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八十六 封地(1 / 1)江湖无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兜兜转转,端午节过了。

山东贼寇未平,赎地事关重大,赵佶也没心情观看金明池的龙舟赛了。

政事堂的相公们,其实是不想花钱赎回道州的,奈何胳膊拗不过大腿,不得不听从赵佶的。

所以,金明池龙舟竞标草草结束,让开封百姓好不失望。

只是没失望多久,一条消息吸引了众多百姓的注意力。

望水楼,东京城内最大的酒楼之一。

时值饭点,楼内济济一堂,十分热闹。

吃喝时,嘴上自然闲不住。

“你知道嘛?”

“什么?”

“朝廷通过了决议,要赎回幽云十三州。”

“嗨,这还是新闻?开封日报早就写了啊,这天下谁不知道。”

“那你知道详细经过?”

“呃这报纸倒是没写,兄台知晓?”

“那必须的啊!”

“兄台详细说说!”

“哎呀呀没酒了啊!”

“小二,来壶好酒”

太子与辽国使者谈判,最终决定出钱赎回幽云十三州,人尽皆知。

便是高俅征讨梁山贼寇的事,也被百姓忘之了脑后。

不是百姓善忘,而是只要梁山打不到开封,与百姓关系就不大,收回燕云幽云十三州,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国防安全形势改善,太过高大上,关心的人不多。

大家注意力都在,朝廷会不会因此加税。

一千三百万贯,这可真是好大一笔钱,朝廷除了加税,根本不可能拿出来。

再则,按照惯例,新拿下的地方必然是要免税三两年的。

免税期间不但不会有收益,行政花费、收买民心、驻军耗费,都要赵宋百姓买单。

这笔钱,倍数于赎金。

最终,所有的费用都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

每个人两三贯!

这额外的加税真的砸下来,哪怕是分作十年,肯定有无数人家要倾家荡产。

通常,农民是没现钱,市民没余钱,不变卖家什是交不起的。

所以说,至太祖太宗后,举国上下对收复幽云越来越不热心,不是没原因的。

一文钱难倒的不止是英雄汉,还有朝堂衮衮诸公和野外芸芸众生。

所以说,都说宋朝富,其实富的是士大夫,与普通百姓关系真心不大。

哦,这么说也不绝对,没有普通百姓辛苦劳作,财富不可能凭空出现。

只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财富,都被刮走了,自己剩下的微薄一些,勉强养家糊口罢了。

所以,朝野内外对太子决定赎回幽云,其实是颇多批评的。

也因此,赵桓的人望急剧下降。

只是收道州作为前出试验区的计划,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又要瞒着辽国,实在不好公之于众。

因此,赵桓只能听之任之。

众多食客议论纷纷时,一个报童突然闯将进来,高举着报纸叫道:“大新闻,大新闻,官家降旨,将道州作为东宫封地。

太子郑重承诺,开发道州不会增加一文税赋,若是因为幽云增加一文税赋,将主动放弃储位以安慰天下百姓!”

酒楼炸了。

“快,给我来一份。”众人纷纷挤上前去n报纸。

实封领地,可是开了国朝之先河!

哪怕对象是太子,封地是尚未收回的道州,也足够引起轰动了。

至于太子承诺,更是让人惊讶。

众人实在想不明白,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如何筹措出赎地费和后续治理的费用。

东宫内,诸多文官武将齐聚。

“官家并政事堂决议,每年予东宫五十万缗作为治理幽云各地的费用,余者耗费,将由东宫独立承担。”

听了王燮的话,众人相顾失声。

“如此荒唐的条件,殿下如何能够答应?”陈东喷道:“储君关系社稷百年,殿下因为一口闲气押了出去,实在是荒唐!”

“少阳切莫激动,且听豫章先生分析其中利弊再说。”赵桓笑道。

罗从彦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道:“首先,幽云之地必须收回,这是前提,诸位可有异议?”

当然不会有异议。

他们都是精英,仅凭幽云对nn的重大意义,便都支持收回。

不然赵桓开始谈判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反对。

“因为收服、治理幽云的巨大开支,朝堂诸公犹豫不决,迟迟难以通过赎地之决议。

官家也是无奈,因此便由太子陈述利弊,以求说服众臣,但是,绕不过去的只有一个字钱!”

因为没钱,朝堂衮衮诸公不热心,一直犹豫不决。

朝会,诸多大臣都表态,收服幽云不止是关系天下安危,更是民族大义之所在,大家举双手双脚赞同。

然而,没钱

没钱万事皆休,要不还是算了吧?

至于加税,没人开这个口。

亿万生民的怨念,可没人敢承担的起。

谁敢提议因此加税,怕是第二天就被人刨了祖坟。

不,不一等得到被刨了祖坟,可能第一时间就被家族开除了。

兜来绕去,赵桓不耐烦了,当场发作道:“在场的都是垃圾,这点事都搞不定,无能!”

余深当场反击:“你行你上啊!”

“上就上,谁怕谁?”赵桓果断中计。

“行,太子上吧,大家支持你!”余深立刻跟进。

当然,朝堂上对辩驳斥绝对比这冗长的多,不过四句话差不多就能概括。

最终的结果,就是道州成了太子封地,朝廷每年支持五十万贯。

不,准确地说,是每个州支持五十万贯。

要求是三年内,道州必须稳固,最终确保幽云稳固地成为领土。

至于说不因此加税,是赵桓挽回民心的举动。

东宫又无权力加税,不管朝廷如何以幽云为借口薅羊毛,东宫所得只有五十万缗,绝不可能多一文。

当然,要是少一文钱,东宫也绝对不会答应。

这是封地的由头。

“其中利弊,且听我一一分析,若有遗漏,各位补缺!”

罗从彦在众人的注视下,继续说道:“首先,东宫有了实际的地盘,极大地扩充了实力!”

这不用多说,有地盘就有收入,能养兵养官,十分方便扩充实力。

“其二,太子与我等有了一个最后的退路,万一最坏的情况发生了,或可因此保命。”

这勉强算一个。

狡兔三窟是智者的准备,然而,也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者的准备。

一旦用了这条退路,那么只能说明赵桓被废,且政变失败了。

这条利好,存在只是象征性的,众人不会因此感到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