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龙凤庙(1 / 1)宇文郡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以仁咳了两声,清清嗓子回答说:“我们同白头领提过这个问题了,只是暂时由于义军工匠不足,材料和工艺也不够完备,大家都认为短时间内还不能制作火铳和大炮。”

方以仁说到这里,又停了一会,他低眉观察着李来亨的脸色,见李来亨并未露出不快的样子来,才继续解释说:“火器的制作还比较困难,好在火药与弹丸的制造就要简单很多了。大炮用药,只需硝火一两、硫火一钱、杉炭一钱七分;火铳用药,也只需硝火一两、硫火一钱、炭七钱,班猫、班蝥一钱二分。”

“好,我们没有必要急于一时,现在山寨里的条件,也确实不便于大规模打造火器。”李来亨点点头,他听方以仁说得十分详细,感觉这人并没有太多藏私,对他观感多少好了一些。心里还想着今后几天,或许应该嘱咐庆叔,将方以仁的生活待遇提高几分。

“草木灰、杉炭在山寨里都很好配制,硝石、硫磺就困难很多了。我们也不能一直靠攻打其他山寨来缴获,还是需要获得一个稳定的来源渠道。”

李来亨心里其实已经有些主意了:这段时间以来,闯军合纵连横,拉拢一些山民自保的山寨,攻灭了许多豪强寨子,缴获了许多金银珠贝一类细软之物。这些东西对闯军没有太大的作用——闯军之中,以赏赐马匹为上赏,弓矢等武器为中赏,金银财宝仅仅只是下赏。他考虑或许应该利用一些行商商人的渠道,将这些财宝设法“销赃”出去,再换回闯军急需的一些紧俏物资。

唯一麻烦的是,闯军几乎都是陕西人,对河南的地情不是很熟悉,也缺乏行商渠道。李来亨夹袋里也没有这方面可用的人才,因此这个计划暂时只能先搁置着。只是这些具体的考量,他自然不会告诉给方以仁这等外人了。

“那就先这样吧,你做的很好,小虎队一向赏罚分明,你好好办火药的事情,我会去嘱咐庆叔,让他每天为你多准备些饭菜的。”

方以仁苦笑一声,恳求道:“小李头领,饭菜就无所谓了。只是自到山寨之中以后,我有很长时间没有读过书、写过字呢,这次为郝头领写讨猫檄,又把仅有的笔墨纸张都用完了。若是方便的话,还请小李头领可以赏我一些书本和纸墨。”

李来亨对方以仁的这个要求,不禁有些刮目相看。看来这人并非完全是一介狗头军师之流的匪类,他身陷山寨之中,还不望读书求学,倒算是有几分骨气。

李来亨想了想,便回答说:“这没问题,小虎队攻破一些山寨时,倒也缴获过书本。虽然不是你们读书人爱看的诗书,而是些评话小说,不过纸张还是可以给你先用一用的。只是我还有另一个要求。”

“要求?”方以仁大概没有想到李来亨还会突然提出新的要求,愣了一会儿后才拱手问道,“那就请小李头领赐教了。”

“是这样的。”李来亨将粮仓门板上的《讨猫檄》撕了下来,拿在手中说道,“小虎队的将士大多目不识丁,我看你的文章写得这样好,做一个西席教书先生,应当不成问题吧?你如果愿意的话,我自然会另外给你发给月俸,好教你能够有足够精力时间,教小虎队将士识字。”

“教士兵们识字读书?”

方以仁挑了挑眉毛,他本想说一般士兵目不识丁,头脑愚鲁,怎么可能学得来读书识字?何况方以仁觉得,士兵只需晓得冲杀格斗便可,学认字又有什么益处?最主要的,让底层士兵读书识字,他也多少觉得有一些有辱斯文了。

只是看着李来亨一脸认真的模样,方以仁这等人精自然不会将肚子里的腹诽说出来。他眼睛转了转,便满脸堆笑答道:“好好好,我在桐城老家时,也曾在义学私塾中教本家孩子读书过。还请小李头领放心,这桩事情我也会尽心尽力去办好的。”

李来亨安排好方以仁的事情后,便和张皮绠上山,小虎队在山顶上险峻的位置,另外营建了一个小寨,闯军老营的家眷妇女们,像高夫人、幼辞等人,就都在这里居住。

伏牛山一带山势特别雄伟,李来亨带着几个亲随靠左边弯了进去,就看到了老营的营盘。营盘位在山头的一处平地上,下临深谷,水声和松涛声响成一片。营盘后面靠着悬崖,崖上又有高峰插天。这儿地势高,可以清晰看见半山腰上的小虎寨地形险恶,旗帜很多。

从这里望下去,还能看到离小虎寨外几里处还有些营盘,那是李来亨安置饥民的地方。那些营盘没有寨墙,只见一座座简易的帐篷点缀在青山、白云和绿树中间。

自从李来亨加入闯营以来,竹溪县、军岭川、山阳县、夷陵城……战事一场连着一场,将士们都打累了,他一个新人更加是筋疲力尽,精神上也感到十分麻木。到河南以来,风景终于为之一变。他带着小虎队进入伏牛山山区以后,这些百战余生的老兵就像是天外来客一般,对本地缺乏军事经验的豪强土寇,形成碾压一般的巨大优势。

而且河南腹地官军空虚,闯军的对手只是些各自为战的山寨。李来亨不过稍稍发挥一点分化拉拢的手腕,便让小虎队在伏牛山的南麓站稳了脚跟,并且还在依靠战士们强悍的战斗力,在迅速扩张着。

他看见这里的风景很好,心情也就格外的安闲清静。李来亨抬头看看天空中的日头,感觉离晌午还早,便将张皮绠等人在这儿休息一阵。他自己首先下马,把缰绳交给亲兵,背着手向山峰走去。

山谷间有一座破烂的古庙,庙前的荒草堆里有一通断碑。断碑上苍苔斑斓,文字剥蚀,朝代和年号看不清楚,只能勉强辨识到“龙凤”两字。

李来亨猜测这块断碑或许同元末红巾军所建立的龙凤大宋政权有关,他对张皮绠感叹道:“这块断碑大概是元末的风物,当年红巾军的太保刘福通纵横中州,几乎灭亡了蒙元,却惜败于李察罕之手。好在察罕在山东被田丰刺杀,这根蒙古朝廷的紫金梁崩塌,终于使得咱们汉人重新收取了自唐末以来,沦亡数百年之久的赤县天下。”

张皮绠不认识刘福通、也不认识什么李察罕,但他大概能够听出李来亨这话的意思,便挠挠脸颊,接话说道:“咱们不去学那个刘福通,绝不会败给官兵吧。而且官军也没有什么叫插汉子的怪人吧?”

“察罕被刺,是蒙元的大不幸,也是我们汉人的大幸。但我们绝不能指望,闯军自己能撞上这种大幸之事,相反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应对说不定就突如其来的大不幸。”李来亨从察罕帖木儿被刺杀的事情,联想到后世历史中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意外死亡、郑成功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两声叹息。但他随即振奋,笑道:“哈哈哈,不说这些,咱们进庙里看看。”

庙门内左右两尊天王塑像毁损很重:色彩古暗,头上和身上带着几道雨漏痕。庙院中一片荒芜,两边房屋多已倾毁。一株秃顶古柏的干枝上筑着一个老鸹窠,上月有大蛇吃掉雏鸦,老鸹飞往别处,如今案是空的,有时有一两片羽毛从案中飘然落下。大雄宝殿中处处是尘土、蜘蛛网、鸟粪和破烂瓦片。殿顶有几处露着青天,神像也损坏很重。有些匾额抛在地上,木板裂开。

李来亨在大殿门外看了看,没有进去,顺着廊檐转往殿后。从大殿后再登上二十多级台阶,是一座观音堂,已经倒塌。旁有石洞,洞中深而曲折,十分幽暗;洞顶滴水,洞底丁冬,恍若琴声。李来亨料想洞中有泉,但不能看见。他抬起一块石头投了进去,不意吐噜一声惊起来十几只大蝙蝠,飞到洞口又一旋入内。

众人始而一惊,继而哄然大笑,离开洞口。

李来亨感叹道:“天下离乱,民不安业,神不安位。这个庙的景致很好,地方又很幽静,可惜兵燹天灾,百姓自顾不暇,没人修理,任它倒塌,连和尚也不见一个!”

他在空着的案前微微鞠了一躬,双手合十,对着已无神像佛像,空洞洞的神龛祈祷说:“我不信神,便不拜神像了。但我相信我来到这个世界,必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许我正肩负着一种重大的使命和责任,我想为普天之下的万民,求得一种最大的安康和尊严。若天命即民命,我愿相信天命在我。”

张皮绠听不大懂李来亨所发的宏愿,但他看管队似乎在拜神许愿,便也学着李来亨的样子,在空洞洞的神龛前双手合十,祈拜道:“望天神保佑我们闯军和我们小李管队……若天神还有闲工夫的话,最好也再顺便保佑一下俺张皮绠。俺只求将来能安稳种几亩田,不受大官和老爷的欺压,赋税很轻,不用打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若每天还能够吃个六分饱就最好了。”

李来亨听到张皮绠朴素而质朴的愿望后,心中一动,他想到这普天下的亿万兆民,所求的人生理想,不正是如此卑微吗?可崇祯皇帝连这样卑微的理想都不能满足,反而将天下抛掷给了满洲人。难道中国沦丧的最大责任,是在这样卑微的蚁民身上,而非圣天子的身上吗?

他甩了一下披风,将那顶范阳帽款式的红缨毡笠夹在肋间,大步转身走了出去。温和明媚的阳光从古庙破漏的屋缝中照了进来,正有一缕光线投在了李来亨的身上,张皮绠回头望去,突然觉得那行走在光芒中的管队,仿若天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