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宠没有食言,接下来的几天,一天两顿饭,虽然粗糙,但是却能够让绝大多数百姓吃饱,就算吃不饱,也不会饿死。没有什么比这更激励人心了。之前不少对刘宠还抱有怀疑的人,现在已经开始认可刘宠了。
不过黄巾中还有一个问题未曾得到解决。那就是黄巾士卒的处理问题,尤其是那些带头作乱的分子,也就是那些渠帅。
这数百万人,虽然都是黄巾,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士卒的家人,也就是平头百姓,对于百姓,刘宠不会伤害他们的。
关于这些渠帅的问题,刘宠麾下形成了两派。
荀攸陈宫的意见是要吸收这些人,这些渠帅都不弱,只要收编了,就是对陈国战力的直接补充。
但是刘征持反对意见,刘征的理由也很充分。如果今天放过了这些渠帅,那岂不是相当于告诉陈国百姓,造反不仅不会被杀头,更是一条出人头地的道路嘛。
原因之二,就是黄巾不少渠帅无组织无纪律,背负了不少人命,这种人吸收到陈国的军队只会败坏陈国军队的军风。更可况这些人如果加入陈国军队当了军官,无疑会让这些为陈国出生入死的士卒心生怨恨,也会让百姓心寒。刘宠现在最大的优势,不是兵多将广,而是刘宠深得民心,深得军心。
从长远来看,吸收黄巾无疑是饮鸩止渴。而刘征的看法得到了黄忠和乐进的支持。
两派的看法都有道理,所以刘宠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对于那些滥杀无辜的黄巾渠帅,直接处死,而没有祸害百姓的渠帅则重罚,加入敢死队。立功之后,可以选择加入陈国军队,或者当一名百姓。
而对于普通的黄巾士卒,则是把他们打乱,重新编队,由陈国士卒带队,负责维护北上的百姓的秩序与安危,以此戴罪立功。表现优异的人可以正式加入陈国的军队。
虽然很多老百姓怕死,但是更怕饿啊。架不住陈国军队待遇好,每天两顿饭,管饱,而且中午每个人还发个馒头。一打听,才知道陈王说了,到了幽州以后,寻常士卒一天也可以吃三顿。如果侥幸被世子看上了,进了世子的部曲,更是两天就能尝一次肉味。
这年头为什么当兵?不就是为了吃口饱饭吗。既然陈国军队吃的这么好,那没有理由不加入陈国军队啊。所以一时间,这些黄巾士卒都表现的非常好,没有一个不希望成为陈王的麾下的一员。当然如果能被世子看上,那更好。
而那些渠帅同样是对刘宠感恩戴德,造反的下场他们也不是不知道,王莽的脑袋现在还被皇室收着。但是今天陈王给了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没有一个人不愿意珍惜,也没有一个人不感激陈王。
如果放在前几日,刘宠公审几个恶名远扬的渠帅,说不定黄巾就要暴乱了,而今日,刘宠公审这几个渠帅,不仅没有导致黄巾担惊受怕,更是得到了不少百姓的称赞。这几个畜牲坏事做绝,不仅抢杀官军,就连这些黄巾的家属,也要欺辱。所以刘宠在黄巾中的声望,又一次上涨了,就连刘宠自己都没有想到。而且由于刘宠恩威并施,现在的百姓亦是不敢造次。刘宠威严的一面,同样深入人心。
不过刘宠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完全收编这些渠帅,因为按照刘宠自己的想法,肯定是以增强军队为第一指标的。还好没有这么做,不然就要埋下祸根了。
自从处理完这些事务之后,刘宠再一次带着这些百姓出发,与之前不同,现在这些百姓,信任刘宠,主动行进。
加上那些黄巾士卒,不对,现在称为“征北新军”(这个名字当然是刘征起的)。只有通过这次北上考验的士卒,才能加入陈国士卒,成为一名光荣的“征北军”。
这些征北新军半军半民,不用从事什么战斗工作,也没有什么铠甲武器,拿了一根木棒,负责维持秩序,帮助老弱病残。每队都配有相当数量的陈国卫,这些陈国卫负责监管和治安。
此外由专门的精锐陈国卫负责开路,侦查,战斗。这一路上虽然没有什么危险,但这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一时间行进倒是比之前快多了。
这一走就走了几个月,从秋天一直走到第二年开春,这才来到广宗,到了广宗就已经差不多走了一半的路了。
纵使百姓自愿,沿途各县帮助,还有些征北新军协助。这个冬天仍旧有万余人没有走过来,不知道等到了幽州,又会折损多少人。
好在刘宠御下有术,治民有方。这一路上居然没有出现过叛乱,为数不多的战斗,只不过遇到了几股盗匪,都被陈国卫横推了过去。
到了广宗,刘宠打算歇息一段时间。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刘宠还要接收被皇甫嵩扣押外广宗的黄巾主力俘虏。
这些俘虏无不面黄肌瘦,而他们看到刘宠麾下的这些百姓却都满面红光,明显是吃饱喝足的样子时,无不大惊。而有了原先的这些老黄巾为表率,招收这些新的黄巾倒是容易多了。
在广宗,刘征遇到了许久未见的皇甫嵩。皇甫嵩是武人,但也不笨,知道自己这么久没有收到皇帝的调令明显是皇帝对自己不满,立了大功,没有奖赏,却被皇帝晾着,皇甫嵩也是有苦说不出。
而当皇甫嵩看到刘宠麾下的黄忠,乐进都身负要职,但是刘宠却并没有对他们防范有加,反而是给予了相当的信任,而黄忠乐进同样对刘宠忠心耿耿。皇甫嵩心里顿时是五味杂陈。
话虽如此,皇甫嵩却并没有和刘宠父子多交流,就连刘征也没多看两眼。皇甫嵩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与刘宠父子多交流,只会害人害己。但是刘征在皇甫嵩回洛阳复命之前,却仍诚恳地对皇甫嵩说了一句:
“倘若天子容不下老师,老师可来幽州,陈国上下必以礼相待。”
皇甫嵩深深地看了刘征一眼,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身份的问题导致两个人难以多说一句话。没有人知道这时的皇甫嵩在想什么。
而在皇甫嵩离开广宗很远之后,突然回头看向广宗,不管不顾身边的亲卫,叹息道:
“如今陈王既得民心,又有贤臣猛士相助,羽翼成矣。世上再也难以有人动他分毫。你们日后倘若难以再跟着本将军时,可以去投靠陈王,刘征与本将军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定然会妥善安置你们的。”
亲卫们都是些耿直的汉子,不明白皇甫嵩话里真正的意思。只能茫然地点了点头。随后,跟着皇甫嵩奔向洛阳。
刘宠停留在广宗的原因,除了修整之外,当然也是为了拜访河北的名士。
三国中北方的谋士似乎并没有颖川的名士出彩,然而事实是,北地的名士丝毫不必颖川的逊色。当然,也不得不承认,颖川确实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荀氏八龙,徐庶,郭嘉,陈群等等。哪怕是现在北方士族里颇有名声的郭图,也曾经在颖川任职过。
刘宠此行的目的并非郭图,而是郭图的“老冤家”——审配。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是,以这两人为首的窝里斗,是导致了袁绍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郭图审配虽然有能力,但是人品确实有问题。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目前北地的名士呢?刘征虽然不喜审配,但是也只能跟着刘宠去了。
但是刘征万万没想到,审配居然如此托大,直接声称自己生病了,不能见客。
审配已经是刘宠拜访的第三位“河北名士”了,三人都抱病,这明显就是瞧不起刘宠。河北士族看不上这位诸侯王。
刘宠脸色铁青,没想到这些河北名士如此不待见堂堂陈王。
实际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到现在,除了皇甫嵩在内的几个人,就没有什么外人知道刘宠现在已经得到了百万黄巾的民心。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刘宠此刻就是一个破落的诸侯王,犹如风中残烛,随时都会倒下的人,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他们自然敢蔑视王权。
与面色难看的刘宠不同,刘征笑着说道:
“父王,这些北方士族看不上我们父子,只能说明他们眼光不行。野狗只能跟着乞丐混日子,而能够配得上英雄的,只有宝马良驹。”
刘征这么一说,刘宠倒是开怀大笑:“我儿言之有理,只是不知何处有宝马呢?”说完,刘宠笑着看向刘征。
刘征几个月前得到了刘宠的许可,组建了一支情报部门。于是陈国的中央情报局应运而生。刘征给这个情报部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搜集自己先前列出来的那些名臣的基本信息。
刘征苦笑,没想到刘宠在这里还给自己挖了个坑。“父王,此去百里,有一人名唤为沮授,虽然只在几个小地方有些名声,但是本事不知道比郭图审配之流高到哪去了。就连陈国目前在内政方面没有人比得上他,此外此人对于天下大势,也颇为一番见解。”
刘宠大笑一声,“好,我军现在急需一位精通内政的人,此人本王亲自去请。”
说完之后,刘宠就要带着一行人亲自去请沮授了,这可不得了,不仅是荀攸和陈宫都强烈反对,就连刘征刘胤也不希望刘宠离开大部队。
毕竟今非昔日,刘宠现在被贬在外,而不是在被经营了数代,如同铁桶一般的陈国。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人对刘宠起一些不好的心思。万一刘宠出事了,那很有可能刚稳定下来的大好局势,马上就回分崩离析。所以只能派人去请沮授了,而派出去的这个人,必须要能代表刘宠对沮授的看重。
不过这次去请沮授的并非刘征,而是刘胤。没办法喽,谁让刘征是现在为数不多能处理公务的人呢?忙的是不可开交。这个几月以来,刘征和陈宫荀攸一起,每天负责处理难民之间的问题,刘征更累,还有一个情报部门要他负责。