本地人,可是,倭国天皇厩户发大军亲临战场之后,让他们收拢的这些倭国本地人出现了大量叛逃,甚至是倒戈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海上部队,被十倍于他们的倭国大军击败,陆上的城寨,也被倭国大军围困,借着城寨地利和装备优势,他们防守了很长时间,不过被灭其实是迟早的事情了。

“大都督,倭国方面有船只过来,应该是派的使节前来与我们交涉的。”熟悉倭国海况以及官制情况的赵龙向张公瑾解释道。

就当下这个时代,是没有任何国家的船只,有大唐海军的战舰的体型这么巨大的,尤其三万多石的包钢战舰,在没有装载重货的情况下,那船舷高度,足以叫想要跳船展开白刃战的敌人绝望,在很远的距离下,它就能让人望而生畏,所以,在看到这些大船在向港口靠近的时候,整个海港就开始静的可怕了,厩户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节前来询问情况。

“能够打掉他们派过来的船只么,本督觉得,先摧毁了倭国的海上力量,后面的事情办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两方战舰的距离还有近千米,张公瑾收了望远镜向赵龙问道。

“呵呵,下官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点小事,交给我属下的人来办就好,还请您下令,让辽东海军的战船在海上排开,组成包围圈,防止有漏网之鱼。”

“你属下只有十艘船,三千多号人,倭国海军,可是有数千艘战船,至少两三万人,能拿的下来么?”

“这海战可不比长江黄河里面的水战,您瞧好就行了。”赵龙给了张公瑾一个放心的眼神,走到旗舰的指挥台上后,立即让传令的水手吹起了号角,挥起了令旗,顿时,巨大的船身,开始在海面上调整,摆开了阵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