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章县。
一排排简易民居被搭建起来,在民居旁边,还专门设置了粥棚。
一口大铁锅被架起,即便离得老远,也能清晰看到不断升腾的热气。
吸收五千名流民不是嘴说的这么简单,按照蜀汉的流程,需要经过清洗、施粥、登记户籍、安排住所这四步。
当中需要大量的人手,仅靠人事司肯定忙不过来。
所以此时在这里忙碌的,除了正规的吏员,还有为数不少的“临时工”。
坐在一处营帐里,刘峰正在与糜竺、简雍和吕三人议事。
一杯杯温酒被端,酒气醇香浓郁,让人食指大动。
刘峰端起轻抿一口,看着面前好整以暇的三人,心里一阵感慨。
同样是文官,商鞅几乎忙的脚不沾地,这三人倒是清闲的很。
不过如今的局势也的确不需要他们,三人的技能着重在民风面,需要时间累积,成效缓慢,不像商鞅,属于天生劳碌命。
这时看着营帐外正排队领取米粥的流民,刘峰笑着说道:“都说民以食为天,以前还没有认知,如今却是体会到了。
若是没有粮食,这些流民大多会曝尸荒野,而蜀汉也不会拥有如此大的机缘。”
看到局势一片大好,刘峰的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现在正在接受施粥的流民,用不了多久就会加入到蜀汉发展的浪潮当中,不论是种田、修路亦或是经商,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即便这种贡献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一些小的作为如果累积多了,也能结出硕果。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世界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只要战争一天不停歇,人口下降的趋势就不会停止。
蜀汉的体量太小,无法左右天下大势,但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不说欣欣向荣、太平盛世,至少也要保证人口的自然增长。
少死人,维持表面的安居乐业,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小口地抿着温酒,这时有一侍卫前,在其耳边低语了几句。
下意识放下酒杯,刘峰神色略有沉重,过了许久,才展颜一笑:“有人忍不住了啊!”
就在刚刚,侍卫告诉他一个紧急情报,说北面的陈霸先正大动作调集人马,短短几天的时间,便有超过二十万人马聚集在吴县,这已经是他全部的家底,包含三万两千名王朝兵,六万名陈国精锐,以及十一万岭南兵。
仿佛商量好的一般,南面的刘知远同样动作频频,此次调集了十万沙陀勇士、十万河东兵,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面对四十万大军集结,要说没有压力肯定是假的,不过此时的蜀汉在拥有禁军和海军舰队以后,倒也不惧对方,自保能力还是有的。
想到这里,刘峰突然问道:“蜀汉护卫队目前在哪里驻防?”
“回将军,此刻正在大末县轮值。”侍卫小声回着。
“命他们返回钱塘县吧,这一局还不是他们能够参与的。”
令侍卫前去通知,刘峰端正坐姿,抬头看着一脸严肃的糜竺三人,举杯示意:“蜀汉势大,自会招惹豺狼虎豹,倒不用太过担忧。
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招收流民、修建官道铁路,发展的脚步不能因此而中断,否则便是因小失大,因噎废食!”
“主公英明!”众人听闻,也暂且放下担忧,纷纷举杯恭维道。
对于这种程度的马屁,刘峰早就免疫了,面笑着,内心里也在计算危险得失。
他可以在战略藐视敌人,但在战术必须要重视。
根据情报司的汇报,刘知远肯定是有进攻想法的,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他已经没有退路。
南面是司马家族占据的交州,西面是袁术的地盘,如今正在被刘裕倾泻着怒火,横插一脚的风险不是他能承担的,思来想去也只有攻打蜀汉这一条路。
而且还不能久拖,拖的越久,局势就越不利,属于没有选择。
但北面的陈霸先就很难说了,他已经占据了吴郡最为富裕的中北部,坐拥十个县城,治下百姓超过六百万,根基初成,更何况东面还有尚海郡这个大补丸,没必要去主动招惹。
之前和刘裕、张鲁的两场大战已经显露出了蜀汉的实力,在没有做好拼死一搏的准备之前,招惹的代价太大。
通过简单剖析,刘峰心里已经有了定数,这时和糜竺等人打了声招呼,便起身往营外走去。
就在他走后没多久,又有大批流民涌入了句章县。
他们和第一批流民前后脚抵达,人数足有两万人。
这时正好奇地打量周遭环境。
由于句章县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抬眼望去,除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以外,也只有一些草棚比较显眼。
这些草棚连成一片,建造的非常简陋,别说抵御寒冷了,就算是遮风挡雨都很勉强。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流露出了惊喜之色,一些精神脆弱之人,甚至蹲在地嚎啕大哭。
情绪是会感染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哭声刺激,一场小规模的骚乱便开始了,这也让正在努力维持阵型的小吏如临大敌。
不过好在没有发生坏的事情,当大批军卒赶到的时候,这批人又重新恢复了安静。
见状,小吏调整了下心态,独自走到人前,开口说着:“这里是蜀汉句章县,也是你们以后生活的地方。
根据将军下达的指令,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处棚屋,并且可以免费吃三天的米粥,三天之后,所有人不论老幼将全部编入生产组,具体的安排会有建设司的人来宣读。
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们,既然进入了蜀汉,就要忘掉以前流民的身份,在这里,不会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努力工作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我就说这么多,接下来依次排好队伍,然后进入公共澡堂清洗身子。”
说完,小吏直接对一旁的同事点点头,然后转身往下一个流民点走去。
当初为了方便管理,这两万人被分成了二十组,每一组只有一千人。
如此做法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往往一个小吏要负责数个流民点,工作量可想而知。
不过也不会有人抱怨什么,尤其在接触了大批流民之后,说心甘情愿有些矫情,但基本的同理心还是有的。
整个蜀汉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海绵,不断吸收着从各地涌来的流民,他们既有尚海郡的,也有南面深县的,甚至连夷州,也出现了不少人。
在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情况底下,一些已经完成统一或半统一的周边小国,在共同利益的趋使下,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华夏,而第一个目标,正是孤悬于海外的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