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青湖的角度去分析,那么《灵魂主导者》可以说是网络作家入门的教科书,站在杨小过的角度分析《灵魂主导者》是一本值得发人深思的作品,其包含的精神信念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但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分析《灵魂主导者》就是一部神作,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可见《灵魂主导者》是多么具有影响力的一部网文作品,这部强有力地将现实和虚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现实中人们的信念和虚拟世界的设定。
说实在话,他发现青湖的描述能力和细节捕捉能力真心强,那么,这个青湖肯定身份不凡,毕竟数字中文网也不会去随便找个有学历的就来当培训教师吧?
杨小过也是受益不浅,他感觉思路清晰多了。
......
虽然那个青湖时常毒舌,但他说的不泛道理啊,每位作家都是天才,想象力丰富,都能编出故事,可并不是每一位都能成神,这句话,真心经典啊。
青湖:“接下来,我再跟大家讲讲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从大体上讲是多写多看多思考,无论什么时候积累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弯。这里对多看做阐述。”
“多看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鉴赏力,所谓的鉴赏能力,就是看出一篇文章中的好坏。鉴赏能力是写作的基石,自己不知道好坏,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知道其中的好,才能写出同等的好来,知道其中的坏,才能避免犯这个错误。所以名家不管是野路子还是科班出身,都必然阅读极其大量的书籍。”
“这里需要明晰的是,并不是读的越多越好。很多人看了十年的网文,自认为是个老书迷,有的人从小接受传统文学的熏陶,自认为文学功底深厚。
这些不能说没有用,但只是靠有限的记忆来潜移默化。比如说,看一本网文,主要是觉得爽快,只记得几处高潮情节,于其中节奏结构一无所知。
看一篇传统文学,读完后深深感慨,但也仅仅只是情感上的震动,对如何写出这种震动,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
“为了写作,看一本书应该是这样,第一,知道写得好不好,第二,知道为什么写得好,第三,知道是怎么写的。经过这三步,才可以说真正看了一本书,否则这本书只能算是近似于浅薄的阅读,于写作没有太大的作用。”
“对于不知道好不好的书,不做贸然的评价,而是应当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例如《红楼梦》,这本书许多人看的昏昏欲睡,我也一直未敢触碰。
但是我读了几篇红学分析,深觉这本书奥妙无穷,这就对读这本书很有帮助。读自己看不懂,不知道好不好的书,提高素养的方法就是阅读相关的分析,
借助前人的肩膀,让自己看的更远一点,慢慢品味分析。最好能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等阅读量,审美能力以及阅历都上去了,自然而然也能能品味其中趣味了。”
“能否说得出一本书好在哪里,可以说是有没有认真读一本书的分野所在。如果读一本书,只留下了一些印象,在某些时刻想起,又或者写了一篇感慨。
只能说,这时候对这本书仍然只是感情上的碰撞,固然这已经是和书中内容共鸣,但却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辨。
这也是泛滥的矫情文和真正的作者区别所在(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单纯只是为了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的震动去读书的都是矫情)。
其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只是为了满足一点愉悦,而有的人则可以品味的出为什么好来。”
“要想品味的出为什么好来很不容易,看书的第一遍时,往往只能知道好而不知道哪里好。这时候就应当借助其他人的点评解析,通过这些点评解析,
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埋下了多少伏笔,可以知道其中内蕴比想象中还要丰富,可以感悟到更深刻的情感。
这一点在红楼梦和金庸武侠小说上毕露无遗。比如岳不群是什么时候开始布局的,作者又怎样刻画他的性格,他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复杂性。”
“对传统小说的解析,更为深入。比如《寒夜》里有个曾树生,这是一位处于旧社会而有新思想的女人,她不恪守妇道,经常去外交际,但又绝不跨出雷池一步。
她不关心家庭,但一力用工资养活了这个家庭。她没有按封建礼法和丈夫结婚,和婆婆针锋相对,是具新时代思想的女性,但她所向往的新时代,本质上却只是物欲和享受。她身上有传统妇女和新女性各自的特征。
这样的人,很难说她是好是坏,同时,她的性格又如此鲜明,绝不能说这是一个没有性格的人。就是这样反复琢磨,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到那暗流涌动的情感,以至于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才可以说真正读了这本书,尝到了其中甘美的滋味。”
“知道为什么好和知道怎么写出来,这是文学批评和文学写作的分野所在。固然文学批评中往往存在着具体好在哪里,可以直接指导创作的内容,但大部分内容还是从文化的视角去把握一篇文章。
关于这点,大家有兴趣可以翻阅几篇文学批评的论文。比如说,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关于这个人物,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是东方不败映射了什么人,
她具有什么性格,她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她的行为象征着什么。从文学写作的角度,那就是金庸如何塑造了东方不败这个人物。”
“虽然文学批评也很有意思,而且对文学写作帮助也不小。但根本上作者的思维应当还是从如何写作出发。即在读任何书的时候,都要想一想,他是怎么写成这样的。
这一点一方面要参考相关的书评,比如说金圣叹评点水浒,又或者一些作家写的写作感悟或者指导。但这些资料往往比较匮乏,所以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去反复的想,如果我来写会怎样。”
“语文书上往往有这样的练习,把水浒传中一段打斗中的动词全部去掉,让你自己来填。又或者把一句话换一种写法写,问能不能这样替换,为什么。”
“当然,即便如此,也很难全部把握到作者的写作手法。这个时候,就应当先去模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认真,不断的替换和增删,总有一天,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比如说金庸塑造东方不败,前面不断铺垫,东方不败一直处于传说中,神龙见首不见尾,极为神秘。这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手法,
这个时候就可以照葫芦画瓢,自己也用这种手法塑造出一个人物来,一经对比,就知好坏与否。而对于那些不易看出的手法,只要日子久了,总也能隐隐约约的懂得一二。”
“任何一处不会写的地方,都可以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模仿过来。比如说,我一个人物的性格不太明晰,
我现实中又找不到原型,那么我便看别人的作品,看他是怎么写的。又或者我一段风景,一句对白,乃至于结构,基调,布局,都可以观他人而自得。”
“这堂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呼……
终于结束了,杨小过总算可以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堂课还真收获不少。这堂课让他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